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卧云
userphoto

2023.05.30 江苏

关注

无锡惠山黄公涧名闻遐迩,相传为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饮马之地而名。每逢雨季,山瀑奔流而下,“黄公涧看大水”,是市民游人观瀑戏水的最佳选择。黄公涧一路怪石嶙峋,中部有一块巨石,恰如中流砥柱,平面篆刻有“卧云”二大字,即无锡广为人知的“卧云石”。

▲春申君饮马处

▲惠山黄公涧

明正德五年(1510),邵宝在润定的《惠山记》刊布之际,特为挚友原惠山寺主持、《惠山记》纂辑者僧圆显而作。邵宝在僧圆显闭门潜心读研所居的南隐房右侧黄公涧巨石平面,擘窠[bò kē]竖行隶书镌刻“卧云”二大字,左方竖行署刻“二泉山人”四字。“卧云”,僧圆显的自号。“二泉山人”,邵宝的自号。

乾隆十六年《无锡县志》:“春申涧,亦名黄公涧。陆羽《惠山记》:望湖阁西有黄公涧是也。旧传春申君徙封时饮马于此。每山雨时注涧道下,经愚谷至寺门,顷刻四五尺,好游者争蹑屩褰裳,泝流屈曲而上。山半大石镌'卧云’二字径尺,过此飞流喷薄,涧声益壮。”

咸丰四年邵涵初《惠山记续编》:“卧云石,在黄公涧旁。先文庄公擘窠大书'卧云’二字,刻于石面。石之大,亚于听松石床,而厚则倍之。每大雨后,游人观瀑,必至石上。'卧云’二大字,旁有'二泉山人’四字款。”

▲惠山黄公涧“卧云”摩崖

▲乾隆《无锡县志》

邵宝在正德五年(1510)八月《惠山记》刊布之际,篆镌“卧云”摩崖,有《南沙宿知微房奉忆》诗可证。

正德四年十二月,邵宝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任上,因仵宦官刘瑾,被谪致仕还乡。正德五年(1510)正月邵宝归锡后,山僧圆显以原其师觉性未竟稿,其又潜心手搜诸旧迹,钻研二十年而成的《惠山记》若干卷稿交与邵宝。邵宝将圆显《惠山记》稿,先交潘绪校核,又交莫止复核。邵宝从同年夏五月开始审核《惠山记》,历时四个月,到秋八月润定脱稿并刊布。(见邵宝《惠山记叙》)

▲邵宝《惠山记叙》

《惠山记》刊布后,潘绪又以古今诗文未录为憾,于是将旧志与山僧圆显所藏的诗文编为《惠山集》稿。正德五年八月,刘瑾伏诛。九月邵宝复出起用为贵州巡抚。十二月启程。赴任途中旋升户部右侍郎 。改左侍郎。又命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邵宝将《惠山集》稿随身带到京城,由都玄敬校核,高曾唯将《惠山集》付梓刊布,邵宝作序。(见邵宝《惠山集序》)

▲邵宝《惠山集序》

邵宝在正德五年八月《惠山记》刊布,黄公涧“卧云”摩崖刻石后不久,曾与莫止同游惠山留宿知微山房(南隐房)。邵宝在所作的《南沙宿知微房奉忆》诗中,记述了《惠山记》已问世留待后人书评;关照圆显知微子常擦苔藓,别让苔藓掩蔽了岩石上的“卧云”摩崖刻字。

邵宝《南沙宿知微房奉忆》诗:

信宿山中未得陪,老僧独为供茶杯。

一时欠事庭无月,五里余情野有梅。

文会又从今日起,书评还待后人来。

卧云字在南岩石,好谓知微莫遣苔。

▲邵宝《南沙宿知微房奉忆》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正德十三年戊寅邵宝《梅花山茶轴》(图片尤援道先生提供)

十年后,董侍御来惠山访邵宝二泉书院超然堂,邵宝作《董侍御访我超然堂》诗,记有带董访古刻和南岩“卧云”刻石。

邵宝《董侍御访我超然堂》:

观风使者入松关,为向闲人问太闲。

潦尽正怜秋后水,云深偏爱雨中山。

陈郎节指西川去,马子帆朝北斗还。

更欲与君寻古刻,南岩石上洗苔斑。

邵宝《董侍御访我超然堂》诗

邵宝在圆显知微山房(南隐房)右侧的黄公涧巨石上书镌“卧云”二字,既是缘于对圆显高僧的崇敬,又是寓于圆显高僧犹如卧伏在高山之巅云雾缭绕中的闲云野鹤而自号“卧云”所作的深刻诠释。

▲惠山云雾

邵宝早年即与圆显熟识。邵宝正德五年庚午(1510)七月在惠山桃花坞听松庵旁创建尚德书院精舍、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在惠山白石坞创建二泉书院精舍后,与圆显交往更加密切,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邵宝《慧山浚泉碑铭》还记:正德五年春三月到八月,浚慧山泉,其中出力最多、往来最勤的是潘绪及僧圆显。

邵宝有《知微房夜坐》、《宿知微山房》、《春日怀僧知微》、《春日访知微门焉未应,诗以嘲之》等与圆显亲密交往诗。

《知微房夜坐》:

两宿禅房不问禅,夜深无事足高眠。

西山松竹东山月,共作清凉到榻前。

《宿知微山房》:

一宿山中寺,王郎两月情。
榻云春坐暖,牕月夜看晴。
茗供新分水,钟声远隔城。
知微请题画,政及我诗成。

《春日怀僧知微》:
今雨山中未煑茶,僧房岑寂闭梅花。
云心逐我俱无迹,草色逢春渐有涯。
林径几时松叶满,洞门何处竹枝斜。
野人持赠青藜杖,欲向吟诗社里夸。

《春日访知微门焉未应,诗以嘲之》:
剥啄应松声,客去僧未起。
僧病一春过,老却山中杞。

▲邵宝《宿知微山房》诗
邵宝《春日怀僧知微》诗
▲邵宝《春日访知微门焉未应,诗以嘲之》》诗

邵宝并以儒家精义为圆显起字知微子。“知微”,出自子思《中庸》:“《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邵宝与圆显友情甚笃。邵宝在《惠山记叙》,记到:“显,字知微,知诗,且好事,大夫士多与之游云。”在与莫止等友人避暑游住惠山,所作的《与如山诸友避暑山中》诗中,提到要传话给知微子圆显,让其在知微山房秋夜作东摆上一桌素宴,可见邵宝与圆显两人亲密无间友情之深。

邵宝《与如山诸友避暑山中》诗:

闲行五六七人同,竹林日影松坛风。

客言此会舞雩下,僧歌我词盘谷中。

茗碗及泉元有味,竹炉当暑却无功。

冯谁传语知微子,秋夜山房好作东。

​▲邵宝《与如山诸友避暑山中》诗

圆显享有高寿八十以上,邵宝有贺《寿知微子七十》诗:

禅心僧腊共青山,几见游云去复还。

纵是古希休便道,静中已透百年关。

邵宝《寿知微子七十》诗

清末民初有外籍人士拍摄的“卧云石”老照片,照片标“江苏无锡惠山”,版刊为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照片上邵宝书镌在平面的“卧云”二字的摩崖巨石,北侧面还有横行隶书镌刻有“卧云石”三字摩崖。此“卧云石”三字,应为后人所刻,篆刻者不详。笔者曾专程实地察看,巨石北侧面只存有少许残存笔划刻迹,风化漫漶字已不存,说明这“卧云石”三字摩崖,镌刻年代也已较久远。

▲“卧云石”老照片(图片江苇老师提供)

僧圆显( 1449——1528后),自号卧云,俗姓陈,无锡富安乡负耒桥人(今无锡市滨湖区胡埭)。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负耒桥,在花村桥南。花村桥,在新渎庄桥南。(富安乡)”

▲弘治《重修无锡县志》

父亲陈淑,母亲顾氏,圆显为次子。其从小即有慧根,幼不茹荤,不践生草,不忍伤鸟雀虫蚁。

圆显生于正统十四年己巳(1449)七月十八日。天顺七年癸未(1463)十五岁入惠山寺南隐房出家,为南隐房僧虚庵之徒。虚庵,名觉性,字海中。成化二年丙戌(1466)圆显削发为僧。戒行精勤,博通梵典。谒楚石禅师,得印证。不久从秦行义、高梅庵学《论语》、《孟子》大义,兼事吟咏,不出山门五十年。

弘治十年丁巳(1497)任惠山寺主持。五年后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退归南隐房,以惠山志阙,手搜诸旧迹,著《惠山记》若干卷。又将手头多年搜集所藏的诗文交与邵宝撰《惠山集》。圆显高寿八十余圆寂,安葬于惠山白石坞南隐房西南,其师父虚庵塔之南若干步的知微塔。圆显高寿未圆寂前,邵宝即为其作《惠山释知微子塔铭》。

乾隆《无锡县志》记:“圆显,邑陈氏子,幼不茹荤,不践生草,出家于知微山房,戒行精勤,博通梵典,不出山门五十年,老著《惠山记》十卷。”

▲乾隆《无锡县志》

邵宝《惠山释知微子塔铭》:

惠山释圆显,初号卧云,晩岁予以吾儒言字之曰知微子。姓陈氏,世居富安乡负耒桥。父淑,母顾氏,知微为其次子。幼有慧性,每言欲为释,有星士过之,言如其志。与群儿处,见有捕鸟雀、践虫蚁者,辄蹙然曰:微物亦命,何忍伤之。父母异焉。

年若干遣入惠山寺南隐房,礼虚庵之徒,元为弟子。越四年,成化丙戌,上祠部给牒祝发归。遍究释典,朝诵暮绎。以虚庵为师时,瑨觉义楚石方住惠山,高简自负。诸僧鲜当其意,一见知微,辄以法器期之。虚庵因遣学于秦行义、高梅庵二先生,讲闻论孟大义,兼事吟咏。于是虚庵年高倦勤,事归知微,以才僧称。弘治丁巳寺住持缺,众举知微。知微曰:此虽小事,进必以正。故事有僧录檄,无檄非正也。遂走京师领檄而归。既五载,复念曰:士君子以知止为高,况吾僧乎。即谢事归南隐。既而以山志缺,手搜诸旧迹,质诸潘玉林、莫南沙二先生为书一编。予为定著刋布,所谓《惠山记》者是也。又为《惠山集》若干卷。

知微归以(阙),距其生正统己巳七月十八日为寿若干。其从释在天顺癸未,至是凡若干年。知微徒一人,曰眀睿。眀睿徒性纯。性纯徒海深。海深徒中定。中定徒大会。盖五传皆经知微指教。

予世墓山之听松庵,往来山中,因与知微游。及作精舍,则更密迩,而过从益。数闻刘宋时有开山僧,名显者,居华山精舍,即南隐旧址。今知微复之而名适与同,以彼法观,岂所谓前后身者邪。虚庵,名觉性,字海中,后楚石住山,大夫士多与之游。虚庵塔在南隐西南白石坞之原。知微塔又南若干步。

铭曰:

知微曷氏,负耒桥陈,自宋迄今,代有令人。

子慧自童,薄商鄙农,乃谢父母,释氏是从。

释氏言心,亦复言性,子乐闻之,养慧于静。

名山名泉,有师有友,入侍出游,望起于久。

言以吾书,能自求益,知进知退,壮劳老逸。

释墓为塔,铭乃属吾。吾非退之,子文畅徒。吾弗能图。

邵宝《惠山释知微子塔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惠山古镇·惠山祠堂群8
惠山隧道[七绝]
书香惠山
江苏无锡:龙海寺(上)
无锡行之六:意外邂逅早于东林书院之二泉书院
乾隆帝,行书惠山竹炉图咏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