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句女王,死于疯狂
userphoto

2023.02.26 海南

关注

即便是在100年后的今天,伍尔夫这样的女性也依然会被骂惨。

她公然质疑男女在职场上的不平等;

她嫁了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但拒绝性关系,拒绝生育;

她婚后出轨,大搞同性恋,还说什么「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她蔑视男权,蔑视传统,始终奔跑在规则之外。

总之,她胆大包天,很不讨喜。

跟伟大的灵魂打个照面,往往要隔着时空,几十年,几百年,或者永远错过。

好在,伍尔夫没有让我们等太久。

她那传奇的故事被反复讲述,犀利的金句被疯狂转发,那emo的侧脸,被文艺青年们捧成了顶级「网红」。

更重要的是,她为现代女性的觉醒指了条明路:经济独立。

为此,她亦燃烧了一生。

01

「糖衣炮弹」是个很要命的东西。

它看似诱人,然而,当你把最外面那层嗦完之后,巨大的苦便会随之而来。

而且,一苦到底。

伍尔夫的人生,就如同这糖衣炮弹。

1882年,伍尔夫出生在英国伦敦,家境好到让人嫉妒。

⽗亲莱斯利·斯蒂芬爵⼠是大名鼎鼎的学者,在那个没有网络,全靠纸笔耕耘的年代,他主编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国家名⼈传记⼤辞典》。

母亲是知名的模特,优雅,美丽,气质非凡。

他们都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最终,才子佳人还是走到了一起。

童年的伍尔夫,曾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直到6岁那年,同父异母的哥哥脱光了她的衣服。

那双肮脏的手在她的身上游走,年幼的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心底深处涌起了一阵阵的厌恶。

「嘘,不要开灯」,深夜里溜进她房间的哥哥,总是这么告诫她。

黑暗里进行的事,也许只能藏在黑暗里,伍尔夫不敢告诉任何人。

她的童年,在那之后就彻底失去了。

(奥斯卡获奖影片《时时刻刻》中,尼可·基德曼饰演的伍尔夫)

13岁那年,母亲因为流感而去世,一向温和的父亲性情大变。

他暴躁,狂怒,让伍尔夫原本就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

她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精神危机,常常没由来地出现幻觉,这种癫狂的状态,她一生都未能治愈。

母亲去世的这些年里,伍尔夫的内心是麻木的,虚无缥缈的,踮不着地的感觉。

打破这种状态的,是姐姐和父亲的相继去世。

没有了大人的庇护,哥哥更嚣张了,他对每个姐妹都实施了性侵,无所顾忌。

她们想反抗,但丝毫没办法。

她们从小就被要求优雅、体面,跟贵族的家风相比,女性的尊严和贞洁是可以被牺牲的。

没有人会相信她们的话,因为哥哥在亲戚朋友面前,总是扮演着完美兄长。

更糟糕的是,女性历来贫穷,即便身为贵族,但她们离开了男性便一无所有。

「那年哥哥36岁,我20岁,他年收入1000英镑,我50英镑,所以在晚上我很难与他对抗。」

种种压迫之下,她们只能隐忍,因为她们的敌人不仅仅是一个兄长,还有建立在男权制上的整个社会传统。

伍尔夫想逃,但逃亡的路径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她跑到窗口一跃而下。

幸或者不幸,她被救下了。

为了医治她的心理疾病,姐姐帮助她搬家了。

新的住所宽敞明亮,每天一睁眼,房间里就洒满阳光。

但心里面的黑暗,是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的。

02

「达洛维夫⼈说,她要⾃⼰去买花。」

这是她的小说《达洛维夫⼈》的开头。

毫不起眼的一句话,在维多利亚时代却是相当惊世骇俗。

贵族小姐去大街上买花?那可是仆人才能干的事!

她们只能在客厅绣花,在家庭聚会上做陪衬,她们的任务是漂漂亮亮地长大,她们的婚姻被男性拿来作利益交换的筹码。

她们无比尊贵,却又无足轻重。

即便像伍尔夫这样的家庭,女性的存在价值也丝毫不被重视。

家里能上学的只有哥哥,伍尔夫心里怨恨,但也无从诉说。

好在,父亲从不限制她泡在书房,那个不亚于图书馆的知识天地里,伍尔夫自学到了比学校里更广阔的知识,反叛思想也从这里生根发芽。

搬家之后,伍尔夫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经济独立。

她给报社撰稿,写小说,写评论,靠写作养活自己。

工作之余,她和姐姐努力拓展自己的社交范围,凭借着美貌和才识,她们吸引了一大批才子的加入。

大名鼎鼎的「布卢姆茨伯⾥派(Bloomsbury Group)」从这里开始发扬壮大。

T·S·艾略特、《尤利西斯》的作者乔伊斯、经济学家凯恩斯、哲学家罗素...

这些人组成了20世纪最硬核的朋友圈,而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就是伍尔夫。

她无惧世俗的眼光,在男人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这群人胆大妄为,敢于践踏一切他们想践踏的。

1910年2月,伍尔夫竟然把脸抹黑,贴上胡须,乔装打扮成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登上了「无畏号战舰」。

他们吃好喝好,全程享受着高规格的接待,把英国海军和外交界耍得团团转。

在男权的条条框框中横冲直撞,伍尔夫很得意,她有种「复仇」的快感。

甚至在她最亲密的社交圈里,她也坦诚自己存在着某些「利用」。

接近这些大才子,就能接近她曾经可望而不可求的高等教育。

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女子学院做过两次「女性与小说」的著名演讲。

在公众的凝视下,她大胆放言:一个人能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演讲的内容加以修改和扩充之后,便成为了那本我们所熟悉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个女⼈如果打算写⼩说或诗歌的话,每年必须有五百英镑的收入,外加⼀间属于⾃⼰的房间。」

这个空间直指女性的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归根结底,女人要有钱。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所能,想⽅设法给⾃⼰挣⾜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线深深沉入⽣命这条溪流中去。」

达洛维夫⼈的梦想,从想要买一束花开始,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

从起点延伸下去,便是伍尔夫一生都在追问的主题:

女性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03

伍尔夫可以有一万个厌男的理由,但她没有。

她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性别不是非男即女,非黑即白的,它更是五彩斑斓,没有边界的光谱。

女性也可以阳刚,男性也可以阴柔,最重要的不是区分男女,而是平等地对待他们。

在性别的问题上,伍尔夫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固然离不开她高于常人的眼界,但我们也能看出,她本身的性别意识是模糊的。

双性恋?同性恋?无性恋?没人说得清,包括她自己。

伍尔夫的一生都在被男性撕扯,自从被哥哥性侵之后,她的人生就在不断地往下坠落,但为她兜底的却也是男性。

在她的知识分子小团体中,有一个剑桥毕业的「一贫如洗的犹太人」。

他叫伦纳德·伍尔夫,从姓氏就能看出来,他后来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伍尔夫」的丈夫。

他对她一见钟情,爱她的才华和美丽,亦能接受她的病态和歇斯底里。

伍尔夫嫁给他,并非出于性吸引,而是因为他们的三观是如此相似。

在她的想象中,他们的婚姻「将会充满了⽣机,总是活泼有趣,总是充满热情」。

1912年,他们结婚了,伦纳德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之中,然而很快他就被浇了一头冷水。

伍尔夫不愿意同房,不愿意生育,童年的黑暗经历让她对性爱充满了恐惧。

伦纳德愿意等,他始终相信她会好起来。

为了陪伴她,他辞去了锡兰的工作返回英国,他支持她的写作,永远是她的第一个读者。

他把伍尔夫宠成了公主,但依旧挡不住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结婚第二年,她就试图吞药自杀,发病越来越频繁,大喊大叫,大哭大闹,让人精疲力竭。

更糟糕的是,她出轨了,对象是各种各样的女性。

在恋爱和疯癫中,她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

《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在那个封闭的环境中,她大谈同性之爱。

无论伍尔夫多么出格,伦纳德始终对她不离不弃。

为了全力支持她的写作,他甚至自己开办了出版社,除了伍尔夫的作品,他们在29年的时间⾥总共出版了527部著作,从弗洛伊德到托尔斯泰,他们为现代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可估量。

毫无疑问,伍尔夫是爱他的,他不仅维系着她现实中的生命,她的文学生命也是建立在他毫无保留的爱与宽容之上。

但她对伦纳德的爱,或许只能表现在偷偷亲吻他的枕头。

30年的无性婚姻,有太多的愧疚、挣扎、凄凉、无奈拉扯着她。

这些元素足够成就一个伟大的作家,但也足够摧毁一个肉体之躯。

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很难说伍尔夫这辈子有没有真正经历过一段纯粹的爱情。

哥哥毁了她,丈夫拯救了她,她对男性既抗拒又依赖。

人生最美好的记忆,关乎母亲的温暖和姐姐的庇护,所以同性总能轻易地激起她的爱慕。

一切极端的情感,都与疯狂类似。

或许正是这样的疯狂,让她抵达了正常人所无法触及的境界。

那是性别的幽暗之处,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幽暗之处。

04

伍尔夫终究撑不住了。

一次次的精神错乱,泯灭了她生命中最后一丝光明。

59岁那年,她预感到自己又要发狂了,而这一次没有好转的可能。

1941年3月28日,她在口袋里装满了石头,平静地走向了欧塞河。

死亡并非是残酷的,死亡之中也有救赎,也有拥抱。

她曾对丈夫说:

「亲爱的伦纳德,要直⾯⼈⽣,永远直面⼈⽣,了解它的真谛,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伍尔夫这一生,终究千疮百孔,但又无比壮烈。

她勇敢地为后人举起了自由、抗争、觉醒的火把,哪怕将自身作燃料,也在所不惜。

卡夫卡评价说:「伍尔夫⼀只⼿挡住命运的袭击,另⼀只⼿匆匆在纸上记下⾃⼰想写的东⻄。」

近百年过去了,有无数个伍尔夫在朝着光明奔去。

越来越多的人成功了,但更多的人注定要与泥潭一样的人生,周旋一辈子。

女性想要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依旧很难,但在你放弃生活之前,生活绝不会先放弃你。

「⽣命不是安排,⽽是追求,⼈⽣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没有答案的⼈⽣。」

命运有无数雕虫小技,想搞垮一个肉体或许很容易。

但,圣洁的灵魂永不溃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伍尔夫的人生经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
精选书评第37期 ll 评《存在的瞬间》
沉思的力量和独立的灵魂
女性一生必读书籍|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听她说|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写作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而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