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最经典的一副对联,14字写尽众生百态,受用终生
userphoto

2023.05.11 北京

关注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备受读者喜爱。

其中一字一句,皆有深意。《好了歌》、《聪明累》、《终身误》,借诗词,楹联之口,曹公早已在暗中为每个人布好了结局。

今天为大家带来《红楼梦》中最经典的一副对联,短短14字写尽众生百态,读懂它就读懂了人生!

智通寺奇对

《红楼梦》第二回讲述了贾雨村的奇妙经历。

贾雨村出身仕宦大家,但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家道中落,只剩他一身一人在家乡,难以维持生计。

好在他考中举人,当上了知府。可突如其来的荣华富贵冲昏了他的头脑,仅过了一年,贾雨村就因贪财徇私被革掉了乌纱帽。

随后,他再次过上了吃糠咽菜敝巾旧服的日子。为了谋生,他只好在林如海家中谋一份讲师的活,担任林黛玉的老师。

心中郁结的贾雨村在一次郊游散心时,无意间来到了智通寺的门口。随后看到了门上挂着的一副对联: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一眼看到这副对联,贾雨村内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心中反复赞叹“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一定是一个经历过重大挫折,看破世事人情之人所写的。

他迫不及待走进寺庙,想寻求高人指点。

可进去的时候,只看到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在煮粥,他听不清贾雨村的之乎者也,答非所问。

贾雨村顿感无趣,便悻悻离开了寺院。

正如贾雨村所言“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副对联看似通俗易懂,实则寓意颇深,将“贪”字说绝了。

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时,贪念作祟,不舍得收手。等到前面没有出路时,才想着回头,不曾想身后也早已没有了余地。

这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之人的讽刺和棒喝,也是对贾雨村的点化与忠告。

贾雨村的命运仿佛就是这副对联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忘缩手”,当了知府还不满足,贪赃徇私,才丢掉了官职,再次回到穷困潦倒的困境。

重蹈覆辙

贾雨村很聪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深意,可惜并没有他从中得到警示。在求解无果后,他很快将这副对联抛之脑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攀附权贵。

不久后,他借助林如海的关系,成功攀附上了贾府。在贾政的帮助下,重新官复原职。随后他一心追名逐利,为官不正,贪赃枉法。为了加官进爵,他恩将仇报,错判“葫芦案”,最终重蹈覆辙“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一个“贪”字贯穿了贾雨村人生的始终。

贾雨村无疑是可悲的,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可他又何尝不是当今时代万千众生的一个缩影。

贪乃人性底色,这句俗语看似通俗易懂,可真正能做到“缩手”和“回头”的寥寥无几。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灭亡都离不开一个“贪”字,若是他们稍加节制,总不会落得“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我们世人也是如此,有些人明明已经积攒了很多钱财,明明已经拥有了数不尽的荣华,但依然止不住内心的欲望。最终被欲望吞噬,陷入泥潭,无路可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的话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想堂堂正正为人处世,留下清名,关键就在于知足知止。

智通寺门上的对联,根本不需要智者才通。

人生百年,知足者富。一个人只有懂得知足知止,学会享受精神的乐趣,摆脱外物的依赖,方能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中及时抽身。从而进退有据,安乐长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最经典的3副对联,一字一句,都写尽了人生
《红楼梦》中最意味深长的一副对联,读懂了它才能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赏析204 智通寺及其对联
红楼梦诗词鉴赏(上)
揭秘《红楼梦》中宝钗的真实结局
《红楼梦》:一副对联是救命良方,贾家若能执行,不会被抄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