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大青年】走起,做志愿者去!

【师大青年】走起,做志愿者去!

作者:校报   发布时间:2018-04-06  浏览:101

【字体:   

编者按:在师大,一群素不相识的老师同学因为参与志愿服务走到了一起,他们把发挥个人才智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作为共同的人生追求,在共同体验、共同付出中不断收获成长和进步。这是师大青年在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余,自发自愿构建起来的新“朋友圈”。本期关注,让我们走进师大的志愿服务社团,倾听他们关于“奉献”的故事……

2017年11月3日,在陕西省高校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大秦岭”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获得陕西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陕西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获得的表彰是对我校志愿服务活动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我们师大人继往开来,在志愿服务活动上乘风破浪、奋发有为的新的开始。”负责校内志愿服务工作的刘炜老师说道。据了解,我校共有17个志愿服务社团,分属于学生处、校团委或各个学院。志愿服务项目涉及环境保护、博物馆讲解、爱心支教、旧衣物回收等,呈现出数量多、质量高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状态。

博古通今,传递文化

师大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穿着红马甲在博物馆的展柜间徐行,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古老器物的前世今生,举手投足间尽显一所以人文社科见长的高校独到的气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陕师大青年志愿者协会从2015年开始专注于历史博物馆志愿讲解,在志愿服务类社团中独树一帜。“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又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能为这个社会做的服务性工作其实不多,但我们愿意尽力而为。”2015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青协主席瞿丹动情地说道。青协十分重视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面试到和博物馆的联合培训、考核,再到实习期的观察,层层把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志愿讲解员。瞿丹表示,志愿者面对社会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相当于师大的一张名片,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志愿服务精神是对师大精神的一种诠释,因而要格外严谨。

2016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青协志愿者白嘉慧在这段讲解经历中收获颇丰,“在博物馆志愿讲解,游客们会最大限度地信任你,耐心地倾听,回赠你最真挚的感谢。我们和游客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知识的沟通和对彼此的信任,这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难得。”

在白嘉慧一年多的志愿讲解记忆里,发生过许多暖心的故事。2017年国庆节假期她在馆里做志愿讲解工作,参观过程中由于馆里人太多,鱼龙混杂,手机被偷了,但当时讲解还未结束,她便没有声张,直至带着游客参观完了整个展厅,才返回去寻找自己的手机。游客知晓了这件事后,在馆里的留言册上写了满满一页的寄语,并给她寄来了一大箱家乡特产。

得知自己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白嘉慧觉得既惊喜又害羞,“优秀的志愿讲解员有很多,我不过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大家看到了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和付出,所以不会觉得这是个人荣誉,而是对所有志愿讲解员的肯定。”志愿服务对于她来说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而这件事恰好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要我穿着红马甲,必定面带微笑,心怀关爱”。

九年接力,守护秦岭

九年来,围绕“关爱大秦岭,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主题,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师生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发挥学院地理学社、环保DIY俱乐部等环保社团的专业优势,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青少年科学营项目,重点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环境清洁公益行动、秦岭水土资源状况调查、生态移民实施情况考察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秦岭清洁行动及环保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环保志愿专项活动。地科院的学子用独特的目光和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暑期社会实践是该项目的主要内容,也是参与群体范围最广的实践形式。多年来,旅环院暑期实践始终围绕民生话题开展,调研内容包括秦岭生态移民问题、生态保护、水土流失等,突出了“关爱大秦岭”的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是学院全体学生的必修环节,旅环院结合学校文件精神,出台《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认定办法》。地科院团委王蓓蓓老师表示,项目组从2009年开始分别赴宝鸡凤县、安康紫阳、汉中勉县等地进行生态保护、生态移民调查以及农村能源状况等的考察实践。

2015年暑假,学院组织地科院2013级本科生下乡,目的地是学校对口扶贫的安康岚皋县官元镇。到达之后,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完成生态移民调查。项目成员、2013级本科生张钰超说,岚皋物资相对匮乏,当地人口音偏四川话,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不识字,调查小组就一道道地念题目,来完成问卷调查。地科院还专门组织专业课教师担任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为学生们提供学术研究指导,对实践方向和内容进行把关。

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师大学生看来,对秦岭的关爱不仅仅是对生态的保护,山脚下的孩子也是他们关心和呵护的另一个方面。“当地学校设施其实还是比较齐全的,可惜的是会操作使用的老师并不多,实验室里还有未拆封的天文望远镜。我们项目组成员利用当地学校现有的设备,带孩子们看星星,让他们了解更远更大的世界。”参与2015年岚皋“青少年科学营”的地科院2013级本科生王雪纯说道。

不负芳华,无问西东

“我们不奢望队伍有多庞大,我们只希望每个人都脚踏实地做一名真正的志愿者,秉承‘爱由心生,用爱做公益’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一次志愿活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第一届启梦支教团队长刘青芬坚定地说道。启梦支教团成员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爱与信仰携手走在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道路上,默默奉献,在最好的时光里,不悔青春,不负芳华。

启梦支教团创立于2017年3月1日,是由在校大学生发起建立的公益性团体。“我们没有太多资金支持,唯一的资金来源是追梦筹APP的众筹。”说到这,刘青芬感慨万千,“最后实际筹款是7158元,2017年暑假支教总共花了3692元,其中500元用来买了200多本书捐给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黄家寨镇清平完全小学。”

2017年暑假,他们来到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东峡镇杏花庄村支教,面对新环境,不适应在所难免。“七八月份的青海,我们总是这样‘打扮’:晴天和白天戴着大大的遮阳帽,穿着衬衫;雨天和晚上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都还觉得冷。”刘青芬说,白天紫外线强,晚上气温低,我们几乎都经历了感冒和拉肚子。

志愿者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吃饭习惯不太一样,但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饭做熟。“我们自己买油买米自己做饭。因为都没做过大锅饭,所以我们会吃到半生不熟的米粒,我们也不擅长做面,就只能吃到用面粉和成的面疙瘩。”刘青芬说到这笑了起来。

住宿这件事,也让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十名志愿者中,有九名女生,一名男生,村委会分了三个宿舍,男生一间,九个女生住另外两间。村委会的木制床不结实,我们人多,还没上去睡,床脚就坏了。”刘青芬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最后我们只好去找了些村里不用的木门、木板和一些废弃的砖块来拼凑成两张‘大床’,每次上床的时候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生怕把它给弄坏了。”

毫无疑问,支教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他们从没想过要放弃。“有很多的困难,但我们都努力去克服,以最好的状态去上好每一堂课。”刘青芬坚定地说,“每次看见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就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就更加坚定了信心。”

“爱源”支教协会、思源社、“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其实,在师大,像这样默默坚持支教、再苦再难也没放弃的志愿服务社团还有很多,他们在这短短的四年大学时光里,用奉献去滋润青春,为自己的成长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春的列车片刻不停地驶向远方,我们无法停留,但可以播下爱的种子,让它在青春所经之处萌芽、成长,亭亭如华盖,为需要的人遮蔽风雨。正值青春芳华的师大学子,有理想,有信念,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所学,走进大山深处,走进博物馆,走向偏远乡村,躬行志愿者精神,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证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志愿者心声

哲政院17级本科生 贾凯伊:

“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当我用心去感受文物时,我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几年的时间,做好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地科院13级本科生 田东凡:

时间很短,记忆太多,在这个盛夏的深山中,在炎炎烈日下,孩子们对山外精彩世界向往的眼神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

数信院15级本科生 李欣宇:

饮水思源,润泽万物。走得快更要关注社会,爱由我而生,青年们要让心灵跟上自己的脚步。让我们思源人一起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传递自己的一份爱心。

地科院13级本科生 陶志勇:

到官元镇比较偏远村子进行生态移民问卷调查,从他们淳朴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所怀有的某种期待,也让我更加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外国语学院15级本科生 章亚娴:

带着初心出发,帮助他人的获得感,被需要的责任感,给我带来心灵的高峰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长记录217 | 疫情防控,化院青年在路上。
年度微爱之星——虎洋
南通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回顾与展望
团中央领导莅临华中农业大学指导志愿服务工作
唐琪:大学生志愿服务难题求解
徐本禹:青春无悔志愿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