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缠绵难愈的湿疹怎么应用中医外治法?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767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

 导读 

湿疹是由内外各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剧烈瘙痒、发作反复、病程缠绵等特点,属于中医“湿疮”“湿疡”等范畴。

湿疹主要表现为皮损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可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改变,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流液,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湿疹发于身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名称。泛发全身,浸淫遍体,渗水极多者名“浸淫疮”;周身遍起红粟,瘙痒极甚为“粟疮”;抓之出血者名“血风疮”;若局限于一处,称为“湿毒疮”。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发于耳廓者称“旋耳疮”;发于小腿者称“湿臁疮”;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胞漏疮”;发于脸部之脂溢性湿疹称“面游风”。

《诸病源候论·湿癣候》曰:“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湿疹多因外感风湿、暑热毒邪,或脾胃受损、湿热内生,或肝气不疏、气机壅滞,或肾阳不足、蒸腾气化失常,最终水湿蕴于肌肤而发病。其中外感六淫邪气为标,五脏虚损为本。

湿疹的病因以内因为主,不外湿、热、风三者。

1、湿

脾主湿,脾失健运,饮食失宜,湿从内生。如多饮茶酒而生茶湿、酒湿,多餐鱼腥、海味、五辛发物而生湿热,多吃生冷水果则损伤脾阳而水湿内生。

2、热

心主火,心主血脉,凡心绪烦扰,神志不宁,心经有火,血热内生。青年人血气方盛,婴儿胎中遗热,都是血热的由来。脾湿血热,湿热相结,浸淫肌肤而成疮。

3、风

或因流水日久,伤阴耗血;或因湿热内蕴,复受外风;或因过食辛辣香燥之物,而使血燥生风。

外治法虽治在外,无殊治内”:湿疹病邪在皮表,煎药外用,药可直达病处,故以中药煎汤外用,可达内服之效,且不会增加肝肾负担,毒副作用小,无药物依赖性,适用范围较广。

外治法

1、溻渍法(相当于湿敷)

适用于急性渗水多者。用黄柏马齿苋生地榆,选用一种。每用30克煎水取汁,置于盆中,待凉,用纱布6~7层或小厚毛巾浸汁,稍拧,然后湿敷于皮损上,每5分钟重复一次,每次共20~30分钟,每日约3~5次。可达到收敛、清热、解毒作用。

2、药膏(包括软膏或糊剂)

多用于急性、亚急性期,渗水不多可用湿疹膏、湿毒膏慢性期,皮损肥厚浸润可用皮湿二膏。以上可选用一种,亦可几种交替使用。

湿疹膏

青      黛60克     黄柏末60克     氧化锌620克     
煅石膏末620克   麻  油620克    凡士林930克

制法:先将青黛人乳钵内研细,加入黄柏末研和,加氧化锌研和,煅石膏研极和,最后加入凡士林麻油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渗水不多者。

用法:外搽患处。

湿毒膏

青       黛150克    黄  柏 末310克    煅石膏末310克
炉甘石末180克    五倍子末90克

制法:先将青黛和黄柏研细,后加入三种药研和,再加入凡士林,调成30%油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皲裂性湿疹。

用法:外搽患处。

皮湿二膏

密陀僧末930克     地榆末460克     凡士林2800克

制法:密陀僧及地榆末研和,再加凡士林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亚急性、慢性湿疹。

用法:外搽患处。

3、粉剂

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期,一般用药粉加植物油(芝麻油或菜子油等)调成厚糊状,比药膏较薄,涂于皮损上,此剂型比药膏较易于渗透。常用的如青白散。

青白散

青   黛30克     海螵蛸末90克     煅石膏末370克     
冰   片3克

制法:先将青黛研细,次加海螵蛸末研和,后加煅石膏末研和。冰片入研钵内轻轻研细,加入上药少许研和,再加全部药末研和。

功用:收湿止痒,消炎退肿。

主治:湿疹,过敏性皮炎。

用法:渗水多时,将药末掺上;渗水不多,用麻油调敷。

4、洗剂

适用于丘疹性湿疹,将不同的药物研成细末,与水溶液混合在一起而成。因加入的粉剂多为不溶性,故成混悬状,用时须加以震荡。常用的如三石水。

三石水

炉甘石90克     滑   石90克        赤石脂90克      
冰   片9克       甘   油150毫升

制法:以上各药,研成细粉,加入蒸馏水10000毫升中,最后加入甘油,配成药水。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丘疹性湿疹、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时摇动,然后涂于皮损上。

病案一则

患者,男,38岁。

主诉:全身泛发皮疹,反复不愈已3年。

现病史:3年前冬季开始在两小腿起两小片集簇之丘疱疹,发痒,搔破后渗水,久治不愈,范围越见扩大。后渐播散至两前臂,一般入冬即见加重。今年交秋皮损已渐播散至胸、腹、背部。平时胃脘部疼痛,纳食不思,食后腹胀,大便日二三次,完谷不化便溏,不敢食生冷水果。脉缓滑,舌质淡,苔薄白腻。

检查:胸、腹及后背、四肢可见成片红斑、丘疹及集簇之丘疱疹,滲水糜烂,搔痕结痂,部分呈黯褐色,瘙痒无度。

中医诊断:浸淫疮。

西医诊断:泛发性湿疹。

证属:脾阳不振,水湿内生,走串肌肤,浸淫成疮。

治则:温阳健脾,芳香化湿。

方药:苍   术9克       陈   皮9克     藿   香9克     
          仙灵脾9克       猪   苓9克     桂   枝9克     
          茯   苓9克       泽   泻9克     六一散9克
          蛇床子9克
水煎服,10剂。

外用:①生地榆30克,水煎后湿敷渗水处。②皮湿一膏。

二诊:药后皮损减轻,渗水减少,瘙痒不甚,便溏,胃纳仍差,脉苔同前。宗前法,方用:
苍   术9克     炒白术9克     藿   香9克      陈   皮9克
猪   茯9克     茯   苓9克     炒苡仁12克    山   药9克
仙灵脾9克     蛇床子9克     肉   桂1.5克(研末冲服)
水煎服,10剂。

三诊:服前方10剂后,躯干皮损显见减轻,四肢皮损亦趋好转,大便成形,胃纳见馨,舌苔白腻渐化。继从前法,上方去肉桂加泽泻9克,水煎服10剂。外用皮湿二膏。

四诊:躯干、四肢皮损均已消退,原发小腿皮损尚未痊愈,仍宗健脾理湿,以期巩固。药用:
苍   术9克        炒白术9克        陈   皮9克
藿   香9克        茯   苓9克        泽   泻9克       
车前子9克(包) 扁豆衣9克        炒苡仁9克
嘱服10剂后,皮疹消退而愈。

本例泛发性湿疹,缠绵三载,其突出证候为脾阳不振的现象。症见胃痛腹胀,纳呆便溏,食则完谷不化。主要原因即由于脾阳不振,运化失健,水湿停滞,外窜浸淫肌肤,发为浸淫疮;而且每逢冬令,病即加重,亦说明冬令阳气衰微之故。治疗上抓住其主要环节,采用温阳健脾,芳香化湿之剂。苍术、陈皮健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湿;猪苓、茯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桂枝、肉桂通阳化气;仙灵脾、蛇床子补肾壮阳,温化除湿;佐用山药、扁豆、苡仁补脾止泻。病程3年,服药40剂而获愈,不仅脾胃症状完全消除,而泛发性皮损,亦告消失。4年后随访,未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疹事虽小,也令人烦恼!
【皮肤科疾病】湿疹分四型辨治
湿疹的中医诊治
湿疹反复,如何选择中成药治疗?
湿疹中成药清单:病症分析和用药都在这,在家就能治好湿疹
名家验方 | 朱仁康——简、便、廉的湿疹外用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