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梦南缘】第339期,同题:壬寅新秋


壬寅新秋

作者北梦南缘文学社成员

北梦南缘文学社编制:
  一、顾问团剑舞文章 徐新霞 余桥生 石均 程良柱 周致俊 
  二、监督团心如止水 刘玉恒 洪波涌起
  三、收录团二月春风  沐风  刘洪新 马英
  四、评审团朱正樵  刘玉恒  沐风
  五、管理团墨未浓  刘洪新 坦然人生
  六、编辑冰山雪莲  刘瑾  红叶 王茹 威信度 疏影 梦幻 岁寒竹吟
  七、名誉社柯有旺
  八、执行社朱正樵
  九、执行副社长 二月春风  沐风 刘玉恒 刘洪新
  十、社长兼总马英




  
  本期收录二月春风 
  本期评审朱正樵
  本期编辑马英





  
  北梦南缘部分诗社管理人员微信:

  石均   微信:wxid_7w9uccb0jakx22

  余乔生微信:yu13117207282

  李洪起微信:wxid_vo3zo6ptvdug22

  朱正樵微信:zzq805279872

  杜鲜果微信:wxid_9cn2sg19ouse32

  刘玉恒微信:18671076808

  沐风   微信:ylyq445625473

  刘洪新微信:L41971461

  柯于家微信:ke15072038618

  薛莲芝微信:lianzhi13512381

  坦然人生微信:wxid_7kj0vuicezuz22

  马英   微信:MXF080257

  注:本次微信号是为北梦南缘失散的家人而书,故只标注了部分诗社管理名单微信!以后陆续添加新成员微信!敬此!

北梦南缘文学社寻友序:




岁在壬寅,金风含凉,却吹不断淡淡忧伤。理还乱,道不尽尘世的聚散悲欢!……

应马英社长之邀,为本期微刊写序,旨在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前路!让所有没进群的诗友找到原来的家,让有兴趣成为诗社家庭中一员的诗友找到可进之门,志同道合,共同进步!鄙人才疏学浅,实在诚惶诚恐!

2017年,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爱好,由耕闲客牵头,带领着雪之英、燕子、雅韵豪情、沐风等一帮好友共同将《北梦南缘》成立于凌冽的北风之中,时至今日,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近五年的时光,期间的艰辛确实不能与外人道,也经历过数次危机,但挺立依旧!然最近一次的风暴袭来,差点将成立了五年之久的精神家园直接摧毁!诗社群突然解散,让很多人都猝不及防,突然之间,家没了……。对长亭晚,找不到晓风残月、杨柳彼岸,寒蝉却仍然凄切……

独立寒秋,社长马英毅然挺身而出,决定重组诗社,扶大厦于将倾!然而还是有很多人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期微刊面世,精彩纷呈,同时也呼吁在外徘徊的家人看到后,添加社长的微信号,欢迎大家回家!我们一起与孤鹜齐飞 ,共赏长天一色!诗与远方,有你有我!


北梦南缘副社长 : 沐风  2022 8 14 日

北梦南缘文学社欢迎失散亲人早日归来!










【五绝】

(12首)

1、立秋

蒋宗荣(广西)

今日又立秋,大地满眼收。

处处丰收景,华夏臻风流。

【简评】首句押韵的五绝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平起首句押韵,其格律是“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韵)”;第二种是仄起首句押韵,其格律是“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对照格律,可以看出,作者的这首小诗多处出律,且第三句中的字,还重复了第二句的韵脚。拟改成:“今朝又立秋,暑气未能收。且看田园里,农夫汗水流。” 或改成:“节令值新秋,高温渐欲收。田园丰硕景,处处显风流。”所改之句,仅供作者参考。

2、新秋

王晓春

末伏立新秋,蛙蝉歇唱悠。

虎威雌武力,凉意逐西流。

3、新秋

逄世刚

今夏伏阳骄,烈炎如落刀。

忍期风雨久,秋至创新高。

【简评】作者的这首小诗,虽寥寥数言,却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把今年夏秋之际的持续高温,刻画的再清楚不过了,颇得绝句的起承转合之法,值得大家学习。第二句把“烈炎”比成“落刀”,很是别致。顺便说一下,按照平水韵,第一个韵脚属于下平声另外两个韵脚、高属于下平声四豪所以,出韵了,可标注成孤雁出群格,无碍。

4、新秋(新韵)

尹竞平(甘肃)

暑气随云散,清风倦意来。

天高明景旷,丰果浸心怀。

【简评】初读小诗,感觉内容有些散乱。然进一步细读,发现作者写暑气、“云彩”、清风高天丰果等意象,并非信马由缰,而是紧紧围绕新秋这一主题展开的,由此可以证明,什么叫做形散而神不散



                            

5、新秋幽感

周致俊

飞雁疑凄哽,鸣蝉似感伤。

难留芳草绿,苦等菊花黄!

【简评】从这首小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临近秋天而产生一种淡淡的忧伤,不知道这种秋思是不是悲秋。只有在多情的笔下,才会写出多情的文字。才近新秋,就提到,是不是有点儿为时过早?好在作者用一个字,又把它拉了回来。四句诗,构成对仗的两联,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

6、立秋感吟

姜元清

蝉蛙噪未休,万物已登秋。

莫道人长久,光阴似水流。

【简评】光阴荏苒,流年易逝,万物登秋,难免不去感怀。说到蛙声,宋代诗人赵师秀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中所写的是黄梅时节。著名词人辛弃疾笔下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既写了清风半夜鸣蝉又写了听取蛙声一片,词中所写的是夏夜的黄沙道中。节至立秋,青蛙是不是和鸣蝉一样噪未休?我没有留意,不敢妄言,有待大家从实际生活中去细心观察。转句莫道人长久,从内容上衔接欠妥,且“久”字挤韵,读起来有损通篇的音韵和谐。拟改作:“鸣蝉噪未休,万物复登秋。当下须珍重,光阴似水流。”所改之句,仅供作者参考。

7、步韵唐刘言史《立秋》

王茹

暑气渐消去,梧桐落叶惊。

清凉风送晚,策策共蝉声。

8、新秋小语

周朝晖

秋声入海涯,兵演慑狼豺。

夜半金风细,无眠听鼓蛙。

【简评】这首小诗从新秋入笔,结合当下的国际环境,反映了作者“诗写时代”的家国情怀。尤其是从无眠二字,不难体现这一点。首句秋声结句又写听鼓蛙,都是听觉,似乎有点重复。从格律上来说,三个韵脚涯、豺、属于平水韵上平声韵部,平仄完全符合,丝毫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写诗,更多地是给今人看的,尽量要符合现代人的朗读习惯。如果我们能写出既符合平水韵押韵又符合新韵押韵的诗,那就更好了。换句话说,三个韵脚涯、豺、,今天读起来怪别扭的。个人认为,我们“师古”,不能一味盲从,时代发展了,我们需要“师古不泥”,与时俱进。关于这一点,完全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欢迎诗友们对此展开讨论。以上所言,没有半点贬低作者的意思,希望作者周先生给予理解。

                      




9、迎秋赋

天龙

燕舞秋风至,山间细水流。

天涯寻梦客,冷月踏星楼。

【简评】题目用一个字,感觉太大了。从内容上来看,虽然涉及到了秋风,一会写燕子,一会写山溪,一会又写到冷月,意象零乱,思维跳跃比较大,没有能够集中说明什么,所以,让人捉摸不透作者的写作意图,也理解不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立秋赠远

王鄂生

新风催暑退,落叶带秋声。

欲问飘零客,何时到故城?

【简评】小诗写的颇有几分灵动,结合时令,先写景,后写情,由落叶之飘零,联系到客子之飘零,一个欲问,转折十分自然,设问留

11、新秋

芳草云歌

枫林还未赤,菊苑待开张。

知了声声紧,松亭夜雨凉。

12、初秋

刘丽新

两日泠泠雨,三分淡淡凉。

动情篱下菊,染我一笺香。

【简评】小诗的前两句对仗工整,写了雨后微凉,为后面的篱菊染香作铺垫。不同的地区,也许不一样,但大部分地区,初秋的菊花应该还没怎么开,也就谈不上染香了。

新秋

金桓敬

为有西风天转凉,家人争宠着奇装。

诸多好景成虚设,才子移情到梦乡。









【七绝】
(38首)

13、新秋

李沧海

酷暑蒸时倍感伤,秋来细雨顿生凉。

风摇叶下车停处,早熟新桃盛满框。

【简评】首句的倍感伤,除了押韵,从诗意上感觉不妥。早熟新桃,一般在五月份和六月份就有了。等到初秋,应该不是早熟的新桃了。结尾处,应该是字之误。鉴于此,拟改作:“时值初秋暑气强,忽来细雨顿生凉。风摇叶下车停处,新熟山桃盛满筐。”所改之句,仅供作者参考。

14、立秋

吴增建

风来冷热自然知,败叶尤先洒碧池。

暗夜分分辞晚夏,新凉喜伴立秋诗。

【简评】小诗通俗易懂,浅显明白,读来自然流畅,轻松明快。一字,把作者从炎夏转向新凉时的愉悦心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15、初秋吟

石先福

疏篱浅浅绕幽篁,绽蕊紫薇花掩墙。

坡上萋萋芳草碧,芙蓉风送一天香。

【简评】小诗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嗅觉描写,画面感强,好一幅清新恬静的田园风光。虽然不是正面写初秋,但能让人感觉到初秋的景象。反映了作者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那份闲适与淡然。这与那些悲秋、伤秋的萧瑟之气,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

16、立秋

刘道海(湖北)

雨过风凉解暑愁,蝉声断续热魔收。

梧桐黄叶纷纷落,知是人间又一秋。

【简评】小诗紧紧围绕主题,造句流畅,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轻松。才至立秋,桐叶应该还没有到“纷纷落”的地步吧。等到桐叶纷纷落下,那就已经是深秋了。因此,尽管后两句写的很好,但用来描写立秋,就有点不妥当了。

17、壬寅立秋

杨月忠(甘肃)

中伏七月晚开秋,雌虎相依暑汗流。

火日高悬无滴雨,枝枯叶卷九农愁。

【简评】夏秋时节,酷热炎炎,让人高温难耐。作者把这份愁苦的心情,真切地流露在字里行间。首句的中伏七月都是指时间,有点赘余。另外,在平水韵中,是仄声字,出律了。作者可以考虑把首句作适当修改。

18、立秋

门锁柱

秋始原田红日烈,控温室内晓风舒。

品茶阅读神仙韵,抛却烦忧享梦余。

                       



19、新秋

张文学

说是秋来不像秋,凉风依旧热中求。

难寻一叶知天下,树上蝉鸣未见愁。

【简评】首句显得油滑,不像诗家语。承句中字稍显挤韵。转句难寻一叶知天下有点费解,因为这里的不知道是不是想表达“一片落叶”的意思。结句写鸣蝉不愁,好像也没有体现出作者情感的升华。拟改作:“虽说流年已接秋,凉风仍在热中求。鸣蝉懒问身边事,树上狂嘶不觉愁。”所改之句,仅供作者参考。

20、梓里新秋

黄中文

花生玉米晒砼场,大豆芝麻烤烈阳。

知了声声蔫老柳,稻禾叶卷盼甘尝。

【简评】短短的四句小诗,作者是想表达农家初秋遇旱的焦急心情。诗中所写,田园气息浓厚。值得推敲的是:结句的甘尝不知何意?因为不能代表甘霖

21、立秋日抒怀

方书兰

嗟叹韶光似水流,夕阳渐落远山头。

余生当惜分和秒,争把诗情写满秋。

【简评】小诗简洁明快,气韵流畅,紧扣主题,构思精巧。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后两句自然而然引出抒怀。令人叫绝的是,前二十七个字,都跟“立秋日”无关,最后一个字,却拉回了题目。真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

22、立秋

赵昕

暑燥蝉鸣练苦功,翠微枝茂挽清风。

禾田穗壮葡萄紫,挥汗农家喜获丰。

【提醒】两个韵脚、丰连韵。

23、秋色如画(通韵)

徐富锁

初秋酷暑话年成,满目风光景色新。

五谷丰登安社稷,三餐味美颂民勤。

【提醒】无论是平水韵、新韵、还是通韵,第一句的韵脚,都出韵了。

24、立秋有怀(新韵)

李庆春

桑拿免费不出门,落叶知秋无处寻。

迟暮凭栏悲草木,美人寂寞泪纷纷。

                           



25、初秋

沐风

波光潋滟日当空,栖树蝉鸣戏小童。

忽见阶前梧始落,方惊拂面已秋风。

【简评】沐风先生的这首小诗,捕捉了生活中的细节,从小处入手,小中见大,自然得出方惊拂面已秋风这种感觉。“波光潋滟”和阶前隔得有点远了。转句建议稍微调整一下:“初见阶前梧叶落”,似乎更加顺畅一些。

26、立秋

蒋昺

热伏迎秋暑难当,树间知了诉衷肠。

何时雨洒西风叶,一枕新凉晓梦长。

【简评】时值立秋,暑热难当,更有树间知了,声声扰耳,愈发让人渴望雨后新。“何时”二字,转的自然。提出两点1韵脚、长连韵,读起来有损全诗的音韵和谐,建议把诉衷肠噪声狂2结句的字略显挤韵,如不计较,也无妨碍。

27、初秋

柯于家

草色微黄叶未疏,金风违约热难除。

农夫学作堂前客,笑看流云闲读书。

【简评】作者数易其稿,越改越好,终于把一首漂亮的小诗展现在读者面前。前两句紧扣“初秋”这一题目,后两句由此展开生发。稍显不足的是,“读书”的时候笑看流云,感觉不够专心。建议把最后一句改成闲坐山窗静读书

28、新秋

菲歌祥棣

未减炎蒸日历更,零星荷老愧倾城。

梧桐一叶传秋信,满畈酬谋听稻声。

【简评】从“零星荷老”和梧桐一叶不难看出,作者善于观察,所写贴近生活。在遣词造句方面,显得独特别致,感觉耐读耐品。

29、立秋

随波不流

节令虽然已入秋,高温依旧汗如流。

诗家不待西风至,吹着空调强说愁。

30、暑秋

费文翰

满院葱茏鹊踏枝,依然暑热告秋知。

何时送我清凉意,韵墨搜词乱写诗。

【简评】小诗句子流畅,意思清晰。从题目可以看出,虽值新秋,依然暑热,作者是多么渴望“清凉”的快点到来,好让“我”能够韵墨搜词乱写诗。“诗要不空,我在其中”,这首小诗的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31、新秋(新韵)

傲雪(河北)

秋立中伏难止热,太阳火辣汗浃流。

空调转动习风过,却道天凉好个秋。

【简评】小诗的最后一句,虽说是从别处拿来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全诗的完整性。别人写新秋,容易联想自然的凉风,作者却写空调凉风,实际上是反衬前面所写的“伏热难止”。诗中的两个字不规则重复,建议作适当修改。










32、新秋

薛莲芝(山东)

鸣蝉先觉欲深藏,幽草含情滴露香。

半句秋词催夏远,风摇一叶是新凉。

33、立秋

高喜文(山西)

望里田畦绿意浮,清风一缕解烦愁。

似乎酷热狂微敛,暗示今朝是立秋。

34、初秋

王俊卿

金风过岭染田畴,梧叶阶前报浅秋。

微露浸香篱栅菊,蝉鸣高树引诗愁。

35、新秋之夜

刘照炳

雷溪河畔影灯明,两岸秋宵醉恋情。

聚会健身迷向往,齐昌百姓永年轻。

36、新秋

王飞鸿(河南)

虽然节令已登秋,忍见时时暑气流。

深树蝉嘶悲日短,田畴茂茂蕴丰收。

【简评】小诗紧紧围绕新秋这一主题而铺开笔墨。语言平实无华,读来浅显易懂。其实,真正的好诗,并非是用华丽的词藻进行堆砌的。我想,该诗的作者,定会认同这一观点。  

37、新秋

刘洪新

送走炎炎谁与争,扶须玉米请长缨。

梧桐最懂风金色,预备镰筐始动情。

【简评】作者新秋写活了。小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运用到了极致。读者可以扶须请长缨、“最懂”、动情这些词语中,充分印证这一点。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技巧,无需我再多言,读者可以从中细细体会。

38、壬寅立秋

唐佳

高温近日袭庐州,未解今朝已立秋。

毕竟眸中秋字见,一丝凉意上心头。

                           



39、立秋后一日桥头即景

朱正樵

村姑浣洗小桥南,树上鸣蝉叫正酣。

黄叶一枚浑似蝶,翩飞发际作金簪。

【自评】小诗围绕一叶知秋展开笔触,在构思上缺少新意。承句中的字有点挤韵,读起来略欠顺畅。

40、入秋

石教龙

挂历分明已立秋,缘何酷热暑难休。

午间原野腾汤火,拂晓微微风入楼。

【简评】小诗的前两句写的挺好的,后两句衔接没有跟上,尤其是结句显得有点乏力,尽管后两句写的是入秋的景象。拟改作:“挂历分明已立秋,缘何酷热暑难休。日熏原野腾汤火,人在林荫汗水流。”所改之句,仅供作者参考。

41、新秋

许社德

暑热犹存未觉凉,时间已到孟秋黄。

田园瓜果枝头坠,阡陌飘来五谷香。

【简评】小诗田园气息浓郁,画面感很强,给读者呈现了一片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怀。

42、初秋

许东生

已是初秋暑气狂,天空依旧炫骄阳。

何时安得金风起,一扫余威送晚凉。

【简评】小诗紧紧围绕主题,读起来朗朗上口,气韵十分流畅。起承转合,在这首小诗中,诠释得甚是清晰。作者构思的技巧,值得我们学习。从余威晚凉等字眼上,可以看出作者用词之精准。感谢作者把这么灵动的佳作呈现在读者面前。

43、秋憾(新韵)

牛洁平

酷热潮湿跨立秋,桑拿天气汗横流。

感伤凉意姗来晚,寂寞金杯对酒愁。

44、秋雨

赵铁良

秋后日斜天渐凉,暑湿凝聚雨云藏,

虽然难以倾盆灌,浓密细织帘幕长。

【提醒】要标注成新韵,否则,按照平水韵,湿都是仄声字,不合律。

                           



45、秋日闲吟

张成忠

连续高温无处藏,空调房内好乘凉。

花香雅室秋声浅,悦纳清风爱日长。

46、壬寅初秋

曹乐一

壬寅虎气闹新秋,热浪频频促汗流。

红色高温时预警,金风一扫自然收。

47、新秋(新韵)

吕克森

抱琴无语任秋风,夜落三更梦不成。

绕指冰弦弹巧月,却闻雁阵未南征。

【简评】小诗没有从常规的物象入笔来写新秋,而是另辟蹊径,写夜半无眠,抱琴弹弦。“巧月”俗称农历七月,用在这里,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指七月。结句“却闻雁阵未南征”有待推敲1既然是初秋,写雁阵似乎有点早了。2、既然雁阵未征,又怎么得到呢?让人感觉糊里糊涂。

48、立秋出差新疆有句

陈志新

朝暮清凉已多日,谁知炎暑午时留。

殷勤水管无功绩,漠上白杨黄叶稠。

【简评】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所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只有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说的是新疆地区由于气候差异,昼夜温差比较大。苍茫大漠,由于天气转秋和气候干旱,白杨树的叶子已经越来越黄了。“殷勤”二字,用的挺好的。稍显不足的是,前两句语意虽然清楚,但句子不够顺畅,作者不妨自己再打磨打磨。

49、新秋

刘玉恒

昼出依然烈日头,更深静卧汗初收。

近来渐觉身心爽,纳得新凉缘立秋。

【简评】尽管白天烈日当空,也尽管汗水到了晚上才会收去,但初秋毕竟来临了,新凉加身带来的这份舒爽,不禁让作者暗自喜悦。小诗构思精巧,衔接紧凑,诗意清晰,紧扣主题。

50、新秋

春雨江南

暑热未消新雨后,秋蝉微哑展歌喉。

溪流水绿夕阳下,一袭蓑衣但说愁。

【提醒】首句字撞韵。







【五律】
(22首)

51、初秋感怀

林长友

送爽清风至,悠然夜渐长。

蜻蜓头顶落,紫燕空中翔。

草硕满山翠,荷妍泽地香。

相期添重彩,秋色染金黄。

【简评】作者的这首五律,虽说是写初秋,但渲染不够,比如 蜻蜓头顶落,紫燕空中翔。” 这一联就跟主题沾不上边。“悠然”和这两处用词也不够恰当。

52、立秋

刘会坚

时光似水流,转眼又临秋。

暑热依然在,清凉何处求。

农民焦额角,工仔皱眉头。

安得金风助?欣将大稔收。

53、秋吟

华先龙

云霁金风爽,游园乐忘归。

敛妆山渐瘦,吐艳菊初肥。

雁过情难断,蝉鸣志未违。

秋魂流韵远,色彩醉斜晖。

54、立秋

汤国营

夏去秋今至,高温未肯低。

黄蝉鸣倦树,锦鲤入清溪。

睡起形神懒,身挪汗眼迷。

只思冰镇果,不食肉香鸡。

【简评】首句“夏去秋今至”过于直白,缺少诗味。“锦鲤入清溪”也并非立秋特有的物象,纯粹是为了对仗而凑的句子。一般来说,通过写诗,作者总想表达一点什么。但是,通读这首诗,读者不太容易捉摸作者的写作意图。

                               



55、醉秋

刘寒霖

岁岁一春秋,今宵只莫愁。

拎壶离市井,揽月上层楼。

浅露寒疏树,清辉冷薄裘。

霜风来伴饮,一醉复何求。

【提醒】诗中的“一”字不规则重复。

56、立秋日与崔明贵等诸老师大宅门贺彩

祝军

金天心沸热,蠹父众贤邀。

大宅门观玉,新秋节庆聊。

攻书三拜杰,立志二人骄。

国粹喜传递,灵徒美酒调。

57、立秋

张旭(辽宁)

新秋雨后凉,风送灶烟香。

蒸饺葫芦馅,汆鱼白菜汤。

不知南水地,欲问美肴粮。

共贺迎时节,家和国富康。

【简评】诗中把立秋时的美食写得很具体,反映了作者所在地区的地方风味。不足之处:尾联的两个动词连用,句子显得有些别扭,读起来不顺畅。

58、新秋

二月春风(山东)

秋信油然至,缘何似暑同。

蝉依萧柳噪,蛙尚碧塘忡。

岭上尝新果,阶前惜老桐。

东篱才欲步,桂子遣香风。

【简评】这首五律的首联开门见山,时虽入秋,暑热依旧。颔联承接首联,以“蝉噪蛙忡”来进一步具体描写暑热的程度。颈联继续深入,既写了秋收的新果,又写了渐老的梧桐,把秋天的物象更加细化。中间二联用字精准,对仗工稳。写到这里,可以说前六句都写的挺好的。感觉不足的是尾联:1才欲步有点别扭,或可改成才举步移步造访之类的;2东篱容易联想菊花,用东篱桂子搭配也不能说绝对不行,但总感觉有点勉强;3、人们习惯上八月桂花遍地开、“三秋桂子”,初秋之际,便谈及桂子遣香风,稍稍显早。个见,仅供作者参考。

59、迎秋

午后的红茶

昨夜迎秋至,今朝未觉凉。

无风消暑气,有露湿衣裳。

苔藓侵阶绿,紫薇当户香。

檐深栖燕子,我亦醉高阳。

                     



60、初秋闲吟(新韵)

栾文忠

岁月季轮回,秋来酷暑归。

天高云淡淡,风爽雨霏霏。

池里莲蓬现,田间稻穗垂。

果蔬呈锦绣,揽胜赏清晖。

【简评】小诗的题目闲吟二字,说明作者是以清闲的心情来写这首诗的。通读全诗,确实能体会到作者的这份悠闲与恬静。面对沉甸甸的秋,作者是从“赏”的角度来描写的。

61、新秋

李学新

夏幕徐徐降,高温渐渐低。

观荷容貌老,插菊玉姿齐。

蝉噪疏芳树,蛙歌匿涧溪。

金天方飒爽,便使万人迷。

【简评】小诗的前三联,都用上了对仗,且均能围绕新秋铺开笔墨,说明作者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尾联,还不如直接用金秋金风。“万人迷”有特定意思,建议改成“众人迷”。尾联整句拟改作:金风吹飒飒,直让众人迷 改之句,仅供作者参考。

62、立秋日

刘结根

独行江岸上,时景不相同。

日艳烟波渺,云移碧落空。

鸣蝉声曲折,高树敛葱茏。

忽有青黄叶,斜飞坠细风。

【提醒】按照平水韵是二冬韵,其余韵脚是一东韵。按照新韵,是平声字,不合律。

63、新秋

秋叶(青海)

炎热微微减,东篱细细香。

风清蝉向弱,云淡果徐黄。

枸杞衔明露,菜花扮素妆。

轻轻摇一叶,游子盼归乡。

【简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有嗅觉,有听觉,有视觉,从多个角度把初秋描写的十分具体,并进而产生思乡之情。尾联拟改作:轻轻飘一叶,游子又思乡 改之句,仅供作者参考。另外菜花扮素妆这一句犯了孤平。

64、今年初秋

彭光明(湖南)

暑气威难减,山颜却渐黄。

蝉鸣已无力,魃鬼更嚣张。

菜叶干成卷,泉流滴不长。

农夫祈下雨,我等望秋凉。








【七律】
(12首)
65、立秋
李彬(内蒙古)
夏去秋来塞外程,炎炎暑气渐消平。
一年尽染春风面,三伏才闻夜雨声。
热恼离人人笑语,清凉近客客游行。
嗟呼毒疫新冠绝,再等丁香别样情。

66、壬寅立秋
王建华(湖北)
岁序轻叠又立秋,几多故事去难留。
炎炎夏日行将远,隐隐青山意更稠。
巧笑拈花人不见,铺笺对月韵无由。
横空旅雁翩然过,几缕乡思落碧丘。
【简评】作者的这首七律,从时令转秋,写到人不见无由,进而勾起“乡思”,就整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然而,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推敲:1、要标注成新韵,否则,按照平水韵,首句的“叠”是仄声字,不合律。2轻叠建议改成“更迭”。(为了避免字不规则重复,后面意更稠微调成意甚稠 3字不规则重复。4、颈联的“巧笑”和对仗欠工。5才至立秋,便谈及横空旅雁,感觉有点早了。以上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有些唐突,敬请作者不要见怪。

67、虎年立秋日
洪波涌起
疏影秋随思壮游,悬光朗月豁吟眸。
重岩积秀花枝妙,四野新凉水陌悠。
台海眉扬鸣镝起,神州义问毒瘟休。
清风不变闲情逸,景色依然稔岁遒。

68、立秋感怀
石义领
斗指西南渐敛阳,残蝉断续漏声长。
炎蒸水涸川沙白,伏旱山枯草木黄。
玉露无能疑月冷,金风不及引秋凉。
多情徙倚楼中燕,软语怜翁鬓染霜。

69、新秋得句
赵文年
熏风如许碧云流,浪静青暝驱暮愁。
岸畔丝摇垂美梦,枝间蝉噪报新秋。
倚滩望屿丹崖峭,凝海浮凫绿水悠。
最是田禾浆正灌,塘荷争艳夺人眸。
                               




70、新秋即景
李泉成
新雨初停乍暮寒,感时谁念旧衣冠。
罗裙惯惹莲花白,黑眼休看芍药丹。
斗志英雄空怅惘,欺人景色故团栾。
尚能有道传精气,妒恨无由报木难。

71、立秋
余乔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半载灾缠整煞人。
我不啰嗦谈子午,君须疙瘩系壬寅。
擎天柱柱多亏党,活水川川尽惠民。
损失扳回抓复晚,担沙聚塔见精神。
【简评】初读余乔生先生的这首七律,感觉不出来与本期主题“新秋”有什么关联,也感觉不出来与作者所拟的题目“立秋”有什么关系。再进一步细细揣摩,从半载灾缠几个字上,似乎又有一点领悟,感觉节令已至立秋,作者是想对这半年来的状况作一小结,并由此生发些许感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立秋,而是用更多的笔墨来“及其余”,留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72、壬寅新秋感吟
周泽(安徽)报道人间已是秋,新词也拟颂悠悠。
炎蒸酷暑终将去,风爽清凉会缓游。
桂子香寒庭院外,金丝菊美栅栏周。
眼前憧憬何须远,素有恋情心底留。

73、秋思寄远
桂景佳年
西窗月冷映梧桐,几缕花香趁晚风。
我赏蛩声篱落外,谁怜人影画图中。
登楼有赋愁孤燕,落叶无言怨满瞳。
浙水辽河千万里,念君一梦化飞鸿。

74、新秋
乔刚
玉树临风稻穗抽,蜻蜓点水落枝头。
飘香花海几千里,野味山珍百万求。
萝卜青苗芽吐蕾,斜阳湖泊水帆楼。
时令秩第苍生转,硕果金秋笑脸留。
【简评】小诗虽能围绕“新秋”做文章,但所写思路有些凌乱,一会写微观,一会写宏观,思维显得跳跃。提出几个问题:1、“水”字不规则重复。2平水韵中是平仄两用字,作为时令是仄声,这里出律了。3字在这里,不知道是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否则,跟前面的对仗不工。4、“野味”和“山珍”意象堆叠,同时,“野味”和前面的“飘香”对仗不工。另外,“野味山珍百万求”跟新秋这一主题关联不大。5诗中大多“2—2—3”的句式,感觉雷同,缺少变化。以上所言唐突,作者勿怪。





75、立秋
刘祝寿(湖南)
三伏逢秋未觉凉,蝉鸣高柳噪音狂。
熏风铺面妆污纸,暑气蒸身汗湿裳。
避暑溪边观水碧,寻幽湖畔醉荷香。
犹怜岁月匆匆过,瘦影纤纤立夕阳。
【提醒】“暑”字不规则重复。

76、壬寅岁立秋
吕述尧(江苏)
季轮别夏又临秋,碧草芳华褪色愁。
绿树风中明怨郁,红莲月下暗嗟忧。
时催稻菽翻金浪,日照高粱晃穗头。
枝上黄莺歌百曲,农家喜梦大丰收。

77、感秋
夜泊心湾
盛景诗词曲赋吟,方家濡笔颂清新。
自成塞北三秋梦,谁写江南一段春。
旖旎风光终见相,峥嵘岁月必留神。
随时应节拥朝暮,执念余生有道循。
【提醒】按照平水韵,“吟”属于“十二侵”韵,其余韵脚属于“十一真”韵,出韵了,可标注成孤雁出群格 按照新韵,尾联中的“节”是平声字,出律了。

78、孟秋抒怀
靳素杰
暴雨逢临迎孟秋,清凉解暑玉珠流。
群蜂万蝶悲哀见,百树千花喜悦收。
蛙鼓深沉声渐减,蝉琴婉转曲偏愁。
夏情欲挽何须远,唯有诗心不另求。

79、新秋
龙角生
蝉吟流火燃阴盛,蝶恋金风扫叶喧。
话旧女牛欢七夕,尝新神祖慰中元。
云追暑退九霄爽,雷砺雨浇三伏烦。
老我苍苍方染鬓,喜看仓满稻香村。

【简评】科举考试盛行的时代,考生们最头疼的就是十三元这个韵部。石钧先生的这首七律,偏偏选择的韵部就十三元。全诗前三联都用了对仗,而且十分工整,足见先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围绕新秋,扣题紧密,联系七夕夜,结合中元节,最终归结到了丰收仓满。内容虽多,却不零乱。意象繁杂,章法井然。

80、新秋
马英(河北)
西风迂境南风去,约露清新暑欲收。
虫唱闲情邀夕月,蝉吟往事越从头。
平台未见黄花赋,诗社犹闻香桂愁。
一洗红尘屏避远,再听更漏恰温柔。
【简评】作者的这首七律,站在诗社平台的角度来展开笔墨,不仅写了新秋,也体现了作为诗社当家人的良苦用心。所以,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既要看到表象的一面,又要领会隐含的一面,更要理解延伸的意思。
  




81、新秋
娄底闲人
秋来景色分明显,只是词荒不可阐。
天上白云尚悠闲,眼前图画半舒展。
绕篱陶菊始含苞,亘野棼刍一如剪。
再把青铜仔细看,凋萧须发深惭腆。
【简评】这是一首仄韵七律。作者自谦,其实是一个古文功底非常深厚的人,从诗中用的几个不常用词语棼刍凋萧惭腆来看,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作者从着力描写秋景到最终写“凋萧须发深惭腆”,其中的用意,需要细细品读才能有所理解。就这首仄韵诗的格律而言,有两处需要斟酌:颔联和颈联的字,不合律。以上所言,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诗友们进行讨论交流,以利提高。

82、壬寅立秋随笔
杨长华(江苏)
今日立秋天未凉,赫炎继续烤淮乡。
燕儿不见穿空舞,知了依然弄曲忙。
夜里蛙声迟梦境,晓来鸟叫闹晨光。
何时才可退高热,风动池荷送冽香。
【简评】作者的这首七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语句写的很是流畅。虽值立秋,高温依旧。一个字,足见作者炼字之功。中间二联,对仗工稳。尤喜燕儿不见穿空舞,知了依然弄曲忙这一联,浅显明了,通俗易懂,犹如山间的小溪,清澈见底,不带半点纤尘。就通篇来看,题目虽然说是随笔,但所写思路清晰,并无随便之意。首联写天气赫炎,颔联用燕子和知了来具体衬托,颈联进一步加以渲染,层层推进,尾联既转又合,把想要表达的意思推向了高潮。感谢作者给我们赏学他的这篇佳作。

83、初秋抒怀
李万金(江苏)
气爽秋凉晓雾侵,天蓝云淡早禾金。
心生兴奋敲诗句,风显轻狂奏柳琴。
久恋功名交友浅,苦熬岁月刻痕深。
满街廉价皆烟幕,妙韵欢歌是借音。

84、惊秋
剑如虹
雨过风凉暑气收,池塘野色弄轻柔。
荷花已谢蝉声老,枫叶空翻雁唳愁。
身世百年惊聚散,功名四海叹沉浮。
一尊浊酒对天月,醉后安知序复秋。

85、盼秋
张中兴
炎蒸暑热心烦兜,最盼天凉好个秋。
气爽空高云际远,鸟飞鱼跃风情悠。
金菊摇曳秀蕾美,玉米挺胸傲穗牛。
农喜果粮丰裕景,我祈冠疫余毒休。
【提醒】按照平水韵1、“心烦兜”和“风情悠”是三平尾2、“菊”是仄声字,出律了3、“秀蕾美”是三仄4、“玉米挺胸傲穗牛”犯了孤平。按照新韵1、“心烦兜”、“风情悠”和“余毒休”三处都是三平尾2、“秀蕾美”是三仄尾;3、“玉米挺胸傲穗牛”犯了孤平。


86、新秋
西塞山人
吹雨西风嗟到迟,一年又近菊花期。
天深可待故人觉,露冷难持病客知。
草木犹惊欺老瘦,清凉未定忆支离。
荧光几点阶虫寂,伏枕巡檐摹杜诗。









【词部】
(6首)

87、少年游·立秋无味词

王凌云

立秋时候影移楼。一叶见风流。

二三玩伴,追蝶采日,销叹少年愁。

旧时枝上开花事,行远惹回头。

青碧沉思,北风连夜,莫赶稻田牛。

【提醒】根据《钦定词谱》收录的晏殊体,按照词林正韵,上阕第四句中的不符合平仄,倘若标注成新韵,则完全符合平仄。

88、清平乐·新秋

卫水居士

云疏雨小,陌上凉风早。

户外寻芳心绪好。信步塘弯曲道。

耳畔阵阵蛙声,眼前处处纱青。

故里新秋入画,诗人韵感悠生。

【简评】小词围绕新秋这一主题,写的有声有色,颇具意境。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如诗似画的故里新秋,带着这份悠然自得的闲情雅趣,怎不令人心绪大好呢?心底的诗情不禁油然而生。

                        



89、朝玉阶·立秋随感

王小艳

云海腾蛟竞咬秋。

紫薇开复落,念夷洲。

风凉香淡稻将收。荷塘青叠绿、洗闲愁。

顾天随地静行修。

人间繁华梦,醒何求。

陶陶中隐乐无尤。半生欣不惑、阅山丘。

90、浣溪沙·初秋多兰湖公园

张殿军(内蒙)

秋至湖光应景成。花红柳绿亦蛙声。

甜歌妙曲步难停。

千树浓阴为我覆,一湖碧水载舟行。

岸边柳影若浮萍。

                                        



91、浪淘沙令·秋

赵国贵(辽宁)

抬眼望金秋。山水清幽。

西风频送爽悠悠。

又是瓜肥烟黄季,果满枝头。

故里几回游。美景盈眸。

光阴疾速若飞舟。

把酒临风邀月醉,惬意难收。

【提醒】上阕第四句中的不符合平仄。

92、西江月·新秋感怀

逍遥风(广东)

叶落随缘别泪,花残触景伤情。

月悲高照听蝉鸣。飞舞流萤夜静。

虽惜年光梦断,倘知秋气风清。

淡茶雅客独孤行。杯酒既来诗兴。

【简评】题目中有感怀二字,这里“感”的是比较消沉的“怀”。因为,从别泪伤情梦断、“独孤”等字眼中,不难看出,小词悲秋的情绪比较浓厚。孤独雅客,百无聊赖,惟有举杯寄情。顺便说一下,作者在炼字、造句等方面还需要下功夫,比如:1,是月亮跟着人一起悲的意思吗?2倘知,是倘若知道的意思吗?3、是“既来”还是即来





书 画 展 览

柯有旺先生书法展

周致月先生书法展

艾永晴先生书法欣赏

何鹤先生书画欣赏


李泉成先生书画欣赏


疏影老师书画欣赏


黑马先生书法欣赏

张泽明先生书法欣赏 








北梦南缘

夏天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希音堂:以【感夏】为题,诗词不限,说说生涯里又添了些什么记忆?
​你的作品为什么没上刊?
荆楚作家 诗坛百家撷韵 (总第0261期)
风致诗词点评(4)又十首
【中国红馆】第十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