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撰文/曾星智 - 盐商怎样从潦倒到巨富?
 

撰文/曾星智

  
相信很多人都从讲述清朝历史的影视剧中,知道了那时的盐商是如何的富有,却很少人知道,盐商以前是经常亏本,非常潦倒的。
  那么,盐商怎样从潦倒到巨富的呢?背后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清政府的政策变化。

  在清朝初期,盐商一般都是中小型的商人,人数相对比较多,他们整个经商的流程是这样的:先预付一笔定金,向官府购买“盐引”,再拿着“盐引”去盐场采购对应数额的食盐,然后将食盐运到内陆地区进行销售。
  以康熙和乾隆时期为例,盐商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第一,购买“盐引”无需支付全款,只需付部分定金;第二,每份“盐引”对应可以采购的食盐数额,相对雍正及更后期来说,是比较少的。
  这个时期的盐商,采购食盐的成本和销售之间的差额,只有约50%左右。再从这个差额中扣除掉运费、关税、人力和损耗,以及经常发生的灾难外,实际上平均的利润只有不到20%了。

  综合以上分析,清朝初期的盐商,表现出来的特征是:
  第一,因为无需支付全款、而且“盐引”对应采购食盐数额较小,很少的资本投入也可以成为盐商,这就造成了此时的盐商都是些小商人;
  第二,全年平均不到20%的利润,可以想见,此时的盐商无法从食盐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甚至遇到灾年蚀本的也不在少数;
  第三,政府销售的“盐引”,全部款项要等到盐商销售完食盐后才能收回,这就造成了收款的时间延后了一年,遇到灾难或盐商亏损时,政府甚至收不到余款。
  由此分析可以看到,清朝初期的“盐商”只是些小商人,食盐买卖也是利润一般而且有很大风险的生意,政府的食盐相关收入也经常波动。

  从雍正朝时期开始,吸取之前的教训,朝廷对“盐引”相关政策做了重大的改变。首先,盐商购买“盐引”不能预付,必须支付全部款项;第二,每份“盐引”对应的食盐采购份额提高了20-50%。
  就是这两个政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盐商体系,开始形成了清朝中后期的巨富的大盐商了。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购买“盐引”不能预付、必须付全款,付全款需要的资金非常庞大,不是一般的小盐商所能负担得起,只有大盐商才能做到,以致后来盐商越做越大、大者通吃局面的出现,到了最后,就只剩下几家最大的盐商,那些曾经的小盐商们都消失了。
  其次,“盐引”采购份额提高了20-50%,这大幅提高了盐商们的利润,折算下来,盐商整个食盐贸易的年利润,就是从原来的平均不到20%,增长到了50-70%之间,这也就是盐商巨富的来源
  第三,政府在新的“盐引”政策下,也成为了获利者,不管盐商是否最终从食盐贸易中获得了利润,政府都可以每年保证获得销售“盐引”的全部资金,食盐相关收入成为了清朝政府重要的收入,这反过来又促使他们更加保护大盐商的利益。

  我是专业的金融投资者,不是做历史研究的,只是无意中发现,清朝盐政的变化对盐商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梳理了些资料,草作本文,并借此思考:政策的变化对相关生意、相关群体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时代已经不同,但政策对商业、商人的影响,却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很多的商业是一些政策下产生的,如果这些政策发生改变,那么,建立在此政策上的商业和商人,也必然遭遇命运的改变。
  如果我们看不到历史前行的大轨迹,以及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向,我们也有可能像那些曾经潦倒、后来消失的小盐商那样,遭遇不好的命运。
  这提醒我们,要重新去发现历史、思考当下,既找到历史的轨迹、更找到当下的趋向,从而使我们规避掉政治与政策变革下的悲剧命运,并且发现新变化带来的机会与机遇,然后做迅速的调整和改变,以顺应因缘际会,使我们的命运富有而幸福。
  唯有如此,我们这些大历史中的小人物,才会有美丽的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日常生活——古代哪个行业最赚钱
历史上盐为什么不允许私卖?现在就告诉你,网友:里面大有学问啊
南宋“盐榷”政策何以在紧缩与宽弛间摆荡
管仲“官山海”政策简评
古代为什么要控制食盐?看看黄巢、张士诚的第一桶金,你就知道了
号称巨富的盐商是怎样发家的,又是如何被灭亡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