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采薇》与祭祀
(采薇)以薇起兴,进远戍士卒思归之意。历来释者,皆以为诗中所言的薇之作、薇之柔、薇之刚三个不同的生长阶段,乃记时也,喻离家之久远。如朱熹《诗集传》说:“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然对何以用薇来记时,却无深解。 (诗经)中言及薇的,尚还有两首。《召南·草虫):“涉彼南山,言采其获。未见君子,优心缀缀。··,…险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关于这首诗,(小序)与朱熹(诗集传》都以为是大夫妻思念丈夫之作。另(小雅·四月》:“山有蔗薇,限有祀姨。君子作歌,维以告哀。”也是流离在外之人的思归之作。从这几首诗看来,薇菜与游子、征夫思归确有某种特殊关系。 今按:《草虫正义》引陆机《义疏》云:“薇,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蕾,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潮祭祀。”宋项安世的(项氏家说》以为薇就是俗称野豌豆的植物。《仪礼·士虞礼记、特牲馈食礼记》都说:“铡笔用苦若薇。”就是将苦茶或薇菜放在肉汁中煮,然后盛于铡,作为祭祀的供品。如果牲用牛,则羹菜用豆汁,牲用羊,菜用苦茶;牲用泵,菜用薇。据说天子之士与诸侯之大夫祭用羊、泵,诸侯之士祭用泵(参见(礼记·曲礼》、《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或许天子之庶人祭也可用泵,那么对于士、庶人来说薇菜尤其是必备之物。(草虫)前一首《采萦》、后一首《采茹》都是讲采菜祭祀之事,且有(左传》隐公三年之语为证:“苟有明信,漳溪沼址之毛,藏萦蕴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薇也是“涧溪沼址之毛”,因此我们可以明白,它的出现于诗中也是因为与祭祀有关。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特别重视祖先和亡父母的祭祀。贵族虽一年四季都有祭,但尤重岁末之祭。对于终岁忙碌的士和庶人来说,岁初、岁末之祭就更重要。薇萌芽于初冬,故首章以薇菜之生起兴,无异于说这正好该是归家的对候了。二章的“薇亦柔止”起兴,无异于说这本该是在家祭祀的时候了,而自己犹在边地奔走,所以要“心亦忧止”而且“优心烈烈”了,家人也一定计算我在这时候到家的,所以章末又有“靡使归聘”之叹,第三章“薇亦刚止”、“岁亦阳止”,是说微菜已经老硬,而天气也已转热,祭祀之事已经完全错过。家人见我至今未归,可能会以为我不能生还了。章末,故有“我行不来”一句。 (责任编辑胡范铸)96《采薇》与祭祀@李锋<正>恫赊薄芬赞逼鹦?进远戍士卒思归之意。历来释者,皆以为诗中所言的薇之作、薇之柔、薇之刚三个不同的生长阶段,乃记时也,喻离家之久远。如朱熹《诗集传》说:“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然对何以用薇来记时,却无深解。 《诗经》中言及薇的,尚还有两首。《召南·草虫》:“涉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记曲礼(5)
子居:清华简十一《五纪》解析(之四) | 中国先秦史
采薇菜
李冠云:中国传统祖先祭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理学阐述了怎样的'三礼'?
《中庸》注释(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