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令小史(五)|隋唐时期的酒令文化

酒令小史(五)|隋唐时期的酒令文化

文:枯木

(续上)

自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下诏解除酒禁,取消榷酒,免征酒税,一直延续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又开始“定天下酤户以月收税”时止,长达近两百年开放饮酒和酿酒的政策,使得隋唐时期的饮酒文化,从贵族士大夫阶层完全传递到乡野村落,也使得酒令文化迅速普及并花样翻新,因而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酒令形式。

纵观隋唐酒令文化,有几个特点,第一,酒令礼仪越来越规范具体;第二,藏钩射覆、樗蒲投壶依然是宴乐主流;第三,士大夫宴饮出现诸多雅令,诸如联句、赋诗、小令、筹令、阄令等;第四,出现手势令、击鼓传花、绕口令等新酒令形式。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

一、酒令礼仪规范具体化

中唐皇甫松撰著的《醉乡日月》是流传至今最早系统介绍酒令文化的书籍,记录了当时酒事、酒仪、酒类、酒品、酒令、酒俗等习俗文化,从中可以略窥唐人饮酒之风貌,我们择其和酒令有关的略作介绍。

1、酒令官分为明府和录事数人

(觥)

唐代饮酒,除了提前就约好的主宾数人,到了宴席上,还要从中选出明府、律録事、觥録事三人,负责维持饮酒行令秩序。而这三者是从先秦时期宴饮文化中的觞政、酒监以及汉魏时期的酒令、酒吏监督饮酒的临时官职等演变而来。

1)明府:

“明府”是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唐代多指县令。由于宴饮相当于一个小团体,需要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总维持秩序,因而戏称“明府”。《醉乡日月》指出:“明府之职,前辈极为重难。盖二十人为饮,而一人为明府,所以观其斟酌之道”,明府是众人当中官职高和序齿最高的,主要负责纠察众人和录事违律的申诉,具有完全权威。

2)録事:

録事原本是三国时期诸将军府开始设置的掌管文书、勾稽缺失的书记官。到了唐代,士子们参加科举中举后举办曲江宴上,由进士们共同推举的督酒人,是具体掌管宴饮进行的执行人。诸如五代时期王定保撰著的《唐摭言·卷三·散序》记载:“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馀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録事分为律録事、觥録事(罚録事),有时一人兼任两职。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 唐代鎏金银笼)

3)律録事:

《醉乡日月》记载:“夫律录事者,须有饮材。饮材有三,谓善令、知音、大户也。”(唐代王建《书赠旧浑二曹长》:“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酒量大者,谓之大户,酒量小者,即是小户。)意思是律録事必须是懂得酒令、了解音律、酒量大的人。律録事需要准备“笼台”(也叫笼筹),笼台是用白银打造的酒令筹具,里面有二十只令筹、二十令旗、二十令纛(令旗和令纛,形如旗状或纛状的令筹,谓之罚筹,有如军中之令箭。现代发掘的考古文物“论语玉烛”为五十只令筹)。律録事的主要职责除了提供酒令筹具,还负责出令、记录违令以及罚令。

4)觥録事:

负责对违律令的人进行罚酒的人,要求执法必严,《醉乡日月》:“觥录事宜以刚毅木讷之士为之”。觥録事也叫罚録事,主管执法,如《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有:“崔沆及第年为主罚録事”。元稹《黄明府诗》序有:“小年曾于解县(山西运城)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曾于窦少府厅中,有一人后至,频犯语令,连飞十二觥,不胜其困,逃席而去。”

2、宴饮程序

(唐代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

从《醉乡日月》记载来看,唐代宴饮,首先确定主宾宴饮人等,定好日期,准备筵席。然后主人请人担当律録事,负责提供酒筹、出令。在席上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明府,总执法(如果是进士,则按照科举先后;如果是一般乡绅,则序齿);同时指出律録事,选出觥録事。

宴饮开始,律録事将酒筹器具放置酒筵上,宣布酒令规矩。《醉乡日月》记载“大凡初筵,皆先用骰子,盖欲微酣,然后迤逦入令”。因而一般宴饮先是摇骰子,也称为“骰子令”,依据摇出的结果饮酒(具体玩法众多,就不赘述)。

酒酣以后,然后开始行酒令,对于违令者,律録事判断谁犯令或违令,觥録事则将令筹、令旗、令纛分别放置到犯令人前,明府斟酒,罚其饮酒。犯令人举旗饮酒,不允许耍奸使滑,滴酒加罚,由觥録事监督。一直到酒筹发完或者酒令行完。倘若其中有人认为执法不公或者违令不纠,可以向明府申诉,由明府进行总监督。

3、选择酒徒

《醉乡日月》记录,当时宴饮,人们喜欢选择八种酒品优良的酒徒,大致为遵令、善饮并且能让大家共同愉悦之人。而对于三种人则下次不予邀请,大致为“拒泼”(来而不饮、偷泼倒酒)、“逃席”(宴饮中间逃跑)和“使酒”(耍酒疯)之人,认为这些人品质低劣,称之为“害马”。

4、小结

从以上可以看出,唐朝士大夫之间举办宴饮,从选择宴饮对象,准备酒筵器具,到酒令监督等,仪式流程非常规范,而且在宴饮过程中执法森严,俨然把酒局当成审视观察人品的一个交流场合。

二、藏钩射覆、樗蒲投壶依然是宴乐主流

藏钩射覆、樗蒲投壶是先秦就有的酒令文化,到了唐代依然是贵族士大夫行酒令的主要娱乐方式,这从当时众多诗词中可以看出端倪。诸如高适《钜鹿赠李少府》:“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李白《梁甫吟》:“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杜甫《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晚唐李商隐的《无题》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唐末前蜀花蕊夫人徐氏有《宫词》:“摴蒱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等等诸如此类,诗词颇多,都说明当时不但延续传统酒令方式,而且更加盛行。

三、唐朝开始盛行雅令

隋唐时期朝廷非常重视知识教育和人才选拔,随着科举制度和文化教育的兴起和隆盛,唐朝文化繁荣,达到鼎盛,文士才子不断涌现,车载斗量,星辉灿烂。文士们延续了魏晋南北朝以文宴饮的习俗,酒酣之余,吟诗作赋,歌咏感叹,于是,涌现出了诸多文雅的饮酒方式,酒令文化中的雅令得以成熟和完善。

1、联句诗

联句可以追溯到汉代“柏梁诗”,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起造了一座柏梁台。为了庆祝,汉武帝在柏梁台大宴群臣,汉武帝与群臣26人,各咏其职为句,同出一韵,从此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首连句体的《柏梁诗》。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不少皇帝和文人沿用联句形式作诗,不过并不太多。

到了唐朝,随着唐诗的兴隆,联句形式非常适宜宴饮场合,一则表现才华,再则可以罚酒行令,因而联句成为酒令形式之一,在唐朝迅速风靡。《全唐诗》第二十九卷所收录的全是联句诗,从李白、杜甫起,有颜真卿、顾况、皎然、白居易、刘禹锡、韩愈、孟郊、段成式,直到皮日休、陆龟蒙,从开元、天宝至唐末,联句的风气一直延续,可知联句诗特盛于唐代。不过因为联句诗为应景之作,属于酒令游戏之一,因而大多缺乏意境和内涵,其中佳作较少。

2、即席赋诗

即席赋诗,酒令文化的一种,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们饮酒时以诗会友,相互交流。到了唐代延续了这种文化交流方式,并且由于唐诗流行,因而在宴饮过程中,文士们相互吟诗作赋相赠,或者由主人定下题目,众宾客作诗相比较,以显示才华。

即席赋诗相比联句,虽然在韵上没有一定的强制要求,不过因为是即席创作,有感而发,考验的是敏才,因而涌现出了诸多杰作。关于此类典故记载非常多,最为著名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定保的《唐摭言》记载,洪州都督阎伯屿本来想让自己的女婿出名,因而提前打好底稿,在第二天大宴宾客时即席赋诗,没想到王勃没有推辞,创作出了著名的骈文的《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名句,使得满座大惊,阎都督感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另宋代计有功撰著等等《唐诗纪事·卷六十五·韩偓纪事》记载,晚唐著名诗人韩偓(小字冬郎),十岁即席赋诗,让满座宾客大惊,李商隐读后连夜吟咏,感叹万分,于是赋诗一首相赠:“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3、阄令

阄令,就是抓阄赋诗的酒令方式。源自曹魏时期的即席赋诗,不过更加有难度。那就是先用纸条写上韵字,然后抓阄,依照阄上的字韵创作诗词,这需要相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捷才能,相比即席赋诗更要难作。晚唐诗人唐彦谦的《游南明山》有:“阄令促传觞,投壶更联句。兴来较胜负,醉后忘尔汝。

4、筹令

筹令,也叫“觥筹”、“酒筹”、“笼筹”、“笼台”等等,酒令的一种,即从筹筒中抽出已经制作好的令筹,依据上面的令语进行饮酒的方式。筹本来是先秦作为射礼计数的一种筹码,后来被引用到宴饮计数上。

到了唐代,文人们结合先秦的骰子令(摇骰子决定饮酒多少)和文学典故令辞,制作出了简单易行的酒令方式。筹的制作材料和玩法也比较复杂,材料有用鎏金、银、错金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

关于令筹的记载颇多,诸如诗人刘禹锡有:“罚筹长竖纛,觥盏样如舠”;元稹有:“尘土抛书卷,枪筹弄酒权”,“何如有态一曲终,牙筹记令红螺碗”,白居易有:“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等等,唐代宗时期诗人朱湾更有一首诗详细描写酒令筹:

《奉使设宴戏掷笼筹》

今日陪樽俎,良筹复在兹。

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莫怪斜相向,还将正自持。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及银筹)

(论语玉烛银筹令)

不但有记载,如今还有文物出土可证。1982年在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酒令筹“论语玉烛”(如上图),就是典型的酒筹令。该器具为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银器筹筒,筒身正面錾一开窗式双线长方框,方框内刻“论语玉烛”四字,筒内有鎏金酒令银筹50枚(如上图),每枚酒令筹的正面刻有行酒令的令辞,令辞上半段采自《论语》语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包括“自饮(酌)”、“伴饮”、“劝饮”、“处(罚)”、“放(皆不饮)”、“指定人饮”六种,分别规定了六种饮酒的情况。

筹令和即席赋诗、阄令等需要临时创作考验才华不同,是已经制作好的令辞和饮酒酒令,无论文士还是庶人皆可行令,因而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最为流行的酒令方式之一。

5、小令

(馎饦)

小令,酒令的一种,是后世散曲的最初形式。原本属于民间小调,多在宴饮过程中歌唱,在唐代有的文人即席创作,填词入曲,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如白居易的《就花枝》有:“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唐末五代何光远撰著的笔记小说集《鉴诫录·卷四·轻薄鉴》记载,唐末前蜀大臣冯涓和司空王锴饮酒,王锴出令:“一字三呼,两物相似”(意思是先说一个字多音字或者形似,然后再是相似的两物件,要求押韵),锴令曰:“乐乐乐,冷淘似馎饦”(乐:多音字lè、yào、yuè。冷淘:嫩槐叶捣汁和面做面片,煮熟后过凉水,然后热油浇拌。馎饦:传统水煮面食,如今山西陕西依然流行)。涓讥讽曰:“己已巳,驴粪似马屎”。于是合座大笑。

四、手势令、击鼓传花、绕口令等新酒令

1、手势令

手势令,又叫拇战、豁拳、搳拳、揞拳、划拳等,不同时期叫法不同,是后世最为流行的酒令之一。玩法是由两人相对出手,各猜其所伸手指之数,合而计算,以分胜负。

手势令最晚起源于唐代,《醉乡日月·手势》描绘手势令的玩法:“大凡放令,欲端其颈,如一枝之孤柏;凝(笔者补)其神,如万里之长江;扬其膺,如猛虎蹲踞;运其眸,如烈日飞动;差其指,如鸾欲翔舞;柔其腕,如龙欲蜿蜒;旋其盏,如羊角高风;飞其袂,如虎眼大浪,然后可以畋渔风月,绘笙竽,以召饮徒。”从描绘出拳的神勇姿态,可以推断和当今划拳酒令基本没有区别。

另《新五代史·列传·汉臣第十八·史弘肇传》记载五代后汉名将史弘肇在三司使王章家中饮酒,“酣,为手势令,弘肇不能为,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史弘肇为武人,不喜欢文人,尝言:“文人难耐,呼我为卒”,因而可知手势令为简单易行的划拳方式,略作佐证。手势令到了明代,规则出拳必须带大拇指,因而又叫做“拇战”,再到后来,民间俗称豁拳、搳拳、揞拳、划拳等等。

2、招手令

《醉乡日月·招手令》记载:以手掌为虎膺,指节为松根,大指为蹲鸱,食指为钩戟,中指为玉柱,无名指为潜虬,小指为奇兵,腕为三洛,五指为奇峰。因为招手令和手势令在《醉乡日月》分别归类,因而二者玩法肯定不同,然而如今已经失传,很难考究。

3、击鼓传花

(日本藏古乐图 其中就有羯鼓)

击鼓传花,又称“击鼓催花”,酒令的一种。唐朝南卓编撰的一部音乐史料《羯鼓录》一书中提到唐玄宗李隆基善击鼓,一次他击鼓一曲后,起初未发芽的柳枝吐出了绿色来。此典故初为“击鼓催花”,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鼓曲风靡一时,逐渐成为佐酒娱乐的一种方式。诸如诗人岑参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有:“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至于“击鼓传花”,最初应为传“球”,如杜牧《羊栏浦夜陪宴会》诗句中有“球来香袖依稀暖,酒凸觥心泛艳光;红弦高紧声声急,珠唱铺圆袅袅长”,可以得知唐代酒宴上有传球娱乐的酒令方式。但是将击鼓和传花结合在一起,笔者查唐代并无记载。

4、绕口令

(唐水晶八曲长杯)

绕口令,酒令的一种,最初为隋代名将贺若弼所创。宋代类书《太平广记》记载了绕口令的起源和趣事。《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刘讽”条记载,唐睿宗文明年(684年)刘讽遇见众女鬼,一同宴饮。席间一女郎出令,让众人急说“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一女子口讷,但称“鸾老、鸾老”被罚酒,满座大笑。女子解释,此酒令为隋朝名将贺若弼挖苦侍郎长孙鸾,因为长孙鸾口吃,于是造此令搞笑。具体起源是否是贺若弼,尚需探讨,不过可以肯定,唐朝已经有了绕口令酒令,这也是唐代文字游戏发达的见证。

五、结语

纵观隋唐时期酒令文化,随着解除榷酒,开放酒禁,长达近两百年,再加上当时经济发达,物阜民丰,因而酒令文化从士大夫贵族之间,传递到千家万户,随之进入大爆发时期。不但延续以前所有酒令形式,而且演变发展,不断派生出更多的酒令形式,诸如雅令和手势令等酒令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使得宴饮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乐趣,酒令随之成为雅俗共乐的一种宴饮文化。

限于篇幅,关于宋代以后的酒令文化,我们下文再谈。

(未完待续)

2022/3/2榆木斋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醉乡日月》中唐 皇甫松撰著

《唐摭言》唐末五代 王定保编撰

《鉴诫录》唐末五代 何光远撰著

《太平广记》北宋 李昉等人奉敕编撰

《新五代史》北宋 欧阳修编撰

《唐诗纪事》北宋 计有功撰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四万首,酒诗占七千,来品品唐朝高度发达的酒文化
中国酒令文化及其衰微
古代诗人“斗诗”花样翻新,可不是单单只有“飞花令”
暮秋酒韵 | 酒令文化:争看弱叶堕烟海
【人文】无酒不欢的汉朝人
高建新:“润旧益新,词简义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