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演奏,就是通过音乐表现出你的人格魅力!
音乐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你需要更多技术含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许晨馨钢琴独奏



倾听国际评委谈钢琴(七)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闭幕前的下午,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全体评委应邀到位于北京大兴的星光棚CCTV《音乐人生》的录制现场,参加了CCTV《音乐人生》特别节目的录制。这次节目的录制不仅是该栏目在一期节目当中所聘请嘉宾人数最多的一次,而且也是最国际化和学术档次最高的一次。尽管是由于录制时间有限,也由于主持人明显的准备不足(并且专业水平有限),现场专访未能深入,未能在这样一次十分难得的集中专访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话题,记者还是在现场直接聆听到了一些值得记录的这些国际评委们的心声。本文原载《小演奏家》,往期内容:1、周广仁丨好的演奏家绝不能只会弹钢琴,而要脑子里懂很多知识;2、周广仁答:“怎样才可以称为一个好的钢琴人才?” 3、殷承宗:“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钢琴大师”丨米海尔·沃斯克列森斯基(Mikhail Voskresensky)访谈;4、“一个正在学习阶段的学生,多参加钢琴比赛好不好”? 5、周广仁说:“他在教学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我。” 6、阿里·瓦迪谈李云迪丨“我们更要为他的长远考虑!”



  • 中国琴童,有三亿六千万之多

约翰·奥柯诺(John O’conor,爱尔兰钢琴家、都柏林国际钢琴比赛的创始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的钢琴比赛,都不会有中国这么多的观众。最令我兴奋的是,中国有那么多年轻人来看钢琴比赛。我觉得这次比赛的组织工作做得非常好。



(周广仁插言:他还是德国募尼黑钢琴比赛的主席,这个比赛对欧洲钢琴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推动。)我英文不好,德文好些,这次大赛(指中国钢琴比赛)所有的环节都做得非常好,能够听到这么多中国选手的演奏,我非常高兴。在亚洲,如韩国、日本,都有不同的特点。我觉得在日本,有时候他们的音乐不是来自于演奏者的内心。中国的演奏家让我感到他们都很爱音乐,在舞台上都有很好的表现。中国的观众也很有素养,他们在听完演奏之后,总是要给人以热烈的掌声。真正好的观众就是要能了解、理解音乐,不只是一味地礼貌性地鼓掌,有些人开始热烈后来就不热烈了,有些人在乐曲进行当中就出去打手机,这样就都不太好了。中国人学琴的人,和西方人学琴的人在人数上差异很大,我听说中国大概有三亿六千万之多琴童。



周广仁惊呼:这个数字可靠吗?我可没有听说过。怎么统计的?如果真有这么多倒也是真好啊!沃特曼:我觉得对于学琴的孩子,父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有些孩子对于学琴没有兴趣,可能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听力方面和其它方面需要提高。对于有才能的孩子,我主张还是应该尽早地送到专业学校去学习,受到全面的有计划的教学和培养。对于一个演奏家来说,技术和综合修养应该兼有。有个同事的孩子,是个日本的女孩,她弹琴就像打机关枪一样没有热情,她很听话,她的父母要求她每天练8 小时,她就真的每天练8 小时。我想说的是,她一天只练琴8 小时,这样是不行的。一个学音乐的孩子,还需要去听歌剧,要听其它的音乐会,要和其他人进行艺术层面的交流,否则她的演奏就不会有什么色彩。这个孩子自然每天只练8 小时,要知道我们需要一些有创造性的表现,这就需要生活的积累和其他综合素质的修养做基础。



约翰·奥柯诺:对我来说,很高兴能够和中国的青年朋友说几句话。我想对中国年轻的演奏家建议,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练习那些最著名的曲目上去。如果为了让自己的琴声可以打动人,只有弹琴的声音非常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那样你仅仅是在和钢琴做斗争。有时这也过于难了。换一个角度说,其实弹琴没有必要这么难。在进行弹奏过程中,你应该知道,通过你的音乐,你该表现出你的人格魅力。所以,弹琴光用力弹得响是不够的。对于小孩子来说,我觉得过早地参加竞技性很强的比赛并不是太好的事。我认为,除非是已经学专业的孩子,每天练琴时间要长一些以外,还是要再做些别的事情,也不能只满足于就弹那几套曲目。我们学钢琴的,永远不能只为比赛和经纪人的需要去弹,那样是成不了艺术家的。



  • 真正的竞争不是昨天,是从明天开始

来自英国的评委,80多岁的沃特曼(Fanny Waterman)女士与大家的交流,是更加直接而坦诚的:我在40 多年前的一天夜里,突然我告诉我的丈夫说,我想在利智举办一个国际钢琴比赛。他告诉我,你要想办,你就办吧。他没有告诉我会有多少困难,他也没告诉我会给我什么帮助。但我仍然很感谢他,因为他没有阻拦我。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在丛林中的房屋了,而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了。周教授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们这些人来到中国。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次比赛的第一名获奖者是一位中国的选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真正竞争不是从昨天开始,而是从明天开始。我想告诉学习钢琴的朋友们,你起码要知道贝多芬的各个时期,要熟悉他的大量的作品,弹钢琴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要想做一个钢琴家,还必须有牺牲精神 ——生命本身就是个困难,你选择了钢琴,就选择了更加的困难;生命本身就是幸福,你选择了钢琴,就又多了一份幸福。通过贝多芬的曲目,你可以了解和感受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精神境界,你可以在音乐中和他交流、对话。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你就可以获得一个音乐的人生。要知道每个音符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在演奏时唱出来的是作曲家的感受,是作曲家的生活。这就是钢琴家所能感受到的另一种生活体验。要和自己的心跳一样,一定要向前进。比赛对于一个学钢琴的人来说,你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曲目都学完,你必须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个人的举止言行,都要形成个人风格。


我认为中国的这次钢琴比赛,选手的水平普遍比较高,评委们的水平也非常高。我非常兴奋的是中国有非常好的钢琴老师。学钢琴必须要从特别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所以中国的钢琴事业一定大有前景。我在英国看报纸,说中国每天都有爆炸性的发展。这些年轻的音乐家,他们非常得棒。他们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受教育的经历,他们对音乐的阐释也各有不同,这是非常难得的。

比赛获奖,只能说明在某个时期某项比赛中有好的表现本次比赛中最年轻的评委,是来自美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耶赫夫德.卡普林斯基女士。对他的采访是从朱军:“听说您的学生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许晨馨),您有什么感想?”的提问开始的。耶赫夫德·卡普林斯基女士(Yoheved Kaplinsky,朱丽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说:是的,她是正在朱丽亚学校学习,但她是在中国接受的早期教育。所以她有今天的成就,首先是与她曾经在中国接受了很好的早期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朱军问:您认为在朱丽亚音乐学院,中国的学生算是比较出众的吗?

耶赫夫德·卡普林斯基女士答道:他们(中国学生)的成就对我们来讲都是学校的一份光荣。中国的学生个人能力普遍比较强。他们来朱丽亚后也普遍受到了非常好的技术训练,中国的学生也可能是基因的问题,普遍比较刻苦。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学生也面临着与全世界(的学生)几乎都一样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他们的刻苦努力和比赛获奖看成是必然的联系。某个学生获奖,只能说明某个选手在某个时期某项比赛中有了最好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一切。获奖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只是获得了一个机会。历史上也有不少比赛获奖,赛后的发展并不怎么乐观。对于获奖者,无论是他们个人,还是媒体等,都要清楚这一点。他们(获奖者们)还很年轻,今后会怎么样,还要看他们近一步发展。他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学习 。


  • 怎么看待古典音乐的未来?

朱军问:您怎么看待古典音乐的未来?

耶赫夫德·卡普林斯基女士(朱丽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说:这个问题,我们这些评委也都很有同感。在中国,我们见到中国有那么多的年轻人都非常热衷于古典音乐,这是很令人欣喜的状况。我们朱丽亚对人才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需要和美国以及欧洲的其他学校一样,要主动地走出来。也欢迎全世界有更多的有才华的学生到我们朱丽亚学习。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中国的选手质量都非常高,他们对音乐都很热爱,这是学好钢琴的前提。中国的学生非常好,老师也非常好。中国学生的才能,有时真让人嫉妒,他们在钢琴面前的感觉非常好。如果允许我对中国学琴的孩子说几句话,我会说,弹奏钢琴,不是让你在和钢琴作斗争,而是在与钢琴交流,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无论参加什么比赛,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往往就是他们自己。如果自己可以达到一种境界,无论最后的成绩怎样,他已经可以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享受了。同时,也可以让观众从他的音乐中分享到他的快乐。学习音乐的本意不是为了比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梦想 一路远航
钢琴比赛的台前幕后
学钢琴大多数人在意什么?
周广仁答:“怎样才可以称为一个好的钢琴人才?”
周广仁:拥有钢琴,是快乐一生的事情
中国小提琴选手柴赛获佳绩,指导教师分享备赛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