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的必由之路

《刻意练习》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畅销著作,它颠覆了一些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说,越早开展刻意练习的人,越有机会成长为行业大师。所以,对于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教练)而言,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出版于2016年,英语原名是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译者把PEAK翻译成“刻意练习”,更加突出了本书的方法论作用。


本书作者是艾利克森和普尔。我们所熟知的一万小时定律最早就是由艾利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在1993年发表的一篇有关音乐学院学生的论文中衍生出来。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但在本书中,作者却挑战一万小时定律,他并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他认为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毫无目的的练习,即使时间再多也没有用,而通过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可能根本要不了那么多小时。很多事情经过几百小时、几千小时,就可以让你跟别人有很大的差别。门槛设在1万小时,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方法不对,一万小时也白费


简单的时间堆积,无法成就大师。书中引用了“沙堆悖论”这个例子,即:

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同理,如果无效的练习,即使经过再多小时的重复,也无法达到大师水准。作者称这样的练习为”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


比如,看大门的大爷,在岗时间早超过1万小时了,但是并没有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保安;公园街边的棋篓子,下了很多年的象棋,也没有成为大师;有的资深老师讲课也早已超过1万小时,但是也没有成为最好的老师;我打羽毛球,打了好多年,还是在低水平之下徘徊……


再如,一个音乐系的学生,每天都在练琴,可成绩一直不理想,导师感到很奇怪,就找他来谈话。以下是导师和学生的谈话内容: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这种毫无目的的,不知道自己练习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每次弹的正确错误情况,就是天真的练习。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的唯一途径


与天真的练习相对应的,是刻意练习。到底什么是刻意练习,本书中并未给出定义,根据书里的论述,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


走出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有监测和反馈;始终保证动机;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建立心理表征。


作者说,即使有了前面的5种,也仅仅是有目的练习,而不能称之为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必须是能够建立心理表征的练习。


那么,心理表征是什么呢?


根据这本书的定义,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稍微有点难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提到蒙娜丽莎,你能想到什么呢?对了,那副著名油画的具体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你脑海里的心理表征。


建立心理表征的过程,就是锻炼“大脑肌肉”的过程。作者认为,大脑也能像身体一样够锻炼肌肉。


我们都知道参加健身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够使身体肌肉群发生变化,作者提出来,大脑也有这样的本领,因为大脑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故而我们可以通过持续练习,使大脑的“肌肉”发生改变。


有些公众号作者每日原创文章质量都很高,非常高产,常人会觉得,他的水平怎么这么高!他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心理表征,大脑中某些神经元的用途被很好地调用到写作上,所以,写作对他而言,是极其熟练的事,一出手就能写出100000 的好文。(而像我这样的,憋了几天,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


再举个栗子,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道路,足以使GPS系统陷入混乱。所以,这座城市对出租车司机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极其复杂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资格考试。为了获得许可证,伦敦出租车司机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科学家对考取资格证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大脑中涉及记忆的区域——海马体,相比考取前显著变大了。同样的研究发现同声传译大师们大脑中掌控语言部分比较发达。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大脑中某一部分的肌肉,从而成为大师。


心理表征帮助人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国际象棋大师建立的心理表征,是数量庞大的“数据块”:


对孩子而言,如何开展刻意练习


莫扎特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天赋的音乐天才,莫扎特4岁可以谱曲,6岁可以演出,写了很多曲子,而且有完美音高。作者追踪了莫扎特成长的经历,发现他之所以成为一个音乐神童,是因为长期训练的结果。莫扎特的爸爸是一位作曲家和音乐家(不太得志),在培养莫扎特之前,已经培养了他的姐姐和哥哥(均取得一定的音乐成就),积攒了很多经验,然后全身心培养莫扎特。


所以莫扎特的成功最大原因是足够早地开展刻意练习,他比别的孩子投入练习要早得多,两三岁就开始学习,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莫扎特。孩子的天赋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在于刻意练习。许多孩子,之所以在某一方面能力缺失,正是因为他在小的时候,父母预言他没有“某一方面的天赋”,故而没有给予他刻意练习的条件,比如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语言方面“不擅长”,或者在运动方面“笨手笨脚”,抑或是”不喜欢数字“、“唱歌不着调”,所以就放弃了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练习。


其结果就是这些预言自然而然的成真了,被认为不擅长语言的孩子,在学外语方面遇到极大障碍;被认为笨手笨脚的孩子,绝对不会精通打网球或者踢足球;被认为音盲的孩子,不会乐器不喜欢唱歌;被认为数字能力不强的孩子,入学之后,数学成绩屡不及格。确实是,孩子在被认为“不具备天赋”的这些方面,在长大了之后,跟同龄人相比显示出巨大的弱势。


如何破解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首先,要让孩子开展更多的尝试只有在尝试的某样东西之后,孩子才有机会产生兴趣。孩子小时候对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建立的一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其次,尽早接触并适应刻意练习。这一阶段通常需要有合适的教练和导师。他们能够给孩子专业的辅导,擅长激励学生,让学生通过适应刻意练习来提高水平。有位爸爸,因为自己和太太的个子不高,担心孩子将来身材矮小,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练习篮球,给他报篮球班,请教练,小学时就进了学校篮球队。结果,孩子到初中的时候不但体格极佳,而且篮球成为特长,被选进了市篮球队。


第三,要持续练习从而建立心理表征。要想孩子成为大师,必须在某一方面持续的巨大地投入。一般来讲,在孩子12-13岁或15-16岁时,所需要的投入是最大的。你必须为孩子找到最好的老师,比如全国最好的导师来带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因为孩子面临的期望是在不断升高的。而且这种训练必须是持续永恒的,训练本身极其昂贵,家人要能够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而孩子则要保持完全的动机。


诚然,孩子很难成为各方各面的大师,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只要选准了一个领域,遵循了刻意练习的方法,都能够在某方面达到大师的水平,也就是本书标题所说的到达巅峰(PEAK)的状态。



                                END



相关文章:


都说正面管教好,到底该如何践行


让孩子管好自己究竟有多难?


你了解你孩子的天性吗?


【听课现场】“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课堂笔记精华


就想像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


作者介绍|麻麻爸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天赋的人,如何走向成功?
刻意练习思维模型(理论篇)
《刻意练习》:原来莫扎特可以被培训,盲棋大师也不靠死记硬背
“心理表征”到底是什么鬼?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的精进之路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