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做一种带尾穗的帽子——北京东城东马尾帽胡同手机速写


专做一种带尾穗的帽子——

北京东城东马尾帽胡同手机速写


    北京东城东马尾帽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南部。原位于崇文区中部。东起标杆胡同,西至石板胡同。长210米。属体育馆南路街道办事处管辖。

    东马尾帽胡同因工匠作坊而得名。明代此地称马尾帽胡同。清乾隆年间,以石板胡同为界,分成东、西马尾帽胡同。据传,在明代早期,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姓马的匠人,专做一种带尾穗的帽子,生意很兴隆,故名。也有传说是因当地有为宫廷做马尾帽的作坊。1966年胡同曾更名赞东街,后恢复原名。但胡同内的赞东小学仍保留。现胡同北部已拆除。   

    在京城数以千计的地名和景观中,与马有关的有数十个,不但历史悠久,且多有掌故和趣闻。观马胡同 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广渠门内大街南侧。原名观马圈,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此地为正蓝旗八旗兵饲养马匹的地方,据传当时有马圈二十余间,最多时有马近百匹。

    满族是一个以骑射征战著称的民族,所以各旗营中均备有战马,俗称“官马”,并由专人饲养。自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这里被称为“官马圈”,其附近的街巷被称为“官马圈胡同”,并延续200余年,至1965年改称“观马胡同”。

    马尾帽胡同形成于明代。据传,明初胡同内有一家专为宫廷制作帽子的作坊,所制作的帽子上带有尾穗,长约二尺,形似马尾(yǐ)巴,故俗称马尾帽。因制作精良,在京城颇有名气,因此所处的街巷被称为“马尾帽胡同”。清乾隆年间以石板胡同为界,分为“东马尾帽胡同”、“西马尾帽胡同”。早年间胡同内小店铺较多,曾是崇文门外较为繁华的地段。1966年曾更名为“赞东街”,后恢复原名。

    马厂胡同 位于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西侧,明代为官府的养马之地,初称“养马场胡同”,后谐音为“养马厂胡同”、“马厂胡同”,属日忠坊。明末清初养马场消失,附近出现多条街巷,马厂胡同也在雍正年间析为南北两条胡同,并依据各自所处的位置将南侧的称“前马家厂”,北侧的称“后马家厂”,后俗称为“前马厂胡同”和“后马厂胡同”,为正黄旗地界。民国时逐渐成为居民区。

    南马道位于西城区西南部,广安门南顺城街以东。明清时为守卫或巡视城垣的官员便于骑马登临城墙之上所修的坡路,长达数十米。广安门南北两侧均有马道可上,因此路位于广安门城楼之南,故称“南马道”。民国以后,马道已失去作用,遂被夷为平地。此后两侧建起大面积的房屋,形成街巷,也被称为“南马道”。

    骡马市大街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菜市口以东,虎坊桥以西。该街形成于金代,辽时为城外。明嘉靖年间系南大街(自广渠门直达广安门)的一部分,为南城骡马交易市场,曾繁盛一时,“清初日有两市,晨为活市,活市之后继死市,交易疲者,以赴屠厂”。

    清代在此设骡马税局,并成为南城东西交通要道,时称“骡马市”,1965年改称“骡马市大街”。街内原有元帝庙,相传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为马神生日,街上从事骡马交易的商户纷纷到此祭拜马神,祈望四季生意旺盛。此外还有马桩胡同、马神庙街、马相胡同、养马营胡同、兵马司胡同等。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鲁冰花
摄影:美丽的冬色垂钓之乐
摄影:腊梅的风采
摄影:朱砂梅的晚期花型
摄影:美丽中国村寨(12)
摄影:她是红楼梦中人物----迎春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