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后人眼中的“双神之战”
userphoto

2023.05.24 北京

关注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7-1192)以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一世穆斯林苏丹萨拉丁之间的冲突而闻名,这是一种简化论的观点,反映了学术界内外对这些主角的持久迷恋

事实上,这次远征更加多样化,德国皇帝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率领特遣队前往东方,一些小规模的远征也构成了整个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一部分。

本文调查了企业史学的关键发展(主要关注理查德弗雷德里克菲利普的十字军生涯)并介绍了主要来源。它表明,史学在20世纪和21世纪逐渐多样化,从传统的理查德与萨拉丁叙事转向探索研究不足的个人、事件和主题

哈丁之战

1187年7月4日,拉丁王国耶路撒冷的军队在哈丁之角被埃及、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的苏丹萨拉丁击败。耶路撒冷国王吕西尼昂的盖伊被俘,10月2日,耶路撒冷向穆斯林苏丹投降。

作为对哈丁的回应(但没有人意识到耶路撒冷的困境),1187年10月29日,教皇格里高利八世宣布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远征,这是一场由西欧三位主要统治者领导的复杂军事行动

1190年6月10日德国皇帝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走陆路,但却神秘地淹死在萨利夫河中,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一世(狮心王)乘海旅行,前者在1191年7月阿卡被俘后离开,而后者于 1192 年 10 月 9 日离开圣地,并于 9 月 2 日与萨拉丁达成了为期 3 年的休战协议(雅法条约)

因此,远征未能解放耶路撒冷。除了这些十字军东征特遣队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航行属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保护伞:包括西西里岛的威廉二世1188 年派遣的 50 艘船只;1189年葡萄牙国王桑乔一世的北欧船只进攻西尔维斯;以及《雅法条约》敲定后抵达圣地的达诺-挪威探险队。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最重要的三支军队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缺乏对这次远征的权威学术描述,在主要主角的传记研究和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中可以找到最详细的解释。

但在事实上,十字军东征的多样性有必要从三个方面限制这次史学调查的范围。它主要关注理查德菲利普弗雷德里克的军队,以便汇集英语法语德语的记录版本,而且按时间顺序,它综合了20世纪21世纪的主要贡献,例如托马斯·富勒的《圣战史》

但更有争议的是,这里的焦点完全集中在十字军军队上,而没有处理与萨拉丁有关的大量文献,包括萨拉丁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前对法兰克人进行圣战的承诺:他是否与拜占庭结成反十字军联盟?为什么他1189-1191年未能在阿卡城外粉碎拉丁人?他维持野战军的困难以及十字军东征在他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在20世纪和21世纪,学者们越来越多地超越了传统的理查德与萨拉丁叙事,导致史学研究的范围变得多样化。

如上所述,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被描述为萨拉丁和狮心王理查德之间的冲突,无论是面向公众还是学术作品。这不仅反映了西方对两个被神话化的对手的迷恋,而且还反映了理查德和萨拉丁军队成员撰写的详细叙述,以及现代传记作为考察主要媒介的出现。

因此,理查德一世的英语、德语和法语传记版本以及四本重要的论文集,对理查德十字军生涯的解释差异很大,从约翰·吉林厄姆在两本开创性的传记中大部分正面的评价,到迈克尔·马尔科夫斯基的诅咒判决,即“作为十字军东征领袖,理查德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失败者”。

在这些总体评估中,出现了几个有争议的观点,理查德于 1191 年转移到塞浦路斯被视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举动,他于 1191 年 8 月 20 日在阿卡郊外处决 2600 至 3000 名穆斯林囚犯的决定仍然极具争议

按照 12 世纪的标准,这是否是一种暴力行为的争论仍在继续,虽然较早的研究将其归因于理查德的暴躁脾气(这种解释忽略了围绕他愤怒的复杂证据),但最近的解释,集中在他希望在没有囚犯的情况下推动军队前进,他希望对萨拉丁进行心理打击

阿尔苏夫战役(1191 年 9 月 7 日)的重要性,被一些人视为对萨拉丁的沉重打击和理查德“精湛的将军才能”的展示,但R.C.斯梅尔将其描述为“引人注目的暂时战术成功,仅此而已”。

这场战斗似乎是在从阿卡到雅法的战斗行军中演变的,当时基督教的两名成员,骑士团的元帅和卡鲁的鲍德温打破了队伍,向穆斯林发起了冲锋,但理查德国王是否打算与萨拉丁进行决定性的战斗?

后人眼中的阿尔苏夫战役

托马斯·阿斯布里奇(Thomas Asbridge)拒绝了安布罗瓦兹(Ambroise)的《圣战之歌》(Estoire de la guerre sainte)中高度程式化的事件版本,他认为,尽管理查德为对抗做好了准备,但他的主要目标是完好无损地到达阿尔苏夫,然后前往雅法,而阿斯卡隆和耶路撒冷也会因此受到威胁。

相比之下,优先考虑安布罗伊斯本杰明·凯达尔(Benjamin Kedar)认为,尽管鲍德温等人已经参与,但理查德决定继续向南进军,这是一种蓄意的策略,以引诱萨拉丁的部队到合适的战场进行毁灭性的骑兵打击

另一种观点认为,双方都有充分的理由进行最终交战,并将在阿尔苏夫森林展开,也有可能是理查德在行军纵队沿线驻扎了值得信赖的下属以维持纪律,在这种情况下,元帅和鲍德温会按照理查德的意愿行事。

有趣的是,十字军两次推进到距离耶路撒冷仅12英里拜特努巴,但两次(1192年1月和7月)都被命令撤退。那么理查德应该围攻耶路撒冷吗?

理查德的辩护人坚持认为,他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是与当地军事专家协商形成的,他们认为谈判是获得耶路撒冷的唯一现实方法。

然而,历史学家普遍对理查德的困境不那么同情。有人认为,狮心王拒绝进攻圣城,违背了军队和教皇的期望,浪费了继阿尔苏夫之后占领耶路撒冷的关键机会,他可能“失去了勇气”,或者说理查德只是失算了,他的优柔寡断未能掌握十字军战争

上述所有辩论都以某种方式与更广泛的问题有关,即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应该被视为胜利还是失败。当然,《雅法条约》一直是学术评估的核心。

事实上,这次远征是通过谈判休战而不是军事政变解决的,这一事实使历史学家得出了不同结论。萨拉丁保留了耶路撒冷的所有权,但令人惊讶的是,主权并不是谈判中的争论焦点,通往埃及的钥匙阿斯卡隆也被拆除了。

然而,十字军占领了从雅法到推罗的耶路撒冷沿海领土,阻碍了朝圣者进入圣地的机会,而萨拉丁的声誉在多次战斗失败后受损。因此,萨拉丁因“未能将基督教王国从巴勒斯坦消灭”而受到谴责。

同样,理查德也因撤兵而受到赞誉,有人认为理查德从中可以发起一场更有利的运动,并批评他在第二次撤退后才重新开放外交渠道,宣传由于他的兄弟约翰的干预而需要返回家园,从而削弱了他的谈判地位

然而,狮心王在远征期间的行动表明,他在外交艺术上与萨拉丁相当,甚至可能超过萨拉丁,当考虑到休战和远征的长期影响时,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该条约被描述为“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因为它确保了拉丁东部可以再生存一个世纪

萨拉丁于 1193 年 3 月去世后,该协议为一段和平时期奠定了基础,它被标志着法兰克-穆斯林条约的“历史性突破”,通过史无前例地建立整个城镇(利达和拉姆拉),而不仅仅是农村地区,作为共同管理地区

更广泛地说,塞浦路斯吕西尼昂统治下(从1192年开始)获得了战略意义,阿卡为耶路撒冷王国提供了一条充满活力的商业生命线,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通过瞄准埃及和海上战争的潜力,塑造了未来十字军东征活动的方向

我认为,除了经久不衰的理查德和萨拉丁“二元论”之外,20世纪和21世纪见证了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主题方面的逐渐多样化。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Frederick Barbarossa)在萨利夫河(River Saleph)的去世给他蒙上了阴影

后人眼中的“双神之战”

所有的叙述都是在对巴巴罗萨的死亡预知下写的,事后诸葛亮的好处导致一些学者认为皇帝打算死在东方,而十字军东征是他一生都在努力的结局

不出所料,德国学术取得了最大的进步。埃克哈德·艾柯夫(Ekkehard Eickhoff)关于弗雷德里克十字军东征的里程碑式作品于1977年出版,根据对地形的深入了解,详细重建了远征过程。

鲁道夫·希斯坦德(Rudolf Hiestand)在1992年的一篇长文代表了现代学术的一个关键时刻,它修改了以前的假设,并为未来的研究设定了议程。希斯坦德驳斥了相互关联的假设,即十字军东征是长期政策的高潮,皇帝本人将远征视为他的最后行动。

1189 年 5 月,以弗雷德里克的名义发出的一封信明确表示他打算返回,而且,如果十字军东征真的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人们会期望至少在 1187 年之前就开始了一些准备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希斯坦德坚持认为,这次远征不能脱离1180年代帝国的政治背景,他颠覆了传统观点,即1180年狮子亨利流亡后出现了一段和平时期,这为腓特烈东行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他认为皇帝之所以能够建立和平,只是因为他决心去十字军东征:“正是十字军东征给了他与教会和平相处的机会,迫使王子和贵族和平相处,而不是1187年之前和平为十字军东征创造了机会。”

弗雷德里克的出发准备工作也得到了宝贵的了解。他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的经历,与拉丁东部的个人关系以及数十年的统治都使弗雷德里克能够“以理性和专业精神”应对十字军东征的挑战。

这一点,再加上弗雷德里克富有远见的计划和军队的内部组织(所有这些都受到“巴巴罗萨的整体权威”的约束),他反对任何关于皇帝屈服于政变的说法。

尽管希斯坦德坚持认为,到1189年4月,腓特烈已经尽了一切可能和必要的努力来成功进行一场战役,但在讨论远征的后果时,他采用了更批判的语气:十字军东征巩固了弗雷德里克作为基督教皇帝的声誉,但由于德意志军队损失惨重,所以它在人员和资源方面削弱了施陶芬

一些研究建立在希斯坦德的结论之上。例如,弗雷德里克之死对拉丁基督教作家来说有问题,因为他没有在圣地与穆斯林作战,而是淹死在基督教西里西亚,曼努埃尔·卡门津和莱拉·巴格曼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后者揭示了皇帝的去世是如何不符合“好死”的下场。

而这些也就是后人们对当时那次“双神之战”的看法,并且直到现在还有人为此争论不休,虽然历史只能通过资料去考究,但当时战争的宏伟也不是如今人类可以想象的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振河山:意义深远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异国版的“三英战吕布”
文明简史: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决战耶路撒冷 | 金雀花王朝(15)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图文简介
决战耶路撒冷:狮心王理查与真正骑士萨拉丁的对决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