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病不离寒!一个温阳祛寒的百年名方,上则温脾,下则温肾
userphoto

2023.05.29 四川

关注

万病不离寒气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寒气引起的。换句话说,寒气是许多病的根子。

寒气的来源有很多,总体可以分为外寒和内寒:外寒是由于感受外界的风寒所引起,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寒感冒;内寒由于人体的阳气不足引起。太阳能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失去阳光,万物便不能生存。体内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人就会怕冷、乏力困倦、精神不振、大便溏泻、小便清长等等。

外寒和内寒是有不同的去除方法的,外寒需要散,微微的出点汗就能够将身体的寒气驱走(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比如肺寒、肾寒)。而内寒则是需要温度的,可以选取干姜、白术以及人参等等的温中药进行煎汤服用。

桂附理中丸:扶阳派的代表方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极其推崇扶阳在治病中的作用。他对白附片、肉桂等温里药运用独到,人称“吴附子”。历代众多著名医家亦十分重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几千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这样写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内经》将阳气这种温养功能高度地概括为“若天与日”“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思是说:“人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身手敏捷、身体强壮”。

《伤寒论》里的理中汤。就是温补脾阳、治中焦虚寒的代表方剂。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其用量很平均,《伤寒论》各用三两。李可老中医说:理中汤可治百病。后人有加桂、附者桂附理中汤

桂附理中汤出自清代的《喉科种福》,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平素脾胃虚寒、手足不温的人,桂附理中汤是良药。

【症状】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功能与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性状】为棕褐色的小蜜丸;气微,味甜而辛辣。  

所谓“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阳复一分,则邪去一分。”方中肉桂、附子共为君药,大辛大热,补肾助阳,祛寒邪;党参性味甘温,补气健脾。炮姜辛热,温中散寒、止痛止泻,合为臣药。君臣相合,甘温辛热,温补阳气,温中健脾。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可使寒气去,阳气复,中气得补,共奏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黄帝内经》上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中医经典古籍的话,很优雅但可能不够通俗,“打蛇打七寸”这个就十分直接形象了。对于怎么养生,只要晓得“阳气是生命活力的根本”的话,就找到了关键点、核心,就知道一切方法只要能维护巩固这个“生命力根本”,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否则就是有损健康的,当然也就不容易眼花缭乱到无所适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附理中丸的辨证论药
腹胀是脾虚?还是肾虚?桂附理中丸这样用,调畅胃肠道气机
扶阳中气|湘中桂附理中丸,百病通调背后的经典配伍,解读中医之妙
温肾补脾的良方——桂附理中丸
一年中最耗阳气之季到,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去
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