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丨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发现西汉城池,让通州的历史往前推了千年!
通州的历史往前推了千年,
最早的城池西汉路县在潞城镇找到了!
通州时讯(微信号:bjtzsx)记者了解到:
昨天(2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通州区政府与市文物局联合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考古成果,揭开了通州城尘封的身世之谜。
此次出土了哪些宝贝?
铜镜
青花瓷罐
瓷壶
三足盘
铜带钩
在考古过程中又有什么发现呢?
今年2月26日至9月28日,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市文物局、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责成市文物研究所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注:图中红线包围区域即为此次考古发掘的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
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具有考古团体领队资质的单位,总人员达2000余人共同完成了101.3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勘探面积相当于142个足球场大小,以及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
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条。(之前有媒体称发掘出道路1条,经本报记者向市文物局宣教科核实后,确认是3条。)
▲发掘现场
在东汉时期副中心已是宜居之地
这些考古遗存为了解通州地区2000年来自然环境的变迁、人地关系提供了证据。
此外,大量战国至汉代以来的墓葬形制多样,为研究北京战国晚期到汉代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大量文物为探索北京东部地区汉代的社会文化面貌、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丧葬习俗等提供了证据。
▲东汉刀形单室砖室墓及随葬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考古资料证实,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别是东汉时期社会繁荣、人口众多。
秦汉城址仍留有城墙基址
本次考古工程中的另一大收获,是在目前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方向的古城村,对汉代城址——路县故城进行了进一步考古勘查。
据介绍,春秋战国时代,今通州地属燕国。至西汉,今天的通州区境设置了路县,属渔阳郡。后王莽篡汉,改路县名通路亭。东汉建立后,废莽所改,恢复西汉旧称,但是改“路”为“潞”,始称潞县。
路县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2016年7月至9月,对路县故城进行了总范围约50多万平方米的考古勘察。
(南城墙西段的西端北侧横截面)
经过初步勘察,结合古城址的具体情况可将古城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护城河和城外遗存四部分。
▲西汉路县古城遗址保护效果示意图
其中,城墙基址保存较好,四面城墙基址基本可以闭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内发现了一条南北向的明清时期的路面遗存和一条南北向的辽金时期的路面遗存。
62座战国晚期瓮棺葬
相关负责人还透露:
本次在胡各庄村发掘出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瓮棺葬,此前,瓮棺葬的发掘较为零散,这么大规模的发现,尤其是成人瓮棺的发现,还是第一次。
▲战国成人瓮棺葬
在本次发掘中,西汉墓葬发现了许多雕花砖,其纹样多种多样,包括回形纹、四神纹等六七种,不同种类纹样同时出现在墓葬,这是很少见的。
此外,在后北营村还出土了古人的技术工具——骨质算筹,这在此前仅少量出现于大葆台西汉墓,而此次发掘出多达26支,保存得也十分完好。
本次发掘出土的布币中以南方货币居多,“北京是燕文化所在地,这种布币是南方人带来的,这就是文化交融的物证。”
(内容综合自@北京发布、北京晚报、法制晚报   摄影  常鸣  党维婷  微信编辑  王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文博|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上)
北京城市副中心发掘出汉代古城 千余古墓纵贯战国至清
寻城记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现身始末
炭河里青铜博物馆讲解词 南京廖华
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副中心更高大上了!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发现汉代古城 曾有大量人口居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