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下半年,是太平天国历史的又一个拐点。在此之前,太平军二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攻略苏南,声势大振,可是,仿佛一瞬间,却陷入到安庆危急、安庆沦陷、天京被围、天京沦陷的下坡路了。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拐点处的会议
1860年5月,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困扰太平军多年的天京之围终于完全得解,天京城一片喜气洋洋。
这次喜气洋洋的会议,正是太平天国从复兴走向失败的开始。
天王洪秀全兴奋地坐在龙椅上,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登朝道贺!
在各自表达兴奋之余,大家对太平军的下一步动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陈玉成深知,上游安庆不容有失,此时的湘军已经开始攻略安庆,应该尽快回师西进,消除安庆方向的威胁。
但是,洪仁玕却另有看法,他认为应该东征,他的理由有2点:
1、有利可图
天京,到北京、去西川,都相隔万里,唯有下游的苏州、上海,富庶繁华、防御薄弱,却近在眼前!
2、能照顾全局
看来,有留洋经历的洪仁玕对洋人的船坚炮利是有充分认识的。
上游现在僵持,就在于湘军的水师优势。如果我们东下,买得20艘火轮,再用火轮西进解围,那湘军也不是对手!
在激烈的讨论后,大家达成一致:先东下,限期一个月完成!一个月后,马上回师西进!
正确却致命的决策
会议决策本身问题不大。
诚然,打到上海找洋人买火轮的想法是不靠谱的。可是,在面临多方威胁和机遇时,向薄弱地点发展,总体方向的正确的。
而限期一个月,也是稳妥的。
显然,一个月,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完成全取东南的方略的。
迟到总比不到好。但很多时候,不能如期履约,同样致命!
看起来,洪仁玕的主张,应该是分步骤完成的。在稳定西线的同时,实现对东面的扩张和发展。
因此,就这个决策本身而言,他并不算为过。
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胜利的诱惑,是致命的。太平军节节胜利,刹不住车,一口气把苏南全部打了下来,还打了一把上海!
爽完后一看日历:五个月过去了!
致命的五个月
这是致命的五个月。
决策时,说好的限期一个月,是十分必要的。
在陈玉成参与二破江南大营之前,曾国藩已经开始组织对安庆的进攻。
陈玉成之所以能抽身解江南大营,并接受“限期一个月”的东征安排,是因为:枞阳在手。
正如湘军说的:枞阳不打下来,我们就是围十年,也打不下安庆!也是隔靴搔痒!
而枞阳,防御森严,易守难攻。
湘军挖开河道,充分发挥水师优势,才打下枞阳。
真是耽搁的几个月,使得上游战局完全逆转。
可以想象的是:假如太平军不耽搁时间,真的遵循限期一个月的约定,即使回来,湘军如何从容施工挖河,攻破枞阳呢?
即使是在清军攻破枞阳后太平军再回来,早些回来,清军防御未搭建好,太平军何至被动?
正因为太平军耽搁了宝贵的几个月,湘军得以完成对安庆的围困,并部署好了在各处的防御!
一盘散沙
耽搁了五个月,耽搁就耽搁了吧,赶紧回头西征救援吧!
于是,太平军开始了“精心策划”的第二次西征。
陈玉成、李秀成兵分两路,约定1861年3月会攻武昌。在大进军过程中,两军都没有遇到强力抵抗或不可克服的意外因素。可是,李秀成直到6月才抵达武昌!
这迟到的3个月,可不只是打不打武昌的问题,这说明:太平天国复兴的基石——协同作战已经荡然无存了。
李秀成在第二次西征中的路线,显然,私利大于公心。
很多人说:陈玉成就不应该参与攻破江南大营和东征,他不顾大局,是去抢利益。
殊不知,陈玉成、李秀成,早在枞阳时期就达成一致:太平天国两面受敌,陈玉成主要负责安徽战场,李秀成主要负责天京战场,但是,一旦要发起大的攻势,就要集中一处,共同作战!
同时,作战时,彼此达成誓约,严格执行,协同作战!
正是这种誓约作战的模式,使得李秀成、陈玉成等后期将领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协同一致,改善大局!
在东征时,陈玉成倒是守规矩,到期一个月,果断解围,准备西征,只是见大伙执意继续东征,才继续参与东征。
现在,这种誓约作战的基础: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了,以后还如何协同对敌呢?
连清军都幸灾乐祸:如此,陈贼必深恨李贼!
一盘散沙,是比丢失城池更可怕的后果!
关键的讨论
就在太平天国攻略苏南期间,大清也进行了一次激烈、关键的讨论。
东南,系大清财赋重地,对大清十分重要!因此,大清也对安庆与苏州哪个重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曾国藩承受压力,坚持自上而下。虽然对外争论不休,但内部团结一致。
咸丰多次下诏,要求曾国藩放弃围困安庆,救援苏州。在这些诏书中,咸丰甚至明确表态:苏南沦陷,就算你拿下安庆,也是得不偿失!
其他的大清官员,也多方表态、施压,要求曾国藩先救苏州!
但是,曾国藩“但求立脚之稳定,不问逆氛之增长”,坚持加强对安庆的围困。
现实意义
表面上,曾国藩这种固执己见,使讨论迟迟没有结果。
但是,因为曾国藩此时已经被任命全权处理对太平军的战事,因此,虽然外部争论不断,但湘军内部是坚定、一致的,大家仍然一致朝着一个方向用力。
而太平军则不同,表面上,大家很快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执行时,大家似乎都各自刹不住车,逐渐陷入到一盘散沙的处境中去了!
在我看来,太平天国由复兴走向败亡的关键点,正是那次喜气洋洋、豪情万丈的会议。
那一刻,大家做出了一致的决策,但在每个人的心里,大家都已经打下了不同的算盘!
当大家各怀一心时,一个正确的决策,也会是一个致命的决策!因为,大家都会争着去抢夺正确决策的红利,彼此加剧分化、勾心斗角!
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些被许多人认为虚不可及的价值观,往往是那些成功企业家、政治家最强调的东西!因为:错误的决策未必会要命,失去价值观的组织,一定会走向败亡!
今天,我们依然常常处于类似的选择中:当你对决策有不同看法时,怎么办?
决策,有好有坏,可是,说好的事情,就要去做。执行不利,一盘散沙,是比决策失误更可怕的疾病!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