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死的最可惜的将领——毛文龙犹如夜空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

《明末死的最可惜的将领——毛文龙犹如夜空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文/历史的溪流

明末的毛文龙何许人也?一般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也有人可能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并不知道他的事迹。

确实,毛文龙在明末的历史舞台上犹如跑龙套般地一闪而过,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太过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这个名字虽然听过,还是陌生,仿佛辽东上空滑过的一颗流星,稍纵即逝。不过他本人倒并非跑龙套的小角色,而是明朝正式任命的高级武官一一驻守鸭绿江口的东江总兵,在明朝和后金(清)、朝鲜的边界地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崇祯二年(1629)他死在督师大人袁崇焕的尚方宝剑之下,在袁崇焕的显赫威名与耀眼光环的笼罩下,毛文龙黯然失色,甚至模糊原来的本真面目。到了后世历史学家的笔下,他的功过是非到底应该怎样评说,似乎成了一个不太好办的问题。

毛文龙个人简介

毛文龙,浙江杭州人,年轻时穷因潦倒,学麻衣相术,摆摊拆字,替人看相谋生。后来浪迹江湖,来到山海关外边塞,度过二十多年行伍生涯。天启元年(1621),经友人引荐,成为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的一名“游击”。所谓的“游击”是明朝的一个军职,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明朝还在嘉峪关设置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后金(清)的军队攻陷辽阳,他从海道遁回,乘虚占据鸭绿江边的镇江堡,升任副总兵。镇江堡后被金(清)攻陷后,他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随后晋升为总兵。

皮岛也称东江,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鹿岛构成三足立之势,地理位置居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菜二州的中间,号称孔道。在后金(清)窥视辽东的形势下,这个地区对于明朝极具战略价值。毛文龙登岛后,披荆斩棘,筹备器用,召集流民,招商引资,南货绸布,北货参貂,挂号抽税,不过几年,东江就成为一方雄镇。不得不说毛文龙本人不但是一位马上可御敌的将军,还是一位称杆子上可生财的商人,文武兼备,难得的人才。

天启三年,毛文龙与部下计议,辽东要地只有金州南通旅顺口,北至三牛坝,西通广宁,向东可以收复失地。如果占领金州,陆路可以遏制后金(清)军队南下,水路可以前往登州运粮。便率领部攻下金州,命部将张盘驻守,自己仍退回皮岛,使金州与皮岛互为犄角之势。由于此战告捷,皇帝晋升毛文龙为左都督,并挂将军印,赏赐尚方宝剑,确认并扩大他的职权。正因为皇帝的信任,毛文龙在皮岛的迅速的发展,以至于被皮岛人民称之为“毛家军”,军队里面掌权都是姓毛的,都是和毛文龙沾亲带故的,侄子、表兄弟等等。

毛文龙在皮岛的处境不太妙!

当时朝廷上下都以为毛文龙在海外有牵制努尔哈赤军队的功劳,从《明熹宗实录》可以看到,兵部的估价是:毛文龙的力量不足以消灭努尔哈赤,牵制努尔哈赤则绰绰有余。工科给事中杨所修的评价更为具体:东方自从金兵匪首努尔哈赤猖狂逞凶以来,目前只有毛文龙在那边孤独的抵挡着金兵的南下,而日本倭人也在那边经常活动骚扰我大明的子明,这一局势恰好只有毛文龙可以牵制两方来犯的敌军;如果倭人出他们的老巢来掠夺大明的子明,毛文龙恰好可以去断了他们的退路。因此天启皇帝在谕旨中多次称赞他:“多方牵制,使奴狼狈而不敢两顾。”

皇太极即位之后,毛文龙以明朝封疆大吏的身份,多次和他联系,相约和好,维持边疆安定。崇祯皇帝鉴于他的独特作用,继续对他实施优容方针。然而朝廷中也有一些大臣以为毛文龙拥兵跋扈,千方方百计对他加以掣肘。毛文龙对此很不满意,向皇帝诉苦,崇祯皇帝说了公道话:“毛文龙本以义勇简任东江,数年苦心,联所洞鉴,人言何足置辩!”这句公道话也为毛文龙本人撑足了腰杆子。

户部以为毛文龙虚冒军饷,派员前往核实,意欲裁减军饷。毛文龙当向皇帝申诉:户部把皮岛一地兵员作为他辖区兵员总数,太过于昧良心。崇祯皇帝也不同意户部这种做法,说道:毛文龙辖境,辽民避难,屯聚海岛,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武器是士兵,不能和内陆一概而论。他鼓励毛文龙乘机奋勇,著有成效,谁都难以“糜饷”为借口对他说三道四。显然,皇帝不赞成以“糜饷”为借口对毛文龙进行制裁,而主张对远在海外的孤军采取特殊政策,在军饷方面稍许宽松一点,激励其奋勇报国之心。

毛文龙——官大一级压死人,我真的太难了。

但是,崇祯元年新任“督师蓟辽兼登菜天津军务”的袁崇焕,却不如此看问题。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统帅辽东、山东以及蓟州、天律一带军务,毛文龙毫无疑问在他的管辖之下,他早就听说毛文龙在海外多年,势如割据,不受节制。在离京前,与内阁大学时钱、龙锡谈到平定辽东时,并不把收复失地摆在首要地位而是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对付的策路是:“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在辽东军事形势日趋不利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毛文龙的优势,与之形成犄角之势,巩固辽东的防务。“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的重点不在“用”而在“杀”,是极不明智的决策。可悲情的是,袁崇焕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作为饮差督师大臣的下马威,袁崇焕首先卡住毛文龙的经济来源,迫使他就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海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不许登州的船只前往皮岛,凡是运往皮岛的物资装备,一概由督师衙门控制的宁远近海的觉华岛(今菊花岛)经由旅顺口转运至皮岛;先前从天津运送的粮食物资,也改由觉华岛起运,必须经督师衙门挂号方许出海。这一举措,不仅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的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海上贸易的命脉。袁崇焕用对付敌军的手法来对付自己的下属,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有些想不通的问题,其实换个角度就立马想明白了,袁崇焕为何要这么做了?他上任之前毛文龙已经在这经营了好多年了,说白了就是怕毛文龙不听自己的调遣,至于国家的军务防御总战略的事情,这会他已经被私欲的权利观念所蒙蔽了双眼,根本就没想那么多。

毛文龙无可奈何地向皇帝申诉:自从受到几十份奏疏诽谤以来,早已心如死灰,只因圣恩未报,才声嘶力竭做着未完之事,这是臣的愚忠,并非栖栖恋位。谁知袁督师封锁登州沿岸,不许一船出海,以致商船不敢前来皮岛,故而部下士兵慌忙说:“是拦喉切我一刀!”

皇帝也是被延期的利益熏花了眼睛。

“拦喉切我一刀”,道出了毛文龙对袁督师的看法。崇被皇帝对此没有表态,他有他的难处,任命袁崇焕为督师是自己的主意,已经授予了尚方宝剑,可以全权处置前辽、登菜以及天津一带军队的一切事宜,当然包括东江在内。只要袁督师能够兑现五年内收复辽东的诺言,其他一切都可以便宜从事。如果这会他要袁崇焕放毛文龙一马,只怕袁崇焕会立马挂印而走,那收付辽东的事情又交给谁去做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对于军事方面也是略懂一二,他没有从深层次去看到毛文龙此时的重要价值所在,没有及时有效的去制止袁崇焕的动作。

毛文龙见皇帝没有表态,再次上书,倾诉孤撑海外的苦衷,“臣本一介低级职位的武官,是皇帝正式册封的,对皇帝的命令绝对是忠贞的执行,哪里还敢说三道四,发展亲戚力量,自我庞大了,这实在是那些文臣在误解我啊,不是我在误解国家。他似乎已经预感到将要发生的祸患,对皇帝慨乎言之:“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他对袁崇焕此番督师辽东的总体评价只有四个字一一同室操戈。

“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并非耸人听闻之词,因为毛文龙在讲这句话时,已经离死期不远了。令人不解的是,袁崇焕受命督师辽东,为何不调动一切力量一致对外,而要同室操戈了?

崇禎皇帝只好充当和事老,淡淡地答复毛文龙:军中一切事宜,当从长商榷。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料到,时隔不久毛文龙就身首异处,再也无法“从长商榷“了。崇祯皇帝肠子都要悔青了。

这一切都是袁崇焕做的局,就等毛文龙来钻。

袁崇焕处死毛文龙以后向皇帝提交了一份报告,透露了此前的一些细节。

比如他说:“自去年(崇祯元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毛)文龙有死无生矣。“可见衰崇焕要杀毛文龙早已成为“预案”,他先前所说“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前半句不过是一个幌子,不管可用不可用,“杀”是既定方针。

进士出身的袁崇焕毕竟比行伍出身的毛文龙工于心计,而且饮差督师的权力也使他处于主动的地位,精心策划了一个圈套,让毛文龙来钻。他凑发十万两军饷,以缓解毛文龙的怨气。据他日后所写《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中声称:“凡此,皆愚之也,(毛)文龙果堕彀中。”毛文龙到底是一介武夫,至死都没有识破督师大人算计他的圈套,还特地赶到宁远去参见他,表达对顶头上司的礼节。袁崇焕为何不在宁远的督师衙门处死他?那是考虑到毛的部下不能亲眼目睹,恐怕激起事变,残局反而不好收拾。他决定深入海岛,到巢穴擒虎,便与毛文龙约定,在旅顺口附近的双岛再次会唔,兼带检阅东江官兵。

崇祯二年(1629)五月二十九日,袁督师抵达距离旅顺口陆路十八里、水路四十里的双岛,次日,毛文龙从皮岛赶来,双方拜会。回拜,礼尚往来,丝毫看不出有何异常。

六月初三日,袁督师检阅军队,毛文龙率领将官列队欢迎。次日,毛文龙设宴为大人接风。席间,两人密谈至晚间,谈了一些什么,不得而知。只能从《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看到一个大概:

袁试探道:“久劳边塞,杭州西湖尽有乐地。”

毛应答道:“久有此心,但唯我知灭奴孔窍,灭了东夷,朝鲜文弱,可袭而有也。

袁说:“明鲜不勤远略,当有代劳者。

毛说:“此处谁代得?

看似闲聊,话语中隐约带有火药味,袁督师要毛帅交出兵权,告老还乡,到杭州西湖去享乐。毛帅则反唇相讥,大有此地舍我其谁的意思。

六月五日,袁督师在双岛召集毛部将士,赏随毛前来的三千五百人,对他们说:这样的好汉人人可用,我宁远前线将官有许多俸禄,士兵有许多粮饷,你们在海外辛苦,俸禄不足以养家口,情实酸痛。你们受本部院一拜,为国家出力,自后不愁无饷。这一席话既有同情又有煽惑,流露出要收拾毛文龙,整编其军队的意思。将士们在海外辛苦了,可是应得的俸禄、粮饷却是不够养家糊口的嘛,从此往后这样的情况就没有了,到底是那个从此往后,这句话会立马使在场的所有将士狐疑的。

刀已出鞘,必舔血!

眼看时机成熟,袁督师单刀直入,突然向毛帅兴师问罪:“本部院与你谈了数日,只道你回头是迟也不迟。哪晓得你狼子野心,总是一片欺诳,到底目中无本部院犹可,方今圣天子英武天纵,国法岂容得你!”

不容毛文龙申辩,袁督师立即宣布毛文龙十二条“当斩之罪”:其一,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核;其二,全无战功,却报首功;其三,刚数泼,无人臣礼;其四,侵盗边海钱粮;其五,自开马市,私通外夷;其六,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其七,劫赃无算,期为盗臧;其八,好色海淫;其九,拘错难民,草菅人命;其十,交结近侍;其十ー,掩败为功;其十二,开镇八年,不能收复辽东寸土。

现在已经无法核对这些罪状究竟是否属实,即使全部都是事实,这十二条中也只有二三条够得上成为罪状,其余各条大多是官场或军队的通病,并非毛文龙所独有,如果一次定“当斩之罪”,那么当斩的官僚、将领多得很,何必非斩毛文龙不可?何况他毕竟有牵制后金(清)军队的功劳,处死是难以令他心服口服的。然而此时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袁督师说完十二条罪状后,面向京城方向一拜,下令:“纳文龙,去冠裳!”

袁崇焕申斥道:“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是朝廷一个首将。尔欺君罔上,冒兵克饷,屠戮辽民,残破高丽,骚扰登菜,尔罪岂不应死?”接着向在场的毛部将士大声说:今日杀了毛文龙,如果本部院不能为朝廷收复江东全部領土,愿意用尚方剑为你偿命。毛文龙如此罪恶,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如果我屈杀文龙,尔等就来杀我。

局势已定,一代枭雄命损帐前!

其实他早已命令随行的参将布置妥当,毛部将士已无反抗可能。众将官相视失色,纷纷叩头哀告。一向桀骜不驯的毛文龙这时也软了,他以为处死他是皇上的旨意,连忙求饶:“文龙自知死罪,只求恩赦。”

袁崇焕毫不松口,继续申斥:“你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你,东江一块国土非皇上所有。”说罢,朝西叩头请旨,说道:“臣今日诛文龙,以肃军纪,镇将中再有如文龙者,亦以是法诛之。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然后取下尚方宝剑,交给旗牌官,立即把毛文龙在帐前斩首。

威震辽东的一代枭雄,没有死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手下,而死在督师钦差的尚方宝剑之下,对于毛文龙而言是悲剧的结局,对于袁崇焕而言则是悲剧的开端,此话怎讲?因为他自己已经把话讲绝:“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

袁崇焕离开双岛返回宁远后,写了洋洋数于言的奏硫一《辽督师袁崇题本》,向皇帝报告处死毛文龙的全过程,流露出惶恐的心情。尽管他有皇帝赏赐的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但是毛文龙也有先帝赏赐的尚方宝剑,与一般总兵地位迥异。大敌当前,未经请示,擅杀一名大帅,非同小可,无怪乎他要对皇上说:“战惧惶悚之至”。

崇祯皇帝看到袁崇焕的报告,大为震惊,又不好发作,考虑到毛文龙既然已死,眼前正要倚重袁崇焕收复辽东,勉强表示:“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这一事件,对于皇帝而言,实在有点为难。之前已经把辽东事宜全权托付给了袁崇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处死毛文龙难以问罪。他只要求袁崇焕能够实现“五年复辽”的诺言,在此前提下,一切都可以听任他便宜行事。对于袁崇焕而言,杀毛文龙大错特错,于己于国都无好处,完全是官僚私心在作祟。

袁崇焕杀毛文龙——这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于己而言,他在杀毛文龙时发誓:“我若不能恢复辽东,愿齿尚方以谢尔。”在给皇帝的报告中也说:“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恢复辽东的军事行动尚未开始,先自己同室操戈,削去自己的右臂,无异于把自逼上了绝路,如果不能实现”五年复辽”的承诺,那么只有一死。果然一语成戳,不幸而言中,他死得比毛文龙更惨。正如谈迁在《国榷》中所说:袁素换杀毛文龙,“适所以自杀也”。

于国而言,临敌杀帅乃兵家大忌,内部窝里斗的结果,使得皇太极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今后发兵南下没有了后顾之优。夏允黎《幸存录》说(毛)文龙当辽事破坏之后,从岛中校召辽人,牵制金、复、海、盖(引者按:指金州、复州、海州、盖州),时时袭东,有所斩获,顺有功。但渐骄,所上事多浮奇,素又过多,朝论多疑之者,以其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袁素焕杀毛文龙,反映了明论的这种倾向。但是从全局看,毛文龙作为平辽将军的存在对后金(清)是一种威慑的力量,是他们的后顾之优,这一点,袁崇焕自己也不否认:“东江一镇,乃牵制之必资也。

因此,朝廷官员对袁崇杀毛文龙进行了委婉的批评,负责监督兵部的兵科都给事中张鹏云说:毛文龙所控制的旅顺附近的金复海盖四州,实为战路要地,与宁远可以呼吸相通,倘驻兵于此,平时可以壮声势,战时可以探虎穴。兵科给事中宋鸣梧也说:兵法讲究犄角以牵制,当后金全师出击时,如能分疲其势,就能使其攻捣徒劳。如能掌控复州、盖州以及东江一带,以辽沈,尤为全策。他们两人旁敲侧击地肯定了毛文龙及其辖地在牵制后金(清)军队方面的战略作用。

毛文龙被杀——亲着痛仇者快!

正因为如此,皇太极早就把毛文龙视为眼中钉,对他软硬兼施,但征讨与招降都没有收到什么效果。皇太极无法做到的事,袁崇焕帮他做到了,岂不令亲者痛仇者快吗?毛文龙被杀的直接后果,便是几个月后的“已已之变”一一后金军队突破长城边关,兵临北京域下。这一事件从反面证明,毛文龙的牵制作用一旦解除,后金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长驱南下,足以发人深省。也可以直接的证明,毛文龙就是大明江山东北门口的虎兽,不管他吃不吃人,有他在那蹲着,敌人就不敢贸然乱动,一旦这只打老虎被杀死,那敌人就犹如进入无人之地,眼前尽是野兔了。

当时的一些官员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兵科给事中陶崇道指责袁崇焕假公济私,毛文龙无罪被杀,为今之计,应当尽快把留在北京的毛文龙儿子派去安抚部将。但为时已晚,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在登州哗变,几乎所向披廉,酿成山东大乱。它以一种令人遗憾的方式表明,毛文龙的军队并不像袁崇焕所说,只会冒饷不会打仗。不久,孔、耿率部投降皇太极,成为南下攻伐的急先锋。当然,孔、耿的叛变责由自负,但袁崇焕杀毛文龙,起到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后记!!!

人性,是这个世界最复杂的东西,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权利得到最大化,但是有多少人能站在更高的山顶去俯视当下的形势,从而去判定自己的权利行使的范围到底还能有多大,还能有多久?如果袁崇焕当时能突然醒悟过来,好好审时度势的思考当下的局势,也许他就不会贸然杀毛文龙了,因为杀了毛文龙对他来说实在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呀!毛文龙在皮岛经营了那么久,说他一点没有贪赃枉法估计谁也不信,毕竟“毛家军”不是随便被叫出来的。但是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哪怕朝廷知道毛文龙身上的那些官僚通病,也不该在正用人之际去诛杀朝廷一方大员,做那亲着痛仇者快的事情,损害全局战略。那大明的江山也许还能在往后延续一点,历史也就会有所改变。

哎!可是历史就是历史,就是这么任性,谁也而改变不了什么,只能留给后人唏嘘不已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亡清兴六十年29督师蓟辽
第五讲 党争式生存(5)
同室操戈:袁崇焕竟诛杀毛文龙,竟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崇祯也没有责任(草稿)Ⅰ袁崇焕问题(四、崇祯杀袁无可指责)
袁崇焕谋杀一功勋武将,竟被皇帝赦免,成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什么原因让袁崇焕冒那么大的政治风险擅杀毛文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