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吸回路漏气导致呼吸机自动触发一例

自动触发(auto-triggering)是在患者没有自主吸气努力的情况下,呼吸机启动一次送气过程,常见于触发敏感度设置不当,呼吸回路漏气、积水,也见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心脏摆动与肺组织之间交互作用,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及脑死亡患者中均有报道[1,2,3]。自动触发可导致过度通气,肺过度膨胀[4];在深昏迷患者,则影响病情的评估[2]。现报告一例深度昏迷患者,由于呼气过滤器连接处漏气所致自动触发一例。目的在于提醒临床医师,当怀疑自动触发是由漏气导致时,应注意检查此部位,避免遗漏。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3岁,因'头晕伴左肢无力16 h,加重伴意识不清7 h'以'脑梗死'急诊入院。入院查体:嗜睡,言语不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分,头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桥脑急性期梗死灶,双侧后交通开放,基底动脉未显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基底动脉闭塞。行'椎-基底动脉机械取栓术',血管开通未成功。术中出现双侧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随即终止手术并转入重症医学科。入室神志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4分,保留气管插管。入室2 d出现脉氧饱和度下降,自主呼吸频率8~10次/min,予呼吸机辅助呼吸(AVEA,CareFusion)。入室5 d病情加重,转入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3分;脑干反射均消失;脑电图呈持续平坦波形;自主呼吸消失。呼吸机转换成控制通气模式,参数设置为:辅助控制通气,吸气压力12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末正压6 cmH2O,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12次/min,流量触发敏感度1.5 L/min(基础流速2 L/min),吸入氧浓度40%。为评价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及呼吸力学监测,放置SmartCath-G食道压监测导管(LOT 7003300,CareFusion公司)。机械通气流速、气道压和食道压监测波形可实时显示并下载于电脑,用于数据分析。次日早查房时显示,呼吸机监测RR为15次/min,高于设置RR(12次/min)(图1a)。此时食道压监测显示食道压均为正向波,患者无吸气努力[5],行呼气末阻断试验20 s,证实患者无吸气努力,但出现气道压力下降(图1b),通过流速-时间积分计算吸入潮气量与呼出潮气量,发现两者相差约20%,考虑呼吸回路漏气导致自动触发。依次排查:(1)患者的气管插管深度及套囊压力,无漏气;(2)呼吸机管路及集水罐,更换呼吸机管路后仍然存在自动触发;(3)呼吸机自检,失败。再次仔细依次排查,发现呼气过滤器与集水器连接处螺纹口松动(图2)。重新连接紧密后自动触发消失(图1c)。为了进一步确认,将呼气过滤器与集水器连接处螺纹口反向旋转一圈,自动触发再次出现,并行吸气末阻断试验3 s,出现气道压力下降(图1d)。证实由于该部位漏气导致的自动触发。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流速-时间,气道压-时间,食道压-时间波形图
点击查看大图

注:图a为RR=15次/min;图b为呼吸末阻断,箭头处气道压力下降;图c为RR=12次/min;图d为RR=15次/min,吸气末阻断,箭头处气道压力下降;RR为呼吸频率

图1
流速-时间,气道压-时间,食道压-时间波形图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呼气过滤器与集水器的螺纹连接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呼气过滤器与集水器的螺纹连接
二、讨论

自动触发由于原因不同,呼吸波形有所差别,所致临床影响也不尽相同。由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心脏摆动导致的自动触发,常伴随肺过度膨胀,气道压增高,但可通过上调触发敏感度而消除[3]。呼吸回路积水也较易发觉,进而消除影响。但呼吸回路漏气所致自动触发,由于漏气量少以及漏气补偿设置,易被忽略。在吸气敏感度设置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类似'自主呼吸'的波形。在本病例中,虽然存在呼吸回路漏气,但呼吸机却无漏气报警提示,极易被临床医生忽略。而对于深度昏迷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能导致临床误判为仍有规律的'自主呼吸'。但由于通气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呼吸性酸中毒,病情进一步恶化。该病例提醒我们,如果出现与临床疾病发展过程不相符的病情变化,如该例显示的深度昏迷病因未纠正然而患者突然出现'自主呼吸',应积极寻找患者之外的临床干扰因素,而不宜武断定论。

有研究显示,仅通过呼吸机的流速及压力波形,人机失调的诊断率不足30%[6]。食道压和膈肌电监测可更加直接地反映呼吸肌肉的运动情况,因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识别人机失调[7,8]。该例患者资料显示,吸气过程中食道压始终为正向波形,患者无吸气努力[5],进一步行呼气末阻断试验20 s证实患者无自主呼吸,但却出现气道压力下降,提示存在呼吸回路漏气,导致呼吸机自动触发;因此,食道压监测可及时准确地识别自动触发。除自动触发外,食道压监测还可帮助诊断其他多种类型的人机失调,如无效触发、二次触发、泄压、超射、提前切换、延迟切换等,有助于提高人机同步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9,10]。重症脑损伤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由于中枢驱动力及呼吸节律存在明显或潜在损伤,可能是人机失调的高危群体,但相关研究甚少,其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尚未明确,亟待进一步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创机械通气上手指南:参数篇
反转触发:易被忽视的人机不同步
呼吸机:吸气时间设置过短的波形
跟着呼吸机小白一起来入门哦~第四篇——“流速饥渴”和“双吸气”
人机不同步的监测与识别
4 种报警,3 步查因!收藏这份「呼吸机」应对攻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