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我的老父亲|张兴文

我的老父亲

  张兴文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阵忙碌时,在开学忙碌之余,匆匆把女儿送到大学,离别之际才发现,原来不是女儿离不开我们,其实是我们离不开女儿了。
返回之后,等到今天中秋节放假,又匆匆赶回老屋看望父亲,在不经意间,突然才发现我的老父亲——已经87岁了,眼中的老父亲,早已是镌刻了岁月的沧桑,单薄佝偻的身躯,缓慢颤颤的步伐,一切都是年迈的印记,摧毁了我的记忆!
坐在老父亲旁边,自己就是那样莫名其妙不由自主的潸然泪下!
此时此刻,才更加意识到,不是儿女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儿女!
或许是工作和生活的忙碌吧,每次回去看看老父亲都是匆匆忙忙,问问缺什么需要什么下次就买回去;而每次回去老父亲都是说着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自己也总是在不经意间却忘了多陪陪老父亲!
似乎在自己的记忆中,父亲还是家里的顶梁柱!
儿时的画面依然浮现,80年代的农村是如此的安详闲适,夏天的一天劳作之余,一家人围坐在门前大树阴下的简陋饭桌,父亲坐上首,我们围成圈,呼啦呼啦的拔弄并不丰盛的饭菜。然后就是等着父亲开始在门前拆门板,我们搬木凳,搭凉木板床,等待夜静人凉时!
慢慢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是家里的一把农活好手,每每插秧种棉,地头上一条条翠绿色整齐铺开;收谷割麦,田垄上一排排金黄色依次倒下;耕田爬犁,田地里一卷卷灰褐色有序排列;这些农田的重活技术活,都是父亲一手操作。
后来一直读书到初中高中,只有在放假的时候,才会跟在父亲身后,慢慢学习一些简单的农活,旱地里面锄锄草,水田里面除除杂;在重点的活就是背着盛满二三十斤药水的喷雾器,在一人多高的棉花地或者齐腿高的秧田里打打药治治虫;每当这时候母亲总会出来维护我:说幺儿还小,还在读书,等以后大了在慢慢学!可是父亲却不会心软总是说:他以后如果读书没出息的话,还不是要回家种地,趁早让他多学学,免得以后成了个二愣子,书没读好活不会干!
直到上了大学,父亲才再也不逼着我去田地里了。有时候放假回家看到父母还在田地里忙活,也去帮忙时,父母都会赶我回去。一直到参加工作了,我也只学会了那些简单的农活。但是心里却一直记得,不是父亲那时候逼着我干农活,才知道农活的艰辛,也许就不会有我现在的生活吧!
工作之后,回家呆的时间少了,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回家更是少了,只有每天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多呆些日子,已是60出头的父母,都是每天忙里忙外安置我们的生活,然而却是脸上总是堆满了满足的笑容!
在2007年,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个人留在老屋,想接他跟着我们一起住,但是70多岁的父亲怎么也不同意,就是要守着老屋,看着还硬朗的父亲,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只有尽可能的每个月多打打电话回去看看!
又是中秋节,坐在老父亲身边,看着经过岁月沧桑洗涤的老父亲,是呀,“向来只有瓜连子,从来不见子连瓜”,只有在年岁的增长,早已为人父,却是在这次送女儿读书离别的那一瞬间,才更加理解了这句俗语。
时值中秋节,也更要告诉自己,能够陪伴87岁老父亲的时日会越来越短,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在”,在老父亲的有生之年,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回去陪陪!
(作者单位:松滋市宛市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大学生的无语自白
老父亲
清明祭——父亲
【阅读悦读丨散文】黄明珠《老屋》
最扎心的道歉:对不起,从未让你骄傲, 你却待我如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