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对考试文本的“过度解读”

有些观点或批评是善意的,中肯地指出了高考语文卷存在的不足,但不少批判指责,则流于随意、偏激,是很不负责任的,除了有媒体炒作以搏眼球的因素之外,还与作者不了解考试文本的特点有关。

有些学生甚至老师,也质疑命题人对文本的过度解读。

过度解读我有两个观点,一是,与读者或答题人不能有效读懂考试文本有关。二是,可以甚至是应该存在不care作者的解读。

关于第二个观点,毕飞宇的回答很霸气。我们来看一下:

就在前几天,一位朋友看了我在《钟山》上的专栏,特地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把别人的小说分析得那么仔细,虽然听上去蛮有道理,但是你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你确定作者这样心就一定是这样想的么?

“不确定。作者是怎样想的和我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不关心作者,我只是阅读文本。

我也是写小说的,每年都有许多论文在研究我的作品,如果那些论文只是证明毕飞宇这么写是因为毕飞宇确实就是这么想的,那么,文学研究这件事就该移交刑警大队,警察可以通过审讯作者来代替文学批评。常识是,没有一个警察会这么干;没有一个作家会学文学审讯的记录上签字。

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作者的福,更是作家的福。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加少数的作家可以享这样的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生作:作者本人做不出阅读理解题,是正常的,但是!
谈谈小说————阿来
本来红红火火的“红楼文学”怎么就衰落了?其实从根子上它就歪了
先锋文学|掰一掰马原小说的叙事技巧
《小说课》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周鋆汐?王逊
宫敏捷:读一本好书如书写它一样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