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展示效率

摘 要:良好的课堂展示是提高课堂效率、获取教学成功的保证。本文从有序组织,促进展示;重点交流,保障展示;利用媒体,辅助展示;拓展思维,提高展示;良好互动,推动展示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课堂展示效率的方法,以期为广大同人提供些许教学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引 言

展示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提供舞台。展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把握情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能让课堂焕发生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异思维得到培养,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有序组织,促进展示

由于学困生不能较好地对导学提纲的问题进行有效预习,在教学中,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包揽全部展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采用了任务分配的策略,让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组长做好分配工作,小组所有成员轮流进行展示。后来,由于题目难易程度不同、数量不同等原因,展示交流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所以又采用了由学困生先讲,优等生(组长)不讲、只做补充的策略。即让学困生交流预习情况,提高预习自觉性,让优等生对小组成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补充、讲解,达到互补互练的效果。下面是小组展示交流的案例。

组长:“请同学们打开并预习课本45、46 页。”组长:“第一个问题,在检查时发现大家都完成不少了,就不讨论交流了,直接交流第二个问题。”(课前小组长对小组预习情况做了检查,并有所了解)生1:“用比与除法来 推 导 的:6÷10=(6×2)÷(10×2)=12÷20 可 以 写 成6∶10=(6×2)∶(10×2)=12∶20;6÷10=(6÷2)÷(10÷2)=3÷5可以写成6∶10=(6÷2)∶(10÷2)=3∶5。”组长:“这位同学用比和除法来说比的基本性质,其他同学还有吗?”生2:“用比与除法来推导的:可以写成9∶12=(9÷3)∶(16÷4)=3∶4。”组长:“大家把两种方法补充完整。然后看一看第三题。”生3:“我学会了整数比,18∶24=(18÷6)∶(24÷6)=3∶4,我是这样想的,用18 与24 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6,就得到了最简整数比3∶4。”组长:“其他同学有疑问吗?”生4∶“6 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要除以6?”生3∶“6 是18 和24 的最大公因数,用除法求出来的,除以6 可以求出它们的最简整数比。”组长:“下面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些题:9∶33、18∶42、25∶45、28∶56。”

在这个学习合作小组的展示交流中,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组长组织有方,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学生自信地投入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掌握了学习知识,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交流,保障展示

若整节课的知识点都让学生自由交流展示,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对此,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安排:(1)加强课前预习检查力度,促使学生的预习更充分;(2)要求组长在检查时除了关注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外,还要深入顾及他们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3)对于简单、容易理解的题目,简短交流或不交流,在展示中带过,对于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要重点交流探讨,在展示中多讲细讲;(4)教师适当引导,捕捉教学重难点,进行引导展示。比如,《圆的认识》的导学提纲:(1)在纸上画个圆,有什么办法呢?(2)把一个圆反复对折几次,发现了什么呢?(3)什么是半径和直径?量一量半径和直径,又有什么新发现呢?(4)你是怎么知道“在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 倍”?(5)用圆规画圆,简要说说画圆的步骤。五个问题包含“画圆、找圆心、理解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及其特点”等内容,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如果要学生逐题来展示解答,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发现:前三个问题在课本上有了说明和解释,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能掌握,可以不讲;第四个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做重点展示交流。在展示中,引导学生用对折法、度量法、推导法进行证明,同时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使这一知识更形象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

在教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抽象问题时,学生对展示是很难理解的,这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化抽象为直观,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优等生通过预习能简要说出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困生对这一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发现: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成了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² 。利用多媒体,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展示,达到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四、拓展思维,提高展示

学生的预习展示都是围绕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对导学提纲以外的知识没能进行挖掘、补充、探讨,因此,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因此,笔者在每节课的导学提纲里设计了“我的补充与疑问”,并对有补充和能提出疑问的学生进行加分或表扬,促使学生寻找新的知识,并在展示中探讨交流,提高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在“我的补充与疑问”环节中,学生提出:“分数、整数都有倒数,那么小数有没有倒数,如0.5 的倒数是什么?”“2 的倒数是2 吗?”此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或进行下节课的预习,进而不断延伸课堂,深化知识,提升学生思维。


五、良好互动,推动展示

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不要限于简单演示预习交流成果,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所有的想法、思路表达出来,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从展示中进一步获得新知识,提出不同的问题,展示不同见解,发现存在的问题,质疑解答的方法,进而形成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在展示时,笔者发现学生只说答案,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没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听完同学展示后,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疑问,营造互动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同时,笔者教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展示情况,进行补充、引导,让其他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比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有一位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的信息提出问题:“喜欢排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多百分之几?”另一位学生回答:“30%-20%=10%。”有的学生不赞同,因此出现了争论,这时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展示出解答方法及思路:“‘喜欢排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多百分之几?’是求‘喜欢排球的比足球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应先求出‘喜欢排球的比足球的多多少?’再用比它多的数量除以单位‘1’,即(30%-20%)÷20%。”这样,其他学生立刻就明白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进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后会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而展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因此,教师应通过有序的展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文/沈国良(浙江省湖州市练市镇花林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课堂解读
“自主探究 交流拓展”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合作学习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刘红玉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借鉴杜郎口中学经验(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