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瓷语:釉下美丽的瓷器微观世界
本文特提供一组古玩瓷器的微观摄影图片以供大家参考。这组图片都是在放大60倍的情况下由完整的实物拍摄出来,能让人耳目一新、一饱眼福。
X

图一:唐三彩马的一个局部,釉底是黄色,粗线条为开片的缝,即开小片,在开完小片之后又开了极细的片,它开片的特点是每片的周围都往上翘。镜下肉眼观察明显,拍摄出来受光照条件影响,未现此特点。
图二:在图一中三彩器上另一处拍下的,这里主要是拍出几处银白色斑痕。一般人认为唐三彩年代久远必定有“反银”现象,这银白色即叫“反银”。
图三:一件新出土的高古瓷——“唐均”。唐朝有均窑,人们不常见。唐均的特点是兰釉,亦有蚯蚓走泥纹。兰釉上飘出一层白雾,并有许多白斑块和腐蚀点。唐均有深灰色胎、饼底足、流釉、釉下不见气泡等特点。
图四:宋均紫釉双鹤耳瓶。紫色部分流釉而形成自然的蚯蚓走泥纹,极为美观。此为宋均一特点。釉下不见气泡,继续放大可见釉表面有黄色小斑点。
图五:宜均卧牛洗。宜均是一种以宜兴紫砂泥做胎,黑釉有蓝色变色,放射形丝茅纹,类似兔毫盏。此图是在蓝色放射形变色区拍摄的,透明釉中可见很少量小气泡,似放置在蓝色的底色上面,颜色极美。应该是晚于宋朝的作品。
图六:宋哥窑炒米黄釉水注。釉色偏白少黄,一排黑色点是铁线的基色,小裂缝上有点发黄则是金丝。由此图可见真正的土沁是缝隙以及两侧一定范围的釉都被染黄。釉面全部为石花斑,这是哥窑釉下的标准,看不见气泡,不仔细看或放大不到倍数很容易认为是气泡。

图七:宋哥窑粉青釉双耳炉。目视实物上的铁线很清楚,在放大后拍摄不易,变得隐约可见。图上全是青白色石花,没有气泡。
图八:元哥窑长颈瓶。目视为深酱黄色,开片
的铁线也很美。图上只见一个直角形黑色线条,很像撒满锯末刨花而露出了瓷砖一角的样子。釉色土黄,上面有较密集的大小不同的气泡。
图九:现代仿哥窑粉青釉小炉。目视表面很亮有玻璃光泽,深灰色沙胎,足底用酱色釉涂刷做伪,不敲碎无法看出。放大后可见大小密集的气泡多层密布,透明釉部分透光性能极好。
图十:汝窑天蓝釉小碗。釉色柔和,有小片纹。镜下有稀疏的气泡与土沁斑,应为清代“官仿官”瓷。
图十一:宋粉青釉小炉。吃土很深,土斑特别多,因土染使表面变色显得不艳。在60倍放大镜下观察,土染斑、色块似乎还有几个气泡,似是而非。当放大到180倍后则一目了然,气泡不见了,全是白色的石花斑和黄色的土染斑。也许“寥若晨星”之争是因为一个错觉造成。
图十二:民国仿汝奉华尊。釉色粉青偏白,很像汝瓷,有开片,粉青釉上可见巨大的气泡。气泡较少,大小并存,分布在同一平面上。

图十三:现代高仿汝瓷。此器一般人很难识别,有石花斑、开片,也没有气泡,单用微观法难以识别。与宋汝不同之处为胎用耐火土黄色胎,容重不符合宋代特征。
图十四:宋官窑粉青釉双耳炉。开片为蟹爪纹,釉面细润、色调柔和,镜下只见石花斑不见气泡,略有吃土。
图十五:早期元青花大盘。青花上覆盖枢府卵白釉,釉面不平,未见气泡,青花颜色很美。釉上常有白色卵白釉遮挡青花,“铁锈斑”上有“锡光”出现。
图十六:明永乐青花大碗。青花釉色在明清青花中明显偏深蓝色,气泡很多,呈多层密集分布,气泡中等大小。
图十七:明宣德青花器。釉色蓝艳,铁锈斑多,气泡少而小,黑色的铁锈斑上有部分银色锡光。
图十八:明成化青花器。青花色泽最美,釉面特别洁净。由于青白釉釉层不厚,成化气泡与其他时期的不同,气泡小而密集,大部分气泡呈两层分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青花收藏鉴别有技巧
唐代老窑瓷,看看这些认识吗?
解读元青花奥秘?[转贴1]
【藏友推荐】鉴定古瓷器方法剖析:胎釉篇
现代瓷器与古代瓷器的若干个不一样
明清瓷器琐录(4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