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默川记忆:莜面,二莜面
userphoto

2022.10.31 内蒙古

关注

土默特之声欢迎您

二莜面

土默川记忆:莜面,二莜面

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莜面是土默川人日子里的家常饭,耐饥,日常不可缺少,庄户人的饭。内蒙古“山药、莜面、大皮袄”三件宝中之一宝。

加工莜面的原料是莜麦,莜麦加工制作莜面;历史推进,日月循环,年代变迁,新生出莜麦、高粱混合加工成面,演化成莜面分支,派生成二莜面。加工二莜面的原料是莜麦、高粱,莜麦、高粱混合加工制作出农村民间应运而生的食品新款,二莜面。

士默川上在米面加工未出现喷粉机之前,加工莜面、二莜面用的是碾子碾碎碾面莜麦或碾碎碾面莜麦混合高粱,用马尾织成细网的箩子架在箩柜里箩面,紧得碾紧得,直到碾完箩净生成了莜面或二莜面。后来有了铁线箩底之后,改为碾子碾压,铁线箩底箩。再往后来,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米面加工的电气化、机械化出现,莜面二莜面的加工改为喷粉机加工。喷粉机加工莜面、二莜面省时省事,面粉细腻多了,但面品的色、香、味因喷粉机加工过程中的高温作用,有所流失、改变、减少了面的筋道本性,降减了面的原始先天特色,吃起来会感觉出口感里大打折扣。

土默川的莜麦有夏莜麦、秋莜麦。夏莜麦到麦季拔完小麦之后便要开镰收割;秋莜麦里还包括另一品种“二不秋莜麦”,均在夏收之后秋收之前开镰收割。

莜麦属低产作物。在没有化肥、地膜出现之前,土默川的上等好地好年景的亩产莜麦可以成亩打石,但莜麦的重度小,一石莜麦重量也就是二百多斤,上不了亩产三百斤。

莜麦收后需入场码垛,更需要利用好天气尽快碾打。莜麦最怕雨淋,雨淋过的莜麦颗粒变黑,加工出来的莜面也就颜色发乌,口感乏味。

土默川的莜麦加工出来的莜面,不管是压饸饹、搓鱼鱼、推窝窝、摸刨杂,蒸熟后口感发粘,难与后山莜面比高下。

学大寨期间,因为莜麦低产,种得少了,口粮里占的比例也少了,人均莜麦,甚至连小麦数上,人均分配分别不到二十斤。为此,生产队苦费心机,每当秋末冬初,队队成群结队赶上三套马车进后山用黄米换莜麦,当然也换小麦。土默川,米粮川,有史以来出莜麦、小麦的主产区,吃不开莜面、白面了,便是学大寨成效显现出来的大大的短板。

莜面。莜面由莜麦加工而成。土默川尤其是黑河圈子,自进入农耕时期,主产粮食大都是莜麦、小麦、糜黍、高粱居多。将莜麦淘洗干净,晾到水份适度蒸发,在大炒锅上炒到一定火候,晾凉,加工成面,就是莜面。炒出的莜麦如不摊开晾凉,堆在一起就会捂坏,加工出的莜面失去筋道,吃起来口感发糟。加工二莜面的程序也是同样道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默川上黑河圈子对莜面的吃法做法颇多,但不管哪种吃法做法,除去特别吃法之外,普遍常见的传统吃法大都要必须经过“三熟”,莜麦炒熟、莜面用开水泼熟、上锅蒸熟。这是因为水土所使,不经“三熟”,莜面就蒸不熟,无法吃。但也有例外。比如在毕克齐附近的二一间房村,拿去黑河圈子的莜面,用二一间房村的井水和起压饸饹,蒸熟的饸饹照样丝丝成线,好吃,筋道,要比黑河圈子的“三熟莜面更胜一筹。再比如,莜面在高原地区因气压低导致水的沸点低,烧开水蒸莜面,水温上不去,莜面就蒸不熟。还比如,土默川的莜面拿去北京做、北京吃,北京的海拔接近海平面的标准海拔,烧开水和莜面蒸莜面,水的沸点高,温度就高,蒸莜面的时间就会缩短,如按士默川的做法,莜面便要蒸得过火,蒸出的莜面纹理难分,会形成蒸饼一块。所以,做莜面也有密决,要综合灵活地考虑到“水土、气压、水温、地类”等各种客观条件,这就是从实际出发,为我所用。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在北京蒸莜面,一是上锅蒸的时间要少于土默川;二是莜面自身不服水土,所以有人总结出在和莜面的水里要放点从土默川带去的土搅匀,用澄清后的水烧开和莜面,不然莜面发粘,吃不成。综归而言,所以然者何?水土气压地类自然地理属性异也!

做莜面、吃莜面的做法、吃法多,多的让你数不淸、说不完。莜面鱼、莜面窝窝、莜面饸饹、莜面饺子、莜面烙饼、葱花炒莜面、莜面煮鱼、莜面山药块垒、锅贴莜面大饺子、糜米山药稀粥拌莜麦黄豆炒面、糜米山药稀粥拌莜麦高粱炒面、莜面糊糊……。

二莜面。公社化之前,土默川黑河圈子是没有二莜面的,更谈不上吃二莜面。二莜面的加工原料是莜麦、高粱。土默川进入农耕以来,高粱一直用作马料,后来有时在加工莜麦黄豆炒面时,从属少量搭配炒高粱。自从公社化之后,加之经历三年困难时期紧接进入学大寨,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人口添加地不增加,莜麦种植逐年递减、减产,于是以高粱填充取代莜麦的成份,便产生了二莜面。

二莜面的制作方法,把莜麦、高粱(土默川人称高粱为茭子)淘洗干净,适度晾干,炒锅炒熟加工成面,便是二莜面。二莜面虽然比莜面掉架,降低一个档次,但只要莜麦高粱比例搭配适当,加工工艺精湛,各取所好,上了饭桌吃起来,口感甚佳,认可度有时不亚于莜面。

二莜面的做法、吃法基本与莜面雷同。

莜面、二莜面诸多吃法里面,最受欢迎的常见吃法主要有,莜面煮山药,加羊肉熬热汤,或胡油炝葱花加韭菜香菜沫腌咸菜、烂腌菜盐汤,加入醋、酱油、油炝辣椒面调莜面窝窝、莜面饸饹、莜面鱼鱼。

二莜面的吃法与莜面雷同,但也有特色之处,便是猪肉或素油烩山药酸白菜,拌上油炝辣椒面调二莜面,一吃就是满头大汗;二莜面山药丁韭菜馅蒸大饺或锅贴大饺,可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粗粮精作名牌感。

二莜面说彻底就是莜麦面与高粱面的搅混匹配组合。题外话,高粱面从中引伸出的独特优势产生岀高粱面钢丝面。高粱面钢丝面如有好的烩菜或肉汤配料,在饿肚子的学大寨年代里,穷人生巧,虽然脱不开搜腸刮肚的穷人做法模式,但这种适口的饭菜是非常受人喜见的,特别是当年的穷学生,时至今日留在心底,时刻不敢忘记的人生一大美味。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在工学院上学期间,几乎天天总会吃到玉米面钢丝面或高粱面钢丝面,高粱面钢丝面吃起来,口感要强胜玉米面钢丝面。钢丝面由专一机器经过高温挤压而成。每到吃钢丝面,便是每人一勺山药腌圆白菜酸菜烩菜,加厨房里的半瓢醋半碗辣椒面,搅拌起来紧饱吃,那才叫吃得香,晒如当时的农村人天天过大年。三年下来,入学时体重一百一十来斤,毕业时体重一百五十多斤,吃起一颗肚,体重增加四十多斤。

说起吃莜面,小孩在童年时代是不爱吃的。普遍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莜面本身固有的莜面味,与儿时对味道的喜好不协调,抵触反胃;二是没有喷粉机加工的年代里,碾子压下用手工面箩箩下的莜面,因箩眼较粗,面里多见莜麦芒,吃起来挂嗓。我刚入学土中时,莜面饸饹筷子粗,上面挂满莜麦芒,每当吃莜面,看见就发愁,一吃就反胃,宁可饿着,也不想开口。

自农村集体经济解体,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土地开始流转之后,莜麦、高粱已不是农民农村的专利了。莜面、二莜面进城了,农村的专利未买就断了,“传统莜面加上后生的二莜面改朝换代,变成农村农民的食谱历史了,成了城市饭店酒馆的下酒招牌菜食了。成为什么的莜面骨头馆、半亩地莜面大王、酒店的莜面煮鱼腰点、东郊二莜面饭馆、新城宾馆内蒙古饭店的保健绿色主食食品了。

 现在的莜面制作精制了,已不属土默川乃至大后山的专利了。莜面、二莜面有专一固定饭场品牌登大雅之堂了,花色样样增加了。登大雅之堂进入城市饭店、酒店、莜面骨头馆,都成为城里人的保健食品了,或可进入招待贵宾、外宾的招牌食谱了。

随着莜面二莜面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农业种植的品种、化肥、农药、地膜、作物生长周期的不断缩短、更新变化,现在的莜面二莜面早已吃不出原始的自生遗传基因味道了。味道口感大打折扣,营养成分难免也在调整,可能正在变相地掺杂在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先吃饱,后吃好”的因素里开始摸爬滚打了。

莜面、二莜面,但愿不可失传,不可掉价,不可脱离以人民为中心这条硬扛扛。

莜面,二莜面。儿时的记忆,青年的体验认知,壮年的经历积累,老来的无穷回味,闲时的无聊漫思,五味杂陈。

远离家乡,改职易业,但骨子里的遗传,根子里的铭记,人生的根本所使,脱不开庄户人的思维、行为。营生做遍,心思用遍,筋骨劳遍,心志苦遍,煎熬无怨。

以这样题目唠叨,可与成年人闲话则可有点同感。若与年青人啰嗦,实则为故事演义,老事胡言。

但愿天下人清醒,民间以食为天,莫忘留史。但愿以此作记,三言两语,意在书写个人经历中的民间曾经的日常渡日、四季的生活生存饮食,辈数薪火相传的莜面二莜面。

我吃了大几十年饭,但不会做饭。童年里是吃着母亲怀中奶、手中饭,看着母亲做饭长大的。对农村的光景饭莜面、二莜面在心目中留下了记忆。记忆是否在行,是否入俗,只有曾经的过来人和现在的农村人可以分辨分晓。闲话寻思,茶余饭后,抛砖引玉。供曾经的农村人留下追忆评议,供现在的农村人作出核言论语。

云高怀

二〇二一年十月

【作者简介】云高怀,蒙古族,一九四九年九月出生,土默特左旗小里素村人,政协乌海市原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粱面有哪些吃法呢?
046.郭维远ll​童年的记忆……◎“墨语杯·童年旧事” 主题有奖征文
被忽视的山西,不止这一面
不就是一碗高梁面吗?竟然让你给扯到黑白人生了
高粱米怎么吃
黏 高 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