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如何用高杉五步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天海“互联网+”研究院


导语

上回我们在文章中提到,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并且问题分为恢复原状型问题、防范潜在型问题和追求理想型问题三种类型。事实上,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属于哪一种类型非常重要,因为根据问题的类型,我们可以大致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期链接: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跳转回顾哟~)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麦肯锡问题专家高杉尚孝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它一共分为五步,因此得称高杉五步法

按照高杉尚孝的说法,解决问题的手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 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分类;

2. 将问题转化成具体的课题;

3. 找出解决课题的方案;

4. 运用适合的标准,评估每项方案;

5. 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

(这里的课题指的是研究或讨论的问题,它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的具象,将问题problem与课题issue区分开,问题可以转化成具体课题)

众所周知,发现问题在职场上是很重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原点在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当我们每天为例行公事忙得团团转时,其实很难察觉问题的存在。当落差越趋明显,任谁都能轻易察觉,而一旦问题演变到这个阶段,往往很难收拾。

《孙子兵法》中说:“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意思是说,看到太阳和月亮并不说明你眼睛特别明亮,听到雷声并不说明你耳朵灵敏,因为这是人们都能看到和听到的。发现问题不能停留于“地球人都知道”的问题,而要探究问题背后的问题,积极的发掘问题所在。最重要的关键是,对变化要够敏感。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率且切实地发现问题,并设定出贴近问题本质的课题呢?


麦肯锡公司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叫做SCQA分析法。使用这套分析工具,能有效地持续掌握发现问题与设定课题的过程。

SCQA的全称是Situation-Complication-Question-Answer Analysis,所谓SCQA分析法,是透过描述当事者的心理及状况,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刻画出课题的问题接近法。具体分五步骤:

1
第一步:预先确认当事者的具体形象,无论当事者是人或公司;
2
第二步:描述当事者过去的经验、目前稳定的状态(Situation)和心中的理想及未来的目标;
3
第三步:假设一个正在颠覆目前稳定状态的事件(Complication);
4
第四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假设各种课题(Question);
5
第五步:思考出课题的解决方案(Answer)。


其实,世界上很多故事的起头都是SCQ的模式,在日本,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桃太郎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住着一对老公公和老婆婆。”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便明确指出当事者,以SCQA分析来看,属于第一步骤。


“每天,老公公上山砍柴,老婆婆到河边洗衣服。两人和睦相处,过着安稳的生活。”这部分是S(Situation状况),描述当事者稳定的状态,是SCQA分析的第二步骤。所谓“稳定的状态”,不一定是相安无事,即使是艰难的状况,只要是持续稳定,都属于S。


“有一天,老婆婆和平时一样到河边洗衣服,看到河川上游有一颗很大的桃子顺着河流摇摇晃晃的漂过来。”假如老婆婆每天到河边洗衣服时,从未碰到过这样的状况,那么对于老婆婆而言,这便是一个重大事件了。以SCQA分析来看,这个状况可以视为C(Complication),老婆婆发现了“桃子从河川上游漂过来”这个事情,就是第三个步骤。


在第三个步骤中,假设事情的进展非常不顺利,或是在目前稳定的状态中,发生了严重的不良状态或障碍(Complication)。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问题的存在,也就是现在与期待的状况已经产生落差。C不一定是指不良状态,它代表某事件颠覆了目前稳定的状态,因此或许危机就是转机,C也可以是千载难逢的契机。在这个阶段,必须分辨出自己的问题是属于三种类型的哪一类。如果从“干扰老婆婆安稳的洗衣活动”这个观点来看,它属于恢复原状型问题,如果从“桃子漂过来”的观点来看,由于老婆婆想把桃子拿给老公公当点心吃,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因此它属于追求理想型问题。


“老婆婆在发现大桃子漂过来之后,脑海中浮现一个疑问:‘该放过这么大个的桃子吗?还是该带回家给老公公当点心吃?’”以SCQA分析来看,这样的疑问反映出当事者关心的事,属于Q(Question课题),第四个步骤。


“这时候,她心想:‘机会难得,应该带回家’,又想着:‘不,这种来路不明的东西,让它漂走比较好。’”这个部分属于A(Answer回答),这是SCQA分析的第五个步骤。



通过以上步骤,描述当事者碰到的状况以及心理活动的转换,就可以勾勒出问题的全貌,并且直指本质性的课题,这就是SCQA分析的精髓。


利用SCQA分析,发现问题并且设定了课题之后,我们应该追寻问题背后的问题,即本质课题是什么?


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了本质课题,才能期待解决方案能带来明确的成果。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

某一家电厂商为了大幅增加市场占有率,提出一套中期策略。该公司从以前到现在,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生产制造。因此,制造部门的负责人在这个追求理想型问题中,将自己的课题定义为“为了应对公司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策略,必须提升制造产品的能力”。


但是,在将课题定义为“提升制造能力”的那一刻,已在“如何追求理想”的部分设立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产品都必须在自家工厂制造。这样的课题设定,真的有触碰到解决问题的本质性课题吗?该公司将兴建大型的工厂,作为达成理想的解决方案。自制产品有可能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在把课题设定为“提升制造能力”的同时,外包代工等其他选项都被排除了,根本没有被评估的机会。


从“设定本质性课题”这个角度来看,他应该怎么定义课题呢?从“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个观点来看,他的责任应该是确保稳定的产品供给,可是这些产品并非一定要由自家公司来制造。因此,将课题设定为“为了应对公司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策略,必须提升供给产品的能力”,比较妥当。

一般而言,当我们想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一定会思考多种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只选一个,但不能只想一种。换句话说,草率地决定采取某个方案,认为“只有这个方法了!”,是很危险的。一位聪明的问题解决者,应该要针对已设定好的课题,从多种解决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


在制定出多种解决方案之后,必须根据真实的评价标准来做选择,这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理性评价各种解决方案呢?


1
先不做任何评价,列出所有解决方案。

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有效且全面地网罗解决方案,那就是头脑风暴法(brianstorming)。列出解决方案时需要遵循两个要求:必须遵守伦理;解决方案的评价标准必须明白清楚。(制定评价标准时也可采用头脑风暴法)

2
确认解决方案能否解决问题。

在评价解决方案时,最重要的就是方案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因为如果花费时间和精力选择的方案,最后却不能解决问题,便毫无意义。

3
还有哪些不可退让的制约条件?

思考解决方案是否符合其他绝不能退让的条件,并且立即删除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方案。特别是当候选的解决方案太多时,设定制约条件可以帮助你在初期阶段有效地进行筛选。

4
思考你对解决方案的“期望条件”

与制约条件不同,这些项目是指“并非绝对必要、但最好能满足”的一连串条件。

5
给评价项目评分比重

给期望项目的重要性打分。可以设定10分或5分为满分,评估各个项目的比重,进行相对性的评分。

6
评价解决方案

为每个解决方案打分,可以用10分、5分、100分为满分。接下来,将各个解决方案的分数和评价项目的比重相乘。各个项目相加之和的总和,代表各个解决方案的总分。最后,选出总分最高的项目。这个方法能以具体的数据,呈现出解决方案的价值,有助于我们进行评价。

7
别忘了进行负面评价,思考该解决方案可能带来的风险

真正好的决定是,连风险也要考虑进去。如果解决方案的缺点太多,发生几率又高,那么在评价上就要大大扣分。评价解决方案时,必须将期望项目和负面因素放在天秤的两端仔细斟酌,评价出最优的方案。评价风险时,比较有效率的方式是从期望项目评价最高的方案开始评估。


凡事都有特殊情况,万一只有一个解决方案时,该怎么办?


实际上,确实会有单一方案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创造理想方案,评价单一方案。处理单一方案时,先要确认这个方案的必需项目是否获得满足。接着,与多数方案的评价方法一样,在优先项目的比重上打上分数,再假设一个所有优先项目都得满分、最理想的方案。最后,将这个理想方案的总分与单一方案的得分做一番比较,看单一方案的得分约为理想方案的几成。通过与理想方案做比较,比较容易判断单一方案的价值,也为解决方案找到一个参考的标准,不至于因为当下的立场而低估或高估了单一方案。

进行到这里,假设已经拟妥了正确的解决策略,那么接下来就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了。必须要有具体的金额、日程、承办人或部门等细节,才能够采取行动。

与解决策略相称的执行能力是必需的,采取行动前,要考虑实际的执行能力。假如执行者的能力不足,你可以一边思考弥补不足的替代方案,一边依据已经制定好的行动计划,开始解决问题。如果无法弥补执行能力,则可以考虑缩减行动。

除此之外,组织团队内部做好沟通宣贯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的优劣会影响行动的结果。如果负责执行计划的成员不了解计划制定者的想法,计划必定寸步难行。举个正面的例子,某家企业为了将经营理念渗透到各个员工心中,于是准备实施一项计划。实施计划之前,公司立刻从各个部门调派人员,组成一个负责传达计划内容的项目小组。这个项目小组接受沟通顾问的建议,同时针对公司所发送的公文加以解释,并定期召开说明会、设置询问窗口,在公司内部刊物上报告各个部门的进度和状况。结果,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这就是执行计划时,为什么要重视沟通状况的原因。

总的来说,高杉五步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就在于:发现问题-设定本质课题-找出所有解决方案-评估解决方案-选定解决方案,采取行动。


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是具体的问题,针对的分析,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问题之道,对特定的问题,做特定的分析,才是最好的。而高杉五步法真正能够给我们启发的,是对问题的细致剖析,分层、分块的去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一样的表面。




作者/ 李欣欣

编辑/ 李欣欣  覃海华


内容来源于天海“互联网+”研究院,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授权转载者,我院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5如何用“分析”发现问题
SCQA——强逻辑支撑下的问题解决法则
麦肯锡: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你的待遇|读书
职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错!比解决问题更关键的是界定问题
《金字塔原理》·摘录
利器!SQCA与PDCA双剑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