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原因,欧洲中心、两极、多极化三大历史阶段简介

事实上,世界格局以世界政治格局为代表,自近代历史形成开始,其演变主要有欧洲中心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当今的多极化格局三大阶段。

欧洲中心格局,这个主宰世界近两三百年,包括17世纪中期出现的以英、法争夺世界霸权为特征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

19世纪初,通过维也纳会议形成的,以英国为主导的维也纳格局,以及20世纪初“三角格局”,群雄争霸。

美、日、俄、德、英、法的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也就是所谓的雅尔塔格局,这个格局主宰世界50年,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的时候才结束。

1

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欧洲中心格局的来龙去脉

15世纪晚期新航路的开辟,及地理大“发现”,结束了中世纪时代世界各大洲之间几乎隔绝的状态,同时开始了世界性的资本积累。

人口迁移

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数量减少。

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之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物种交换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美洲的特产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了。

以海外殖民掠夺,以及重商主义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的发生、扩张,又进一步加强了人类的联系,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

这种文明,也就是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历程的启动,世界文明秩序的合理化进程,同时运行。

一体化与合理化,这两种力量的冲突及协调的动态平衡,推动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前进。

《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一方面调整了欧洲的传统政治版图,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从此,揭开世界近代格局演变的新篇章。

事实上,这个和约是对以哈布斯堡王朝为核心的欧洲旧秩序的沉重打击,加速了这一传统秩序的崩溃,加快了威斯特发里亚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

17世纪英国革命引发的欧美资产阶级浪潮,确立了英国及欧洲在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事实上,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为近代以来的第一个“世界”格局。

尽管从地域上说,这个权力结构仅仅局限于欧洲,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各地,乃至整个近代历史。

从工业革命到全球化的世界格局演变

这个时候,世界秩序之争,主要体现的是大国的竞争。

世界秩序就是大国权力、利益、观念分配的结果。

近代世界第一个崛起的大国是英国。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列强筚路蓝缕,开辟了新航路,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受益于新航路,而经济实力大增的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建立了君主立宪政权,并利用政权的力量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在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工业革命在英国蔓延到欧洲和美洲。

拿破仑战争打破了英国主导的世界格局。

以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作为分界线。

拿破仑战争对近代法国历史、对近代欧洲历史、对近代世界历史的影响很大。

它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促进了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同时,这次战争还摧毁了现存的欧洲政治格局,一种新的均衡开始出现。

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格局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在这个格局中处于支配地位。

欧洲列强扮演了世界的主角,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和亚洲的岛国日本只不过是配角。

亚、非、拉民族和国家处于被压迫、被宰割的对象,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2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近代世界历史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总格局,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彻底摧毁了。

二次大战前,群雄争霸的世界格局被雅尔塔体系形成的两大国对立格局所代替。

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美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

事实上,想当年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带领西方国家,主要为西欧国家,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便“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以及“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维。

造成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冷战政策的方式是:封锁与遏制,这是冷战政策的根本方式。

最终,双方形成北约和华世界政治约两大军事集团,两极格局形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的两极格局。

1962年,苏美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苏联曾经一度处于优势地位。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3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其具体表现在于:国际格局紧张动荡,自近代以来,世界权力首次开始向非西方世界转移扩散。

世界经济与政治进入大调整时期,传统国际经济秩序面临“坍塌”,国际经贸格局面临重构。

另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但是,最近几十年世界多极化有“东升西降”的趋势,东方力量越来越强大,中国、东盟、印度发展势头比较快,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西方力量越来越衰落,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日本,它的经济总量曾经非常庞大,现在还不到中国的一半,欧盟原来也非常厉害,现在衰落迹象明显,美国经济也是一蹶不振。

总之,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格局,但是多极化越来越明显了。

世界格局演变的原因

从上述世界格局的历史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格局的稳定是相对的,而其失衡更迭则是绝对的。

决定世界格局不断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的消长变化。

换言之,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尤其是作为“极”的大国的实力变化,才是导致世界格局演变更迭的根本原因。

在世界体系中,主要大国实力对比所形成的世界格局,是决定世界体系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所谓格局就是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形式。

系统理论把格局看作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多层次、多方面联系的大系统。

我们必须把握国际舞台各种力量的消长及其战略变化,我们要通过这些历史变化,掌握国际风云变幻的基本脉络,探索国际格局形成和变化的历史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第九专题复习
【易错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表格式知识点总结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