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常规
国家卫计委科普项目

  百科名医提供内容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计数:成人男:①(4.0~5.5)×1012/L;②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①男性 120~160g/L;②女性 110~150g/L;③新生儿 170~200g/L。

  3.白细胞计数:①成人(4.0~10.0)×109/L;②新生儿(15.0~20.0)×109/L。

  4.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收起

  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1)生理性变化: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同红细胞计数,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30g/L;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中度贫血,Hb在>61~90g/L;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3.白细胞计数

  (1)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血小板计数

  (1)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等。

  (2)血小板计数减低 ①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血常规检查

正常值

(1)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
  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2) 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
  男: 40-50%,女:36-45%,新生儿:36-50%。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
  男:80-100FL,女:80-100 FL,新生儿:97-109 FL。
  (4)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单位:%)
  男:10-16%,女:10-16% 新生儿:10-18%。
  (5) 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儿 170-200 g/L。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pg)
  男:26-38 pg,女26-38 pg,新生儿26-38pg。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g/L)
  男:300-360 g/L,女300-360 g/L,新生儿300-360 g/L。
  (8) 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
  男:4-10×10^9/L,女: 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9) 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位:10^9/L)
  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0.3-0.8×10^9/L。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
  男:3-10%,女:3-10%,新生儿3-10%。
  (11)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2.0-7.5×10^9/L。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单位:%)
  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 10^9/L)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0.8-4.0×10^9/L。
  (14) 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
  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
  (15)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
  (1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单位:%)
  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
  (17)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单位:fL)
  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儿7-13 fL。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单位:%)
  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
  (19) 血小板压积(PCT)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

临床意义

(1)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2) 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4)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单位:%)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5) 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pg)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g/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8) 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小于正常值,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9) 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
  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1)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单位:%)
  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4) 淋巴细胞比值(LY%) (单位:%)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5)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小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单位:%)
  大于正常值,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减少。
  (17)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单位:fL)
  大于正常值,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小于正常值,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单位:%)
  大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小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
  (19) 血小板压积(PCT)
  大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小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

注意事项

检查前:  (1) 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  (1)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 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 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 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
血常规检查
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学会看懂宝宝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