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秀的教师这样做,把握好课堂节奏,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课堂节奏指的是一节课的张弛快慢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教师上课的节奏调控得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和谐共鸣,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一定非常好。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呢?下面谈一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重点

一堂课要做到有节奏,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整体精准的把握。其中,最关键是要把握上课的重点。每堂课都应该有重点,注意教学内容的起承转合。从何处开头,由何引出,哪里高潮,何处结尾,这些都是教师上课前应该慎重考虑的。

再者要通过加重语气,语言停顿以及拉大前后之间的表现力度等方法来突出重点。例如,教师在内容进行铺层的时候,音量和表现力度都可以轻一点,当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教师应该适当改变表现的语气和音量。如果没有重点,上课就如同记流水账,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知识点,难以实现课堂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层次

上课如果没有层次,便会没有节奏。首先,上课的层次体现在“起承转合”上,在起承转合的不同变化过程中,要有相应的课程内容设计。再者,上课有层次还特别表现在教学内容详略的处理上。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哪个知识点需要着重介绍,哪个知识可以简略说明,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考虑清楚的。一堂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抓住一堂课中最重要的内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三.重视互动

一堂课没有节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只是不断地讲知识点,却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忽略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良好的课堂是往往是借助于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的有效互动来实现。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呼吸,调整讲课的语速,调整讲课的音亮以及讲课的重音。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在讲课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而产生的共鸣的情感便是掌握上课节奏最重要的砝码。只有通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思想的碰撞,知识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之,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师来说,巧妙地把握上课的节奏,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具备掌控上课节奏的能力,更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适度课堂”六个“度”的把握
[微助教]自测一下,您的课堂有好的开始和结束么?
如何评价一堂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用心经营自己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的“八个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