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高效地读一本书,并内化为知识储备




我如果看了本不错的书,会拍下书籍封面po上微博。之前我还犹豫会不会显得太装了,直到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给我正面反馈。


比如把我推荐的书加入到购物车,看过此书的有缘人来品评一番,有人闹书荒直接来让我介绍,这些都让我更加撒欢地po书。


直到有天我收到一个读者的问题:你读完一本书,能记得几成内容?


她说她自己看书时本来就没吸收多少,还得遗忘不少。一想到看的书迟早会忘,就不想再看了。


没错,记忆会随时间而递衰。就算当年考前背到滚瓜烂熟的全文,如今也几乎上交给老师。


但像我这种贪心的读者觉得,看书也是要花时间的,阅后即忘多心疼。


我不仅要在单位时间里提高书中内容的吸收率,还想把这些读书的所得长在自己身上。



以前我看书很快,“一天看完一本书”根本没难度,但看得快,挥发得也快。


我还傻傻地自我安慰,“你以前吃过的食物变成了你现在的骨骼和肌肉,读书也是如此”,或者“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这两年写文章以后,面对引经据典的苍白,我多次嚎啕:比“书到用时方恨少”更惨的是,“书到用时记不住”。


后来我开始尝试能减缓记忆曲线下行的读书法。


先发一条迷你的免责条款:


这里的书,不是学术论文或专业教材等需要潜心研习的书,不是陈旧鸡汤或网络小说等适合打发时间的书,也不是一些需要把整个人浸淫进去达到忘我境界的高级小说。


而是既让普罗大众能看懂,专家也不太能挑出错来的泛知识类畅销书籍。


我现在就来恬不知耻地分享下,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并不择手段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1

看书就是与作者打辩论赛


蔡康永说过,书不见得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写的,却是历史上最爱思考的人写的。


爱思考的作者只是提供一个角度,同样爱思考的你,如果把作者平等地视为类似《奇葩说》选手那种有趣的辩友,这样看完一本书的收益率将会猛增。


以我的经验,如果只是顺着作者的叙述和思路,只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想法和观点,遗忘率很高。


讲真的,缺乏交互性的阅读效果非常不好。


后来我在看书过程中,内心默默架起一个辩论擂台。遇到作者是“我方辩友”时,我会加快阅读速度;遇到他是“对方辩友”时,我会找相反的论据来驳斥他


这样几个回合下来,不仅不会觉得枯燥,反而有了一种参与感而更加难忘。



2

过目不忘,才是笔记er


听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后来才知道,他读书爱做笔记,单外文笔记就有211本,中文笔记就有1.5万页。


我自己的笔记大法是:


如果是自己的书,我边看边在上面划重点、做批注、写联想;


如果是借来的书,我边看边在我的随读笔记上字迹凌乱写着思维导图、结论推导、金句的关键词和所在页。


然后分类整理笔记,我名下有许多笔记本,比如:


保养干货本(食疗区、运动区、美容区,etc.)

自我提升干货本(职场区、心理区、技能区,etc.)

金句本(名人轶事、名人名言、好词好句,etc.)等


我会结合书上划的重点或者随读笔记,把内容分流,然后没事就翻翻。


我不是一个工具癖,但对于纸面笔记而言,难以检索是硬伤,后来我进一步精选出笔记精华形成电子笔记,照样没事就翻翻。


所谓的过目不忘,就是多过几遍目。 



3

看完全书对照目录温习


我要吐血推荐一个抗遗忘的良方:看完全书后,翻回到目录那页,回想一遍主要内容。框架、逻辑、主线,这类的抽象词,在这个环节中最容易浮现出来。


我现在如果觉得这本书对我有用,或者我很感兴趣,看完书后我顺着目录,来一次只对自己有交代的摸底考试。


比如拿我手头上这本《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来说,38万字,我断断续续看了个把星期,说实话,看着后面的,忘记后面的。


全书看完,我回到目录,按照顺序开始梳理:分别是哪7个习惯,这些习惯的重要性,如何相互作用等。


我有时会复述一遍给自己听,有时对照笔记回顾要点,这样做能加深印象。



4

应用过的知识才是你的


我自己做了个统计,最让我难忘的内容属于这3种情况:


生活中实践过并有反馈的内容

写作时运用过的内容

跟朋友或配偶讲过并讨论过的内容


你看,难忘是因为有所交集。所以我经常不择手段地创造机会,提高书中内容在我生活中的出场率。


看完书写个短篇的读后感或书评,跟着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参加书友会,心血来潮时借鉴书中的生活经验,就算简单po个微博都能强化记忆。


我不愿和曾经相遇过的知识擦肩而过。


当我做足上面这4点后,其实书里的内容记不记得已经不再重要。因为那种感悟和思辨早已内化成我身体的一部分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华】如何高效读书,省时又省心,强烈建议你试试
阅读丨未来考试将以“阅读”为王?中学生怎样做到高效阅读
如何高效地读一本书,并成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未来考试将以“阅读”为王?中学生怎样做到高效阅读
只需七步你也能高效读完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高效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