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甘草附子汤——历节肿痛,风湿痹痛,全身关节疼

7历节肿痛——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二十四岁。初诊:一九六一年一月四日。患者情志抑郁,闭经两年。去冬卧处潮湿,渐下青带,至今益多,质稀气腥。一月前感两足趾、踝及两手指酸痛如刀刺,不能屈伸;后并延及腰背部。近日来痛至夜间不能入睡。面目及手足背微肿。腹胀满,步履蹒跚,恶风,上唇紫色,小便淋涩。舌苔薄,脉沉细而弦

患者之主证为风湿。浮肿、清带、小便淋涩及手足关节痛、腰背痛皆以风湿故。闭经与情志抑郁有关,是瘤疾;风湿系卒疾。当先治风湿,后治闭经,宜甘草附子汤。参《医宗金鉴》治青带法,加防风、栀子:炮附子10克、苍术6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防风10克、栀子10克、吴茱萸10克。服两剂。

二诊:一月六日。药后颇有效,手足各关节疼痛减轻大半,腰背痛除,夜能安睡。面目手足肿消十之九。清带减少大半。小便不涩痛,上唇转红色,脉转浮而略数。因嘱原方再服三剂,于是面目手足浮肿全消,青带除,各关节痛止。后用千金柴胡汤及《金匮要略》温经汤轮服,治其闭经。三月之后月经来潮。《伤寒论方运用法》

论:卧湿寒之处而伤经阳。脉沉细而弦,是本虚而内寒。外寒合于内湿,则发湿痹。甘草附子汤,治内外之寒。

8肢节作痛恶风——薛己医案

一妇人,肢节作痛,不能转侧,恶见风寒,自汗盗汗,小便短少,虽夏亦不去衣,其脉浮紧,此风寒客于太阳经。用甘草附子汤,一剂而差。出处:《校注妇人良方·中风诸症方论》卷三。《经方一剂起沉疴》

9风湿身痛——谢映庐医案

高某,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时当初夏,自汗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予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祛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1剂如神,服至3剂,诸证悉愈。可见古人说,用之得当,理应若此,学者不可不求诸古哉。(《谢映庐医案》)

按:据报道用甘草附子汤治疗活动性风湿病18例,治愈15例,2例有效,1例无效。认为本方宜于久病、虚病、寒病为适,用于急性关节炎早期渗出性炎症剧痛者或有急性心肌损害者见效更速。(江西《新医药资料》1975472页)《经方研习》经方直解

论:外寒伤闭,风湿相抟,营卫不利,经气壅阻,则见微肿。自汗者,皮毛外蒸,也是风泄皮毛,自汗有寒,卫阳之虚,所以重裘不脱,是恶风寒也。提纲一,但利其小便则已。

10风湿身痛——范中林医案

汤某某,女,37岁。成都市棕垫生产组工人。1964年自觉经常头晕,乏力,周身关节疼痛。19651030日晚,突觉肢体沉重疼痛,不能转侧,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移步,衣食住行均需他人料理。次日急送某某医院,诊断为“风湿”。经针灸治疗十余日,效果不显,遂来求诊。按太阳证论治,三个月基本治愈。

初诊:由两人搀扶前来就诊。全身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头晕,耳鸣,四肢不温,畏寒恶风,口干少津,不欲饮。舌质偏淡,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苔薄白。寸关脉浮虚尺微沉此为太阳证,风寒湿邪郁久成痹,法宜温经逐寒,除湿止痛,以甘草附子汤加味主之。处方:炙甘草30克,制附片60克(久煎),白术12克,桂枝18克,生姜30克。二剂。

附片先煎一个半小时,再加其他味药同煎约半小时(以下汤剂中,凡有附片者,均以此法煎煮);日三服,总食生冷。

辨证:此证风寒湿邪兼而有之,蕴积已久,郁阻成痹。虽有畏寒恶风脉浮之表证,但不可单用发表;虽有头晕耳鸣,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舌质偏淡而尺脉沉之里证,又不宜径投回逆。参之舌脉诸证,乃为风寒湿相搏,属太阳类似证。《伤寒论》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方用治本例风寒湿痹,颇相吻合。甘草益气和中,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燥湿健脾,桂枝祛风固卫,通阳化气,加生姜以助温散之力。

复诊:上方服两剂后,关节疼痛减轻,稍可转侧行动。上方加麻黄、辽细辛,以增强驱风散寒、开闭止痛之效,续进五剂。

再诊:自拄拐杖前来就诊。关节疼痛及全身串痛著减。头晕,耳鸣,畏寒,恶风亦明显好转。上方加茯苓以渗湿,续服五剂。

又诊:全身活动已较自如,精神好转,但腰腿尚觉疼痛、重着。今虽见初效,毕竟一时难收全功。须培补脾肾,通窍除湿,以清余邪,拟理中丸加味续服。

处方:潞党参60克,干姜片120克,炒白术60克,炙甘草60克,制附片120克,云苓60克,上肉桂30克,川桂枝15克,宁枸杞60克,真琥珀60克。五剂。共研细末,水打丸,如黄豆大。日服二次,每次3克。

连服三个月,基本痊愈,恢复正常工作。1979年追访,十余年来,虽关节偶有轻微疼痛,但行动自如,一切较好。

按语:甘草附子汤之“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与桂枝附子汤之“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皆为风寒湿相搏之太阳证;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为筋胀之故,病理相同。所异者,本例甘草附子证,风湿留于关节,邪深入里;而桂附证,风寒湿留着肌肉,有表无里。故汤证不同。上述两方原义,桂附证因属风湿,留着肌表,当以速去为宜,故附子用量较大;而甘草附子证,已病久入里,减其附子用量者意在缓行。但本例虽属久病入里,又暴发于一旦,且脉沉而细;故兼采两方之义,加大附子并生姜,既速去标,又开筋骨之痹也。《三家医案》

11风湿痹痛——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三十二岁。初诊: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养鸭为业,经常下水,患风湿痛七年,时发作。此次风湿痛发作已七天,以左边肩、腰、髋、膝各关节疼痛最剧,近之则大声呼痛,极度敏感,但不红肿,左手足不能上举,各肋骨及脊柱骨亦酸痛;扁桃体红肿,渴喜热饮,饮热汤后全身汗出淋漓,气促,小便短少,微发热(37.4℃),舌苔薄白,脉沉细数。方用:炮附子10克、白术6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服一剂。

二诊:六月三十日。热退(36.7℃),各关节痛减,各肋骨及脊柱骨亦不痛,小便仍少。原方续服两剂。

三诊:七月二日。患者来诊时呈现全身僵直,就座时头项强直向前,不能俯仰,亦不愿左右转动,各关节痛又发作,微发(37.6℃),汗出恶风,舌苔又现白腻,脉浮数。昨晨销假上工,下午收工后,热渴汗出,汲井水从头淋浴,并饮井水。初感凉快,继则悚然恶寒,皮肉粟起。入夜烦热不适,因于庭前纳凉,不觉入寐。醒来已五更,寒意加重。头痛,骨节痛又作。此乃新感外邪,引动宿疾。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宜桂枝加葛根汤:葛根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12枚。服两剂。

四诊:七月四日。药后各症均已好转。惟各关节仍痛,再服初诊方而倍其量:炮附子20克、白术9克、桂枝24克、炙甘草12克。服一剂。

五诊:七月五日。药后颇效,左手足能自由活动。续服一剂而停药。《伤寒论方运用法》

12全身关节作痛——矢数道明医案

40岁妇女,约20日前发病。主诉全身关节作痛,尤以右膝关节、右肘关节、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更甚,不能小动,在草垫上走路之时也不能耐受疼痛。右膝肿胀,其大如头,痛不可近。因右肘及腕关节肿胀疼痛,不能诊脉。上半身多汗,下半身干燥,微恶风,关门,卷在被褥内。体温39℃脉弱,颜面微青,似无高热。小便不利,1日仅1次,大便秘结,81行,质硬。渴欲冷饮。腹壁软弱,舌中央苔黑湿润,手足微凉

虽曾考虑猪苓汤、白虎加人参汤。但脉弱与体温不相称,据自汗恶风,不觉发热,面色青,苔黑湿润,腹壁虚软等症状诊为阴证。此证最适合用甘草附子汤,予附子10.9g。服药后大便通畅,左侧关节疼痛增加,但右侧稍缓解,发汗甚多。第3日体温39℃,发汗如雨,被为之而湿。发汗中疼痛若失,6日内小便通利,关节痛解,体温38℃。附子量增至2.5g,第9日已热退,关节痛全止,再服本方20日,以后服舒筋立安散两个月,毫无后遗症,完全治愈。出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经方一剂起沉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案说医:桂枝附子汤治疗风湿痹病医案解析
《伤寒论》113方——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治太阳证风寒湿痹(风湿)
甘草附子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经方: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胡希恕讲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