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渡舟大青龙汤证、治疗溢饮医案经验

大青龙汤证

某女,18岁,学生。1969年11月,其母患坐骨神经痛住院治疗,此女陪床照顾。一日夜晚,突发高热,寒战、胸痛。诊时高热寒战,心烦无汗,胸痛咳嗽,气喘急促,咳铁锈色痰,查体温41.5℃。脉浮紧数有力,舌淡红,苔微黄干。刘老云,此乃典型大青龙汤证。处方:生石膏45g,麻黄18g,桂枝、杏仁各9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急煎服。服下头煎,药杯拿在手里尚未放在桌上,瞬间周身汗出、热退、胸痛减轻。遂问刘公:药效何其快速如此?

刘公笑笑,云:君不闻“覆杯而愈”之说乎?一服汗出热退,不必尽剂。

按语:有人说,“中医治病是急病遇上慢郎中”“中医不能治急症”,此案便是对此观点的有力回击。似此,服药“覆杯而愈”,针灸立竿见影者,多矣。

实践中,凡临床见无汗、高热、烦躁、舌苔微黄、脉紧者,投大青龙汤鲜有不效者。大青龙汤,中医退热法宝之一也

溢饮

某患,32岁。患者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红绛,苔白。此水寒之邪郁遏阳气,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经多次治疗,但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不愈。处方:麻黄、杏仁、生姜各10g,桂枝、生石膏、甘草各6g,大枣10枚。服药1剂,得汗出而解。

按语:溢饮是头面、四肢或全身浮肿的疾病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

临床见体表和四肢肿胀,身体痛重,支节烦疼;或兼咳喘、胸闷、乏力。其病机为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致水液代谢失常,饮邪内停,泛滥于肌肤和四肢,阻碍气血运行而肿为痛。有人认为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内分泌失调性水肿。中医治水肿之法,

“开鬼门,洁净府”,溢饮病位在肌表,“开鬼门”可也。

本案虽病起于感受水寒之邪,郁遏卫阳,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其人“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脉浮、苔白,邪仍在表,舌质红绛为里已有热,其人体壮,屡治无效,又从未施汗法,故1剂大青龙汤,“得汗出而解”。(《伤寒论临证带教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青龙汤治高热
黄仕沛经方医案——《古今录验》续命汤(5)
大青龙汤退高热的关键是出微汗、出小汗、出...
【中医】我用大青龙汤的故事
经方治疗术后高热
面对“甲流”,为什么首选葛根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