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 | 从法学硕士到风光人文摄影师 山谷老师专访
连载 超越所西藏 的专题图文系列


关注适马官方微信公众号
跟随山谷老师一起
走进西藏 超越所




想了解作者更多照片或最新动态,

请关注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ValleyGallery



蒋灵达老师(山谷老师)不久前刚完成他为期两月的西藏之行。一人一车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想来这又是一场毕生难忘的摄影之旅。多年前,蒋灵达先生做了一个对他个人来说颇为重要的决定——向专业摄影领域进发。从众人羡慕的法学硕士转向风餐露宿的风光人文摄影师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这些年,蒋灵达总是会不断的给自己设定摄影计划,让自己不断的去尝试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手法。这一次他就带着若干相机和一堆适马镜头前往藏地,除了满载震撼的风光照片之外还有让他个人颇为满意的延时摄影视频内容。在他归来之后,佳友在线有幸采访到了这为风尘仆仆的摄影师。除了分享这次精彩的旅程以外,我们也试图通过这次采访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摄影历程以及他摄影之路的经验分享。






Q:怎样一个动机让你有了去到西藏两个月计划?

山谷老师:这个计划的制定其实很快,今年计划的然后就执行了。一来我之前去到过西藏对于西藏也是比较熟悉出片也比较有把握,二来我也是希望可以去尝试拍摄一些西藏的延时短片。因为这个题材现在拍的人还比较少,然后和适马方面做了沟通他们也比较乐意促成这个项目。



ISO100 | F8 | 1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10 | 0.4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Q:器材方面你是怎么选择的?

山谷老师:这次的机器带的还是蛮多的。总共3台单反机身,还有一台适马DP0 Quattro、一台DP2 Quattro。镜头都是用的适马的,一枚18-35mm F1.8 DC HSM | Art主要用来拍摄延时摄影、一枚20mm F1.4 DG HSM | Art这个镜头拍星空非常好。还有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这个镜头主要是用来拍白天的风光。120-3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这个头我考虑了很久,因为这个头还是比较重的在高原上还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在纠结了一阵之后,我还是把它带上了,因为在暗夜里面大光圈还是有优势的,另外120-300mm这焦段在那边还是非常有用的。


ISO100 | F10 | 0.4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8 | 1/4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2台尼康D800机身,搭配如下适马器材

20mm F1.4 DG HSM | Art  1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2
120-3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  3

三只镜头,能够覆盖从20-300mm的焦段范围

SIGMA dp0 Quatrro 相机  4

SIGMA dp2 Quatrro 相机  5

重量轻,画质好,焦段互补


Q:两台DP小机器你主要用在什么地方?

山谷老师:这两台小相机画质好、焦段互补,同时又比较轻便。我在攀登古格遗址的时候只带了这两台小相机。这次,我上上下下共三次登上古格顶端。那边海拔还是比较高的,攀登起来比较辛苦,这两台小机器的轻便在那里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另外便是在纳木错扎西半岛爬山时,我也是用这两款相机进行取景和拍摄。



ISO100 | F5.6 | 1/200s

SIGMA dp0 Quattro


ISO100 | F5.6 | 1/500s

SIGMA dp0 Quattro


ISO100 | F5.6 | 1/800s

SIGMA dp0 Quattro


ISO100 | F5.6 | 1/500s

SIGMA dp2 Quattro


ISO100 | F5.6 | 1/800s

SIGMA dp2 Quattro


Q:这次的出发时间是?旅途中是否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山谷老师:这次是四月底出发六月底回程的。选择这个时间点是因为五月和六月是比较适合去西藏的季节,很多题材都比较适合拍摄。这次一人一车还是有些惊险的。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在新都桥,去子梅垭口的路上,车陷在海拔4578米雅哈垭口雪地。当时轮子打滑底盘已经搁在雪地上,天也开始暗下来了,我知道夜里这儿温度会很低,危险性会比较大。还好,我个人还是有一点险车救援的经验的。所以我在那里用铲子挖了好久,希望可以尽快脱困。好在最后顺利地脱困了。还有一次是在纳木措扎西半岛山上凌晨0点,我决定独自上山拍摄,在行进寻找取景点的时候遇到一群不知是狼还是狗的动物。在头灯的光线下,40米开外,黑暗中一对一对发亮的眼睛,在山坡上一字排开盯着我,我们对视了一会儿,当时还是有些骇人的。出于安全考虑,最后我还是放弃了继续向前,慢慢地退了下来。


ISO100 | F10 | 187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8 | 1/40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8 | 1/4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8 | 1/40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Q: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

山谷老师:小时便有机会接触到相机,那个时候是傻瓜胶片机。但由于胶片的成本冲洗的费用与不便利性,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但我小时自己比较喜欢画画,学校里的黑板报画画都是我画的,这可能与我之后喜欢摄影有一定的关联吧。


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摄影是在2001年,那时候我在亲戚开的一家公司里实习,由于公司要拍摄产品照片通过网络发送到国外,2001年3月,公司买了一部索尼 2百万像素的相机(Sony Cyber-shot DSC-P50)。由于相机平时归我管,所以,我经常带回家用它拍些东西。数码摄影的便利性,使我喜欢上了摄影。


之后我来到上海求学,也是在2001年12月18日,自己购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数码相机(富士FinePix A101(120万像素,35定焦,傻瓜数码机),之后玩着玩着,又觉得定焦没有变焦好,2002年6月12日,又购买了OLYMPUS C700UZ(200万像素38–380 mm 10倍光学变焦),之后2004年2月2日购入了佳能EOS 300D,当时第一台万元级别的数码单反相机(配了一个18-55mm f/3.5-5.6套头),从此越走越远!


ISO100 | F8 | 1/2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8 | 1/2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8 | 1/1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Q:能聊一下您的摄影进阶之路吗?

山谷老师:进阶之路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阶段。2001年到2004年购入数码单反之前这一段时间,总结一个字就是“玩”!用数码相机拍照片谁都会,只要按一下快门就是一张照片!凭着儿时积累的美术画面感的本能去玩、去拍摄。这应该算是第一个阶段吧。


第二个阶段,2004年到2008年,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学”。购买了一些摄影书籍,有系统地学习摄影,自己研究学习实践,学习各种摄影知识,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


第三个阶段,2008年4月23日购入佳能EOS 1Ds Mark3之后,开始真正的“创作”。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是下定决心要把摄影做好,所以,那时才购入了佳能顶级的器材。(54800元)一台机身,不是一个小数目!心态对于摄影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真的很认真地去拍摄,你会拍出不一样的照片。我现在很多自己认为称得上“作品”的风光照片都是用这台相机拍摄出来的!


ISO100 | F8 | 1/50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8 | 0.8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ISO100 | F10 | 1/80s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Q:能谈一下对您比较有启发的摄影师吗?

山谷老师:对我摄影风格影响比较大的是这五位,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还有阿莱克斯∙韦伯(Alex Webb)。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对我影响很大,强烈地影响着我的街拍风格。(所谓“决定性瞬间”是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他决定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


寇德卡,流浪摄影家,他曾说过:“我不会以其他摄影家说些什么来判断他的照片,我是以照片来判断他们,而我也希望自己能受到同样的准则来判断。”这样平实的摄影态度是我所仰慕的。其实,好照片自己会说话。一张好的照片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语言就足以引起多数人的思考与共鸣。


寇德卡最早的摄影专职工作是替布拉格的Ja Branou剧院拍摄舞台剧照。这个工作深深影响了他日后的拍摄手法及作品风格,他的街拍照片常常透露出强烈的“戏剧性”。他说:“当那些演员和我都处于巅峰状况的时刻,就能产生一张好的照片。”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大舞台,把人生当作一个戏剧来拍摄。其实,就算现在,我们的周围仍有很多带有强烈戏剧性的画面等待摄影师去发现去捕捉。


亚当斯,可能每一个拍黑白自然风光的摄影师都或多或少会受到亚当斯的影响。亚当斯创立了“区域曝光法”,他对黑白摄影画质、影调的把控可谓“炉火纯青”,到了黑白摄影的巅峰、极致。很多黑白自然风光摄影师都会从他那里吸取创作的经验与灵感。就我本人而言,他对我的黑白风光摄影影响也是挺大的。他那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对我是永不停歇的激励。


肯纳对我的影响主要是在他的慢门摄影。他拍摄风格中那些极简的构图和静谧、诗意的气息对我也有一定影响。


韦伯被称为“复杂构图大师”。他对于画面多个不同元素瞬间组合的把控能力,并对色彩组合的控制表达能力都令人赞叹。我的街头摄影和以后可能拍摄的纪实专题,可能会受他风格一定的影响。


Q:有很多风光摄影师有自己特别钟爱的取景地,您有特别钟情的拍摄点吗?

山谷老师:对于风光摄影方面,其实,我没有特别钟爱的取景地,中国很多地方都很美,都可以拍摄出绝美的照片,就连我们所在的城市也可以拍出很好的城市风光片,主要是看摄影师对这些景物的发掘与把控的能力。我个人认为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好片”,只要你自己有这个能力就可以。


如果一定要说我哪儿去的比较多,可能是西藏与黄山吧,去过几次,以后若有机会还可能再去。西藏我喜欢那种纯净,而黄山则是变化莫测,很有灵气,每次去都能拍出不一样的片子。


Q:能谈一谈您在拍摄时的一些难忘的经历吗?

山谷老师:比如,09年去桂林漓江拍摄,我挑选了一个拍摄点,然后,我从竹筏上跳到岸边的石头上,为了到达最佳的拍摄位置,我又跳到另一块斜面的石头上,不料脚下打滑,人与相机都落入水中。由于经验不足,当时没有及时将相机电池取出,最后,那一趟我也没拍成。


也是09年第一次自驾走西藏时,在去四姑娘山的路上,一个狭窄路段,我看对向来车,礼貌的让路,但是没准确估计好路面的宽度,在一个路面前轮一侧几乎整个悬空,差一点车子翻下峡谷,现在想想还是很后怕的。其实难忘的经历还有很多,在此也没时间说太多。 


ISO1600 | F1.4 | 20s

SIGMA 20mm F1.4 DG HSM | Art


ISO1600 | F1.4 | 25s

SIGMA 20mm F1.4 DG HSM | Art


ISO100 | F8 | 1/100s

SIGMA 120-3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


ISO1600 | F1.4 | 20s

SIGMA 20mm F1.4 DG HSM | Art


Q:关于人文摄影,您会给到初入这个领域的摄影爱好者哪些建议吗?

山谷老师:对于人文摄影,很多摄影爱好者会走很多弯路,我自己也是一样,走了很多弯路。如果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给初入这个领域的摄影爱好者有什么建议。


第一、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关注器材上。

因为我们现在随便拿个高级一点的卡片机(比如说索尼的黑卡)其很多指标与性能都超过以前很多大师所用的相机。而且,人文摄影的重点并不是在于画质如何,而是在于拍摄的内容,和你如何使用良好的摄影语言去表达它。因此,现在的摄影器材都是很够用了。如果,一个摄影师走向器材发烧的路,那是没底的,而且,因为把精力与金钱大量花费在摄影器材上,反而没把精力与金钱投入在拍摄的项目上。结果是摄影水平提升慢,又没拍出什么东西。


第二、多看一些有关摄影理论方面的书籍并人文摄影大师的画册。

理论书籍会让你对摄影的本质与表现形式有更深入的理性层面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拍出更好的作品。而观看大师们的画册、作品则可以从感观的层面知道何为优秀的作品,并从而学习与借鉴大师们的拍摄手法。


第三、给自己设立拍摄计划、项目或目标。

给自己制定一个拍摄计划、项目或目标,按照计划或项目来进行拍摄,一方面会有明确的主题性,这样便于后期的归类,甚至于展览。当你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项目目标时,你的拍摄会更有纪律性,不会让自己懒散。另一方面,一个项目拍摄下来会积累很多“实战经验”,每完成一个计划或项目并进行总结,或多或少都会让自己的摄影水平有所提升。


ISO1600 | F1.4 | 20s

SIGMA 20mm F1.4 DG HSM | Art


ISO100 | F2.8 | 1/800s

SIGMA 120-3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


ISO100 | F8 | 1/500s

SIGMA 120-3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

Q:何时与适马的结缘?

山谷老师:比如,2015年1月27日,拿到适马dp2Q这台小相机开始。这台机子被称为“口袋中的中画幅”,如果与胶片中画幅相比确实名符其实!我使用下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输出的效果具有尼康D800这个级别的分辨率,色彩表现上比传统拜耳传感器更好。这台机子不仅可以凭借其超高的分辨率与出众的色彩,用来拍摄风光大片,其等效45mm焦距的镜头也非常适合用来拍人文纪实。另外,它体积小,镜间快门的快门声很轻,拍摄起来很低调,不太引人注意,这些优势都决定了它是一台比较好的人文纪实相机。

之后参加一些适马举办的活动,也陆续使用了一些适马器材。



ISO1600 | F1.4 | 25s

SIGMA 20mm F1.4 DG HSM | Art


ISO1600 | F1.4 | 25s

SIGMA 20mm F1.4 DG HSM | Art


Q:在适马的众多器材中您最偏爱哪一款?

山谷老师:还蛮多的,比如dp2Q机身轻便,画质好、20mm F1.4等ART系列镜头:画质好,性价比高。还有用于索尼APS-C的几款DN ART镜头(19mm F2.8,30mm F2.8,60mmF2.8)也是画质好,而且性价比高。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SIGMA 20mm F1.4 DG HSM | Art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Q:你觉得未来器材发展之路会偏向何种方向?

山谷老师:人们总是追求“明天更美好”,所以对于相机,以下几个方面都会有所发展:

1、更高的画质(更高的像素、更好的动态范围表现、更好的高感表现、更好的色彩表现)

2、更快的响应速度(开机、对焦、连拍等等)

3、拍摄照片与拍摄视频之间的功能会相互交叉溶合,两者之间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也就是视频、照片功能会越来越趋向于完美地整合在一台相机上。

4、其它附加功能会越来越强大(WiFi、NFC、GPS、防抖、防尘防水、延时摄影、高速摄影等),比如说索尼的微单系列相机,可以下载不同的应用来增加相机的拍摄功能,这种开放性平台式设计,可能也将是一个趋势。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Q:对您来说,您希望推出什么样的产品会更有助拍摄呢?

山谷老师:我个人吗?我希望推出一台专门为延时摄影量身打造的相机,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 Art

Q:对于入门摄影爱好者,你会有哪些器材观上的建议吗?

山谷老师:第一,现在市面上能买得到的大部分主流器材都已经很强大了!除非你就是喜欢收集或收藏各种器材,不然,没必要在器材上“太发烧”。对于摄影来讲,器材永远是次要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要多花精力在提升自己的摄影能力上。

第二,没有万能的摄影器材,你要知道自己拍摄的主要门类,比如说:风光、人像、人文,你主要拍摄其中的哪一种?相对应地购买适用于这些题材的摄影器材。

最后,就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购置适合于自己摄影水平的器材。摄影器材,适用、够用就好。


Q:摄影给您带来了什么?

山谷老师:首先是“快乐”。每次拍出自己喜欢的片子,都会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

其次是“责任与使命”。当我掌握了这种技能到一定程度之后,我觉得有责任和使命要用摄影这种手段为社会做一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析这次获TIPA大奖的两支Art大三元镜头
带上适马去旅行——适马24-70mm F2.8 Art使用感受
探索微观世界的“眼睛”——适马微距镜头全解析
黄金周外拍小课堂:带适马拍日出日落
镜头 | 旅游拍档14-24mm F2.8 24-70mm F2.8 Art中环实拍
新时代标准变焦驾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