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倒逼自己成长,学到的本事是自己的

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金子都是炼出来的。

等价交换还是超值交换

有年轻人说:“现在年轻人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了不做!不给加班费?拜拜了您!过一天是一天,好多年轻人都活在当下。”

持有这种观点和报以这种心理的年轻人真不在少数,这样的观点对吗?

对于主流意识“自由平等”的年轻人来说,“拿多少钱,拿多少活,一分钱,一分货,一份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没错,符合市场交易中所谓的公平原则:明码标价,等价交换。

比如,你给别人抡一天大锤,8小时300元,如果多干1小时是300块,你肯定不会愿意多干。再比如,一瓶农夫山泉2元,你只要支付2元就可以把它喝进肚子里,倘若对方要10元一瓶,你肯定也不会乐意,除非这事发生类似景区这样的地方。

“明码标价,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看似很有道理,放之四海皆准吗?无论是体力商品还是实物产品,用等价交换来衡量没错,但对于生存智慧的价值规律来说,很显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智慧体力不能用简单的等价交换来作为金钱衡量的价值标准。

资本是赤裸裸的,必定要榨取剩余价值,区别只是多与少的问题,这是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你想不通,自己创业吧,成功了,你就会知道剩余价值有多重要;失败了,你会更明白剩余价值有多可贵。

换言之,决定于一个人收入和职位的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他的剩余价值。

比如,几个同事竞聘部门的领导岗位,谁的剩余价值大(能力和情商),谁就能获得晋升涨薪,符合“等价交互”的原则,这很公平。

当你有足够大的价值时,领导才会跟你谈交情,谈感情,谈情怀。否则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

所以,“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了不做”只限于理论上的天真浪漫,否则现实中也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在一片哀嚎,戾气太重。

社会的本色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丛林法则,但多数成年人表现出的心理水平就像一个巨婴,自恋而脆弱,自私而可怜,得不到满足时,像婴儿那样“又哭又闹”,若无其事地把自己伪装成一副受害者无辜、委屈和不幸的模样。

滴滴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从地铁站边上到处是摩的,离我家800米,懒得走路,习惯了打摩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有的摩的司机生意好,有的摩的司机生意差,原因很简单:生意差的,少一块钱都不走,宁可歇着;生意好的不差一块钱,用他的话说,多跑两单钱就挣出来!

同样是底层,也存在着“贫富差距”,这个阶层里,贫穷的本质如此简单: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了不做!

太阳照旧升起,破旧摩的依然破旧,而多跑两单钱就挣出来的人,悄然换上了崭新的摩的。

有眼界的人,不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只在乎未来万里江山的气魄。没眼界的人,斤斤计较眼前一分一毫的得失,只在乎当下自己的输赢。

在我之前文章中曾经讲过一个案例,我认知的一对夫妻结婚时还是租的房子,几年后成了百万富翁,在小县城买了2套房,开了一个自己的装修店。靠什么屌丝逆袭,夫妻俩靠低价揽活给人刷楼盘的外墙,聪明的妻子还懂得提供增值服务,利用套近乎的机会,周末给开发商家里免费打扫卫生,女主人一看这对夫妻命太苦了,人又勤快实诚,枕头风一吹,接下来就开启了改变命运,开挂暴走的模式。

而几年后和他们同样底层命运的人,还在风吹日晒,年复一年,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虽然现在体力劳动值钱了,但他们资产并没有出现“日进斗金”的暴走模式。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信奉着一条死磕到底的原则:眼前的利益大于天!

“低于300块一天,我宁可待在家里闲着!”类似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毫无波澜,只能依靠体力产品来出卖劳动,只关注今天碗里是否“盛满肉”,对未来没有任何思考的洞见。

无论人处在哪种阶层,人都需要有长远的目光,才能改变自己最终的命运走向。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本来是一种最底层的生存智慧,然后真正读懂的人却很少。

人对于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永远都缺乏信任。尤其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会认为“不计较眼前利益,吃亏是福”这类的认知是毒鸡汤。

实际上,毒的不是鸡汤,而是自己的认知——认识大于事实,而忽略了事实的本身。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电视剧《征服》中的这句台词在今天依然很流行。但年轻人的气盛分为有两种:一种是愤世嫉俗,另一种是乘风破浪。前者是被现实践踏,后者是征服现实。

我刚参加工作时,从事的是设计工作,按照岗位职责,我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即可。但只要完成工作后有空闲或是下班回到家里,大部分时间我都会把时间用在各类技能的学习上,诸如PPT、文案策划等等。

这些学习技能用在工作上,比如原本4小时完成的一个任务,我需要花费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原本7天可以轻松完成的一个项目,我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做。刚开始多干看似没有得到一点实际的好处,甚至还要自己“倒贴”买学习材料的钱,但一段时间后,领导对我的工作刮目相看,很快就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多干的好处远不这些,多干让我接触了不同的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最关键的是了解的不少职业人员的心理状态,而这种隐性能力在后来的管理团队中发挥了致胜的关键作用。

“多干原则”这种思维方式得益于打小父亲教育的缘故,他常说一句话:“年轻时,多干一点不会累死,学到的本事是自己。”这句话让我在职场的道路上受益颇丰。

无论是自己的经历,还是基于社会的洞察,社会这本书赤裸裸告诉我们一条价值规律:生存的智慧从来都存在“等价交换”,而是超值交换,才能让自己摆脱平庸,脱颖而出,百战之后,拥有一锤定音,一战成名的能力。

整个社会是人与人的链接,本质上是价值交易的链接——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被利用价值”时,一切相匹配的资源,才会纷至沓来,让强者愈强,这就是社会的游戏规则。

多干是倒逼自己成长

单一技能,专注螺丝钉的工作,已经缺少了普适性。在这个时代大量的工作需要拥有复合跨界整合的能力。也就是说,你想把一项工作做好,在领导那亮剑,亮出自己的高光时刻,脱颖而出,首要任务是多干。

当量变到一定程度上,呼之欲出的就是令人惊艳的质变。

多干不等于盲干,而是学会巧干,这是一个倒逼自己成长的过程,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启广泛涉猎学习的模式,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舒适区,在麻烦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人生更卓越。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正是通过“多干历练”的原则来倒逼自己儿子的成长。

咸丰二年,身为礼部侍郎的曾国藩赴江西任科试主考,途中忽闻噩耗,其母不幸去世,于是上书朝廷祈求归家丁忧,得到准许后,日夜兼程,赶赴老家,为母亲办理丧事。

因此,曾国藩给远在北京的曾纪泽写了一封家书,告诉13的儿子曾纪泽负责处理家里从北京搬到湖南的事务。然而以曾国藩当时的官爵和地位,他大可不必费如此周折,让下面的人直接办理即可,但为什么要让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家里的大少爷拖家带眷去处理如此繁琐的事宜。因为他深谙“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真理。

曾国藩让13岁的孩子承担他这个年纪本不该承担的责任,他的意图明显:通过家庭事务来历练13岁的儿子曾纪泽,提高他的社会实践能力。而成人后的曾纪泽被誉为清末的“天才外交官”,通过与俄国进行艰苦的外交谈判,迫使俄国归还伊犁。

曾国藩对13岁的曾纪泽的历练,这正好应了这两句话:人才是熬出来的,本事是逼出来的;今天不易,明天更难,但未来终将美好!

所以多干表面上是一种吃亏,本质上是一种人生阅历、实践智慧的升华,才能兑换更美好的未来。

人的心理层面,越是计较,就越痛苦。同样的逻辑,人的物质层面,越是计较眼前的得失,未来失去的就越多。

对于职场而言,多干不是为老板干,而是为自己干,通过多干,本领长自己身上,谁也拿不到。很多人说,向老板提出涨薪,没有得到批准,本质上还是自己能力的筹码不足。如果能力的筹码足够大,再吝啬的老板也得掂量掂量,所以有些人一旦作出强硬辞职姿态,精明的老板就会立刻涨薪安抚。

如果公司不涨薪怎么办?

能力是你的,公司带不走,在跳槽后的面试中你才能拥有谈薪资和职位的筹码。否则本事不大,脾气大的人,到哪个公司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所以你要么忍,要么滚,要么成长!避免在无意义的多干,低水平重复的工作,眼见工作量和年龄在成长,却陷入能力不成长的“囚徒者”的困境里。

真正的成长从自身找问题

《孟子·离娄上》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了不做!想涨薪,想升职,想不被压榨时,不妨用莫言的一句灯塔之言来照亮自己内心混沌黑暗的世界,砥砺前行,“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当你的能力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你就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吧,多学习,多历练。”

宁静才能致远!

浮躁的社会,急于求成的人,认不清自己要什么,有什么,能放弃什么;而缺少历练的人,即使凭运气挣来的,最终也会凭实力亏掉。

现在不少年轻人的成长,固然有原生家庭“巨婴式”教育的问题,但抱怨父母吗?此后活在对父母的积怨中?然后代代循环?

人一旦踏进社会,懂得洞察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而聪明的人选择拥抱社会现实的残酷,接纳暂时平凡的自己,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对于浮躁,急于求成的年轻人来说,头脑中认清这三种思维方式对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打工思维,只关注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效应;给多少钱,干多少事,在什么职位做什么事。就像有句话说的: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资,正是打工思维 。打工思维的人往往具有三大特点。

  • 1、消极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有点困难就叫苦连天,墨守成规,认为“一切皆没有可能”。
  • 2、推卸责任:工作出了问题抱怨领导、同事,抱怨薪资待遇太低,缺乏做好工作的动力。
  • 3、有拖延症:工作效率低,能尽早完成的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完成,工作差不多就得了,经常丢三落四,缺乏责任心。

二是精英思维,精英思维的本质是从自身找问题,关注长远利益,具有合作精神,通过学习成长来历练自己,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做基层员工时按着主管的思维方式来经营自己,做主管时按着中层管理的思维方式来经营自己……像一个领导者那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才能可能实现迁越式的成长,甚至拥有了老板思维,引领一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是老板思维,尽一切可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搭建平台,将各种生产、经营要素按一定的配比整合成自己及组织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年轻人的首要任务是远离“巨婴式”的打工思维,用精英思维来经营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把“工作=收入”,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简单粗暴地划上等号。

人生的智慧,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

结束语

身体很成熟,心理却很脆弱,一戳就破,很多人的心智还停留在婴儿阶段,出现问题永远都在抱怨他人的责任。

人不作就不会死!一个人之前绕过的坑,终有一天会成为他无法跨越的鸿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在小企业练就大本事
【赚钱知识体系01】赚钱的本质是交易,那交易的基本逻辑有哪些?
#思维 #认知 #为人处世 #人际交往 社交的本质就是等价交换,所以你只有拥有更多的别人能利用的价值...
为什么要深度思考?
人脉的本质是等价交换
社交的本质是等价交换?你要是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