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霞客与明末名士
作者

徐霞客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祖上是仕宦人家、书香门第,受世家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其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年青时的徐霞客在研读了王士性(字太初,号恒叔,又号天台山元白道人)的《五岳游记》、《广志绎》、《玉岘集》后,对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2岁就开始告别书斋生活,挣脱了仕途功名的束缚,并乘兴游览了太湖、泰山等地,虽然没有留下游记,但为他日后的游志奠定了的基础。在他30多年的旅行生涯中,行迹遍于十六个省,大半个中国,朋友遍及天下,特别是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游记开启了明代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先河,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他既是一位旅行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和诗人,只是游圣盛名盖过了他的诗名。徐霞客一生写下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但几经辗转,虽然大部份已经散佚,仍有60万字《徐霞客游记》存世。

今据陈函辉的《徐霞客墓志铭》看,墓志基本上概括了他所有的游踪。“壬申秋,以三游台、宕,偕仲昭过余小寒山中,烧灯夜话,粗叙其半生游屐之慨。自言:万历丁未始泛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自此历齐、鲁、燕、冀间,上泰岱、拜孔林、谒孟庙三迁故里,峄山吊枯桐,皆在己酉。而余南渡大士落迦山还,过此中,陟华顶万八千丈之巅,东看大小龙湫,以及石门、仙都,是在癸丑。惟甲乙之间,私念家在吴中,安得近舍四郡?秣陵为六朝佳丽地,高皇帝所定鼎也。二十四桥明月,三十六曲浊河,岂可交臂失之!迨丙辰之履益复远:春初即为黄山、白岳游;夏入武夷九曲;秋还,五泄、兰亭,一观禹陵窆石,系缆西子湖,又将匝月。丁已居家,亦入善权、张公洞。登九华而望五老,则戊午也。抵鱼龙洞,试浙江潮,至江郎山、九鲤湖而返,则庚申也。以辛酉、壬戌两岁,历览嵩、华、玄三岳,俯窥瀛渤,下溯潇湘,齐州九点烟尚隐隐如指掌间。忆所遇异人,如匡庐慧灯禅师,终南之采药野人,太华之休粮道者,了无风尘色相,至今犹隐隐在目中也。”

乙丑年母病寿终,徐霞客至服阕,慨然曰:“昔人以母在,此身未可许人也,今不可许之山水乎?”又寄语曰:“譬如吾已死,幸无以家累相牵矣。”执手一别,大笑出门。

丙子九月,在湘江遇盗,行笈一空,静闻被创死,霞客仅以身免。劫后,霞客负静闻遗骸,“泛洞庭、跻衡岳,穷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之灵奥,念前者峨游既未畅,遂从蜀道登眉,北抵岷山,极于松潘。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瓦屋,晒经诸山,复寻金沙江,极于牦牛徼外。由金沙而泛澜沧,由澜沧而北寻江。大约多在西南诸夷境,而贵筑、滇南之观亦几尽。”徐霞客在鸡足山安葬静闻遗骸于迦叶道场,从其夙愿。众人劝他息趾,霞客谓:“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真是奇人奇语也。遂“由鸡足而西出石门关数千里,至昆仑,穷星宿海。登半山,风吹衣欲堕,望见外方黄金宝塔,又数千里遥矣。遂发愿复策杖西番,参。鸣沙以外,咸称火聚,如迷卢、阿耨诸名……”

徐霞客在34多年的旅行生涯中,行迹遍于十六个省,时人为他的记游和事迹所感动,纷纷与之友善,与之交游,赋诗、作序、记事的也大有人在。如明末大儒黄道周有《题徐霞客纪游急就章》、《霞客重自漳中归,遂用陈木叔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句为韵,成十绝以赠并以为别有序》;台州名儒陈函辉作《十日前与顺澹人谈徐霞客雅游而霞客邮书适至因作诗兼讯杨龙友》、《怀徐霞客》、《集吴澹人斋头为谈江上徐霞客游兴》;滇南名士唐泰作《赠徐霞客先生》等;在他死后为他撰写墓铭志、圹志的也不在少数,如吴国华作《徐霞客圹志铭》、南明明礼部尚书钱谦益作《徐霞客传》;陈函辉作《徐霞客墓志铭》等等。

徐霞客与陈函辉

徐霞客与陈函辉的交谊还得从明泰昌元年(1620)徐霞客游闽归浙时说起,徐霞客在游闽日记中提到;“浙、闽之游旧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至太华、恒岳诸山;若罗浮、衡岳,次也。至越之五泄,闽之九漈,又次也。……计其近者,莫若由江郎三石抵九漈,”遂以庚申(1620)端午节后一日,与叔父芳若一道,启程游江郎山、九漈、鲤湖、溯漈而上,至石竹山。闽有“春游石竹,秋游鲤湖”之语,虽未合其时,然不可失之交臂也。”“是游也,为日六十有三,历省二,经县十九,府十一,游名山者三。”于是,记游诗文遍寄诸同道者。而陈函辉自己也是一名旅行家,《合刻纪游诗》序中有吴执御注:“余社友陈木叔(陈函辉字)读书万卷,髫而游百粤,历吴楚间,顷浮家苏苕(授馆)八年,北抵燕赵齐鲁,交游几半天下。”见徐霞客如此游兴,志趣相投,于是陈函辉附“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十绝和诗回赠。虽已相互倾慕,但仍未谋面。

陈函辉自己在《客还草》纪游十九首中亦自注:江阴友人徐霞客赋性简远,作人落穆,其待母太君至孝,兢兢守登高临渊之戒,而足迹几遍九州。自云名岳已了,所未到者,独有滇黔二区耳。且历叙游屐所至,无险不披,有屡月无烟火者。奥境畸人,珍草骇兽,非复耳目惯经,而初无豕长蛇,种种诸毒之害。以霞客名在仙籍,夙有川岳机缘故也。

崇祯五年(1632),徐霞客再次游天台山;“壬申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山岗三十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十七日,“……乃分行囊下至县,余与仲昭兄以轻装东下高明寺。”

徐遵汤(1584~1653),字仲昭,晚号十借居士(徐霞客族兄),明崇祯二年(1629)入复社,颇多才学,诗尤高雅,为文则风发泉涌,杰出一时,有《清游集》、《叶剩集》、《古勺集》、《招隐集》、《枫社集》、《江上诗抄》等传世。徐霞客评其兄曰:“予与兄同有山癖,予之汗漫,无所取载;兄以一丘一壑过之,且筑圹于侧,与山缔生死盟;必如予兄,而后为不负此癖也。”

时江阴邑令冯士仁请徐仲昭篡修《崇祯江阴县志》,因系地方名士,故此陈函辉与徐遵汤相互慕名。今游天台山,自应登门拜访;“十七日,由坪头潭西南八里,至江司陈氏。”时陈函辉以头名举人身份名重江浙,正忙于修撰《崇祯天台县志》,徐遵汤以复社文士学谊交游四方,且同修志书。徐霞客以《纪游》同道中人,相见恨晚,在陈函辉家“小寒山”烧灯夜话;其后再游台、荡。木叔(陈函辉字)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攀绝磴上十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瓢(圆形草屋)尚在。复上二十里,其巅罡风逼人,有麋鹿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果敢直往如此。两人从此结为至交,陈函辉先后和诗40余首。陈函辉于崇祯九年(1636),进士后任靖江县令,复请徐仲昭篡修《崇祯靖江县志》。

陈函辉在《纪游十九章》中自注:“壬申(1632)初夏,同其孟仲昭兄过余小寒山斋,将往雁宕,出《晨机秋圃诗》与黄石斋先生所赠长歌见示。余读之,不胜高山景行之感。余有母在堂,浪游十载,碌碌风尘,此身未能长往,又每笑昔人卧游习山,皆呓语耳。知前途税驾知何所乎?因挑灯赋五言古风十九章,聊写己怀言与愧感相杂,不复可以告人。惟当附霞客游乘后供行倦时一粲耳。遂走笔录之左方。”游兴不逊伯仲,而谦雅出自天性。

陈函辉(15901646)原名炜,字木叔,号小寒山子,别号寒椒道人,浙江临海人。陈函辉少年曾读书于白鹿洞。万历三十二年(1604),师从黄道周。天启七年(1627)八月,得中头名举人。壬申年(1632),陈函辉主修台郡志。崇祯七年(1634),陈函辉参加吏部考试,中甲戌科进士,崇祯九年(1636)以名进士补靖江县令。吏部考绩列第一,因被保守派所阻,未得重用,他在靖江一住就六年。“凡有利于邑者,无不黾勉竭蹷。未举者创之,已举未竣者成之。如浚团河,筑堰闸,饬学宫,广士额,建书院,课文艺,修邑乘,严武备,种种兴建皆为靖百世利赖。而兴起士类,陶淑人才,使科甲蝉联,顿倍往昔,尤人情所不能忘者。公余作为诗古文词,皆力追前哲,一时名宿,咸推重之。”崇祯十六年(1643)陈函辉离任时,民众挥泪相送,万人空巷。靖泰人民对他十分敬仰,分别建立生祠、陈公祠,以资怀念。

崇祯丙子(1636年),徐霞客欲游西域,忽“寄一行书别予(指函辉)江外,惟言,问津西域,不知何时复返东土。如有奇肱之便,当以异境作报也。”大笑出门,只一僧一仆相偕。“泛洞庭、跻衡岳,穷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之灵奥,念前者峨游既未畅,遂从蜀道登眉,北抵岷山,极于松潘。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瓦屋,晒经诸山,复寻金沙江,极于牦牛徼外。由金沙而泛澜沧,由澜沧而北寻江。大约多在西南诸夷境,而贵筑、滇南之观亦几尽。”

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计程十万,徐霞客在云贵高原考察、探寻长江源头,终于写出《溯江源记》和《江源考》。过四川峨眉山下时,徐霞客把这二篇托人辗转万里寄给时任靖江县令的陈函辉。陈函辉看后当即将其收入正在编纂的《靖江县志》、并致江阴令李端木收编《江阴县志》中,以订桑经、郦注之谬。

1641年,霞客病危,特请靖江县令陈函辉为其作墓志铭。陈函辉在志铭中自述;“先生之兄仲昭因以志与铭下而命函辉执笔樆词,……然辉与先生交最久,义不敢以不敏辞”。志铭先是大概介绍霞客生平游走经历,接着交待归来经过:“霞客游轨既毕,还至滇南。一日忽病足,不良于行,留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成。丽江木守为饬舆从送归,转侧笋舆者百五十日,至楚江,困甚。黄冈侯大令为具舟楫,六日而达江口,遂得生还,是庚辰夏间事也。……其弥留数日前,犹命屺顾余马渚,手作书谓寒山不忘灶下。其笃于交情,湛然不乱复如此。”

志铭曰:霞客工诗,工古文词,更长于游记。文湛持(文震孟号)、黄石斋(道周号)两师津津赞美,而霞客自怡笥箧,雅不欲示人,今散帙遗稿,皆载六合内外事,岂长卿(封禅书)乎?有仲昭为之较订,此吾辈他日责也。小寒山陈子为之铭。铭曰:“游龙飞鸿,追日御风,穷寰外、蹑域中;归息于化人之宫,马湾有鬣,德心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呼!非吴下阿蒙。”

洋洋近六千字的《墓志铭》一气呵成,篇幅之长,当创古代墓志铭之最。陈函辉还作诗怀之:

霞客为人癖好游,五无全岳九无州。

此生几两登山屐,巢父前身问棹头。

亦骚亦雅亦穷愁,仁伯将无许伯流。

记得掀髯谈世事,夜深灯畔指吴钩。

甲申(1644年)变起,崇祯自缢。福王立于南京,陈函辉被诏任职方主事,监河南军,以母病未赴,后诏书七至乃行。中途改赴扬州。弘光元年(1645)母病剧,于是驰归,到家时母已亡。同年六月,南京失守,时鲁王朱以海居台州,陈函辉劝其监国,并侍监国至绍兴,任少詹事兼待读学士,晋兵部、吏部右侍郎,再进东阁大学士兼礼、兵部尚书(《小腆纪传》作兵、吏部侍郎)。次年(1646),江干兵溃,鲁王出奔。函辉返回台州,哭入云峰山中,自写序《小寒山子年谱》、自作祭文《云峰山埋骨记》,给亲友写了诗书百余函。最后作《绝命词》六言八章,其中“生为大明之人,死为大明之鬼。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表达了自己的心迹,于六月庚寅日自缢而死。

徐霞客与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明代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先后任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以忠贞耿直名闻清流,刚直不阿,敢言直谏,前后三十疏,直到被革除官职,几被入狱治罪。是公认的儒林领袖、一代宗师。

徐霞客与黄道周的交谊本就是一次奇缘,竺坞山文震孟(注1)有诗跋记其事:“当徒步万里访石斋(黄道周号)于墓庐,石斋北上,又冲寒追及于云阳道中。沽酒对饮,且饮且题诗,诗成而酒未尽。文不加点,况郁激壮,遂成绝调。盖以奇人遇奇人,当奇境而成奇文,故宜也。”黄道周作《分阄十六韵》以寄,故此成莫逆之交。

崇祯元年(1628),徐霞客再游福建归,黄道周作《霞客重自漳中归遂用陈木叔“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句为韵成十绝以赠并以为别有序》。并在序跋中自注,“前在雁荡,见陈木叔送振之诗有云“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甚爱之。今振之重自漳中归,遂用此为韵,得十绝请政并以为别。”铜海黄道周,钤印:三公不易,四事未能、未能堂。于是附“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十首绝句相赠。

崇祯三年(1630),庚午夏,徐霞客再次游闽,黄道周作《题徐霞客纪游急就章》古七言三十五韵相赠。自注:“徐霞客携小舟追余至丹阳。感念昔日万里造膝,今复依然得陈夙诺,为这道故,不觉成篇。崇祯三年二月既望,漳海石人黄道周急就之章”。

黄道周系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崇祯二年(1529)起故官,进右中允。崇祯三年袁崇焕被杀害后,大兴冤狱,株连甚众,原大学士钱龙锡亦牵连论死。事发,举朝无敢出一言者。唯黄道周激于义愤,“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冤。疏中直指崇祯的过失:“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崇祯帝大怒,“以诋毁曲庇”,着令回奏。黄道周再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他此次抗疏“几坐重典”,降三级调用。由于他据理争辩,钱龙锡方得不死。崇祯五年(1632)正月,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休。将离京时,他又上疏指出:“小人柄用,怀干命之心”,以致“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不复乐生”,建议崇祯帝“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疏上,获“滥举逞臆”之罪,削籍为民。

崇祯五年(1632)黄道周因上《小人勿用》疏,获罪,削籍归漳海,舟行至留都,便作五十日游,历经黄山、白岳、九华、皖台、匡庐诸胜境,遂归石养山。壬申年秋,,诗友举行雅集,黄道周有《赋得孤云独往还》诗五首,跋语:“壬申秋,同徐振之(徐霞客字)泛舟洞庭,还宿楞枷山,即席分韵,共赋“孤云独往还”,而振之诗先成,喜其词意高妙,备极诸长,因录于上,方知予作之不逮也。七月望日,弟道周书。”黄道周年长徐霞客二岁,竟自谦以弟称。

赋得孤云独往还  徐霞客

秋空净无极,兀兀片云孤。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

卷舒如有约,尺寸岂随肤。我欲神相倚,从之径转无。

为霾并为电,弥天总是云。谁能绘霄汉,了不作氤氲。

捧日开朝霁,飞霞散夕曛。此中无一系,何处着纷纷。

山岫何幽独,悠然扬碧空。遥分秋水影,忽度夕阳风。

长天不留迹,冷月若为容。归宿应何在?崆峒第一峰。

彩霞竟何往,苍狗自徜徉。出没千峰迥,夷犹一壑长。

骛飞难作伴,龙跃岂相忘。不待为霖日,方令天汉章。

舒卷有妙理,谁云倦始还。垂天宁幻态,触石岂无关?

神远群俱涣,情空迹自闲。始知能体物,造化掌中删。

和振之先生原韵   黄道周

里水笑人旷,深秋知客孤。江枫催雨老,渔火报灯苏。

家计分浮梗,乾坤动剥肤?柴桑行可觅,能得隐邻无。

笠泽无停棹,杖头不系云。帆随风意至,山与梦氤氲。

古洞迥幽户,残崖倒暮曛。每逢巢鸟尽,萝月想缤纷。

不忍闷幽独,因思别凿空。闲过长喙峡,戏织打头风。

绝壁三分篆,坚匏五石容。心知无一可,更上最高峰。

虚逃无所往,白醉此徜徉。古迹有代谢,时人空短长。

同心宜送远,得句偶难忘。昨夜蒹葭月,又涵霜雾章。

何处不仙峤,长游已大还。猿鱼新换径,虎豹久迷关。

天纵几人逸。生扶半世闲。楞伽言语外,别寄与谁删?

徐霞客连作五首,黄道周连和五首,首首步韵,并自叹曰:“灯下和韵所作,不能如振之之体物备妙也。”由此观之,两人之交除游兴外,还有诗谊。

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徐霞客自京上五台山、恒山。三游闽漳,黄道周有五言古风四首百余韵相赠。遁园叟郑鄤(注2)跋云:“石斋过昆陵,为予言霞客之奇;徒步三千里访之墓下,当事者假一邮符,却勿纳。时闻予在罗浮,则又徒步访予罗浮。往来海上,真有卓契顺之风(注3)。言甫毕,石斋去,而霞客来。闻石斋之过也,追及之丹阳,得所为诗而归。初,石斋谓余曰,方墓下时,有笔墨之戒,至今耿耿,不知此逋何日能偿。故丹阳之见,遂偿之。共云石人急就章,盖已数年之约也。”可见两人之交渊远。

黄道周一生与灵通山有不解之缘,他青少年时代曾经在灵通山上读书,灵通山下教书。"洞霞讲舍荒初业,空属流云寄扫坛。"成名后又多次邀请徐霞客、林轩、陈天定、陈杨美等友人游览灵通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和辞章。

《合刻纪游诗》序中吴执御(注5)有注:“余年友黄石斋,秋杪策一蹇来游两山,木叔闾丘马影,追悼及寒岩万壑中,谈古今游道,留信宿乃去。石斋自雁返,与余言:不佞读木叔诗,亲霞客人。一则抱膝衡门,有沧海横流之感;一则抒啸苏门,有振衣千仞之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至性,发而为忠君孝亲,吾语子游道在此矣!

徐霞客在丽江与木公(注4)、论天下人物时,评黄道周:“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黄道周“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袒护杨嗣昌,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他厉声直逼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这场有名的辩论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按察司照磨。

徐霞客《滇游日记》亦载;“是日始闻黄石翁去年七月召对天廷,与皇上面析廷诤,后遂削江西郡幕。”霞客虽远游,而心系江南儒林。黄道周在狱中闻知,答徐霞客信曰;“霞客兄翱翔以来,俯视吾辈,直鸡鹜之在庖俎矣。”黄道周因涉足国事,身陷缧绁。而徐霞客生活在自己的超拔之中,自尘世视之犹如仙界。

崇祯十四年(1641),徐霞客西归,气息支缀,谓其伯子屺曰:“吾游遍灵境,颇有所遇,已知生寄死归,亦思乘化而游,当便无所眭碍耳,顾以不得一见诸故交为恨。”知黄道周仍在诏狱,遂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返,具述石斋讼系状,徐霞客听后浩叹,不食而卒。黄道周在赴戌途中作《遣殿霞客寓长君书》,遣长子致奠云:“缙绅倾盖白头者多矣,要于皤然物表,死生不易,割肝相示者,独有尊公。”又作挽诗二首,其一为;

天剪凤翔到塞鸿,远游负锸尔终穷。

昨传独往来脂习,一旦卧游失次宗。

知我未凋犹强饭,闻君临萎遂推篷。

十洲五岳齐挥泪,屐齿无因共数峰。

崇祯十四年(1641),阁臣杨嗣昌暴病而亡。崇祯帝回想起黄道周当初的预言,便下旨将黄道周复官,入京召见。此时,河南已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黄道周见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结庐先人墓侧,专心著述。南明时,弘光朝授以他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南京陷落时,他适被派祭祀大禹陵,无意中逃过一死。晚年,他追随唐王朱聿键抗清,隆武时授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和兵部尚书,率师出征衢州,1646年兵败被俘至南京,临刑前他扯破衣襟,给家人留下血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不屈而死,谥忠烈。

徐霞客与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天启元年(1621),出任浙江主考官,转右春坊中允,参与修《神宗实录》。同年,浙江发生了科场舞弊案,受到牵连遭到罚俸的处分。天启二年(1622),因病告假,回归故乡常熟。天启四年(1624年)再度复出,主要承担《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作为“东林魁首”,受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排挤,同年,钱谦益被革职回乡。明崇祯元年(1628)再度复出,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遭温体仁、周延儒排挤,被革职。崇祯十四年(164159岁时,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当时致非议四起。婚后,钱谦益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谦益戏称柳如是“柳儒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亡。南明时,他出任弘光朝廷礼部尚书。

徐霞客与钱谦益虽未谋面,但在霞客西游归来时,在峨眉山前作一札寄函辉与钱牧斋宗伯,言及外番分界地和长江源头勘舆经过。钱牧斋在《徐霞客传》中云:“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渔仲。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返,具述石斋讼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梧塍《徐氏宗谱》亦载;“盖君知交遍天下,与石斋尤投契。尝偕徒步千里,同刻纪游,胜禽向宗雷也。记载数十卷,文湛持(文震孟)、钱受之(钱谦益)诸公俱谋付梓……”

为使《游纪》书付梓,钱谦益曾言《游记》是霞客毕生“手攀星岳,足蹑遐荒”的考察记录,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又言“霞客记游之书,高可隐几,余嘱其从兄仲昭雠勘而存之,当为古今游记之最。”

可惜,已届耄耋之年的钱谦益生活窘迫,特别他那座万卷楼刚刚被大火焚毁,《游记》再好也无条件珍藏,更谈不上刻印了。为此,他只得求助于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出版家毛子晋,写了《嘱刻游记书》。

虽然,钱谦益与徐霞客未有一面之缘,但他曾评价:“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作为明末清初诗坛盟主的钱谦益,对徐霞客其人以及《徐霞客游记》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1、文震孟(1574-1636),字文起,号湛持、湛持居士、竺坞生、竺坞山史、药院逸史,谥号“文肃”。苏州府长洲县人。“明四家”之一文征明的曾孙。父亲文元发为让文震孟安心读书,于天池山竺坞筑室建庐,曰“竺坞山房”。从此文震孟学业大进。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殿试,文震孟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侍读,左中允、讲筵、少詹事,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明熹宗即位后,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文震孟对此十分愤怒,即上奏《勤政讲学疏》,触逆魏忠贤及其遗党,连遭廷杖,贬职,甚至削职为民。崇祯初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崇祯九年(1636年),逝于苏州(卒年六十三)。崇祯十五年(1642年)赠礼部尚书衔,赐祭葬,封官一子。南明福王时,追谥“文肃”。竺坞既是文震孟的读书处,也是他的归葬处。

2、郑鄤(1594~1639),字谦止,号峚阳,明代常州横林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因上疏弹劾阉党,被降职外调,回籍候补。天启六年,杨涟、左光斗等六君子遭魏忠贤阉党诬陷入狱,郑作《黄芝歌》寄予同情,乃遭削职为民。为免遭毒手,曾远遁江西、广东一带。崇祯立,始得返里。崇祯八年(1635)复起用,入京后,因批评内阁首辅温体仁,后遭温体仁诬陷,崇祯十二年(1639)被凌迟处死。有《峚阳草堂文集》和《峚阳草堂诗集》存世。

3、卓契顺,苏州定慧院从事杂役的“净人”,同时跟随定慧院长老守钦学佛,与东坡素昧平生。绍圣二年(1095),东坡的长子苏迈正居宜兴,想寄家书于惠州,苦于无人送达。卓契顺听说后对苏迈说:“惠州不在天上,只要不断走路,终会到达,我愿为你们去送家书!”于是风餐露宿,陟岭渡海,走了三个多月,终于把书信送到了东坡的手中。

4、木公,名木增,1587年生,字长卿、益新,号华岳、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明代丽江府第十二任土知府木青之长子,系木得十二世孙,1598(明万历二十六年)袭知府职,1622年(天启四年)让位给儿子木懿,自己在玉龙山南芝山别墅静居,把他余生精力全花在参神秘居,写诗赋文和教育子弟上。并在丽江建立了“玉嵩书院”和“万卷楼”,还不惜重金广泛搜集各类书籍,并广泛与本省及中原著名文人交往,杨升庵、张志淳、董其昌、周延儒、张邦纪等名士有诗书往来,互相酬唱。先后邀徐霞客、但当和尚到丽江,与之结为文字之交,并请徐霞客修《鸡足山志》。

5、吴执御(15901638),字朗公,黄岩县城(今黄岩区)西桥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济南府推官,洁躬执法,人称“吴靖街”。时宦官魏忠贤篡权,党徒在德州建生祠,府县官吏俱往祝贺,唯执御拒绝。崇祯二年(1629),魏伏法,帝亲书"清介第一"赐执御。次年,升刑科给事中。吴执御又劾首辅周延儒擅权、壅敝、徇私,被帝所责,仍再三弹劾。四年,奏请取消"掣签法",被帝斥为"沽名市德"。又弹劾吏部尚书王永光受贿等情节。名将袁崇焕死后,吴上疏说,筹边不在增兵饷,而在择人才, "饷不取偿于司农,兵不借援于戍卒",客兵可撤,饷省百万,但未采纳。又多次荐举刘宗周、姜日广、黄道周等东林人士。崇祯五年,与吴彦芳等10余名给事中、御史弹劾周延儒误国,帝受谗言,以朋比等罪削籍,下法司讯。权奸派刺客入狱行刺,执御叹道:“吾既逆龙鳞而蹈虎尾,岂畏死者耶!"八年,获释还乡。著有《刑垣疏稿》42篇、《江庐独讲》1卷。

——END——


作者:李晖,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编辑:野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霞客诗摘
徐霞客与黄道周
崇祯进士——明代陈函辉书法《湖山秀宫札》欣赏
少蓄五岳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底稿诗底稿”现身旧山楼的猜想
徐霞客的手书诗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