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家千里梦,许国一生心——李纲与梁溪居
userphoto

2023.07.25 江苏

关注

(阅读全文需30分钟)

东吴信佳地,碧溪绕青山。

我居枕溪旁,卜筑亦有年。

山空乳满腹,迸出苍龙渊。

余波滑无声,下灌负郭田。

秋风粳稻香,落照孤鸿间。

黄鸡与紫蟹,日满樽俎前。 

酌酒燕病客,挥毫散云烟,

常谓享此乐,可以终华巅。

岂知萦世故,扰扰不得闲。

侧身念吾庐,怅望情依然。

▲《梁溪集》和陶渊明归田园居

这是李纲在建炎二年谪居鄂州,所作的《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首》中的其一。诗中深深地怀念,所筑梁溪居的优美环境,和旧居时的悠闲时光。李纲酷爱家乡惠山的溪山泉石之美,在宣和五年八月至宣和七年三月间,凡三年,筑建了梁溪居。梁溪居占地二顷,筑有中隐堂、棣华堂、文会堂、九峰阁、舫斋、怡亭、心远亭、濯缨亭八景。 

▲梁溪居

一、李纲筑建梁溪居的时间 

李纲筑建梁溪居,缘于宣和元年因上书论京师水灾,被贬官沙阳而产生的归隐之念。北宋不象汉唐建都关中,依山河形势立国,而是立国都于开封平原,依屯重兵立国,而借漕运而通粮食,形成一个“以粮养兵,以兵立国”的局面。北宋徽宗末年,朝政腐败,朝廷上下醉生梦死,玩习苟简大兴工役,而于关系国民生计的京畿水利却积年失修。 宣和元年六月,京西大水,百姓受灾严重,漕运不通。权臣把持朝政,居官无人敢言。李纲毅然上疏《论水便宜六事奏状》提出治水源、折水势、固河防、恤民隐、省烦费、广储蓄六事,要求徽宗避殿损膳以畏天戒、下罪己诏亲负土石以固民心、诛水官之不胜任者择才而任以收士用、罢营缮花石工役,屯兵形势以严守卫。朝廷恶其言,将李纲贬官远谪,充任沙阳监税小吏。李纲满腔报国热血,却遭当头棒喝,顿生退志。李纲信奉“君子进而在朝,则行其道;退而在野,则乐其志。”遂有筑梁溪居隐居读书的念头。李纲在赴沙阳的途中,与舅父吴子和共登山水抒怀感言,赋诗《赠舅氏吴子和》。诗中叙道“犯颜逆耳事已往,求田问舍意转深”,筑梁溪居隐居之念,可见一斑。 

那么李纲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梁溪居的呢?李纲《念梁溪故居》诗序中说:“余筑室梁溪之上,三年而后成,手植花木甚众,遭值世故,未尝得安居其间。”

有人撰文称李纲建造梁溪居的时间为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闰五月这三年间,这明显是不对的。宣和元年六月十二日,李纲上疏《论水便宜六事奏状》。六月十三日,宰持传旨阁门,让李纲退立待罪,随后谪监沙阳税务。李纲于宣和元年十二月底到沙阳赴任,寓居兴国佛寺。闲暇里,李纲与邓肃(字志宏)、邓密(字季明)、陈渊(字几叟)、罗畴(字畴老)、陈正式(字兴宗)、宗本长老等一批沙县名士高僧,游园赏景,吟诗酬唱,茗茶饮酒,参禅论道。公事之余,李纲又与沙县县令黄道、县丞曾昂、县尉吴灿谋筑被火焚的临溪小阁(阁成命名为“凝翠阁”)和复建八年前焚于雷火的县舫。舫成,李纲命名为“泛碧斋”,在泛碧斋诗文序中写道:“移舟中流,沿溯轻驶,四顾溪山邑屋之美,欣然忘归,而去国流落之感得暂释焉”。到了宣和二年秋,肃肃秋风拂动了李纲归家的心弦,回乡建造梁溪居的念头欲来欲强。“我欲隐山下”、“卜此山林居”、“挂冠神武门”、“躬耕南亩云”、“著书聊寄怀”、“从兹就闲旷”、“何当从我便,返我梁溪居(此处“居”是居住的意思即回到梁溪居住。)”诗句如涌而出。 宣和二年十月御笔许牵复(牵复:即叙复,被罪责免官年限已满、已久,遇恩依格法叙复旧官)。李纲闻报,辞别沙阳邓肃、邓密、陈渊、罗畴、陈正式等好友起程北归。“我今归去隐梁溪,远迹江湖养愚直”、“归去复归去,溪山满眼前”、“结宇依青嶂,开池浸碧天”、“劳生成底事,归老钓鱼矶”、“身世恍然如一梦,从此归去老泉林”,回家筑梁溪居归隐的意愿,跃然纸上。正应了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李纲归程抵达信州(今江西上饶)黄藤驿时,浙东方腊起义声势大作,方腊南路郑魔王军进攻衢州、信州。李纲迂路由建德经安徽池州,自池口登舟抵铜陵,过淮南散潭抵繁昌的路上时间已是宣和三年正月,在往芜湖的航途中李纲给太宰王黼、门下侍郎白时中、少傅郑居中等上书,论方腊的起事经过和应对的平定策略。到达芜湖已是宣和三年二月(李纲有《至芜湖闻贼陷钱塘复为官军所得有感》诗,方腊宣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九陷钱塘,宣和三年二月退出钱塘,钱塘即今杭州)。由芜湖乘船至金陵,得家信报因苏州石生起义响应方腊,无锡震动,故李维众兄弟奉父避居海陵(今江苏泰州)。李纲由金陵乘船经长芦、仪真,抵达海陵归于父亲膝下,时在宣和三年三月(李纲《次韵茂载海陵寓居三首》有“群盗休凭险”、“极目更伤春”句),方腊于宣和三年三月退守帮源洞,拒险而战。四月初八,被韩世忠所擒。可知时在宣和三年三月。宣和三年闰五月,方腊余党依次平定,李纲奉父亲自海陵归梁溪。因父亲李夔年达七十五岁之高龄,归心心切,盛夏赶路,染病,闰五月二十七日病逝于梁溪家中。 可见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闰五月这三年间,李纲根本不在无锡,而是谪官沙阳和寓居海陵。更无可能三年而成梁溪居。正如李纲在《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序中说的“予家梁溪,粗有田园可归,方谋筑室惠山下,娱意泉石,忘怀世味,谪宦羁束,未获遂心。”

也有人撰文称李纲建造梁溪居的时间为宣和三年闰五月到宣和五年,这三年间。这也是值得商酌的。宣和三年闰五月二十七日,李夔在梁溪家中逝世。按宋朝丁忧制度,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实际是27个月,三年是指跨入第三个年头,而非是足额36个月,丁忧通常以27个月为三年,即第三年以三个月折合一年计算,参见《唐律疏义》卷10《职制律》),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宋代,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承重孙如父已先亡,也须解官,服满后起复。“丁忧”,也叫“居丧”,又叫“守孝”,是对父母孝心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按照古礼,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栅子,“晓苫枕砖”,即睡草席,枕砖头块,规定不能听乐观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行房事;上层贵族,出入不走正门,上下不由中阶,孝子居倚庐,粗茶淡饭,三年内不饮酒;居官者须解除职务。三年期满,在隆重祭祀,移神位于祖庙后,方能脱除孝服,称为“起灵除孝”。《会典》:不娶妻纳妾,门庭不换旧符。符,指春联。丁忧的社会基础是“孝”,为什么孝,因为小孩初生,三年不离母仔,时刻都要父母护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子也应还报三年,连万乘至尊的宋孝宗犹坚持为高宗行三年之丧。可见宋时的“守孝”风气之盛、之严!李纲又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宣和三年闰五月到宣和五年,这为父亲守孝期间,大兴土木建筑梁溪居呢?这既不合常理,又为世俗礼制所不容。乡夫俗子尚且不为,何况饱读礼仪诗书,“举动必合乎规矩法度”,向来致力奉行孝道的李纲呢? 李纲为父守孝的情况虽未见记载,从绍兴十年四月十九日,福建路安抚大使司干办公事、左从事郎邵才祭奠李纲的祭文中,记载了李纲为母守孝的情况。“公未及冠,尝居母丧,寝苫枕块,庐处墓旁。公之居庐,缀粥面墨,岂惟不荤,滋味不识。自旦及暮,自昏及明,昼夜百刻,各有课程。鸡鸣而起,始终佛事,东方则明,左图右史。退食之余,周旋山间,手植松桧,百万成行。午未及申,温习旧学;晚而汲井,灌溉所植。夜亲灯火,刻意诗书;漏下四鼓,苫块与俱。鸡之复鸣,佛事如故,率履有常,不改其度。供佛之初,公必宴坐,戒定慧光,照耀其所,至今里人,语或感泣,如公之孝,世岂易及?”同是生身父母,自然不会厚此薄彼。守孝的情况,也自当一样。李纲庐墓所植松桧,形成如今的大松坡。从大松坡的松风涛影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纲寝苫枕块,庐处墓旁,缀粥不荤,勤礼佛事,为父祈资冥福,手植松桧,汲井灌溉,将先前为母守孝时所栽的松桧再扩大规模,更趋壮观的身影。 李纲为父守孝的情况虽未见记载,亲临其事的弟弟李纶在为兄长李纲撰写的行状,感于行状叙事从概的原则,在《行状》中述道“(闰)五月,先卫公感疾不起,公哀慕不自胜。”虽然仅仅一语道及,但“公哀慕不自胜”也足以说明李纲丁忧所持的孝道和孝行。宣和五年冬至后三日,李纲为自己所写的诗文跋序,在序中写道“自罹艰棘,绝不复作”。一生嗜书著文,手不释卷,寄性情心境于文字之间,倡道义友情于和文之列的李纲,连素爱吟诗酬唱的文笔,都搁置三年之久。可见为父居丧期间所持的孝道之孝、操守之严!试想,李纲又怎么会背礼义孝道而驰,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宣和三年闰五月到宣和五年,这为父亲守孝期间,大兴土木建筑梁溪居呢? 可见,宣和三年闰五月到宣和五年,这三年间,李纲建造梁溪居这也是不可能的!

▲沈周《庐墓图》

那么李纲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梁溪居的呢?

李纲建造梁溪居真正的时间是在宣和五年八月至宣和七年三月间,这三年。 宣和五年八月,李纲为父亲守孝期满服阕后,以《次韵仲弟古意》一诗,对丁忧期满起复在外任官的二弟李维勉其昭除奸党,为国尽忠“壮志思昭奸,勉哉振此道”,同时告诉他,自己建造梁溪居的消息“卜筑九峰下,庇此拙且顽”。此时建造梁溪居尚处于草创和规划时期,“我屋虽无华,容膝审易安”。到了宣和五年九月末至十月间,诗中有“山气日夕佳,夜久霜露寒”,故可得知。在《次韵仲弟独游惠山古风》诗中,告知李维大举构筑梁溪居,已建成九峰阁,制度已颇成规模。“方兹筑吾庐”、“面山开小阁,制度阗深靓。”从“无华乃容膝”到“制度阑深靓”这一飞跃的变化,正是见证了梁溪居逐步修建的一个过程。宣和五年冬,建成中隐堂,有《中隐堂上梁文》。文中述道“面平池之淳滢,旁小阁之蜡悴。”由此可知,中隐堂建成在九峰阁之后。《李纲年谱》记载宣和五年其年有《中隐堂上梁文》。由此可推知中隐堂建成,时在宣和五年冬。李纲在《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诗中有“帘幕还飞燕,园林又转莺”、“池草铺新绿,亭花籍落英”,可知时在宣和六年二月。诗中有“西山来爽致,小阁湛虚明”、“坐隐寄文枰”、“临流可濯缨”、“棣华知晔晔,伐木亦丁丁”、“论文贵讨评,文社谁襟袖?诗坛为主盟”,可知其时已建成九峰阁、中隐堂、濯缨亭、棣华堂、会文堂。从上述李纲的诗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梁溪居的始建于宣和五年八月后,及逐步所建构筑的大概时间。宣和六年除知秀州,李纲未赴任。宣和七年三月,除太常少卿。此时,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国事日危。素以天下为己任的李纲,闻命即上道,六月到京上任。从此李纲踏入跌宕起伏的宦仕人生,再也没有长时间的在家乡无锡停驻。明显可见,李纲《念梁溪故居》诗序中说:“余筑室梁溪之上,三年而后成”的三年,是在宣和五年八月至宣和七年三月间这三年。 宣和五年八月至宣和七年三月间,李纲建造梁溪居这段期间,给众多好友和诗酬唱的诗文中,也屡屡提及正在修建梁溪居志图归隐,及于梁溪居中招呼好友饮酒赋诗的喜悦和悠然自得之情。如宣和五年冬(诗中“念子到山中,天地正凄冷,青鞋踏冰霜”可得知),给李弥正(字似表)《次韵李似表县丞出示游西湖古风二首》中“卜居梁溪滨,日汲陆井水”;宣和五年冬(考自徽宗崇宁三年罢省试之后,于宣和六年复省试。按宋考举规定,自英宗治平三年,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合格的士子,其年冬赴集京城参加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送邓肃(字志宏)赴京城会试的送行诗《送邓志宏赴试南省》中,“杜门忧患余”、“把酒望西山”;送韩茂遵赴京城会试的送行诗《送韩茂遵解元赴试南省》中“虚堂把酒延佳月,小阁哦诗对远山”;给吴敏(字元中)的诗“睅起幽居尚闭关,迂疏似我宜深隐”;与邵子非的诗“卜筑相望才一水,未应岁晚怅离居”;宣和六年四月(诗中有“孟夏草木行滋繁”可得知),给顾子美的《次韵子美寄汪彦章同游惠山之作》诗中“致君泽物付公等,我乃送老溪前村”;与叶少蕴的诗中“我亦新沾'散人'号,浮家正欲老江湖”;送李光(字泰发)赴阳朔上任《送李泰发吏部赴官阳朔》诗中“宽恩下逮宜非久,来买梁溪二顷田”;宣和六年六月同翁士特小饮中隐堂“三伏炎蒸昼舸回,蓬门聊复为君开”……等。李纲给众多好友和诗酬唱的诗文也验证了李纲于宣和五年八月至宣和七年三月间建造梁溪居这一事实。 

李纲在建炎二年谪居鄂州,在《念梁溪故居》诗序中说:“余筑室梁溪之上,三年而后成,手植花木甚众,遭值世故,未尝得安居其间。”那李纲到底是遭值什么世故,未尝得安居其间呢? 

宣和六年除知秀州,李纲未赴任。宣和七年三月,除太常少卿。此时,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国事日危。许国堂堂素以天下为己任的李纲,闻命即上道,六月到京上任。宣和七年冬,金兵入寇。李纲首倡力赞徽宗内禅之志,庭争挽回钦宗南巡之舆,领导京城保卫战,击退金兵。靖康元年九月十八日,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由言官上言罢职,建昌军安置,再责宁江。李纲十月抵无锡,一宿湛岘,两游惠山,与昆弟啸咏。李纲在无锡,闻有建昌之责,闻命即上道。建炎元年十月,李纲罢相后刚回无锡,又被言官污蔑遣弟迎贼,倾家资犒贼,落职鄂州居住。从此一别无锡,李纲永远也想不到,自己在有生之年再也没能踏上这片熟悉的故土,三年精心构筑的梁溪居成为其始终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李纲于靖康元年十二月抵建昌。在建昌复闻有宁江之责,次长沙,闻钦宗因金兵再入寇,给李纲官复原职的诏书。李纲即率湖南义军入援京师,时已是靖康二年四月初八,金兵早已灭北宋,北掳徽宗、钦宗而去。康王赵构登基称帝,是为高宗,年号建炎。高宗即命李纲为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丞相)。李纲整兵修政,遂定南渡之基。又为黄伯潜、朱胜非所谗张浚所论,于八月十八日罢职,谪居鄂州。建炎二年十一月责李纲于万安军安置,建炎三年十一月,任便居住。建炎四年,李纲自岭南访家鄱阳,不久举家迁往邵武。又因建州范汝为起义,避居福州。绍兴二年二月到绍兴三年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绍兴五年十月六日到绍兴七年十一月间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绍兴八年正月,李纲还次福州。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李纲在福州楞严精舍去世。“家山渺安在,幽梦到别墅”,成为永远挂在李纲心尖上的熟梦!

二、梁溪居的原址及重建

梁溪居占地二顷(从李纲的诗文“余生集百忧,负郭耕二顷”、“宽恩下逮宜非久,来买梁溪二顷田”可得知),筑有中隐堂、棣华堂、文会堂、九峰阁、舫斋、怡亭、心远亭、濯缨亭八景。梁溪居的原址年久湮灭,但从李纲的诗文著作中,我们可以断出它的大致方位。李纲在《中隐堂上梁文》文中写道“梁溪十里,贯震泽以旁流;惠山九峰,据兑方而高峙。崇冈茂林环于后,梵宫琳馆参于前。”李纲以八卦方位来叙及梁溪居所处的位置,和梁溪居四面的景观。“震”、“兑”各为八卦之一,“震”的先天八卦方位在东北,后天八卦方位在东;“兑”的先天八卦方位在东南,后天八卦方位在西。那么李纲叙及八卦方位究竟是先天八卦方位,还是后天八卦方位呢?从文中接下来的抛梁词可以得知李纲叙及八卦方位是后天八卦方位。“儿郎伟,抛梁东……。儿郎伟,抛梁南,梵宫琳馆气象参。日射楼台增壮观,风传钟磐助清谈。儿郎伟,抛梁西,九峰秀色照梁溪。面野已开清赏阁,临流更筑钓鱼矶。……”可见,梁溪居坐落在惠山之东(惠山在梁溪居之西,李纲故称其为“西山”),由惠山泉汇成的梁溪环绕惠山而流,从梁溪居旁流向东面的湖泊。梁溪居坐北朝南,北枕崇冈茂林,南有琳宫梵宇。李纲的诗文吟句也印证这一点,如“幸有西山供醉眼”、“西山来爽致”、“西山积翠多爽气,大江萦练方东奔”、“碧溪绕青山。我居枕溪旁”、“九陇龙蛇伏,梁溪组练萦”、“古寺回峦拥”、“九峰秀色照梁溪,古寺峥嵘殿阁开”等。 李纲建造梁溪居的时间虽然不是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闰五月这三年间,但是建造梁溪居的构筑念头却起缘于这段时间,布局构思也借鉴和得益于这段时间,尤其是在沙阳的这段时间。“不在山林不市朝,且将图史当渔樵。 桂花想见秋来盛,香满西风取次飘。”这是李纲题咏中隐堂的诗,中隐堂坐北朝南,北枕山冈面对平池,南面远处还有古梵宇,西面是耸立的九峰阁。中隐堂中植岩桂数十株,岩桂树叶碧绿,木质犀利坚致,香气袭人,随风远飘。李纲在宣和元年谪居沙阳时就喜欢上这种树,欣然赋诗写下《岩桂》,在诗中写道“芳根端可伴真隐,他日移植梁溪旁”。在谪居沙阳期间相继写下《志宏送岩桂并惠长篇求予赋诗词韵答之》、《岩桂长篇》、《再赋岩桂长篇》,可见李纲对岩桂的酷爱。建造梁溪居的梦想得以实现,李纲果然在中隐堂中,植岩桂数十株,实现“芳根端可伴真隐,他日移植梁溪旁”的愿望。建炎二年谪居鄂州的路上,看见岩桂,折数枝岩桂,汲水养于瓶中,赋诗《岩桂二首》。诗中有“却忆七闽路,有怀中隐堂”、“远地见佳木,依然如故人”。李纲著有《中隐堂上梁文》一文,以记建中隐堂其事。“ 兄弟埙篪人所推,棣华堂里远相思。 艰难世路风霜急,正是鹡鸰原上时。”这是李纲题咏棣华堂的诗。“棣华”语出《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华”喻兄弟。李纲在宣和谪居沙阳期间,与邓密(字季明、号乐全)一见相契,每与邓密游燕圃中,从容甚适。李纲感慨邓密四兄弟间兄友弟恭闺门雍睦,为其中堂题名“棣华堂”并作诗《次韵<棣华堂>》。李纲母亲早逝,父亲长年为官在外,李纲四兄弟,从小相依为命,兄弟间手足情深。李纲建棣华堂以备兄弟间把酒共盏吟诗酬唱。李纲在梁溪居中凿池沼,置台榭,临溪流筑有舫斋和濯缨亭。 “画舫临流四面通,绿窗面面有清风。年来始会虚舟意,正在江湖波浪中。”这是李纲题咏斋的诗。李纲在宣和居沙阳期间见陈公叙的舫斋构思巧妙极得溪山之幽趣、泉石之美境,欣然赋诗写下《题陈公叙舫斋》“一心寓百骸,是身已虚舟。寄形天壤间,大块日夜浮。兹数屋,结构溪山幽。假以舫为名,谛观有异不?但闻泉石美,景物方清秋。安得造其上,一与龟鱼游。画舫临流四面通,绿窗面面有清风。年来始会虚舟意,正在江湖波涛中。”李纲建造梁溪居,也仿陈公叙的舫斋建造画舫。题咏舫斋的诗,直接取于自己当年题于陈公叙的舫斋的诗句。“ 画栋飞檐俯碧流,何时归去般扁舟?不须更把尘缨濯,直取冠裳裂即休。”这是李纲题咏濯缨亭的诗,“濯缨”一语出自《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原本意思就是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李纲的“不须更把尘缨濯,直取冠裳裂即休”,流露出受贬后心情受挫,坚持的退隐之意。“小阁峥嵘面九峰,暮天秀出碧芙蓉。孔明本有躬耕志,却合归来看卧龙。”这是李纲题咏九峰阁的诗,九峰阁在中隐堂的西侧,坐东朝西,面对惠山九峰,由惠山泉汇成的梁溪环绕惠山从旁流过,秀丽的惠山九峰倒映在清澈的梁溪水中。李纲登阁赏景既能欣赏到“九陇龙蛇伏,梁溪组练萦”亲近自然的山光水色,又能领略到“翠烟浮近市,碧瓦丽高甍”远市近郊的乡居风光。李纲依栏吟诗既有“面山开小阁,制度阗深靓。山气日夕佳,爽致当共领”的欣喜自得,又有“虚堂把酒延佳月,小阁哦诗对远山”的悠然闲适。李纲著有《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书写了九峰阁登高望远的美丽景色和隐居岁月的悠闲自得。“亲宾情语款衡门,把酒挥毫气吐云。 何日宽恩返三径?一尊重与细论文。” 这是李纲题咏会文堂的诗。李纲的诗文,文如其人,“雄深雅健,磊落光明”。李纲素爱与名士高僧亲朋好友一起吟诗酬唱论文参禅,故而在梁溪居中建有会文堂。 李纲依局布景,手植松、桂、竹、杞、菊、荷……等花木甚众,在梁溪居中还建有怡亭和心远亭。这是李纲为怡亭题咏如下:“缥缈危亭枕曲池,红妆翠羽自参差。 晚凉小饮谁同醉?定把圆荷当酒后。”   李纲为心远亭题咏如下:“ 境寂心闲物物宜,倚栏更看岭云飞。 晓猿夜鹤应思我,正好归时犹未归。” 无锡繁华一时又近处战争前线,几吻金兵之口。南宋昏君赵构和奸臣秦桧忘却君父深仇,狼狈为奸卖国求和,苟安于半壁,不思恢复中原,致使李纲于建炎四年举族避居闽地后,再也没能返回精心筑建三年之久的梁溪居。“侧身念吾庐,怅望情依然。”这一怅望就是十年!可叹的是,十年怅望竟成空!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李纲在福州楞严精舍含恨去世。一代名臣,在风雨如晦中,走完了既雄壮又苍凉的一生。 梁溪居也在千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人事沧桑中,湮灭无存。但李纲的《梁溪八咏》、《中隐堂上梁文》、《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及众多歌咏和怀念梁溪居的诗文,都被李纲的儿孙收集到《梁溪先生文集》,并刊行于世,得以流传至今。 

▲梁溪居
▲中隐堂
▲会文堂

▲池沼

2005年无锡市政府成立“梁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谋建梁溪居,由李纲后裔,著名的江南园林设计大师李正教授设计,于2006年建成。从此,一座充满仿宋复古气息的梁溪居,耸立于梁溪河北侧。 李正在《造园意匠》中写道“梁溪居虽非旧址,仅沿用旧名,其布局则根据园基地形环境结合李纲《梁溪先生文集》中自述的梁溪居概况以及所赋的《梁溪八咏》诗意内容和今日功能作因地制宜的擎划。取其意、存其实,展现当年概况。”新建的梁溪居,正中求变而得灵动秀色,溶江南水乡风韵和丰厚的人文内涵于一体。梁溪居的重建让人感叹李正大师精湛的造园艺术,让世人多了一处缅怀李纲这位千古名臣一代民族英雄的风景佳处,使无锡的母亲河畔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梁溪居是李纲浮沉波澜几番炎凉凛然悲壮人生的一个缩影。站在梁溪居中登高远望,体会李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嗷嗷焉挽其裳裾而从之的诸葛孔明之用心;感叹李纲的“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怀才不用、壮志难酬;为李纲那“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忧虑天下苍生的爱民情怀击节长叹,同时也为李纲那数度浮沉凛然悲壮的人生扼腕叹息!千百年来,屈辱的赵宋王朝早已被历史的荒土淹没,而梁溪居在人事沧桑湮灭无存中,跨近九百年后犹覆而重建,让人在此瞻仰李纲的千秋忠烈。千百年来,屈辱的赵宋王朝早已被历史的荒土淹没,而李纲孤忠擎国、以一身任天下之重的英雄气概;爱国爱民、无私无畏、许国堂堂不自谋的高尚情操,却永垂于青史!同时也激励着他的子孙,为世人代代所传唱!

参考文献:

1.﹝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2.﹝宋﹞李纲撰:王瑞明点校《李纲全集》岳麓出版社,2004年版。 

3.﹝宋﹞ 徐松 《宋会要辑稿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版 

4.﹝宋﹞杨时撰《杨龟山集》 四库全书·集部11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元﹞脱脱 撰《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李心言 李文扬主编《李纲与无锡》 凤凰出版社 2011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守孝三年,复职要皇帝下旨”借孝“,为什么要守孝三年?
清代文官的丁忧制度
梁溪诗词-梁溪八咏 其一中隐堂(宋·李纲)
李 纲(转载)
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醒来无奈叹中年
杨升庵年表(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