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向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读《孟子》

刘向军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千年古话,源于死于73岁的圣人孔子和死于84岁的亚圣孟子。

在两千多年前,年过古稀本已稀罕,年逾八旬更是奇迹。

对孟子来说,作一个儒者当然不惧怕死,但也绝不轻易去死,并且,可能的情况下也乐于追求长寿。正如孟子所谓:“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可见,孟子把长寿看作了与高官、美德相并举的人世间共同尊贵的三样东西。

那么,孟子为何能够长寿?他善于调心养气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养生健体这一点上,积极入世的儒学和超然出世的道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孟子当年并不知道他的学说符合养生之道,并不知道他的一些话语大有养生玄机。大道至简,大道相通,或许正是这样。

长寿者首要在于养其一颗善良之心。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过去有些人对孟子的这句话很不以为然,斥之为自欺欺人的假惺惺:真君子干脆就别吃肉,何必故作姿态远离杀牛宰羊之所呢!都远离厨房的话,君子难道要吃西北风不成!

这是对孟子的话的严重曲解。看到一头流泪待宰的牛,看到一只咩咩叫唤待宰的羊,虽非亲养,也一样地生出爱怜之心,一样不忍心去吃它的肉。有这种心态的人,就是有善良之心的人;有这种善良之心的人,当然就更能爱他人——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从而也就能爱自己——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灵。虽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但比照现实生活,那些热爱养花种草的人,关爱各类动物的人,喜养小宠物的人,往往都有一颗更为善良的心。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我,这就是养生之道。

君子当然还是要吃肉的,但杀牛宰羊的事还是由屠户去做的好。愿意做屠户的人从来有的是。屠户虽也杀生,但屠户多半心硬命也硬,而长寿者也有的是。

长寿者养心就需要寡欲。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这句话是一切宗教、学派的共识。获得高知高识需要如此,获得良德良性需要如此,获得长命长寿同样需要如此。贪欲寡,则物欲寡;物欲寡,则情欲寡;情欲寡,则食色之欲寡:健康长寿于此而生。寡欲并非无欲,不贪不滥,爱之有时,欲之有度,自能生生不息。

长寿者还要常服四味“良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之心,即仁爱之心,这是“我”对于世界的根本态度;羞恶之心,即正义之心,这是“我”对于自我的约束原则;辞让之心,即礼让之心,这是“我”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准则;是非之心,即智慧之心,这是“我”对于世事的评判标准。“仁”“义”“礼”“智”如四味良药,“仁”药为君,“义”“礼”“智”为臣,它们使人有真心、真情、真诚、真智,则使人有温婉的情感与明智的理性。“仁人无敌于天下。”常服用“仁”“义”“礼”“智”四味良药的人就容易达到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平和,这样的人就不会走极端,不会出大错,不会有狂欢喜与大愤怒,不会生大疾病,这就是长寿之道。

长寿者要培养一身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个“善”字,道出了孟子对于培植身心中的正念、正意、正能量从而形成浩然正气的自信、从容。浩然之气是怎样的一种气呢?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有此正气在,则邪气、虚气、阴气、湿气、寒气都不能浸渍身体,不能伤害精神。

儒学的“浩然正气”与佛学的神气、道学的仙气一样,都是通乎天地万物的生生之气,而于此之外又多了一份庇护众生的质朴之气。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把“身”看作国与家的根本,这是极为智慧的。此“身”固然是儒学所谓的德才兼备之身,更是孟夫子自己实践的健康长寿之身。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一切。

养生者还需要注意“四不”。

一要懂得“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天下万物各不相同,相同之物效用不尽相同。不以己之所短比人之所长,以自惭形秽;亦不以己之所长比人之所短,以得意忘形。物之不齐,则各有所长;各有所长,则各有所得。懂得了人世间的这个道理,自然就心平气和,身心安泰。

二要注意不能自暴自弃。

孟子说:“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一个人不讲礼义,不行仁义,就是自我放弃,自甘坠落,自残自戗。与人不善,己必不善。凡与礼义仁义对抗者,就是与善良乐观的心志对抗,也就是与养生之道对抗。这样的人不只是“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而是“胸中不正”,则邪气缠身,百病易侵。

三要注意不可一曝十寒。

孟子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如果一日暴晒,连续十天酷寒,那么再容易成活的植物也必死无疑。孟子以比喻说明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其实,人的生命也如此,如果衣食住行不遵循自然规律,也必定百病早生,寿命难久。试看,那些长期晚饭海吃海喝者,那些凡夏天空调都要开得冰冷者,那些来了例假还要喝冷饮者,那些长年熬夜到凌晨两点者,距离疾病就都很近了。

四要注意不可违天逆命。

孟子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顺天从命,顺势而为,这不是消极的养生观,而是有不为也有所为的天人合一的积极的养生观,更是智慧向上的生命观。危险的山崖之下不可站立,年迈体弱之人不可参加马拉松比赛,弱不禁风的秀才不可去扛二百斤的麻袋,吃了头孢的病人不可饮酒,大汗淋漓的壮汉也不可在冰窑里降温,皆此类也。不可违天逆命,这是养生的智慧。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气有根,其气生华。孟子说得好:“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仁义礼智深植于心田之中,则浩然正气舒发于身体之外,其面色也润泽,其脊背也充实,其四体也稳健。儒者之相,君子之风,寿者之态,自然呈现。

孟子不是养生专家,但他所主张的儒学一样蕴含了养生学的道理。在这一点上,《孟子》和《黄帝内经》一样,既是医学的,也是哲学的。

2019.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0202每日一学
先贤教育格言
《辨言》员兴宗
辨言-宋-员兴宗
周炽成:《性恶》出自荀子后学考
【孝善·微国学】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