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青年与知识工作者

今天股票涨了二十多万,我截了个图发到学生群里,这是我们的惯例——我的交易逻辑之前都和他们讲过,所以逻辑兑现的时候,就发给他们看。
这让我回想起大四的最后一天,回想起那五十块钱。
那天我排着队等着快递行李,发现超重,要多付五十,而我不用翻口袋,也清楚自己没有这钱,只好问同学借。我读了四年大学,最后一件事,是开口借钱。
我又回想起拿到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奖的那天。
这是一个很隆重的教学奖,要到北京的集团总部领。到了现场,发现大会要求必须正装才可以领奖。其他领奖的都是老教师,他们多数教了三五年,一个人租房住,生活很宽裕,而我才入职三个月,这是我教学的第一个季度。我正贷款,在徐汇买了房,不要说这个月穷得精光,身上几十万的房贷,往后好几年的日子里我恐怕也没有节余去买套西装。大会不肯通融,我的脾气上来,就打算放弃这个奖。
“反正老子才华横溢,举目鬼神退避,呼吸摇撼云天,他妈的,我也不缺这个奖来认可”。
带队的副校长李国富老师听说了,跑过来打开钱包,里面厚厚一叠现金,他掏出一半给我,大概三千多块,让我去买套西装,算他送我的。他笑呵呵地拍拍我的肩:“小伙子,钱包里面没有钱,姑娘怎么会跟你走啊!”
后来钱我虽然是还了,但这份恩情是没办法还掉的,只能记在心里。
那时学校的市场部遇到困难,我愿意站出来去跑本地的讲座,跑完后,又愿意拖着行李箱去外地联系讲座,其实有报恩之意。但当时的领导杨鹏老师并不知道这件事,误以为是我满腔的工作热情,所以后来又把部门总监的职务交给了我。
原来想报恩,结果又欠了情。
有了总监的职务,房子也买好,我就向女朋友求婚了。她怀里抱着我送她的小黑猫答应了我。她富裕的父亲强烈反对,认为房子太小,不忍心女儿受苦。
她对父亲发了火。
结婚的时候,是二零零六年,我依然穿着那套西装,还是穷得精光,买不起一套新的西服结婚,因为这些年赚的所有钱,刚刚拿去买了我们的第二套房。
婚礼是她的爸爸出钱操办的,毕竟不忍心女儿就静悄悄地出嫁了。
婚礼上,我穷得手足无措,伴郎也没有一个。
想来想去,最后在婚礼上,给她的只有三句话而已——
“我会比你的父母更爱你。”
“我会比爱我自己更爱你。”
“哪怕你离开我,哪怕你忘记我,我都如同此刻一般爱你,这爱不减退,也无可复加。”
她是第一个爱我的女孩,在她之前,我从未被人爱过。
在她之后,我再不爱人。

结完了婚,我又回来工作。工作的第一件事,是要做一个选择。
是要做一个知识工作者,还是一个体力工作者。
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工作者最大的不同,绝不是汗水的挥洒,也不是工作中是否运用知识。
一个讲解英语语法的老师和一个坐在前台修指甲的接待小姑娘,全都是体力工作者,我会向你证明——她们的工作符合所有体力工作的基本特性。

第一,知识工作可以被杠杆放大,而体力工作则不可以。
比如有人写出一本名著,那么刊印多少本,卖出多少本,都源于他的知识工作,有人拥有一个受欢迎的课堂,那么每多加上一个座位,他的知识工作都增加一份回报和影响。
但是体力工作并非如此,你没办法同时开两辆货车,也无法同时坐在两个公司的前台上,所以劳动回报,是按照你付出的劳动时间线性增加,上限就是到你体力的极限,人的体力都差不多,所以你无法远胜常人。

第二,知识工作具有独创性,而体力工作则很容易被替代。
比如写出那本名著的人,你没办法用另一个写手轻易替代他,甚至一百个也不行。因为他对人性的洞见只属于他个人。但是一个讲英语语法的老师,因为语法本身的规则就在那里,所有了解它的人,都有把他替代的可能。将来更了解语法而免疫病毒和疲劳的人工智能,能轻松地替代她。
所以所有只讲语法知识,而没有任何独创性的老师,本质上都是体力劳动者。
所有机构的商业培训师们,我送给你们一句黄金般的箴言——
与独创性无关的教研都是团建。

第三,知识工作能力会不断成长,而体力工作能力则不断衰退。
写出那本名著的人,有了名气后,第二本书容易卖得更好。写了三四本名著,得了一两个奖项之后,他可能就有了一种终身的成就。
公司里一个小销售,业绩有成后,整理出具有创造性的销售办法,进行标准化,复制到一个团队,自己控制好渠道管理,就从一个优秀销售,做成了一个优秀的销售团队。她再培养更多的团队队长,就从一个优秀的销售团队,得到了一个优秀的销售集团。以前她的八个小时,可能完成一百万的销量,现在她的一个小时,可能就是八个亿的合同。
以前是村花,现在是明珠。
但体力工作且不要说随着年龄增加,工作能力日渐衰退,就算在一个工作日中,疲劳的积累也会让你下午不如上午,晚上不如下午。

但是,知识工作并非处处都比体力工作优越。
最主要就是它对劳动者的要求太高,虽然人人都具备潜力,但绝非人人都能成为知识工作者。体力劳动只需要接受指令和理解标准即可,但知识工作,其实并没有人能给具体的指令,因为他的工作来自他的判断,选择,担当,管理,觉察和创造,是强烈自发自驱的。
没人管你,同时也没人能帮得了你。

其次,知识工作因为要求独创性,所以失败的可能性远比只要求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大得多。体力劳动按件计酬,知识工作却是只讲成败的,失败的知识工作且不要说没人付费,你不欠一屁股债都算走运。
而且,知识工作的回报往往延迟,甚至延迟非常久,但体力劳动的回报通常都是即刻的。
体力劳动容易上手,回报就在眼前,而且看上去十分确定。知识工作不一定能突破,回报没保障,拼命付出很久很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收获。
这就像斑马吃草,草俯拾皆是,确定而易得。
但狮子捕食,他的每一餐都能跑出八十英里的时速,它只能全力以赴,并且常常需要接受全力以赴后的失败。
所以知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就是延迟满足的自控,和勇于下注的洒脱。
仅仅这两条,足以筛掉绝大多数人。

知识工作者永远是少数。要求一个公司里全部都是知识工作者是不切实际的,但每个人都值得被鼓励至少一次。
知识工作的核心是独立和独创,但大多数人连基本的判断都是来自外界的。
比如一大把真的钻石落在街上,然后抛撒者头也不回地离开,边上的人就算看到这把璀璨,也不会伏在地上去捡起来,因为他们有“判断力”,认为既然此人头都不回,这些一定是假钻石。
只有天真的孩子,还没有被这种“共同理性”沾染,所以会高高兴兴地捡起来,他们爱的是璀璨,不在乎那是不是钻石。
但是你把一颗假钻石,放在最奢华的店面的最关键的位置,加上一个自动报警的玻璃罩子和恒温器,再配上一个配了电棍的保安,就没有人怀疑它高昂的标价,甚至认为还低估了。
知识工作者本身往往是洒落街上的钻石,无人愿意出价,而有些堂堂的大佬,正是那保安身后的假钻。

知识工作者还必须勤奋,因为知识工作的标准是远超常人的独创性。
而体力劳动回报即刻而确切,但难成长,在有限的回报里,体力劳动者往往寻求尽量减少自己的付出。因为既然回报的上限难提高,就只能通过减少付出来获益了。
因此体力工作者常常是越来越懒的。只讲语法的老师往往课件数年不变,前台的小姑娘努力储存零食,并且偷偷在桌下找个地方摆个手机。

而且体力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并不是轻易可以跨越的,往往是一生的选择。
体力工作者在外界标准里找自己的位置。在他们的世界里,一件工作只要还没有人能完成,那么完成这件工作的可能就不存在
虽然只能完成已经被人完成无数次的工作,但他们却往往并不担心自己被替代。这是因为他们是被表面确定性偏好筛选出来的人群,他们只看可见的表象,而不会去看潜在的可能——无论这可能是一种伟大的独创,还是一种悲哀的替换——只要还发生,就永不存在

知识工作者则是从不说“别人办不到,凭什么我要办到”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的价值就是去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事,如果事情已经被人解决,他们反而是沮丧的。这意味着已经有另一个知识工作者走在了他的前头,赚走了这件事情的利润,只留给他更狭小的空间了。
但是明智的知识工作者,往往也接受一份稳定的体力劳动作为自己独创的一个支点。
斯蒂芬金也在中学里教语文,他利用那份微薄但是确定的收益,来支持他在《闪灵》上的下注,从而终于来到《肖申克的救赎》的面前。
JK罗琳在开始创作哈利波特时,也是一位老师。
刘慈欣则是利用自己在单位加班的安静时光写出《三体》的。

我自己刚进入新东方的时候,在所有老师对行政工作不屑一顾的时候,就申请了部门助理的职位,虽然薪资微薄,但是稳定,这就给了我在教学上大胆独创,并且选择风险最高的写作项目的空间。
正是因为我在具有个人化色彩的写作科目(你很难替换掉一个优秀的写作老师)上的大量创新,才使我仅仅入职一个季度,就赢得了集团优秀教师的奖项和几乎所有老教师的排挤。
我从教学的第一个季度,就被其他教师排挤。其实这对我来说,甚至比那个集团优秀教师更重要——要知道,只有来自同行的排挤,才是对你的威胁性真正的认可。
只有斑马恐惧的鼻息,才是狮子真正的荣誉。

正是因为一直被排挤,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得做好随时出局的准备。
我并不知道那时我出去可以教什么,和一旦出局了,有什么样的机构愿意雇佣我,所以我那时雅思,托福,听力,阅读,语法,填空,逻辑,写作什么都备。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每拿到一个季度的课表,我都如获至宝,不是因为这份工作收入,而是我又赢得了一个季度的时间来为出局做更好的准备。所以我每天备课十八个小时的时候,甚至心怀感激。
感激还有这一天,还有这十八个小时。
直到后来,我忽然发现那些老老师都离开了,而我还在。而我从那时候开始,已经什么都可以教,甚至我可以教人怎么教。我发现虽然被排挤的是我,出局的却是他们。然后我就想,我已经是一个老老师了,我一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去排挤一个拼命的新老师。如果我发现了一个拼命的新老师,我一定努力去帮助他。
结果并没有等到一个会像我那样拼命的新老师。
一个都没有。

我这才发现,其实知识工作者并不仅仅是需要作出独创性的工作,甚至每一个知识工作者,本身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一个独创。
独创和坚持,是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心灵血液。
哪怕是在那样一个穷得手足无措的婚礼上,我听到主持人照本宣科地说今天将是我太太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时,我还是直接拿走了他手里的话筒。
原本手足无措的我,穿着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的领奖西服,手里拿着话筒的时候,忽然就神威凛凛,场面一下安静下来。
“今天的婚礼绝不会是我太太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天”,我的声音不高,像春雨前的雷声——
“如果一个婚姻,婚礼就是顶点,那是多么悲哀。”
“我是她的丈夫,我会全力以赴,让今天只是她以后的幸福里普普通通,微不足道的一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政: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
《管理:使命篇》第三十一讲 用蓝领去定义白领?别开玩笑了
强势文化思维:你还不明白的社会真相,低收入靠拼体力,高收入靠脑力,顶级富豪靠心力赚钱
脑力与体力工作者名言【经典】
OpenAI 的新投资,体力工作者的饭碗也不稳了
适当的体力活动有益于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