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物讲解】陕历博陕西古代文明(基本陈列)第一展厅详细讲解词

第一展厅

注: 红色字自己感觉较为重要  

讲解思路:以时间线为主,蓝田人、大荔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传说时代(三皇五帝)、周国(夏商)、西周、秦国(春秋战国)、秦代。以文物讲述陕西人类发展的阶段,陕西对于夏商周秦王朝更迭的见证。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古代文明(基本陈列)第一展厅,这里所展示的是陕西约一百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时期到约两千年前秦朝一段时间内的文物。有一句话说“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段时间里,陕西扮演着中华文明乃至世界历史中十分重要的角色。           

      传说中我们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就是陕西蓝田人,她生下了伏羲和女娲,而伏羲生少昊,少昊生黄帝,而我们的始祖黄帝就崛起于我们的渭水流域,与此同时,我们另一位人文始祖炎帝也崛起于我们陕西的姜水流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华夏民族的脚步就是从陕西开始的。如果将我们中华文明比作一棵树,那么陕西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将我们中华文明比作一条河,那么我们陕西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所谓民族之根源,便是如此。

        从混沌初开到礼乐文明,炎黄部落从陕西开始,踏上了一条从荒蛮走向文明,从婴儿走向巨人的道路。那么究竟是原因让它可以成为我们华夏民族发源之地呢?或许大家跟我参观完这个展厅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大家面前的这面墙上最中间的这个纹饰名叫兽面饕餮纹,为什么会把这个纹饰放在这么显眼的地方,因为这个纹饰它代表着我们商周青铜器纹饰的顶尖水平,它是我们古人融合各种猛兽的特征,创造出的一种神秘、威严的图案。        

    先秦古典《吕氏春秋》中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全身。”也就是说饕餮这种动物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它是恐怖的化身,正因为它凶残恐怖,所以它才会成为部落的保护神。因此这种形象反应的是一种狞厉的美,而当时的人类刚刚由野蛮步入文明,正处在童年时期,所以在恐怖野蛮的形象之下我们还可以看出一种天真朴拙的美。所以我们陕博将其放在这儿,或许正是因为它反应着我们人类在那个原始时期与天抗争的命运,还有他的那种童年气质。(觉得陕博将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放置着兽面饕餮纹,应该是有原因的,所以就不免多说几句                      (๑‾ ꇴ ‾๑)    )

     这个兽面纹的四周铸有周秦汉唐四个字,为什么要写这四个字呢?

     大家看我们面前右下方的这个金文周字 ,它的旁边有一青铜爵和青铜鼎,不仅代表了我们的周代是青铜时代,而且还说明了我们的周代制定和完善了的礼乐制度,为以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它也标志着我们古代奴隶制国家发展到了顶峰。

    而在秦代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我们古代第一个封建集权专制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开创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模式,揭开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大家面前右上方的这个篆书秦,它由“玄鸟殒卵”,“双手供奉”还有“禾苗”三部分组成,不仅巧妙地构成了一个秦字,而且还形象地说明了秦人的来历,因为传说中,有一个叫女华的女性吞下了一个燕子卵而生下了伯益,而伯益就是我们秦人的祖先,所以这个秦字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秦图腾”。

       第三字左下方的隶书“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被叫做汉人,我们使用的文字名叫汉字,讲的话叫汉语,而汉这个朝代对我们的影响不言而喻。我们面前这个汉字旁边是一个侍女佣和金怪兽,它代表了我们汉代当时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

      最后一个我们左上方的楷书唐字,它代表着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个辉煌时期——唐代,在这个时代,我们陕西历史也到了巅峰时期,万邦来朝,长安城成为我们国际经济文化大都市。而唐字旁边的这个鎏金铜芯铁胎龙和旁边的三彩骆驼显示出我们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大唐气象,成为我们中国历史的骄傲。

     而在我们历史上如此重要的四个朝代,他们的都城都在我们陕西,因此留下了说“长安自古帝王州”的说法。如此多的英雄豪杰在陕西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为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这其实与养育他们的水土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大家请往后边看。

     大家面前的就是我们的陕西地形图了,它南北长,东西窄,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它形似一个跪射的兵马俑。

     整个陕西,我们根据地形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是陕北高原,中间是关中平原,下面是秦巴山地,也就是我们陕南地区。

    那么我们陕西这个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陕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周天子将天下土地划分给了大大小小的诸侯,而又任命周公与招公来管理这些诸侯。周天子于是以一个叫陕原为界限,陕原以东的诸侯归周公管,陕原以西的诸侯归召公管,陕西这个名字便诞生了,但那时候的陕西可比现在大多了。

     如果有人问陕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它那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了,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十三个古代王朝建都于此。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我们不谈传说,我们陕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从此以后就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帝都之旅。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大都会把都城定到西安也就是古代的长安呢?

    大家看面前的地图就会发现,我们陕西的中部是一片平原,所谓八百里秦川,而且还有我们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过。在我们古代时候,长安城附近一共有八条河流——泾渭浐灞沣涝潏(yu, 音玉)滈(hao音号),八条河流环绕着长安城,所谓八水绕长安,滋养着我们这片土地。

     而在我们关中平原的北部是黄土高原,南部是秦巴山地,东部拥有黄河天险,西部陇西高原。而且我们关中的东西南北有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武关四座雄关把守,正是因为它居于四关之中,所以才得名关中。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如此。在古代那个没有飞机的时代,关中地区就是一个天然的堡垒。其实就是在有飞机的年代,也就是抗日战争进行的这八年,我们的潼关保卫战也打了八年,直到战争结束,日本侵略者也没有能攻破潼关,进入陕西一步!

      山河表里潼关路,陕西这篇土地上曾上演了一幕幕英雄的史诗,从蛮荒到崛起,从辉煌到没落,又将从没落到复兴,它还将继续陪伴我们这个民族走下去。

      那么我们便从陕西这块土地上的第一批居民说起吧,大家请往这边来。


     我们这个单元里陈列着蓝田人,大荔人,仰韶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将会向我们展现人类是如何一步步从猿进化而来,人和猿也是由此相互道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大家面前的这个就是我们蓝田人的复原头像,这是我们考古学家根据蓝田人的头骨化石复原而成的,这是一位大概三十岁的女性。大家可以看出这时候的蓝田人还比较原始,她具有猿和人的双层特征,所以我们称她为猿人。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蓝田人聚族而居,在自然环境中艰难的生存着,他们使用的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主要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等,大家往这边看             

      我们当时关中地区属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因为我们同时发现了大熊猫,剑齿虎,水鹿,爪兽等野兽,这些古老的动物大都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方,所以说,宜人的气候也成了我们蓝田人发源于此的先决条件。

      在我们蓝田猿人的三十万年后,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出现了进化更为完好的人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大荔人。

      大荔人的发现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它是我们发现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中最古老的,这对于我们研究东亚地区人类进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在人类逐渐进化的时候,他们集体劳动,共同居住,于是就形成了氏族。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以采集为主,所以妇女在劳动中居住主导地位,因此我们最先的氏族就是母系氏族社会。

      而我们接下来要看的就是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仰韶时期。

     我们仰韶文化距今已有五千到七千年,因为开始制作造型优美的彩陶器,所以也称之为彩陶文化,它主要分布于我们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属于我们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之一。

     我们判断新,旧时期时代的依据主要有三点,是否有磨制石器,是否有制陶,是否有开始定居和原始农业,而这三点我们仰韶文化完全契合,因此它便属于我们标准的新石器时代。

     我们陕西位于黄河中游,还有渭河流经我们关中地区,所以这里的彩陶文化较为繁荣。黄河的河水将黄土高原上的泥土冲刷的纯净细腻,非常易于制作陶器。我们的祖先们在劳作之余,从日月星辰,从山川万物中得到灵感,他们产生了一种将这种美好感受记录下来的冲动,审美与艺术便由此诞生了,而我们仰韶文化的彩陶器上便有大量神秘优美的图案。

     而陶器的出现也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巨大进步,它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为人类吃熟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我接下来要介绍的便是我们前仰韶文化中陶器的典型器物之一——陶罐。

     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我们国家又是一个饮食文化古老悠久的饮食文化大国,素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关于蒸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炎黄时期,我们的祖先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了蒸汽可把食物弄熟,而我们面前的这件三足罐就是一件用于蒸煮的陶器,它和陶甑还有陶盖配套使用。

     这件便是陶甑了,它是如何使用的呢?在我们当时人类蒸煮食物的时候,先将食物放在陶甑上,然后将其放在盛有水的陶罐上,盖上陶盖,然后在陶罐底下烧水,水蒸气便通过这些小孔将食物蒸熟。其实大家听我讲完可能就会明白,这其实就是我们最原始蒸笼。陶甑的出现,结束了当时人类只能吃烧烤食物和煮制食物的历史,大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

     我们的彩陶器的作用不仅仅只被运用到的蒸煮食物方面,它还有其他的作用。我们面前的这个带有尖底的瓶子便是当时人类常用的汲水器,它小口,鼓腹,双耳,尖底。小口是为了在水装满之后不易溢出,鼓腹是为了能装更多的水,而双耳是为了便于将绳子系在双耳上,易于携带,至于尖底是将瓶子放入水中,尖底触及水面,自然倒下,水满则自动立起,所以说这个瓶子的每一个特点,都有我们原始人类的智慧凝结于其中。

      当时的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大家从我刚才所说已经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了一些了解,那么那时候的人们生活环境具体是怎样的呢?大家请往这边看     

      这是我们考古学家根据我们临潼姜寨的一个部落遗址而复原出来的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生动的反应了我们六千年前的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是如何生存的。

     此时人们告别了巢居穴处的生活方式,开始砍伐树木,选择合适的地点建造村落,我们面前这个姜寨聚落就位于我们骊山脚下,它大体可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

      我们的制陶区位于河边,大家看见河边那儿三个小房子了吧,因为在那儿便于取水制陶。墓葬区位于壕沟外,因为要以利卫生,但是那儿只是成年人的墓地,大家看见房屋周围的小坑了吧,那里是小孩子的墓地。

      居住区的周围拥有天然的河道和壕沟,可以有效的防止野兽的袭击,它的作用类似于护城河。居住区的中心是一个广场,广场周围有一百多座房子,这些房子又可以分为五组,每组由十几个小房子和一个大房子组成,他们的们都朝向广场。一组就是一个氏族,所以这里一共有五个氏族居住于此。

     这些大房子是用来集会,议事的地方,通常是氏族首领和氏族内老人小孩的住所。小房子是成年女性的住所,她们居住在里面接待前来走婚的外氏族男子,这些外氏族男子白天在外面的骊山上打猎,晚上就会去其他氏族女子的屋里,结为偶居夫妻,这便是走婚,为我们以后的一夫一妻制具有重要的过度作用。

      在这里,人们定居下来,开始了劳作,农耕文化便产生了,在劳作之余,人们便有了对于色彩与艺术的感受,创作了绚丽多彩的彩陶纹饰。接下来大家看到的便是我们彩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彩陶器以及它的彩陶纹饰。

     大家面前的这件文物名叫人面鱼纹盆,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文物。大家看,这件陶盆的内壁有人面鱼纹的图案,头戴尖帽的人的嘴里衔着两条鱼,它将人面和鱼纹图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大家都知道北京奥运会里的五个可爱的福娃吧?其实福娃最初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这个人面鱼纹。

     这个图案的含义,国内外的专家们众说纷纭,有图腾说,面具说,甚至还有外星人说。但普遍得到支持的看法有三个,一个是图腾说,就是说这是当时的一种图腾崇拜;第二种是祭祀说,是说这个图案是巫师祭祀时用神秘图案;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是当时人们单纯的希望能像鱼一样繁衍子孙,因为原始社会婴儿的成活率是很低的。

     这件人面鱼纹盆的用途呢,请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件盆的底部,那有两个小孔,原来正因为当时的婴儿成活率太低,所以小孩夭折后,父母会吧尸骨放在一个翁中,然后再把这个盆扣在上面,埋在房屋附近,所以说,这件人面盆鱼纹盆其实是一件葬具,其实它的用途也从侧面说明的人面鱼纹的含义有生死轮回的含义。

      无论当时的原始人类用这种图案表达什么思想,但在七千年前,这种能把如此丰富的社会内容凝结于绘画艺术的这种创作动机,就已经令人惊叹了。

      这件名叫兽面纹细颈瓶,是姜寨遗址出土较多的一类器物。壶身图案形似上下两个猪面,故又称“猪面纹”。根据考古发现得知,姜寨先民可能已将野猪驯化成为家畜,因此在陶器上绘有猪面正是姜寨原始画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可见在仰韶时期我们的绘画艺术已经开始形成了。

      我们说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文化之一,那么我们龙山文化就是我们新石器晚期的代表文化了。这个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掌握了一定的冶金技术,人类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迈向了阶级社会。随着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人类也在此时由母系氏族社会迈向了父系氏族社会。所以这个时候的陶器也不同于仰韶文明时期的陶器,它上面的纹饰显得僵硬、神秘、恐怖,因为和平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父权社会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杀戮而来临,所以仰韶时期那种自然、朴实的纹饰逐渐消失,纹饰逐渐变得神秘威严,这也为夏商周青铜器纹饰做了一个铺垫作用。

      此时我们陕西的农业和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制陶工艺也有很大进步。除了陶器的制作,他们还掌握了高超的玉器制造工艺,而这些玉器中,以我们面前的玉人头的价值最大,这是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

      在我们龙山文化的后期,父系氏族的来临,贫富分化使社会阶层出现,各个氏族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与吞并也随之而来,人类社会向奴隶社会迈进。我们中国历史便进入了传说时代,这时候有我们的华夏始祖炎黄二帝,还有另一位部落首领蚩尤。我们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分别位于陕西的姜水流域和姬水流域,他们联合起来打败来自东南沿海地区,也就是现在山东安徽一带的蚩尤部落,黄帝成为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始祖。

      我们秦朝以前的统治者和贵族大都是黄帝的血脉,这也是我被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其实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汉代的建立者刘邦作为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的历史意义了。

      大家面前墙上的这幅照片是一颗柏树,传说中它是五千年前黄帝亲手所植的,因此它也被誉为我们的“世界柏树之父”。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华夏子民在他们的带领下进步和创造着,文字、音乐、绸缎,酒都于此时发明,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战胜了洪水,之后大禹铸九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启了家天下的国家时代。


     走过了我们人类由猿进化而来的历史,他们一步步征服自然,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因为这个时期人类大都使用打制石器,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石器时代,而经过时代的发展,青铜器开始取代石器,人类进入到了青铜时代。

     所以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我们陕西四千年前到两千多年前的文物,这个时期的人类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器,所以这个时代的文物大都以青铜器为主。

     周代作为我们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它推翻的商朝的统治,于我们西安的沣水河畔建立都城,揭开了陕西作为华夏政治文明中心的历史。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周代,我们便从周人的祖先讲起。

     我们周人的祖先叫做“弃”,就是抛弃,放弃的那个弃字,因为她的母亲在生下她后曾抛弃了他三次,每次都大难不死,所以便取名为弃。

     传说中周始祖的母亲姜嫄因为踏巨人脚印而怀孕,生一男孩。孩子无父,姜嫄感到很耻辱,把孩子弃之隘巷,牛马走过却不践踏;弃之森林,又适逢林中伐木的众人帮忙照料;弃之渠中的冰上,鸟儿飞来展开翅膀保护。姜嫄以为这孩子是神,将他抚养长大。因最初想丢弃他,故名为“弃”。弃成人后因为主管农业有功,被封为后稷,也就是农师。   

     因为弃十分具有农业天赋,加上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到了研究农业技术方面了,所以对于当时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把华夏民族带入了农耕文明。

     而我们面前的这两件三足中空的陶器就是当时常见的炊具,它类似于我们现在用来煮饭的锅,因为它形状像一个口袋,所以我们称之为陶袋足鬲。

     周人最初并不住在周原地区,在周始祖弃的十二世孙古公亶(dan四声,音同淡)父的时代,古公亶父带领族人迁移到了周原地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岐山附近。从此开始,古公亶父就率领族人开启周族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以后周王朝的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

     古公亶父之后,周族的势力不断壮大,国力日渐强盛,《诗经》中记载灭商计划就是由古公亶父所制定的,之后的周文王、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最终完成了灭商大业。

      古公亶父之后,他的儿子季历成为了新的周族首领,他一边加强与商王朝的联系,一边对周围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进行扩张,使周迅速成为西部最强大的诸侯国。而我们面前的这些文物就向我们传达了当年周族与四邻的交流的情况。

     大家面前的这件文物名叫透雕羽纹戈,戈是我们商周时期最常用的兵器,但是这件戈的中间采用透雕,锋部却又卷起,显然并不是一件实用器,可能与当时的宗教祭祀有关。这件戈呈三角形,是我们陕南早期蜀文化的典型造型,但是它上面的纹饰却是我们北方的常见纹饰,可见这件戈应该是我们南北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周族除了我们南方的蜀文化之外,在它的北边,还有另外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鬼方文化。

     我们面前的这两件文物就是我们鬼方文化的典型器物了,它们分别叫马头刀和蛇首匕,大家可能发现他们的柄首都是动物的形状,这便是我们鬼方文化常见的装饰题材。

     这件蛇首匕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它类似于早期的短剑,整体扁长,剑锋呈圆形无尖,杀伤力很小,可能在当时只是一件生活用品。它的柄首是一个蛇头,头部突出夸张,嘴呈半开合状态,双目阴森,形象生动,(为什么我觉得萌萌哒的嘞(-_-。))是青铜匕中的珍品。而另一件马头刀也与其类似,同样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在我们旁边还有与之类似的羊首勺。

     这些文物一道为我们展现的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艺术风格,而当时我们的周族就在他们的旁边,所以双方战争不断。

     我们当时周族的领袖季历通过与鬼方部落的战斗,大获全胜,不仅使当时的西北方安定下来,而且还一举奠定了周族在西部地区的霸主地位,为以后推翻商朝,周朝建立奠定基础。

     因为季历领导的周族发展太过于强大,所以引起了商王文丁的忌惮,所以之后不久,季历就被商王文丁害死,季历之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怀着杀父之仇接过了周族的首领之位,加快了灭商的步伐。

      周文王姬昌继位之后,礼贤下士,实行仁政,得到了姜太公,散宜生,伯夷,叔齐等贤臣的辅佐,周国的土地越来越多,出现了整个天下有三分之二都是周国的情况,所谓 “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就说了这个情况,文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开始了伐商大业。大家看我们面前摆放的第一件青铜器西周利簋 ̄  ̄)σ 

      这件利簋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它与我们的清明上河图、孙子兵法竹简等一道被评为我们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因为它里面一共铸有三十二个字,证实了武王伐纣的时间无误,是我们商周时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它里面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对于甲子日的决战是否能取胜进行了占卜,卦象显示很好,周武王灭商七天后赏赐给利一些青铜,利就制造了这件器物以做纪念。(仿制品,真品在国家博物馆)

     而我们提到两个国家之间生死存亡的一场战争,统治者也就是周武王竟然要先请示鬼神也就是进行占卜,其实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当时因为阶级社会的产生,以“礼”为旗号,以祭祀先祖为核心的巫术礼仪产生了。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活动成了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把阶级统治说成上天的旨意,所以掌管占卜的巫师具有很大的权势,其实巫师进行占卜也就是在变相的表达他们的意见。

     周武王灭商以后,在我们西安附近的沣河两岸建立了丰京和镐京,开启了此后十余个王朝在陕西建都的历史。建都之后,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这些诸侯大都是周天子的亲族或者伐商有功的功臣,诸侯们拱卫京城,这便是分封制。

     大家面前这个这个青铜器名叫镂空豆,豆是古代一种盛食器,随着礼乐制度的发展,豆逐渐演变成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礼器之一。豆使用时以偶数出现,其数量多少代表着使用者身份的等级尊卑,周天子二十六豆。古人有“无豆不成礼”之说,可见其在礼器之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西周时期等级的最明显的体现便是分封制制度下等级制度了。

      在分封制下,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的领地便是封国,诸侯又将领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的领地便是采邑,因为土地不得买卖和转让,所以也算是一种原始的土地国有制度。

      

      大家面前的这件青铜器名叫五祀卫鼎,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之后,将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王,但是这些土地名义上还是属于周天子一个人的,所谓“普天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这件五祀卫鼎内有铭文十九行共二百零七个字,却记载的一件事,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文字讲了什么呢?它说了一个叫做裘卫的人和他的邻居邦君厉因为土地而发生了纠纷,后来在朝中大臣的主持下,邦君厉立下誓言,两人交换了土地。其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土地实际上已经不是周天子的,而是私人的了,土地已经开始私有化,这也就为我们研究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且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的年份,有为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标准,可以说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古代法律研究的价值。

      那个时候的周天子只是名义上天下的主人,其实土地和人民都掌握在诸侯们的手中。因为诸侯的地位是世袭的,所以在老诸侯王死后,他的子嗣就会继承他的爵位,但王位只有一个,子嗣却有很多,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时候宗法制就应运而生了,它会和分封制一表一里,共同维护着国家的秩序。大家看这边的西周车马坑,从其中我们便能略知一二

     在当时,宗法制是一种用血缘的亲疏来维护,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政治制度,大家面前的车马坑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坑内有两车六马,根据车马的数量和形制,我们可以推断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一位卿大夫。因为在我们的西周时期,等级规范是十分严格的,一个人应该使用器物的数量和形制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就连墓葬形制也不例外。所以在当时礼制和刑法是十分规范的。

     接下来我们便详细的了解一下维护西周王朝秩序的礼制和刑罚,大家来这边

    在西周的时候,有句话叫 “ 礼不下庶民,邢不上大夫”,意思就是平民和奴隶是不配使用礼,而刑罚却不能用到贵族身上的。其实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礼制其实就是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刑罚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的。

    周公所制之礼上到国家政治准则,道德规范,下到生活日常中的婚丧嫁娶等,很好的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从此中国也进入了以“礼乐文化”为标志的文明社会。

          大家面前的这几件青铜器便是五鼎四簋,我们在前面有说到过利簋,簋其实就是古代的饭碗。所以说我们面前的这些珍贵的文物,其实就是千年以前别人吃饭的饭碗(-‸ლ)。《周礼》中有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所以说我们面前的这五鼎四簋就是当时卿大夫所使用的了。大家可能也注意到能使用鼎和簋的最小也得是个士人,所以说在当时这些东西平民和奴隶是不能使用的,那什么东西适合他们呢?那便是刑罚了。                  

     在西周时,刑罚可以说是专门为平民和奴隶们制定的,所谓的“邢不上大夫”,贵族犯法了,交上一些罚金就好了,但是其他人犯法了,就会有五大刑法等着他( ´◔ ‸◔')。        

         所谓五大刑罚,分别是墨邢,在犯人的脸上刺字;劓(同易),割鼻子;刖(同月),是砍断双脚;宫,破坏生殖;大辟,杀头。所以虽然这时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但还是属于阶级制度残酷的奴隶社会。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物名叫它盘,它就和我刚才说的刑罚之一的刖邢有关。因为奴隶被砍断脚之后,只能干一些轻些的活,所以这个铜盘的下面铸有四个一只脚被砍断的奴隶,这也反应了当时奴隶社会的残酷。

      当时有句话叫“国家大事,唯祀与戎”,意思就是在当时能称得上是国家大事的除了礼乐祭祀,就是战争了,我们刚才了解了西周的礼乐制度,接下来我们便了解下当时的战争情况。

      大家面前的这件文物名叫多友鼎,可能大家会发现面前的这件青铜鼎在博物馆内的众多青铜器中并不是特别的显眼,它的造型也特别普通,朴素,但是这件多友鼎内二百七十八个字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于三千年前的一场战争。

      那个时候是西周的西北方向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有一个少数民族名叫獫狁,也就是匈奴的前身,当时西周和獫狁之间战争不断,而这件鼎内记载,当时的獫狁入侵西周的京城一带,周天子于是派手下的大将多友率军出征,之后多友三战三胜,将獫狁赶了出去,周王很高兴,于是赏赐多友三千多斤的铜,多友将其中一部分拿出来铸造了我们面前的这一件青铜鼎,并且在上面记录下了这场战役,以图他的荣耀可以流传下去。

      这件青铜器因为里面的铭文内容,所以对于我们研究当时军事,民族交往和匈奴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大家往墙上看,上面有定内的铭文内容,上面的字迹秀丽,结构凝练,也具有很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们西周这个单元的文物大体上都是青铜器,可以称得上是青铜的时代了,那么我们便详细了解下当时的青铜艺术。大家请往这边来 

      西周的青铜器根据用途可大致分为乐器,食器,水器和酒器。其中乐器中主要錞(音同纯)于、铙(音同挠)、钟、镈(音同博),錞于是我们古代军中的乐器,我们常说的鸣金收兵中的金指的就是錞于。

      食器主要有鼎,我们前面有讲过五祀卫鼎、多友鼎,刚好其中五祀卫鼎是四足方鼎,多友鼎是三足圆鼎,它逐渐由食器转变为重要的礼器;簋,我们前面有讲过西周利簋;甗(音同眼),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盛食物下面盛水;豆,我们有讲过镂空豆,是腌制食物用的。

      水器主要有匜(音同宜),盘还有鉴,其中盘是饭前饭后用来洗手用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是没有筷子的,所以吃东西基本上都用刀或者勺,不过大部分饭还是要直接用手前的,饭前饭后洗手就很有必要了。如果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周朝的影视剧中人们在用筷子吃饭的话,我们就可以吐槽导演没文化了。

      酒器主要有爵、觚(音同孤)、壶、罍(音同垒)、尊。大家看我们面前的这些酒器器型都比较大,并不是我们古人有多么能喝酒,而是当时的酒度数并不是太高,和现在的白酒比起来度数低太多了,所以说古人千杯不醉有时候并不是在夸大,而只是度数太低了。你让他喝三斤白酒试试๑乛◡乛๑

       这些品类繁多的青铜器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才说那个时代是一个属于青铜的时代。

      我们常说青铜器,但其实青铜器刚铸造出来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颜色,那它是什么颜色呢?大家请往这边来。

       大家面前的这件青铜器名叫函皇父鼎,它的颜色和其他的青铜器颜色有些不一样,它的颜色泛黄,在光的照耀下烨烨生辉,其实(金黄色)这才是我们青铜器真正的颜色。而千年下来青铜器都或多或少的生锈,这青绿色其实是青铜器氧化后的铜锈。


       而这边的这件文物呢叫做牛尊,它是一件用来盛酒的酒器,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构造很有意思。牛腹用来盛酒,牛尾巴用来做手把,而前面的牛嘴用来倒酒,于牛身以子母扣相连的盖子上有一只老虎,整体十分可爱。在那个时候,人们把用来祭祀的动物叫牺牲,比如有羊,猪,牛,而牛是其中最高等级的牺牲,因为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牛是具有灵性的。而这件牛尊呢,它的造型简练,手法夸张,集铸造,雕刻,设计艺术于一身,既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实用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青铜器是我们祖先对于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它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为我们的中华文明添上了庄严、浑厚的一笔。

       随着青铜器辉煌时代的远去,铁器的出现,似乎西周王朝也摇摇欲坠,伴随着烽火台上美人褒姒一笑,王朝轰然倒塌。诸侯开始向周天子的权威发起挑战,天下群雄逐鹿,没有人能想到,这时在西北边境上的一个叫做秦的小诸侯国,即将席卷天下!


      大家都知道陕西人也被称为秦人,陕西本土的戏剧更是被称为秦腔,可见秦对于陕西这块土地的影响。其实最开始秦人并不是生活在陕西,而是生活在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而西周末年,犬戎攻入京师,因为襄公护驾有功,因此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封地就是岐山以西的地方。

      因为当时岐山以西在边境,旁边有强大的游牧民族,后来的秦穆公不断进行战争,得到了黄河以西的土地,此时的秦国才算发展强大起来,之后秦德公迁都雍城,控制了关中平原,为以后秦国逐鹿中原创造的基础。

    大家面前的这个大石头名叫石鼓,因为形状似鼓而得名,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因为在上面我们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主要记载了我们当时秦王室的狩猎活动。由此可见秦国人身上的尚武精神,就是这种崇尚武力的精神,秦国才能在能在边境生存壮大,一步步向天子之位发起挑战。(复制品,真品在故宫博物院)

     在秦国的第二十五代国君秦孝公时期,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我们面前的这些文物就是当时的农具,而就是使用这些农具的秦人让秦国此后国力日渐强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秦国自此才拥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则是秦国想一统天下的野心了。

     大家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呢是一座坟墓的复原模型,它的主人应是秦国第十四代的国君秦龚公的嗣子秦景公,嗣子,也就是嫡长子的意思。为什么我们博物馆要把一座坟墓的模型放在这儿呢?因为这座坟墓在我们的考古上有五最之说。   

     最大,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先秦墓葬,总面积有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十几个篮球场大。

    最多,这座墓发现了一百六十六具人殉和二十具人牲,是考古史上发现人殉和人牲最多的墓葬,由此也可见当时残酷的奴隶制度。

    最早,这座墓里面我们发现了最早的墓碑实物。

    最多的盗洞,这个最久不怎么光彩了,大家看那些圆圆的黑洞其实就是盗洞,一共有二百多个,虽然被盗次数如此之多,但我们的考古还是依然从中发现了不少文物。

    第五个最,等级最高,这个墓葬形制使用的当时等级最高的墓葬形制,所谓 “ 黄肠题凑”,是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而当时的墓主人只是一位诸侯王,由此我们也能从中看见当时周天子地位的衰落和秦王室想一统天下,取而代之的野心。

    秦国历代国君的励精图治,终于在他们的子嗣秦国第三十八代秦王嬴政的手里开花结果,他虎踞关中咸阳,出兵函谷关,向东方的六个强大的诸侯国发出了挑战。

    秦王嬴政时期军力强盛,拥有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和最优秀的将领,大家面前的这些青铜戈和青铜剑便是他们当时使用的兵器。在他们的帮助下,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成为我们中国第一个皇帝,揭开了我们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而大家面前的这个虎符就能展现出当时秦国军队制度的严密。

     大家面前的这件文物名叫杜虎符,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杜这个地方的一件虎符,而杜就是当时秦国的杜县,位于现在西安的长安区。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一种信物,一件虎符分为两半,一半在君主手里,一半在将军手里,两符相合以后方可调动士兵。这也就是现代汉语中符合一词的来历。而这件虎符上的九行四十个字就是在说明这一点,也直接反应了当时秦国军权的高度集中。大家面前的这件虎符如今只剩下左半边,也就是当时杜县将军手中的那一半,而另一边却在两千多年的时光中销声匿迹了,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说不定它们在数千年后还有相合的那一天。

     在秦国军队的帮助下,秦始皇终于完成了先祖的愿望,统一天下。但千古一帝就是千古一帝,不仅生前要征服六国,死后还想带着他的军队继续征战,因此便有了我们面前这些兵马俑的诞生 ̄  ̄)σ

     这些兵马俑都是我们从临潼的兵马俑坑拉过来的,这些兵马俑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造,所以我们面前的兵马俑在千年以前是有这个人存在的。其实大家想一想,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帝,后人并不知道他的面容,反而这些无名小卒在匠人的手下留下了他的长相,想想也挺有些意思。。ӧ◡ӧ。

    在第一排的这五个兵马俑中最中间的佣,根据他的手势我们判断他应该是御手俑,职责就是驾驶马车,根据他头上戴的头冠,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高级军官。而在他后面的两个佣则一手扶车一手持兵器,负责保护御手俑的安全。

     第一排的左边的两个是战袍武士佣,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披着铠甲,右边的两个佣是轻装步兵,因为没有穿铠甲,方便活动。

     后面的四匹马是河曲马,在当时属于优良的品种,我们可以看到马的尾巴是绑起来的,这也是马尾辫的由来,这个当然不是为了给马换个造型,而是为了防止马的尾巴会卷到车轮里。

     而秦始皇帝不仅想在死后继续统领他的军队,他还想拥有他活着时拥有的一切,因此我们就在兵马俑坑的不远发现了一个陪葬坑。大家请跟我这边来   

    大家面前这个大的呢是青铜鹅,小的是青铜鸿雁,所以我们秦始皇帝连死后他要观赏的动物都准备好了,像这样的青铜水禽,我们一共出土了46件。 古人讲究“视死如生”,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也没能例外。上世纪70年代,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在其陵寝附近,发现了兵马俑坑,被认为是生前卫戍部队的象征。后来,又陆续发现了铜车马坑,铠甲坑,百戏俑坑……还原了秦始皇生前生活的方方面面。青铜水禽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北侧,本世纪初被当地村民在挖坟时意外发现。考古工作者共发现青铜水禽46只,其中天鹅二十只,鹤六只,鸿雁二十只。这些水禽多数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头部都朝向一条“象征性河道”的中央,另有少数水禽位于河道内。

       我前面提到过陕西的地形图形似一 个跪射佣,而我们面前的这件兵马俑便是跪射佣了,这一个到底是天意还是巧合,我们便不得而知了。而秦始皇陵的一千多件兵马俑都有或多或少的损坏,但却只有我们面前的跪射佣完好无损,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我们常说就是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就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这些跪射佣完好无损,是我们兵马俑中的精品之作,被誉为我们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边这个是文官俑,他的面容也比前面的那些武将们柔和了许多,展现出了当时大秦文官们的风采。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左臂夹有竹简,右腰上有削刀,是那个时候的文人常常携带的东西。

    伴随着秦始皇的去世,庞大的秦帝国也轰然倒塌,曾经席卷天下的大秦士兵也在起义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在之后的不久,咸阳城将会迎来它新的主人,而长安城也即将以帝都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不过这已经是我们下一个展厅要讲的历史了。

      第一展厅我们就讲到这儿了,谢谢大家。⋐(ల◕◡◕ల)⋑

参考资料

《话说陕西·原始周秦卷》 西北大学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

《百度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馆百万年,看不尽的国宝档案
国家博物馆十大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利簋上榜,第五是最重的青铜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解说词
新展|熠熠青铜 光耀四方
陕西西安发现青铜器窖藏 秦国遗址出土楚国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