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北京西城白米斜街手机速写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北京西城白米斜街手机速写

    北京西城白米斜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厂桥地区东北部。东北、西南斜形走向,东北起自地安门外大街,西南至地安门西大街。全长353米。属厂桥街道办事处管辖。白米斜街始称于明代。11号为清末重臣张之洞旧居。

    白米斜街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明时即作此称(《宛署杂记》)。清《京师坊巷志稿》谓《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有白米寺,今无考。岂地以寺名欤?”然查《坊巷胡同集》,日忠坊(今白米斜街一带)无白米寺,只在发祥坊处,(今护国寺一带),有白米寺,今做松树街。

    白米斜街北侧有张之洞故居,今大体完好,被交通部宿舍占用。其北小巷曰白米北巷,西口有冰窑,原称冰窑胡同。

    位于什刹海前海东南侧的白米斜街,是一条古老的胡同。胡同自东北至西南,略呈“S”形走向,东口在地安门外大街,与后门桥相望,西口在地安门西大街,与北海后门相对。据《燕都丛考》记述,此胡同早年有一座“白米寺”,当以此得名。清朝的内务府“三旗参领”衙署,曾设在此胡同内白米北巷。

    我翻遍了资料,也没有查到“白米寺”,就是全国也没有叫“白米寺”的寺庙,而“白马寺”却有几个,是不是“白马寺”讹为“白米寺”不得为之。据陈泽希的文章《老北京的回族教育》中:位于白米斜街的是建于清乾隆年间“清真寺”。但是,有座破旧的寺庙是事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祖籍河北沧州南皮。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不满14岁的张之洞回原籍南皮应县试,得中第一名秀才,进入县学。两年后,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取得参加会试得中进士的资格。以当时张之洞的学养实力,他应当能够一气呵成,早日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但他直到27岁那年才得中进士。

    这十一年中,他前几年的时间耗在帮父亲办理军务,应付贵州苗民起义,以及结婚生子,为父亲治丧守制,自然无暇无心于应试。到23岁那年将应会试,因族兄张之万为同考官,循例回避。第二年应恩科会试,因为同样的原因,又没有考成。

    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旨进京,升任军机大臣,在此居住。今天的白米斜街11号院昔日是张府的住宅,7号院是张府的花园,两院内部相通,几乎占据半条胡同。

    解放后,11号院是石油部宿舍。据张之洞的侄孙张达骧回忆:张之洞每天下午2时入睡,夜晚10时起来办公。吃饭时有椅不坐,喜欢蹲在椅上吃饭。爱养猫,室内多达数十只,猫在书本上便溺,他也不恼。张之洞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此府中去世,终年73岁。因为张的后人“不恒居此”,房屋逐渐破败。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近很火的豆腐做法,简单0难度,关键还好吃,真下饭
人总是有着开拓者的勇气-踏出一条通往目的地的路
摄影:从摄影师的角度审美(377)
摄影:从摄影师的角度审美(380)
摄影:美丽中国村寨(14)
摄影:鹅黄色的迎春花(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