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煌成就丨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加工技术——捍卫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编者按:自1957年建院以来,中国农科院落实国家发展部署,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积极谋划和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系统部署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前沿和高新技术研发、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生产急需、科学意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巨大的科技成果。为系统梳理我院建院以来科技创新工作的成就,充分展示我院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突出贡献。根据院统一部署,我院在建院60周年系列活动中开展重大科技成就评选和表彰工作。


按照遴选标准,经过专家与全院人员的努力,遴选确定代表性成就30项。今天介绍“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加工技术”。


入 选 词

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捍卫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破农产品安全与加工增值难题,让科技进步惠泽普通百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已成为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加工作为院九大学科之一加强建设,率先成立了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布局了25个院风险评估实验室,组建了19个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工程团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为实现农产品全程监管、服务产业发展、保障消费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茶叶研究所、果树研究所、麻类研究所等牵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行业科技、948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等项目,成功选育出花生抗黄曲霉优质高产品种,构建了花生黄曲霉毒素等农产品污染物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全程防控技术与标准体系,发明了花生等农产品气调产后储藏及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联产技术及装备,为花生、油菜、茶叶、麻类、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防控与加工增值利用提供了系列配套的先进技术。


发掘鉴定花生抗黄曲霉毒素优质高产品种,发现了免疫活性位点及高效靶向效应,探明农产品污染物抗原设计及分子印迹制备理论和技术,创制了系列高亲和力及高特异性抗体和新型材料,发明了果品、花生等气调产后储藏及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联产技术。


低温压榨与蛋白系列产品


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


选育出花生黄曲霉抗性品种中花6号等,发明了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等生物毒素精准检测系列检测方法及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仪器等产品,研制出功能性花生短肽、制茶专用油脂、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等系列产品,构建了花生、油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质量控制与加工增值利用技术与标准体系。


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


广泛应用于花生、油菜、果品等农产品种植、收储及加工全程防控以及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高效加工利用配套技术产品研发水平整体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有效保障了我国农产品消费安全。


获奖情况: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创制”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保优栽培技术及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2008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双低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技术及仪器”获2004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完成单位:油料所、质标所、加工所、茶叶所、果树所、麻类所、环保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自榨油不安全?和超市桶装油相比,自榨油“输”了吗?
花生千万不要这样吃,不仅“危害”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致癌”
把自己榨的花生油(生的)直接加到汤里喝,
了解你身边的黄曲霉毒素,注意饮食安全丨食安
一毫克就致癌, 煮沸杀不死! 天天都接触到, 快看!
黄曲霉素:日常这些食物中都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