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后河,庐陵“清明上河图”(花袭君)

埠者,码头也。禾埠造就古后河大绘庐陵“清明上河图”。禾埠何在?庐陵鱼米乡,满城皆禾埠,郡府在禾埠。 ——题记

(古后河)

“为官药肆,为旗亭,歌钟列妓,长街灯火,饮者争席,定场设贾,呵道而后能过……”(《习溪桥纪事》)。

记写这些时,月已很高,他的笔有些抖,比21年前考取进士做文章还兴奋,饮了几杯庐陵谷烧,脚步有些踉跄,半天才从水泄不通的习溪桥挤出来。这是1282年,他五十岁,汤信叔捐建好水毁多年的习溪桥。桥一通人货畅流,街市愈发闹热。他很高兴,为庐陵,为汤信叔,就将此桥的历史,复建经过及之后兴旺的街市等,做成《习溪桥纪事》,留给时光,七百多年前庐陵城的繁荣昌盛仅此可见一斑。

水运,古时的“公路”、“ 铁路”。庐陵河水交通四方,鱼米之利,鸡猪之得,物阜人丰,耕读传家,士农工商皆旺。

后河水曲多桥,载风载景,载着“子在川上曰”。习溪桥原名槠木桥,唐天宝七年庐陵县令吴励建。几经毁建,传有习溪公重修,名习溪桥。1282年桥复水毁,士农工商往来不便。在庐陵城行商的永新人汤信叔闻讯捐建此桥。今日吉州古巷招秀老妪记忆中的它,“是拱桥,四五米宽,几十米长,中间铺大条石,两边鹅卵石。”1957年修赣江堤,桥埋其下,改为水闸,在吉安大桥西头附近。

它是庐陵城闹市区后河上九座著名古桥中最关键的一桥。赣江南来傍庐陵城北去,后河缠绵庐陵城后往东由此桥入赣江。为何叫后河?彼时庐陵城鳞次栉比的店铺和人家坐西朝东面赣江、沿赣江一路铺开到南边十五里外的余家河,这条街后面的这条河,顺口就叫后河。光绪元年(1876)版《吉安府志》的(吉安城)《街市图》上,有一条与上面这条街平行的街,叫“后街”。后河在“后街”后面(西面)。后河有一大段基本与傍吉安城北上的赣江平行。

赣江是古庐陵城的“高速公路”,古后河是该 “路”的“进城连接线”,习溪桥是该“线”上的“连接点”。以此桥为界,往西沿阳明路,直到民国,北为城墙守固的衙门,南为舟楫穿梭的街市。习溪桥,平行紧邻风帆往来的赣江,横跨穿城入赣江的后河口,乃庐陵城衙门与街市,以及与赣江的交通枢纽,难怪热心人为之做纪。

做《习溪桥纪事》者,庐陵(今吉安县梅塘)人刘辰翁也,著名爱国文学家、词人,其人生关键词:白鹭洲书院进士,触忤权贵贾似道,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江万里幕僚,太学博士,入文天祥抗元幕府,宋亡隐居著书终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桥梁载万般事。《习溪桥纪事》载着今人游古庐陵。

后河,是怎样的锦绣波涛,千百年诠释禾埠,润泽庐陵,成就庐陵“清明上河图”?

汗青重庐陵,大家书青史。

杜审言,诗人,杜甫的祖父,唐上元年贬任吉州司户参军,相山(今高峰坡)结诗社,庐陵风雅颂。颜真卿,忠烈名臣、大书法家,唐永泰元年贬任吉州司马,“祖关” 墨宝青原禅,置学舍兴斯文播忠义。江万里,南宋吉州太守,创白鹭洲书院,书声震天。王守仁,号阳明,明正德五年任庐陵知县,庐陵众多弟子传播其心学。

恕不一一。请允许我信马由缰穿越随访几位。

打马从习溪桥重修的那年,往前走188年,北宋绍圣元年(1094),57岁的东坡贬惠州。“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他笑自己一生功业尽在以上被贬的三州。诗人的贬谪之路,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路;是千年吟诵的豪放诗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被贬黄州,东坡携爱妾朝云醉观万里长江,《念奴娇·赤壁怀古》奔腾而出。

贬谪长路,东坡除了诗词,还有朝云宽慰,她一句“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东坡捧腹。朝云常唱《蝶恋花》词为其解愁,每当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不胜伤悲哭而止声。坡问因,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 句也。” 坡大笑:“吾正悲秋,汝复伤春矣!”

贬往惠州的东坡一如既往壮游,他要途径其恩师、开大宋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老家庐陵。

往事历历。少年东坡视欧公为偶像,“读其文,诵其诗,想见其为人,私以为师”。终于,嘉祐二年礼部试,欧公慧眼识苏,拔其进士第二,喜曰:“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公向朝廷力荐小他30岁的苏轼。欧公旗手东坡闯将,携手挥就北宋文学辉煌,史上“欧苏”并称。

从惠州北归,庐陵稻菽劲舞、田鸡擂鼓的季节,到达老师自豪地称为“庐陵人欧阳修也”的庐陵,挤进人稠货畅的街市,徜徉桨声灯影的后河,多见大世面的东坡不禁拍案:“此地风光半苏州。”他扁舟荡过的桥,后人称为“半苏桥”;打马走过的巷,后人称为“半苏巷”;饮茶折柳的亭,后人称为“半苏亭”。1985年版《吉安市地名志》对此记载分明。东坡一言,响亮后河千年。

庐陵城南禾河入赣江口南岸,窑火红彻半个中国的永和,千百人夹道迎他。仕途经济早已淡笑的东坡,径往吉州窑旁的“清都观”, 饮茶吟诗题写观名。至今,我到此观依旧清风解怀。

从后河出城顺赣江北归,东坡与庐陵,相互留下千年不舍的背影。

(《光绪吉安府志“街市图”》)

俯瞰全城、词简意深、响彻庐陵的一首吉安山水诗,是湘人李东阳的五绝《吉安》,雕刻在“吉安的胸花”庐陵文化生态园,游客到此留步。

这位庐陵邻居祖籍茶陵,幼为神童,进士出身,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上救乱政下援善良,清节不渝,家中靠卖字画方能待客,累官至吏部尚书、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谥文正。

明成化八年(1472),一生只三次短暂离京外出,时年25岁的李东阳首次离京回茶陵祭拜祖茔,往返路上饱览大好山河、名胜古迹。“方吾舟之南也,出东鲁,观旧都,上武昌,溯洞庭,经长沙,而后至。其间连山大江,境象开豁,廓然若小宇宙而游混茫者,信天下之大观也。既而下吉安,历南昌,涉浙江,经吴会之墟,则溪壑深窈,峰峦奇秀,千变百折,间见层出,不知其极。柳子厚所谓旷与奥者,几其两得之。”(李东阳《南行稿序》)

庐陵瑰宝的“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安城。”(《吉安》)就是东阳这次出京所吟。看得出,他从茶陵翻过罗霄山脉,东入地势渐平的吉泰盆地;目睹澎湃的赣江进入吉安城开阔平稳起来(喻吉安城的壮阔);看到闻名遐迩的吉安城广树深、人烟稠密、街市繁华、环境优美,名不虚传,万千惊叹浓缩于诗。

唐宋以来庐陵皆为中原至岭南的大驿站,经济文化的迁播汇聚之区。千多年来,中原战乱四五次大移民至吉安,极大地促进此地的经济文化。《吉安县志》载:北宋淳熙年间,吉安县主客户近15万,丁口38万。北宋中国人口首次过亿,明朝人口高峰的万历年间也不过两亿人口。东阳写《吉安》的成化年间,明朝仅一亿多人口。“万家深树里”这样描写吉安的人稠城广,没一点诗词的夸张,倒如散文的白描,依然震撼人心——彼时吉安,全国大都市也。

《吉安》这首诗,给164年后徐霞客游吉安,惊讶其“十里阛阓,不减金阊”以由来。

庐陵山水多贵客,霞客来了。

“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千古奇书。”“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钱谦益)

崇祯九年(1636)十二月初一,徐霞客进吉安城。这一年他51岁,是此生的最后一次长游,满头白发顶着雪花,世界级旅行家、地理学家的眼光、脚步,赏析明末的吉安城,留下丰富、权威、珍稀的“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随着如雷贯耳的《徐霞客游记》传扬四方。四年后,霞客病脚无法行走,与世长辞。

初一日,霞客顶北风冒冻雨从吉水溯赣江奔吉安城而来。《游记》:“泊于梅林渡,去吉郡尚十里。既暮,零雨复至。”

初二日,《游记》:“饭毕,已过白鹭洲之西,余久闻白鹭书院之胜,仍返舟东泊其下,觅寓于书院中净土庵。是日雨丝丝不止,出南门,见有大街濒江,直西属神冈山,十里阛闠,不减金阊也。”到吉安城,霞客哪儿也不住,只入住仰慕已久的白鹭洲。那天,冷雨不停,霞客迫不及待从洲上岸进城(城墙内的衙门区域,下同),出城的南门,看到大街沿着赣江西岸,一直往神岗山逶迤而去,脱口道:“十里阛闠,不减金阊也!”(“阛阓”,街市。“金阊”,苏州旧有金阊亭,故苏州别称金阊。)意为此地十里长街,堪与苏州媲美。

初三日, 下雨路泞,霞客未能沿着十里长街到神冈山,只是伸长脖子“由南关外西向神冈”。

初四日,《游记》:“雨。入游城中,出止白鹭洲。”

初五日,《游记》:“由西门出,街市甚盛。”霞客看到今天的吉安城从仁山坪、高峰坡(原名高风坡)到太平桥以南的街市也很繁华。

初七日,《游记》:“卧雪鹭洲。下午霁,入城。”

此后好几天,霞客游览了青原(含净居寺)、吉水等好些地方,返吉安城。

二十一日,霞客终于登上吉安城最美的山——神冈山,敬仰作记:“由西城外南过铁佛桥,八里,南登神冈山顶。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处。山之南旧有刘府君庙,刘名竺,陈、梁时以曲江侯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绰有神政,没而为神,故尊其庙曰神冈,宋封为利惠王。下临安、永小江。遂由庙左转神冈东麓,北随赣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驿。又三里,暮,入白鹭。”

神冈山下后,霞客在吉安城里盘桓四天,方依依不舍离开。

二十六日,《游记》:“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入小江。风色颇顺,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来者,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来者,为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三江口”,就是吉州曲濑镇卢家洲“斜塔”所在的禾河、泸水交汇处。“安福江”乃泸水,“永新江”乃禾河,两河在此汇集后依然称禾河,东往神岗山入赣江。霞客逆小江(禾河)西南行,离开吉安城。

从崇祯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永丰宿”记起,至次年正月初十到赣与湖广分界处的“界头岭”离开永新,次日入湖南止,61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吉安境内记了13000多字,游历近一个半月,其中在吉安城十多天,足见吉安风物在霞客心中的魅力。

(吉安市天后宫牌坊)

一路铺垫,“禾埠”两字到此郑重掀开红头盖。

禾是社稷重器,埠乃经济命脉,今天依然如此。

先请看经典里的“禾”——

《说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从木从丿省,丿象其穗。

《山海经》:昆仑之墟,其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二月生,八月熟。

《尚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王命归周公於东,作《归禾》,周公得命禾,旅天子命,作《嘉禾》。

《孔传》: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

《康熙字典》:有禾则和。

永新县有“禾山”。泰和县地产嘉禾,和气所生,因名泰和。吉安府城墙西北有高大的“嘉禾门”。吉泰盆地,一盆金禾(稻)与银禾(水)。

禾河,《方舆纪要》:“在(永新)县南。源出禾山,亦曰禾江。”经莲花、永新、安福、吉安,入吉安市禾埠乡,经神冈山进赣江。全长237.5公里,流域面积8980平方公里。

赣江在吉安长289公里,占赣江总长的35.2%。吉安诸如禾河的河流众多,以赣江为轴,28条大小支流汇入,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量充盈,流域总面积2900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96.75亿立方米。地表水人均4800立方米,亩均耕地3460立方米。地下水含水层厚8-15米,地下水总量46亿立方米。

欣喜抄录以上数字,胜却万千华丽辞藻。

“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黄庭坚)。宋绍兴年间诗人张孝祥进吉州赋诗:“野水弥漫欲涨川,稻云烘日更连天。”宋代,吉泰盆地就是天下著名粮仓。

吉州,北宋时供国家粮食近40万石,占江西的三成,全国的百分之七;南宋时供粮60万石,占江西的三成,全国的近百分之十。“金庐陵”美誉缘此而来。

泰和人曾安止撰《禾谱》,记录当时50多个水稻品种。苏轼贬岭南:“过庐陵见宣德郎曾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所缺,未谱农器也。”就将他在武昌见过的“秧马”介绍,作《秧马歌》附《禾谱》。安止侄孙之谨“追述东坡作歌之志”,撰《农器谱》。曾氏祖孙在重功名仕途的古代著农书,乃庐陵农耕发达的又一力证。

再看“埠”——

本意为停船的码头,码头多渐成市镇,引申为码头的城镇,或泛指城镇,又特指商埠 。

埠,右边为“阜”,土山、盛大、顺应之意。

彼时,千里赣江沟通中原与南粤,直至海外,链接禾水、泸水、遂川、蜀水、孤江、乌江、洲湖河、牛吼江等,深入庐陵乡村。舟楫如织,诏书、政令驰百越,贡品、使臣呈天阙,贬官、商贾、戍卒、举子、艺人、浪人熙来攘往,将内陆庐陵渡向农耕文明的经典。

吉城多古渡。梅林古渡,庐陵郡县官员北出“迎恩门”至河东迎圣旨的渡口,南北古驿道必经之所,因多梅树而得名。兴贤古渡,隔赣江与白鹭洲书院相望,书生往来,因傍“金牛寺”又称金牛渡。凌波古渡,今市区中永叔路站前码头上游,市区过赣江的主渡,也是古代龙舟大赛和北宋凌波军(水上民兵)操练之所。吉塘古渡,今禾埠乡渡头村南,南北古驿道通南赣入“南越” 之要津。神岗山古渡,今禾河入赣江的余家河旁,通吉安县永和、白沙之渡口。

古渡码头旺。南湖码头、盐码头、榕树码头、福建码头、中山码头、轿子码头、大码头、李家码头、肖家码头、大巷码头、超音码头、神岗山码头、余家河码头……《吉安府志》码头林立。滨江路上,明万历年间闽商解乡愁种的榕树今天依旧遮天蔽日,遥看当年桅杆如云。

交通运输主要靠水道的古代,船不可或缺,航运、造船是龙头产业,经济发展的象征。赣江中段的庐陵,稻谷、木材、茶叶、陶瓷、染料、水果、矿产等日夜外运,诸多货品不断流入。明清时每年8万余担大米由赣江“运止于淮”,过大运河到北京。航运之盛,餐饮住宿、木材伐运、造船制陶冶炼、粮油茶果种植等随之繁荣。宋代永和吉州窑为举世名窑。宋代吉州为江南三大造船中心之一,造船量占全国六分之一。

物产富饶,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宁,教育持续重视,中原战乱四五次大移民,极大地促进吉安的繁荣,灿烂庐陵文化。

“吉安老表一把伞,闯荡江湖当老板”。禾与埠的便利,古庐陵商帮底气十足闯市场,粮油布匹、南北杂货、典当钱庄广为经营,湖广云贵等通都大邑皆有庐陵会馆。清初吉安商人刘尔凯,在武汉、长沙有数百商号和工厂,在家乡广建书院、祠堂、华屋,乾隆皇帝封他为“大夫”。民国初期吉安人周扶九,是近代中国金融家、实业家,上海地王、黄金巨子,资产达5000万两白银,富可敌国。吉安商人曾修一条青石板路,从吉安通湖广,十里一亭,遇江建桥,遇河设渡,乃彼时之“高速公路”。

禾水灌溉嘉禾,庐陵丰衣足食,耕读传家,造就庐陵为中国农耕文明的样板之一。禾埠便利商贾,庐陵商帮富而有仁,崇文助学建书院,绵延庐陵文化。

永和到天玉,穿过吉安城的赣江,在此向西呈巨大半月形,不知是赣江不舍吉安城,还是吉安城深深把赣江揽入怀。

后河,吉安城真正的“母亲河”。那么,古后河的“大名”是什么?其源头在哪里?

光绪年版《吉安府志卷三》的“习溪水”条目:“在城南。源出吉塘支流,入赣江。庐志引宋郡志云:'由焦岗岭合众流至此,故名习溪。注关门沟渠,贯栅垣,名长涝水。过市西桥,又过福善、南湖二桥,又东北过习溪桥入江。’”(“市西桥”又叫“景福桥”)“习溪水”条目还说:“郡城南有桥曰习溪,缘水得名。溪水源出吉塘,流入赣江。”1997年版《吉安市志》载:“后河是禾河入赣江的故道。”

长26公里,水面1.8平方公里,像个巨型阿拉伯数字“8”的后河,更是一步三回头,千年深情环绕吉安城,掬养庐陵人家,兴旺庐陵街市,绘就一幅庐陵“清明上河图”。

当历史“弃船坐车”,曾经“十里阛闠,不减金阊也”的后河两岸街市,曾经“此地风光半苏州”的后河,一度被时光淡忘,成了吉安“龙须沟”。

历史有惊人的记忆。行色匆匆的吉安城,长大了的吉安城,想起古老的后河——她是我们的“老妈妈”——曾经是那样青春焕发、金光灿烂、名动四方。醒来的吉安人称后河为“金腰带”,还不足以表达对她的敬重,敬称她为“古后河”。一个古字,万般暖意。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新世纪,吉安市着力恢复古后河的动人容颜,建设“古后河绿廊”,规划总面积6000亩,“小桥流水、庐陵人家、民俗风情、江南园林、环8畅游、绿廊人行、凸显人文,秀美家园”,好一个文化生态大手笔。

吉安市行政中心,由太守孔伦在东晋咸康八年(342)将庐陵县衙从吉水石阳迁到孔家湾开城,隋开皇十年(590)由孔家湾迁至城西赵公塘,唐永淳元年(682年)迁至北门街,到本世纪初共约1700年,一直在城北的格局,审时度势、目光如炬,今天大举喜迁到城南古后河中心风水宝地——城南禾埠乡(古后河绿廊),更加吉祥如意,以此为中心,开创吉安城新的千年辉煌。

新世纪,新市中心,吉安城水陆同时进发。新白鹭洲中学建在城南,古后河碧波荡漾在新校园,2017年高考夺得吉安市理科状元和吉安市中心城区文科状元。禾河,由码头、渡口、乘船,变为“一桥横跨南北”,近年来,吉安城区域的禾河上新建了三座大桥,汽车喇叭远接古时欸乃桨声,链接千年繁荣昌盛。

新世纪,新市中心,立足底蕴深厚区域广阔的庐陵“清明上河图——古后河”,北依厚重挺拔的城北,东跨赣江联通新区青原,南跃禾河连接古县吉安,西揽一日千里的高铁新区,通衢大道,高楼如云,满眼现代气象;两江三岸,一幅“大吉安小武汉”宏图。

(庐陵老街夜景)

禾埠——古后河,观天机之地,得造化之处。

今天,各种高端文化、商业等元素迅速集结在城南——吉安市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

“三千进士冠华夏,一座老街耀庐陵”。吉安市行政中心东南方一箭之遥,古后河绿廊(“金腰带”)“8”字回旋中心,泰和人陈万洵创建庐陵人文谷,建造庐陵老街,虔诚带头复兴庐陵“清明上河图”。

“庐陵人文谷,吉安好码头”。

《诗·小雅·甫田》劝农、祈福,有名句“以谷我士女”。“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我的庄稼获丰收,农夫之庆和报偿。弹起琴瑟敲起鼓,敬迎神农谢上苍。祈求甘霖降大地,使我庄稼皆丰茂,使我大家饱且昌。)

庐陵人文谷,筑起巨大“谷囤”,感恩上苍让庐陵子孙庄稼(财富)堆得高高。禾水育“谷”,“谷”壮千年。

自古码头 “居杂商徙偏富裕,地多词客自风流”,“残灯明夜市,晓色辨楼台”。 禾埠立“谷”,“ 谷”旺万商。

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35万平米,“文化+旅游+商业+旅居+产业+科技”的庐陵人文谷,吉安人寻找庐陵“清明上河图”记忆的江西首座文旅风情小镇。

河通百川。古后河绿廊(“金腰带”)——吉地祥天。庐陵商帮在此海纳百川,重振雄风,“金庐陵”、“吉州福地”、“江南望郡”王者归来。

禾山耸立,禾河奔流,禾埠兴旺,地产嘉禾,禾者和也,和(禾)气生财…… “禾埠”,给庐陵“清明上河图”吉祥如意的底色;“禾埠”,给新吉安市流光溢彩的未来。

历史有惊人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安古城图,藏着惊天动地的密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庐陵印象67----神冈帆影
清明上河园,体验历史穿越
航拍江西吉安赣江大桥老桥成功爆破瞬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