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风明月 | 今昔秦凤路


秦凤路如今是凤翔县城响当当的一条街。南来北往的人,不管你是何方大神、三教九流,来凤翔办事或旅游,只要你找到了雍兴路的迎宾岛,不要左右彷徨,径直向北,就进入了秦凤路,也就进入了县城的腑地,来到秦凤路,就能深入到县城的任何一个角落。
凤翔县城的历史不是一般的久远。但秦凤路的年龄并不算大,名声大振也就是这二三十年的光景。过去县城的街巷就有四街十八巷之称。但翻开史籍,就没有秦凤路这一说,可见,历史上它名不见经传,倒退五十年,它真的还没出世。
秦凤路大约形成在八十年代初。那时它有一个很应时的称谓叫”胜利路”。如同当时人起名叫张胜利,王胜利,李胜利一样,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它的这个小名其实也挺有意思,叫起来顺口,且寓意吉祥顺利,顺了人们盼望着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梦想。胜利路更名为秦凤路,也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然。凤翔是历史文化古城,有327年的先秦建都史,县城更有2695年的建城史,如今要擦亮古城这张名片,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把胜利路更名为秦凤路,就显得顺理成章,也更能体现县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缊。
七八十年代,秦凤路象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者,破破烂烂,让住在这条路上的人很没面子。特别是北段,沙石铺路,风起土扬,原有的城壕,畜禽横尸,瓦砾满地,垃圾成堆,人们走路都得捂了鼻子。后来随着计划经济被破冰,市场经济一夜间浪潮汹涌,县城相继建成了几个专业市场。而地理位置绝佳,正待开发建设的秦凤路,给那些脑子灵活的经商者铺就一条财富大道,成了小商小贩们经营的理想天堂。曾几何时,一街两行搭起了蓝色的铁棚。卖米的、卖面的、卖服装的、卖布的、卖百货的、卖小吃的,整条街道全是挖宝淘金、追逐利润的逐梦人。乡下人上街必逛秦凤路,城里人逛街必到秦凤路。那时的秦凤路,就如北京的王府井,西安的康复路,宝鸡的马道巷,热闹得让人刮目相看。
秦凤路孕育了一批商海弄潮儿,也成就一批追梦成功者。卖吃食的成了饭店老板,卖服装百货的成了商场经理,连那些钉鞋的,修车子的也赚得腰包滚圆。那时人们有一句话叫做”秦凤路上的票子有一尺厚,就看你能否拣回来”。秦凤路住着不少原来的城中村农民。秦凤路的拓展和繁荣,给他们带来了梦一般的财运,有个刘姓农民,原来就住在离凤凰什字不远的地方,当时划庄基时,他要下了别人不愿要的非正规的一块宅基地,可等秦凤路拓宽后一定型,正好临街,他做梦都没想到没人要的庄基成了风水宝地。他举债建起三层楼,现在他坐收房租,一本万利,日子过得滋润,人也精神十足。老刘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大家慨叹,人的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这个群体也是秦凤路改扩建的最大受益者。现在秦凤路寸地寸金,连那些楼缝门道都被人租去做起了小生意。
秦凤路真正的发达机遇是从原来的凤虢路城郊段的改道开始的。过去,县城连接省市的主要路线是凤虢路,凤虢路入城是从南关村穿过的。这条路历史悠久,就是窄而弯,已无法适应县城对外开放的要求。道路要拓宽,但临街住户多,群众工作难做,扩改难度大。就在这时,不知是那位高参建言,直接由八一道班经豆腐村绕开南关村径直进入秦凤路。这个大胆的方案很快得到各方认可,顺利得以实施。后来,又开发了东湖路,县城以秦凤路为主干,南大街,东湖路为辅道的县城纵向骨架正式形成。
秦凤路是凤翔县城改革开放发展变迁的缩影。这条路上充满了故事,也曾发生过一些大事件,在县城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提起秦凤路,不得不说原来的体育场。老百姓把当时的体育场简称为“操场”。操场里有供演出和开会的舞台,还有足球场,灯光球场,后来还增加了室内游泳馆。这里除了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也曾是全县各类大型活动的场所,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一九六八年,经历了好几年文革派别武斗动荡后,于三月三十一日召开万人大会成立县革命委员会。晚上举办大型烟火晚会。由于看热闹的人太多,发生了严重的集体事故,成了操场历史上永远惨痛的一页。
体育场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八十年代后期的县城每年春冬两季的物资交流会。那些年,人们禁锢的思想刚刚开放,操场成了狂欢的海洋,秦腔,歌舞,马戏相互斗台,难分胜败。新旧文化在这里激烈碰撞。大棚歌舞围了场子买票进入,售票的门口或者门前搭建的台子上,穿着前卫的女郎,劲爆的舞姿,还有那振耳欲聋的音响,夹杂着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把中心舞台上的秦腔演唱压得让看戏的人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唱词。看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大棚歌舞前都是些中青年,热闹的场面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那些年,操场还有个重要功能就是开公判大会,那些犯罪之人被押在大卡车上,分列在台子左右两边,被一一批捕审判,其威慑教育作用不可否认。
随着房地产热的升温,操场结束了它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使命,于本世纪初,实现了它的华丽转身。原来平坦的操场,瞬间崛起了几十栋高层住宅,而且有个漂亮的名字”凤凰城”。沿街楼群的矗立,使这条路一下子变得洋气起来。而操场迁移县城西区后,更是以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崭新面貌和齐全的功能为人们所称道。
操场对面就是百年老校”凤翔师范”,这可算是秦凤路上一个历史很悠久的重量级单位。其历史长达115年。
1902年,(清光绪28年),时任凤翔知府的傅世炜受外地兴办学堂影响,“诏犹未下”,即主持将凤起书院改办为凤翔府中学堂,面积仅4亩、平房57间,是为凤翔府首立之新式中学堂,亦为凤翔师范学校之前身。中学堂始在凤起书院原址儒林巷准提庵(今儒林小学址),后由知府尹昌龄、名绅刘源森主持,于1905年在凤翔府旧考院址(今凤师中院)新建校园,耗银十万两,于1906年落成。1949年7月,凤翔解放,凤师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1951年学校更名为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建校一百多年以来,凤师已为教育事业培养了3万多名师资,被誉为“西府地区教师的摇篮”。八,九十年代,能考上凤师,已相当的荣耀,因为从此就可以端上手执教鞭的铁饭碗。凤师后来发展成为占地近百亩,拥有教职员工200多人,共36个班,1700多学生的师范专科学校。
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1998年,国家大学结束双轨模式,上学实行自费制,凤翔师范学校也随之出现了危机,2000年毕业的学生,很多区县不安排就业,使得自费上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陷入了难堪的境地。2004年,宝鸡市将全市的中专,技校进行全面整合,实施”六校合一”方案。这次改革中,凤翔师范变更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部”。在接下来的10多年时间里,又先后经历了由部变系,由系变院的变迁。2017年,凤翔师范最终撤销,校址交与县上管理。百年学府从此画上句话,成了秦凤路上的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和”凤翔师范”命运极其相似的还有笔者所在的单位——粮食部门。
在秦凤路的核心地段凤凰十字,有一个过去让人刮目相看,光环耀眼,如今正如凤师一样在消失的单位就是粮食部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实行高度集中的统购统销政策,农村人吃粮靠劳动,城里人吃饭凭粮本。长期的粮食短缺,使饿怕了的人们把专司粮食管理的人捧为“仓神”,不敢有丝毫怠慢。那时县乡政府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摧粮要款,大肚子流产”,而摧粮则位列其首。粮食部门既要收粮,还要存粮和卖粮,一头是产粮的,另一头是吃粮的,这中间搭桥的就被称作是”粮老大”。那些年,粮食系统可是全县各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大系统,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粮站,每个乡政府都派驻了粮管员,系统七八百号职工,有篮球队,文艺宣传队。县上一举行重大活动,必有粮食系统的队伍参与,一出场,就会惊艳全场。不要说粮食人自己有多自豪,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只要认得一个粮站的职工都要向别人炫耀一番。记得98年夏季,正在夏粮收购的旺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来我县拍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新闻,交粮的架子车挤满了石落务粮站的院子,漂亮的女记者对当时的县长作了现场采访。这条新闻当晚就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为凤翔在全国争了光,露了脸。
粮食部门占据了县城秦凤路凤凰十字这个县城白菜芯的一半。西北角有局机关,雍城大厦,城镇粮油供应站,西南角有粮油议价公司。九十年代初,粮食行实行平议价双轨制,鼓励企业发展多种经营,西北角盖起雍城大厦开办商场,西南角建起了粮贸大楼,从事粮油议价经营。同时在南北两个繁华地段开设了两个饭店“食为天”和“闻香阁”。至今“食为天”酒家长盛不衰,成为饮食行业的长青树。可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八十年代后期,有了平议价粮食之分,九八年出台了”四分开,一完善”政策,之后又提出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了2005年则完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统购统销粮食制度彻底取消。企业和职工身份“双置換”,社会粮食企业迅速发展,与改制后的企业公平竞争。粮食流通格局完全走向多元化,农民不用再把粮食运到粮站去交售,在家门口就可卖粮。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是过去农民卖粮要把粮食口袋掮到粮库的粮堆上面,而现在农民则指着家里楼上的麦包,让收粮的往下扛,这一上一下,让人感慨万千。粮食局机关也几经机构改革,由一级局到二级局,再到挂牌单位,机构人员整体合并。记得去年在那即将摘去的单位牌匾旁边留影,联想到20多年的改革历程和经历过的阵痛,真是五味杂陈。但不管个人命运如何,改革总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前沿,在不断的向前推进,变是绝对的,不变总是暂时的。每项变革,都将难免触及到个人的命运。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其个体认知和情感是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作为一个粮食人,那份爱粮情结却是无法改变的。
秦凤路的中心就是凤凰十字。它既是秦凤路南北的分界点,也是秦凤路与东大街的交叉点。八十年代中期,县上拓宽东大街后,在这个不大的中心圆盘中央,矗立起了标志性城雕――凤凰。凤凰是相传已久的吉祥之鸟,凤翔人自古以来就以此称谓骄傲和自豪。自从有了这么一个城雕标志,这里便成为县城中心的代名词。经常会碰到或听到在这里打电话的人会告诉电话里的人“我在凤凰十字这里”,有的干脆说“我在凤凰这里”。但这个城雕,刚建成后,人们还很关注,也常常评头品足,而到了现在,早已不再那么显眼和惹人注意了。忽有一日,我驻足细细把它端详了一番:花岗石砌成的底座上,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铜雕显得有些纤弱与渺小,缺乏想象里那种婀娜多姿,华丽动人,翱翔蓝天的造型之美。也没有艺术的夸张和超前思维的创作,显得是那样平实和清瘦。从雕塑的文字记载看,这座城雕建于1990年,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过去了10年,一切理念还远没有脱离封闭的,中规中矩的习惯。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件不容易的城市文化建设的创始之作了。仔细端详着眼前的铜雕,就触景生情,想起了十多年前一位副省长在凤翔检查工作时,路过这座凤凰雕塑,对陪同的县委书记说,这个凤凰瘦得跟你这个书记一样。惹得陪同人员大笑,后来这位书记在全县千人干部大会上讲了这个笑话,逗得整个会场人人捧腹大笑。
秦凤路的最初兴盛,除了凤虢路入城段的改道,是这里成了进城的门户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条路上分布着众  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农业,财政,银行,文化,教育,交警,医疗等等,可以说秦凤路就是一个行政中心,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这条街,就象进了市民中心或者生活超市,社会和生活需要的大多都在这里。细看了一下,由南到北,集聚或者分散着不少分明可辩的商业圈。金融网点星罗棋布。整条街上分布着人行,工行,中行,建行,农行,农商行各大经营网点,加上24小时自助柜员机,为每位钱多的,钱少的客户提供着全天候服务。围绕着新建的几个小区,也通过对过去马路市场的改造,秦凤路南北两段这些年饮食业快速发展。进了秦凤路,就闻见五味生香。餐馆有中式西式,传统现代,烹炒煎炸,南菜北食,样样齐全。围绕县医院,形成了链条完备的医疗经济圈,药店,水果店,小吃店,鲜花店,孕幼物品店,占了秦凤路北段大半条街。人们在感到看病买药方便的同时,不得不赞叹商家的精明和社会的进步。
凤鸣广场作为秦凤路上一个唯一的休闲乐园,春夏秋冬总是挤满了从附近楼群被挤压出来的人。从早到晚,年老的,年少的,走步的,跳绳的,跳舞的,打球的,唱戏的,练拳的,活动不断,热闹非凡。由于空间有限,常常是轮流上场,互不侵犯,尽欢而散。从侧面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富足与闲适,
秦凤路上的变化是多维度的,通过腾笼换鸟式的发展,旧的东西走了,新的填充进来了,使它变得活力四射,充满生机;有的地方则是开发利用,时来运转,脱胎换骨,价值提升,使这条路上的一切变得让人羡慕。当然,拓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把这条路打扮得更加漂亮,更加迷人,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有一天早起晨走,打开手机计步器,由秦凤路北端走到南端,共计2020步,约折合1.4公里。这也大概就是老县城的南北长度了。
回头望,街中心绿化带上的樱花开得正艳,路两边的国槐刚刚发出了青白色的嫩芽,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一切都沐浴在暖暖的春风里。

作者简介

清风明月,实名赵小明。一个热爱生活,钟情文字的老粮食工作者。


 精彩悦读

清风明月 | 上坟杂感

清风明月 | 种 麦

清风明月 | 骑行之乐

赵小明 | 真不喜欢这样的热情

行者无疆 | 向先生三拜

赵小明 | 感动于时光捡漏读书会

赵小明 | 麦收时节

谢险峰 | 没有钱非挣不可,一家人在一起多好!


有性格的公众号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翔古城寻迹图
说说麟游县的来历
麟游概况
替友送小妾,一夜过后友叹他是君子,明代:“君子送妾记”笑谈
童年记事
我与“粮票”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