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悟中医:道器之辨

  中医典籍在论述气血关系时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个说法对于没有古文化修养的人来说不大好理解。这也说明,古代华夏先哲在坚持唯物思辨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深入到精神领域,进行超越物外的思考。由于切入点不同,提出名、法、仁、道等概念。两千多年来,道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思维。

  作为哲学概念的道,最早由老子提出,现见于《道德经》。用现代语言讲,道就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道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后汉时成为一个宗教的概念。

  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周易》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孔子在读易笔记中写到,“行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器,可理解为物质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是有形的实物。道,决定着器的有与无。夏雨冬雪,从分子结构上说,都是水,但雨与雪还是大有区别的,它们的背后是季节的差异。季节的变化是自然规律,先贤们命之为道。通过器而认识和了解道,所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气与血的关系实为道与器的表现。血是物质的有形的,气是无形的。血为气之母,是说气来源于血,存在于血中。气为血之帅,是说气对于血有统帅作用。当然,这里的气和血有一个前提,必须存在于活的肌体,否则没有讨论的实际意义。

  中医关于气的概念绝非空气的气,而是超出物质范畴的专用名词,如果硬要类比,大约相当于物理学的“能”。因为汽油、柴油中蕴藏着能量,所以内燃机才能工作。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水和空气中的氧,再经过复杂的、至今人类尚未搞清楚的分解、吸收、转化,最终成为维持生命运动的气。

  中医的水、火也是基本概念。水是一个大概念,现代医学中各种体液通通归于水,有物质形态。其性润下,有质无形。火,其性炎上,有形无质。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病毒的侵入可导致发烧,体温上升,嘴角长泡,过去统称为上火。这里的火,同上面的气,有相同之处。

  中医,借鉴了道家、阴阳家、五行家的学说和概念,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系列的名词。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将细菌、病毒归入戾气。张仲景、叶天士将传染病归入伤寒和温病。并且认识到,大灾(包括大旱、大水、地震以及战争)之后必有大疫。中医的三焦、经络、藏象概念,目前虽无实物证据,但尚未验证的或肉眼看不见的不能武断地说没有,就象牛顿未发现万有引力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天体运行规律,但是万有引力包括其他引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说没有吗?

  中医中的一些概念,有的是实指,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的是高度概括后的虚指,比如心。解剖学上指心脏,古人又指思维器官,所谓“心之官则思”。再如命门,至今尚未找到实物,但它确实在发挥着作用,就像不知万有引力,天体照样运动一样。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进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学习、研究、继承中医必须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尤其是古代哲学的指导,才能深入进去,探骊而得珠。当然,现代科学成果,同样需要借鉴应用,两者并不矛盾。


河北宁晋 克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而上与形而下》
“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探究...
形上形下
中医的不易、变易与简易
君子之称及君子不器
吴棹仙讲血脉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