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房众生相,苦乐各不同

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天在和疾病打交道,老人住院,自己病倒,这个时候才能体会,平日的生活多么美好。能够踏下心来,读书写文字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不读书无以写文字。写写这半个多月来在病房里的见闻吧。省略掉病人的名字,暂以A.B.C.D.E代替吧。

逢手术就头晕的老人

A.87岁,山里来的老爷子,古铜色面庞,留着山羊胡,背微驼,因“尿潴留”住院。

家里孩子很少露面,护工陪床。除了吃药,老爷子从心理上抗拒一切有创治疗。要不是憋得实在难受,估计也不会到医院来。

见到他最多的时候是在病房的走廊。背着手一颤一颤地走,见到同样是病号的老头儿,会停下聊两句,也像是自言自语:

“我没别的毛病,就是尿不出来,憋得我呀……唉……”

“老爷子多大岁数了?”

“87,我老儿子说我,活到这岁数,够本儿了。”聊不了两句,就又背着手,一颤一颤地向走廊另一头走去,也许是指望着多走路能把尿排出一些吧。

老爷子的病靠吃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多次劝说后,把尿管插上了。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只有手术。

手术当天,儿子来了。手术室的床还没到,老爷子“哎呦,哎呦”地喊着憋气难受,本来高龄老人手术风险就大,手术只好取消,医生赶紧给吸氧、监护、检查,用药,没过一会儿,老爷子不憋气了。

“怎么这么邪乎!”儿子又气又恨,径自离去。

几天过后,医生再次建议手术。儿子再来院,手术室接病人,一切顺利。家人在外等候,没想到,10分钟不到,病人被推了出来。

原来,麻醉还没开始,病人开始喊头晕的厉害,医生又只好放弃手术,将病人送回病房,然后又开始吸氧、监护、检查、用药,一会的功夫,头晕又好了。

第二天,病人带着尿管出院了。

大男孩的烦恼

B.  24岁,高高瘦瘦,大眼睛,脸上的青春痘还没有褪去,笑容中带着青涩。因“臀部脓肿”住院,每天老妈陪在身边,姐姐送饭。

连续4年了,每年的春夏季节大男孩都要因为这个病住一次院。脓肿部位的疼痛牵拉,让他走起路来左扭右摆,蹲下拿个东西也要慢慢找好体位才能完成。

大多时候,他会趴在床上,看小说,或者看手机追剧。

手术后,伤口的渗血时常透过裤子,每次换药后龇牙咧嘴地回到病房,仰卧在床上,用身体的重量压迫伤口止血。

那天他问我:“姐(他居然叫我姐),您说,哪家医院治这个病好呢?......我平时生活上已经很注意了,但每年都犯,这次和领导请假,领导都不乐意了。”

“您说,我这么年轻,每年都得这个病,也不是事儿啊。”

“你去北京xx医院看看,那里看肛肠科很牛的……哦,你还不完全属于肛肠病......,我觉得,你应该去看看中医,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话还没说完,我都觉得,这样的建议实在太不解渴。

坚持不雇护工的李老

C.  91岁,离休,是一位老干部。老爷子须发皆白,头顶上一根根银丝都要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老人个子不高,走路蹒跚,需要人搀扶。

老人是医院里的常客,此次因为头晕、耳聋、耳鸣住院。虽然医生告诉他人老了就会有这些症候,不是病。但因为住院基本不怎么花钱,所以老爷子坚持住院调养。

病房里,医生护士一口一个“李老、李老”的叫着,老爷子心里很享受这份尊重。

老爷子的病倒是不用担心,最烦心的是陪床问题。毕竟年岁太大了,腿脚又不利索,没人陪护不行。

李老两个女儿,都将近70岁了,每次住院,家人总想为老爷子雇一位护工,毕竟自己也是老人了,天天耗在医院,身体也吃不消。

但这个想法,老爷子始终不同意。

儿女退休了也没什么事,在身边尽孝道天经地义,怎么可以让一个陌生人来陪,老爷子想不通这个理儿。每次住院,坚持要女儿女婿陪床。

为了让老老人高兴,四位小老人只好轮班昼夜陪伴在病房。

凡事不做主的年轻老人

D.  58岁,身体健朗,不爱说话,虽然头发花白,但走路如年轻人一般。因输尿管结石住院,老伴陪在身边。

病人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远在外地,没有来过,女儿工作忙,但有时间就要过来看看,毕竟各种的签字、知情同意等大事小情要由家属来做。

手术后,病人恢复很快,出院前需要复查CT,医生向患者说明情况,然后签个字即可。

听到“签字”两个字,病人条件反射般:“等我女儿来签吧。”

“不用,您签就可以。”

病人的老伴赶紧说:“我打个电话,她一会儿就能来。”

十几分钟后,女儿风风火火赶到,签了字回到病房,对着父亲人嗔怪道:“您怎么什么事都不做主啊,就一个检查签字,您也给我打电话,……您可真会省心......”

两位老人听着女儿发泄,像个孩子一样小声回应:“我们俩也不懂啊。”

“我单位里还一大摊子事呢,这动不动就请假,合适吗?你们才50多岁,平时多接触接触外边的事,别总是依靠着我。”

“把你们养大了,不依靠你们依靠谁啊?”

女儿很是无奈:“依靠得有点早。”

老小孩般的病人

F.  83岁,地道的农民出身,因尿储留住院。疾病以外的事情,他从不挑剔。

譬如雇不雇护工,吃什么饭,用什么方法治疗,是插管,是手术,或者吃药,一概接受。

唯一计较的事就是:要药到病除,术后恢复如常人。嘴上说着“得病容易祛病难”,但心里完全不接受并发症的出现。

身为医务人员的女儿,各种的解释和好话说尽,鼓励、劝解、宽慰,能想到的词全用到了,他虽然满口答应,但只要症状存在,就会焦躁难耐,自艾自怜,如大难临头一般。

住院后,因排尿困难,先后做了两次手术,排尿困难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新问题来了——尿失禁。

从医学的角度讲,这不算大问题,因为不会给身体带来风险,比排不出尿要强的多,但在病人来看,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活质量上,尿失禁要远远大于尿潴留,这是他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

这个时候,无论怎样的解释和宽慰都无济于事。

哄一个老人要比哄一个孩子不知要难多少倍,而且方法只有一个:说好话,在任何恶劣的语境下都能坚持说好话,然后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享受先进医疗带来好处的同时,就要承担好处背后带来的风险,风险一旦降临,只能去应对,别无他法。

好在,病人尿失禁的症状在一天天好转。

今天的文章,只是描写,没有评判。

有人说,医院是个小社会,也是检验人性最真实的地方。

我想说的是,你永远不会知道每个人的背后都发生过什么,不要轻易用我们内心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别人。

我们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浮生七日——时间
杏林手记丨此身白衣霜与雪,半敬苍生半敬佛
【四季心语】黄晨︱陪护日记(三)
医生讲述临终故事:死亡如此多情!看完我哭了……
盛敏银|新冠感染后的新年
一位老朋友的特殊生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