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学堂丨道医五臓概要(四)


道医五臓概要(四)
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四、脾臓


无形有质的脾位于中焦,居中央位,在膈之下。有质有形之脾则位于左肋之内。无形有质的脾,在五行中属土,同样分为阳土和阴土。  在体元、物元、质元三元系统内,其中的体元,阳性的名为常在,阴性的体元则名为妄意。修身者在慧观中,当常在以物元形态显形时,其形似凤。当其体元以人形呈显时,则为黄衣童子,又名黄帝。脾的质元是坤之气,物元则是土之精。脾为心之子,肺之母。外通于双眉.口为之宫,脾中阳神常在主阳土信德,从真意。阴神安意主阴土,邪信生欲望,多嫉气,主情志中的思。因土寄旺于四季主土,故脾为五臓之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形为颊,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脾脉出于隐白,乃肉之本意虞也。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臓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1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化为精微,这个精微,在道医学中是指将饮食中所携带的微量天德地气分解出来,与肾气相合共同构成营气。而并非完全是食物本身有质有形的营养物质。因为水与食物在大地上的生成过程中,吸收着天德地气,成为天德地气的转载体,只是质元的属性中掺人物性本身的信息,需要进行解析。脾不仅能解析化为精微.并且能通过土载四方的特性,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无形有质和有形有质两个方面的消化。这个消化过程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有质有形的营养和无形有质的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说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等,都是慧观下的真知灼见。都是说明饮食中营养物质和精微质元的吸收,全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脾的这种生理功能,也即是《素问·厥论》所说的“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能量,才能使臓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养形营养和养神质元,以节约肾气储备的支出,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等病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的意义,其一是全面滋养后人形质的功能,其二是节约肾中元气储备支出的消耗。使后天系统处丁健康状态。

    

运化水液。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作“运化水湿”,是指脾的质元能量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状物质,所谓运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对被吸收的水谷营养中的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休内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所以,《素问,至真要大沦》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的神运和质元能量弱,虚而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运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精微转化,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所以,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臓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如李东垣在《脾胃沦·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如在患病时,针对病情进行忌口,用药时也要顾及脾胃等等,都是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中的具体体现。

    

(2)主升清。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中的质元精微和有质有形的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质元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再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敝说“脾以升为健”。升和降是臓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的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也就是升清和降浊,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臓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臓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则元气充沛,人似始有生生之机;同时,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机体内臓不致下垂。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臓下垂等病症。

    

(3)主统血。脾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藏”这里的裹,即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逸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指脾有统血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信德土气的固掇作用。如沈目南《金匾要略注》说:“五臓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而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而导致出血。但是,由于脾主升清,脾气主升,所以在习惯上,多以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作脾不统血。

   

2

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如《灵枢·本神》说: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老子曾经指出:“弱其志”,因为五志都是后天欲望的结果。思,同样是指脾中阴神妄意萌动,而产生超出生理允许阈值的思的质元能量和毒素,达于心神而产生毒副作用的情志损害。正觉正念主导下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是在妄意的主导下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说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妄思能影响内气的正常运动,导致气滞和气结,所以《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从影响臓腑生理功能来说,最明显的是脾的运化功能,由于气结于中,影响了脾的升清,所以思虑过度,常能导致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2)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脾为涎”,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这是典型的“地气养形”和“地谷养形”。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臻于健壮,正如《素问集注·五藏生成篇》所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因此,人体肌肉的壮实与否,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关,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这也是《素问·痿论》所说“治痿独取阳明”的主要理论依据。

    

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是人体之末,故又称“四末”。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四肢的营养输送,全赖于清阳的升腾宣发,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实四肢。”脾主运化和升清,因此,脾气健运,则四肢的营养充足,而活动也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可见倦怠无力,甚或痿弱不用。所以《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口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即是说明四肢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和升清功能是否健旺密切相关。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开窍于口,系指饮食口味等与脾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即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否正常。脾胃健运,则口味正常,而增进食欲。所以《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谈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所以《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病与脾、胃的关系】 脾主肌肉﹑四肢,...
从中医角度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女人健脾有绝招 中医献出杀手锏
五脏--脾
脾与脏腑的关系及脾胃病
[转载]中医脾胃系统的生理、心理、病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