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揭示阴性分裂型特质与共情之间的关系

共情(empathy)是个体推测他人内在感受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这一能力对有效人际沟通及和谐社会互动十分重要。共情分为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情感共情(affective empathy)涉及分享他人的情绪状态,即感同身受;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指推断他人情绪状态和意图的能力。现有研究发现,多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存在缺损。以往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相关的研究局限在共情的单一结构,鲜少区分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来考察共情。此外,目前研究大多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少研究探讨共情两个成分与精神分裂症高危个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博士王毅、研究员陈楚侨及合作者开展研究,探讨情感和认知共情与分裂型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一系列问卷测量1400余名大学生的共情、分裂型特质以及抑郁、焦虑、应激等负性情绪,并采用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建立共情、分裂型特质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网络,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还为男性和女性被试分别建立网络并比较网络之间的差异。该项目的数据来自一项为期18个月的追踪研究,前期对分裂型特质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增长分析区分出了不同组别(Wang, Shi, Liu et al., 2018),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分别为高分裂型特质组和低分裂型特质组,建立网络并比较网络间的差异。   

研究表明,分裂型特质的阴性维度(如品尝美食或与他人交往时体验愉快的能力降低)与情感共情、认知共情均存在负相关,且这种相关比较稳定,独立于抑郁、焦虑、应激等负性情绪。尽管共情和负性情绪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共情-分裂型特质-负性情绪网络”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与低分裂型特质组相比,高分裂型特质组的共情得分更低、负性情绪更严重,“共情-分裂型特质-负性情绪网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这些发现为一般人群中的类似精神病体验和共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研究证据,有助于未来开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北京”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的关系
小心“黑暗共情者”:比渣男更危险的存在
擅长理解他人却不善良,什么是杀伤力翻倍的「黑暗共情者」?
科研人员开发出社会性情绪预期量表
同理心: 你的感觉我懂
为什么他总说我想太多?| 研究显示,男性的情商的确比女性更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