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生“空手到”:看一眼你的随身行李,我就知道你的年龄

编者按:

今年秋天,随着第一批“00后”步入大学校园,“空手到”成为高校内的一个新景象。所谓“空手到”,就是新生们几乎不用拿行李就到学校了。他们的包裹、箱子、被褥等生活用品,甚至家具家电等,都早已通过快递的方式送到了学校。开学当天,“空手到”简直像来了场大型现场直播:电冰箱、席梦思、洗衣机、自行车、扫地机器人……甚至轮胎、摩托车也出现在了大学菜鸟驿站。在部分高校,“00后”女生开学一周收到30件包裹已是常态,网上甚至出现了大学生“空手到”寄行李数量的排名。

以区域计,长三角高校排名则高于京津冀与珠三角。在长三角,排名前五的高校分别是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在珠三角,广州工商学院、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排名靠前。这让不少90后的老前辈们感叹:现在这波“几乎将家搬到了学校”的操作真是越来越“丧心病狂了。


在以前,新生们报到都需要带上提早打包好的行李,里面从饭盒到搪瓷缸,装满了各种时代的记忆符号。

你还记得自己报到时带了什么行李吗?


6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换洗衣服、大个的饭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国家包办了很多装备,入学时学生们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学习需要的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60年代新生入学场景


今年80岁的陈老先生分享了自己半个世纪前的大学生活:


读大学的几年中,学杂费、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全由国家包了,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


新生报到时,很多学生都只带一件行李,因为学校不收学杂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有的大学生在校时甚至还享受公费医疗。


当时的大学录取是推荐和考试结合,我1959年在部队成为干部,然后就被推荐去读大专,1960年到196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读气象专业。


当时上学跟现在是反过来的,读中学费用是要自己付,能上大学的,费用基本由国家全部承担,生活用的被褥、脸盆等,还有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之类的都是由学校发,学生一般就需要自备一支学习用的钢笔,每月还会得到20多元津贴。因为我是部队干部身份,每月领工资,所以需要交12元/月的伙食费。


1962年入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朱先生则有不同回忆:


去的时候带了3件行李:一个背包,一只箱子,还有装着热水瓶、脸盆、饭碗之类的网兜。衣服里缝着两个月的生活费24元。我们寝室里有个山东同学,看来家境还不错,箱子是用很好的木头打成的。最穷的是个安徽同学,裤脚管是用各色布片接长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的饭碗一个比一个大。我的饭盆能装半斤饭,最能吃的一个同学,饭盆足有小号的脸盆那么大。


70年代

入学装备:脸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1978年考入暨南大学的崔爱国:


当时行李箱还没普及,不少同学都拿着彩虹色的网兜去报到,网兜里必定有三件套: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


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


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被磕碰出黑底的搪瓷茶缸


8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收音机、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1988年考入广西大学的莫祖胜回忆:


我那会儿迁出户口学校会发粮票,每月33斤,报到时要带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除了迁户口外,那时还得迁粮食关系,自带一个月的粮票,因为考的是本省的大学,所以带地方粮票就行了,考到外省的同学,还要带全国粮票。大概到1993年、1994年左右粮票才取消。


1989年,杨劲松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现改为陕西科技大学)


那时候的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共的餐具。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


食堂没有公共餐具,饭盒需要自备


由于当时通讯仍不发达,只能靠书信往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在中山装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都会戴一块表

晚上能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那时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吉他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90年代

入学装备: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1996年考取兰州大学的贾晖回忆:


我们的被褥由学校统一发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校园可以买到,带银行卡就行。我报到时还带了听英语和广播用的单放机,日记本和好几个版本的字典。


这种小收录机就时尚多了,流行于90代的校园,可以用来学英语



早晨的走廊到处是为备考大英四级而练习英语听力的学生


用磁带听流行音乐、学习是当时年轻人的潮流


BP机,这在学生中属于奢侈品了


21世纪

入学装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等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结束语


作为伴随着电子产品与互联网长大的一代,“00后”的入学装备也与师哥师姐们很不一样,过去的电脑、手机、平板可能只算是开学的普通标配据国内某知名网购平台开学季数据显示,平衡车、无人机、投影仪已经加入了开学装备的配置列表中,甚至有人称其为“00后”入学装备“新大三件”。


除了这些“日常操作”之外,一些“00后”的新生更是几乎把家都搬了过来——近日,上海的一名新生在报到时,前来送新的家长帮忙置办了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全套家电。


学生到快鸟驿站取走自己快递的行李


拉长时间轴来看,从70后的收音机、80后的MP3到90后的智能手机,入学装备的变化的确在悄然诉说着时代的变化。不过事实上,由于消费水平差异,平衡车、无人机这类产品伴随大一新生走进校园还需要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还是理性地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配置装备的。毕竟,物件的换新,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给自己一个好好学习的新开始!


一转眼,毕业已经好多年,你大学入学是哪一年?当年你的行李中都有些什么?快来和我们分享吧!


来源:民生周刊、申江服务导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叹茶|60、70、80、90年代大学生,开学“大三件”都有啥?
00后大学新生空手来校报到
00后的“开学第一课”
学长望“菜鸟”兴叹:学妹和学妹的行李都不再是我的
看看不同时代大学新生的入学装备秀
从水壶脸盆咸菜到“苹果三件套” 40年间大学新生的行囊有啥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