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降50分北大降40分 争相录取他

华龙网消息,“北大!我来了!”堆满杂物的出租屋内,传来了欢乐兴奋的声音。7月22日,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的陈彦亲手收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喜悦洋溢在全家人的脸上。家境清寒却成绩优异的他,以701的裸分排名全重庆市理科第九、万州区第一,清华、北大都向他抛来橄榄枝。最终,他选择了北大成为人生新的起点。

尽管知晓高考成绩已经一个月了,可从北京大学重庆招生组组长冯支越手中接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陈彦脸上还是绽放出满满的笑意,“北大,我来了!”1999年8月,陈彦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蒲团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孩子的出生当然给家庭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可为了生计,父亲陈华侨和母亲何芝联不得已在陈彦刚满一岁时就外出打工,把他留给了在家务农的爷爷奶奶,每年只有春节和最热的七八月份,一家人才有机会团圆。团聚的时间并不多,可小时候的陈彦最喜欢的就是在妈妈的背上听故事。“我读到高中就辍学了,但我希望陈彦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因此从他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买了很多书给他。”何芝联每次回家看望陈彦,都会给他带上各种各样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弯》《名人故事大全》……读小学的陈彦,渐渐把以往和小伙伴满山遍野玩、去河边游泳捉螃蟹的时间放到了读书上,“应该就是从小学那会,我就养成了每天睡觉前一定要读书的习惯,每天都要阅读后才睡觉。”陈彦说道。

小学时成绩还不算突出的陈彦,进了高龙初中后却相当出挑,初中三年里他只有两次不是全年级第一,尽管后来顺利地考入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万二中”),可费用这道难题却摆在陈彦一家面前。陈彦小学三年级时,母亲何芝联便回到李河镇照顾他,一家人开销的重担便落在父亲一人的肩上。可陈彦读初一的时候,爷爷又被发现是食道癌晚期,送医院医治了大半年还是去世了,当时家里为了给爷爷治病不光用尽了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为了方便陈彦读书,何芝联在高龙初中附近租了一间房,是在一栋楼天顶上加的一个铁棚房,一到夏天超过40度的屋子里便像蒸笼般高温难耐,可这已经是这家人能承担的极限了。到万二中读书,不仅学费是个难题,还要租房和其他生活开销,陈彦一家有些犯了难。

“陈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能严格执行对他的每一项要求和规划。”他的高中班主任杨波从一开始就对陈彦印象深刻。“头脑清晰,数学、物理非常好,高一第一次月考就是全年级第二名。”从进入高中开始,陈彦给自己定的目标便是考上清华、北大,为此,他不但要完成平时的课业,每周还要加班加点完成自主招生的课程,从高一到高三,他没有偷懒一次;由于初中英语听力比较弱,在英语林老师的建议下,从高二开始,陈彦每天都把套题里的听力听上一段,然后把错题整理到一起次反复再听,然后两三天给老师反馈一次,一直坚持到高考前;高一高二语文长期拉后腿,他便隔三岔五找老师沟通,一发现不足加以改正,从不间断。付出总有回报,陈彦高中三年每学期都能拿到校长奖学金,成绩也总是稳定在年级前十。然而高中的学业竞争比初中要激烈得多,初中拿第一家常便饭的陈彦,高中只拿过三次第一,此时好的心态成为陈彦的一项“法宝”。高三上期,较重的学习压力让不少同学的成绩都出现波动,陈彦也不例外,特别是他一直擅长的理综,往往会因为做不完而丢分。“我是一个做题会想很多方法的人,也有点犟,有时候被一道题卡住后,就非得攻克这道题才往下继续。”整个高三上学期他都没能考入年级前五名,这让他还是有些小沮丧,但很快他就调整过来。“我就想反正之前都已经考差了,那我还不如不去想,就放开考,不在意名次,只去在乎每次哪些方面有进步,不要害怕考试。”抱着这样不在意结果的心态,陈彦高三的成绩一路上扬。

高考结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可以彻底地放松,可对于陈彦来说,另一场更艰巨的战役才刚刚开始。高考结束当天,5点多考完英语,7点钟回到家后他便开始准备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自主招生的考试比高考更难。”北大重庆招生组组长冯支越对陈彦的印象颇深,去年暑期陈彦参加过北大的暑期课堂,在此期间他平和沉稳、看待事情客观便给冯支越留下深刻印象。在不到十天的准备后,陈彦便飞往北京参加清华、北大两所顶级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在短短三天时间里,陈彦要分别经历三场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北京大学“筑梦计划”“博雅计划”的笔试、面试和体测考试,最忙的一天要连着考9个小时,陪他一起去的母亲和班主任在场外等得都快中暑了,

担心他吃不消。“我真的就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的,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完全不会有吃不下饭的时候。考试中会做的我就做,尽量把我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陈彦坦言,比起高考,他对自主招生考试更有信心。“我很喜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做题,比如用几何方法解决代数,这样做出来挺有成就感的,高中我也经常上台给老师、同学介绍我的新方法。虽然,高考时老师让用常规方法做题求稳,但自主招生考试时正好让我发挥做题灵活的特长。”自主招生成绩出来后,陈彦的心更稳了,“自强计划”和“筑梦计划”他都拿到重庆考区理科第一名,这意味着他读清华能降50分、读北大可以降40分,而“博雅计划”读北大还能再加5分。高考结束后,陈彦给自己的估分是690,而最终他的高考裸分成绩是701分,他选择了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高考前几天,一直在外打工的父亲陈华侨特意回家陪陈彦,两父子平时虽然相聚时间不多,但陈彦有心里话更多地还是愿意告诉父亲,常常会发信息聊天。“估计是觉得我平时管太多,嫌我啰嗦,有时候还会吵两句,不过过一会就好了。”母亲何芝联最常说陈彦的就是玩手机,担心因此影响学习。陈彦玩手机最多的时候是在刷微博,他自己从来不发微博,关注的也仅仅是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和一段搞笑的段子手,微信也是高三上期才注册的,平时和朋友交流用得最多的还是QQ。“我还是比较习惯和熟悉的人一对一交流。”其实平时陈彦是一个挺爱笑的人,一笑起来眼睛便眯成一条缝,给人莫名的亲切感。“他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朋友蛮多的,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找他讲题,因为他很耐心。”同样考上北大的骆纬邦是陈彦的同桌兼好友,同是“学霸”的两人最爱的休闲方式就是诗句接龙,然后晚上相约在操场一起跑步。可在好友眼中,阳光、好人缘的陈彦却自认是一个内向的人,他坦言自己不大爱和陌生人说话,也不知道聊什么。“进入光华学院,陈彦这种内向腼腆的性格还是应该改改,毕竟学习管理是和人打交道。”冯支越也给陈彦建议。

这个暑期陈彦也并没有闲着,他去到一家教育机构做助教,还打算提前学习大一的英语课程,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跟不上。不过,让他开心的是这个暑假可以好好地玩球了。陈彦平时最爱的运动就是乒乓球,每次上体育课他总是会出现在乒乓球台旁,而王励勤、马龙、张继科等乒乓国手,陈彦对每个人的特点都如数家珍,不过聊起最爱的他直言是王皓。“王皓打球很有风格,聪明、有力量也有速度,即使奥运会和冠军失之交臂,获得亚军同样让人敬佩。”记者手记:和妈妈住过的铁棚屋、写过作业的小书桌承载着17岁少年满满的希望和梦想。高考只是人生的新起点。关于未来关于人生,少年,带着阳光的笑容,出发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的人,高中都是怎样学习的呢?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人数最多的高中和省份是哪里?
清华、北大学子回顾高考备考历程片段
北大优秀学子学习方法分享 7
北大学生分享给高二学生的一些学习经验
全班47人18人考上清华北大,高考最低分639,不掐尖培养我真的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