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终于正式告别

*今天的推送有很明显的地域性,也有很强的年代感,算是我个人的一次情怀抒发吧。

一觉醒来,发现好多人都在转发或者感慨最新一集的《外来媳妇本地郎》。

因为里面有个“消失”了十几年的角色,终于被交代了结局:

天庥的爸爸、二哥康祈宗早就因病去世,但不想亲友担心,才借故去海外再也不出现。

这和康祈宗扮演者郭昶本人的结局重合到了一起——

2006年6月14日,郭昶因胃癌去世,享年50岁。

只是和观众们早就知道演员辞世不同,剧中角色大部分都被瞒到了最后一刻。

特别是天庥他妈、二嫂苏妙婵,就算后来大家都清楚了阿宗离开的事情,也都商量好了不敢让她知道,怕二嫂接受不了。

与其被通知丈夫早就不在人世,倒不如让她接受老公去国外打工后就另娶他人这个设定还好一点,毕竟这样的话还能麻痹自己,“他好歹活得不错啊”。

当然这只是长篇情景剧中的一集,故事的情节发展逃不开最简单的套路,想要瞒住的总是会被当事人无意知晓,就算一时哭过叹过,之后也还是要圆圆满满地往前走下去。

本来以为这是广东观众特有的情意结,但在刷屏大潮中,我发现有些非本地大号也在感慨,回复中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朋友在一同怀念阿宗、怀念这部剧陪我们走过的这么些年……

原来有些悲欢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它只与人心有关。

这不是《外来媳妇本地郎》第一次“出圈”了。

2017年,它就因为播出16年共3106集而成为中国持续时间最长、集数最多的长寿电视剧。

而它的诞生其实是“误打误撞”,跟广东所经历的社会经济文化诸多变化有关。

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开始流行起来,成为年轻人结婚时一定要有的“三大件”之一。广东因为连接港澳,又是著名的侨乡,开放之后电视机的普及率更是一度领先。

但当时可收看的节目少、播出时间段,很多实力较强的电视台也都集中在北方地区或是江浙沪一带,广东人有电视却没内容可看,于是就诞生了争议不小的“鱼骨天线”。

这些天线方向都对准香港,只要会调就能接收到相当清晰的卫星讯号。

只是它们发挥功效必须要架得够高,搭设这些东西又是违反法规的,也有人为了架“鱼骨线”而丧命。

面对不受管制的内容传播,以及相应动作里可能的危险性,广东方面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除了强制拆除“鱼骨天线”外,也让广东电视人去努力搞原创、做贴地的好节目。

87年的时候,广东就已经以香港翡翠台《城市故事》为灵感,创作出自己的短篇情景剧《万花筒》。

只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香港电视节目被批准引入,内陆其它电视台的节目也越来越稳定丰富,还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群带来了他们自己家乡的文化风俗和收视习惯,广东台又面临着要自我发扬的艰巨任务。

于是98年年中,广东电视台的珠江频道开始做《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剧本策划,一开始只打算拍60集。

这部戏的定位非常巧,只要在这里生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对应:

一家之主叫康而寿,我当时一听就在想不是从那两年很红的康尔寿减肥茶里找的现成名字。

不过剧里这么叫他的人不多,大家都喊他“康伯”。

康伯做财务出身的,又来自国营茶楼,退休之后也经常发挥点干部作风,开开会啦说说道理啦,还有一点点抠。

跟康伯对应的就是康婶啦,大家也不怎么叫她本名“王玉莲”的。

康婶也出身自国营厂,但她就没康伯那么执拗,而是像我们的妈妈那样手脚麻利会做很多事,平常也温和不怎么发表意见,不过说到孩子就要出来护崽子了。

这对夫妻有四个儿子,“祁”字辈,再多个单字就刚好对应了“光宗耀祖”。

老大阿光跟后面几个有年代感,他当过知青又很早下岗,因为环境原因,整个人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憨。

故事一开始就讲他在街边买了两个红薯,结果刚好碰到工商局来抓小摊贩,阿光就净顾着看人家红薯掉了帮忙捡、压根没注意到周围摆摊的人都做鸟兽散了……

搞得督查的人以为阿光才是违规摆摊的那个人,差点把他抓起来。

而老二阿宗呢,就是搞笑担当。

他没读过什么书,自己做个体户,但又市侩又精明,总是在想怎么样能赚钱、能赚更多钱,亲兄弟也想要明算账。

老三阿耀算是最“光宗耀祖”的那一个,读了大学、考进单位,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长得也是一表人才。

老四阿祖真是沾了名字的光,一叫就让人想起吴彦祖。

剧里设定他也读了大学,但没三哥那么优秀,整个人多了几分新生代青年的吊儿郎当。

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又刚好对应了彼此的感情观念和伴侣选择:

阿光觉得劳动可以致富,香兰也正是抱着同样想法才从河南老家来到广州打工,两个人虽然相差很多岁也没什么钱,但特别踏实肯干。

老二媳妇阿婵是潮州人,其实也不算特别外地吧,但潮汕地区和广州从语言到风俗都还是有不一样,所以也是外来媳妇了。

她性格泼辣又八卦,跟阿宗一样很有市井气。

这对是康家第二代里最先有孩子的,康天庥小时候又懒又爱耍小聪明,他爹妈骂他的话可以无缝对接到我们这代人身上。

老三经历了一次离婚,前妻是整个系列里最出名的——

刘涛演的胡幸子,是个时髦的上海姑娘。

但随着刘涛演艺重心的转移,编剧安排她远走日本、狠心离婚,又给阿耀拉了同单位的四川姑娘黄菲。

而阿祖,一开始是被安排了个外国媳妇戴安娜。

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南下打工热、个体户经济发展、下岗潮、大学扩招、国际交流频繁……这几十年里的大事和对个人的影响,都融在康家这家人的生活里了,我们也看得见时代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造就起着多么大的作用。

《外来媳妇本地郎》,讲的是不同文化在广州这个历史底蕴悠久的一线城市里冲撞再融合,因此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点是我们独有的。

康家住的宅子是西关大屋,能容纳老两口 四个儿子及其小家庭 天庥长大,偶尔还能接待一些外地来的亲友……独栋建筑中间还有个天井。

按剧里描述,那一届是相当的老城区,地价很高、亟待开发&

所以前几年编剧就安排这一家子暂时搬到城中村去住。

康伯也总是以老广人自居,我记得有集是回忆他和康婶的旧事,就是年轻的康婶站在红木趟栊门前说自己马上要被安排去跟华侨结婚。

我们广东人喜欢讲究谐音,逢年过节吃鱼一定要整条来做,是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但其它地区的朋友未必有这个概念,所以很早前的一集就安排某个外来媳妇(我忘了是大嫂还是三嫂了)把鲮鱼头尾切掉来做饭,被康婶很是训斥了一通。

而大嫂的北方属性让她很爱做面条,但是广东人可能没那么偏爱面条,或者说这种做法的面条,也是其中一个梗。

就算不是康家核心成员,也有些角色可以带来同等的喜剧效果。

我印象里有个叫陈想妹的,很多年前的一集说他来了广州,觉得荔枝是岭南佳果所以狂吃,结果受不住这里的潮湿闷热,又吃了太多上火的荔枝果肉,搞得自己狂流鼻血。

后来康婶就给他熬凉茶,他又嫌苦,快到走的时候喝了瓶宝芝林终于下火了也没那么苦,于是强烈要求带很多宝芝林走。

搞得外地朋友看过这集之后,来广州玩时专门问我,说宝芝林是不是很好喝。

这些小事在我们看来可能没那么特别,但拍了电视放上荧幕,就是会让人着迷,所以《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收视一度冲破40点,郭昶还围着电视台裸跑一圈当庆贺。

再好的戏拍长了总会陷入俗套,何况《外来媳妇本地郎》拍了这么久。

当中的很多演员也都一个个离开人世,也随之离开了康家人的生活。

郭昶走后,我上了大学,也没怎么再看过这档节目,如今等到结局却也满是伤感。

你好,谢谢,再见。

十几年里,这家人曾陪我长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来媳妇本地郎》这一家到底多有钱?果然不能小看每一个广东人!
《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本地郎已成孤家寡人,外来媳妇都去哪了?
广东人的回忆《外来媳妇本地郎》,主演如今大变样
#外来媳妇本地郎 #康伯 从小看到大我想大多数广东人都认识这位巨星
20周年大结局:康伯康婶永远离开《外来媳妇本地郎》!?
康伯康婶都离开?陪伴广东人20年的《外来媳妇本地郎》要大结局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