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
  • 1.玉烛汤

  • 2.理冲汤

  • 3.理冲丸

  • 4.安冲汤

  • 5.固冲汤

  • 6.温冲汤

  • 7.清带汤

  • 8.加味麦门冬汤

  • 9.寿胎丸

  • 10.安胃饮

  • 11.大顺汤

  • 12.和血熄风汤

  • 13.滋阴清胃汤

  • 14.滋乳汤

  • 15.消乳汤

  • 16.升肝舒郁汤

  • 17.资生通脉汤

  • 1.玉烛汤

  • 治妇女寒热往来或先寒后热,汗出热解,或月事不调,经水短少。

  • 生黄 (五钱) 生地黄(六钱) 玄参(四钱) 知母(四钱) 当归(三钱) 香附(三钱,醋炒)柴胡(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 汗多者,以茵陈易柴胡,再加萸肉数钱。热多者,加生杭芍数钱。寒多者,加生姜数钱。

  • 妇女多寒热往来之证,而方书论者不一说。有谓阳分虚则头午寒,阴分虚则过午热者。夫午前阳盛,午后阳衰而阴又浸盛。当其盛时,虚者可以暂实。何以其时所现之病状,转与时成反比例也?有谓病在少阳则寒热往来,犹少阳外感之邪,与太阳并则寒,与阳明并则热者。而内伤之病,原无外邪。又何者与太阳、阳明并作寒热也?有谓肝虚则乍热乍寒者。斯说也,愚曾验过。遵《神农本草经》山茱萸主寒热之旨,单重用山萸肉(去净核)二两煎汤,服之立愈(验案在来复汤下)。然此乃肝木虚极,内风将动之候,又不可以盖寻常寒热也。盖人身之气化,原与时序之气化,息息相通。一日之午前,犹一岁之有春夏。而人身之阳气,即感之发动,以敷布于周身。妇女性多忧思,以致脏腑、经络多有郁结闭塞之处,阻遏阳气不能外达,或转因发动而内陷,或发动不遂,其发动排挤经络愈加闭塞。于是周身之寒作矣。迨阳气蓄极,终当愤发。而其愤发之机与抑遏之力,相激相荡于脏腑、经络之间,热又由兹而生。此前午之寒,所以变后午之热也。黄 为气分之主药,能补气更能升气。辅以柴胡之轩举,香附之宣通,阳气之抑遏者,皆畅发矣。然血随气行,气郁则血必瘀,故寒热往来者,其月事恒多不调,经血恒多虚损。用当归以调之,地黄以补之,知母、元参与甘草甘苦化阴以助之,则经血得其养矣。况地黄、知母诸凉药与黄温热之性相济,又为燮理阴阳、调和寒热之妙品乎。至方书有所谓日晡发热者,日晡者,申时也,足少阴肾经主令之候也。其人或肾经阴虚,至此而肾经之火乘时而动,亦可治以此汤。将黄 减半,地黄改用一两。有经闭结为 瘕,阻塞气化作寒热者,可用后理冲汤。有胸中大气下陷作寒热者,其人常觉呼吸短气,宜用拙拟升陷汤,方后治验之案,可以参观。

  • 【附方】西人铁锈鸡纳丸,治妇女经血不调,身体羸弱咳喘,或时作寒热甚效。方用铁锈、没药(忌火)

  • 各一钱,金鸡纳霜、花椒各五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六十粒。每服三粒至五粒。

  • 铁锈乃铁与养气化合而成。人身之血得养气而赤。铁锈中含养气,而又色赤似血,且嗅之兼有血腥之气,故能荣养血分,流通经脉。且人之血中,实有铁锈,以铁锈补血更有以铁补铁之妙也。金鸡纳霜有治疟之功用。

  • 此方中亦用之者,为其善治贫血,且又能入手、足少阳之经,以调和寒热也。又佐以花椒者,恐金鸡纳霜之性,偏于寒凉,而以辛热济之,使归于和平也。

  • 东亚人有中将汤,以调妇女经脉,恒有效验。门人高××曾开其方相寄,药品下未有分量。愚为酌定其分量,用之甚有功效。今将其方开列于下,以备选用。

  • 延胡索醋炒三钱、当归六钱、官桂二钱、甘草二钱、丁香二钱、山楂核醋炒三钱、郁金醋炒二钱、沙参四钱、续断酒炒三钱、肉蔻赤石脂炒三钱(去石脂不用)、苦参三钱、怀牛膝三钱,共十二味,轧作粗渣,分三剂。每用一剂,开水浸盖碗中约半点钟,将其汤饮下。如此浸服二次至第三次用水煎服。日用一剂,数剂经脉自调。此方中凉热、补破、涩滑之药皆有,愚所酌分量,俾其力亦适相当,故凡妇女经脉不调证,皆可服之,而以治白带证尤效。

  • 2.理冲汤

  •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 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 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 生黄 (三钱) 党参(二钱) 于术(二钱) 生山药(五钱) 天花粉(四钱) 知母(四钱)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者)

  • 用水三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 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一钱。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四钱。热者,加生地、天冬各数钱。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凉甚者,加肉桂(捣细冲服)、乌附子各二钱。

  • 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不用炙)二钱。若其人坚壮无他病,惟用以消 瘕积聚者,宜去山药。室女与妇人未产育者,若用此方,三棱、莪术宜斟酌少用,减知母之半,加生地黄数钱,以濡血分之枯。若其人血分虽瘀,而未见 瘕或月信犹未闭者,虽在已产育之妇人,亦少用三棱、莪术。若病患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四钱,因此药能化瘀血,又不伤气分也。迨气血渐壮,瘀血未尽消者,再用三棱、莪术未晚。若男子劳瘵,三棱、莪术亦宜少用或用鸡内金代之亦可。初拟此方时,原专治产后瘀血成 瘕,后以治室女月闭血枯亦效,又间用以治男子劳瘵亦效验,大有开胃进食,扶羸起衰之功。《内经》有四乌 鱼骨一茹芦丸,原是男女并治,为调血补虚之良方。此方窃师《内经》之意也。

  • 从来医者调气行血,习用香附,而不习用三棱、莪术。盖以其能破 瘕,遂疑其过于猛烈。而不知能破症瘕者,三棱、莪术之良能,非二药之性烈于香附也。愚精心考验多年,凡习用之药,皆确知其性情能力。若论耗散气血,香附犹甚于三棱、莪术。若论消磨 瘕,十倍香附亦不及三棱、莪术也。且此方中,用三棱、莪术以消冲中瘀血,而即用参、 诸药,以保护气血,则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且参、 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 瘕,此其所以效也。

  • 人之脏腑,一气贯通,若营垒联系,互为犄角。一处受攻,则他处可为之救应。故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即其处气血偶有伤损,他脏腑气血犹可为之输将贯注,亦犹相连营垒之相救应也。又加补药以为之佐使,是以邪去正气无伤损。世俗医者,不知此理,见有专确攻病之方,若拙拟理冲汤者,初不审方中用意何如,但见方中有三棱、莪术,即望而生畏,不敢试用。自流俗观之,亦似慎重,及观其临证调方,漫不知病根结于何处,惟是混开混破。恒集若香附、木香、陈皮、砂仁、枳壳、浓朴、延胡、灵脂诸药,或十余味或数十味为一方。服之令人脏腑之气皆乱,常有病本可治,服此等药数十剂而竟至不治者。

  • 更或见有浮火虚热,而加芩、栀、蒌实之属,则开破与寒凉并用,虽脾胃坚壮者,亦断不能久服,此其贻害尤甚也。

  • 一妇人,年三十余。 瘕起于少腹,渐长而上。其当年长者稍软,隔年即硬如石。七年之间,上至心口,旁塞两肋,饮食减少,时觉昏愦,剧时昏睡一昼夜,不饮不食,屡次服药竟分毫无效。后愚为诊视,脉虽虚弱,至数不数,许为治愈,授以此方。病患自揣其病,断无可治之理,竟置不服。次年病益进,昏睡四日不醒。愚用药救醒之,遂恳切告之曰∶去岁若用愚方,病愈已久,何至危困若斯。然此病尚可为,甚勿再迟延也,仍为开前方。病患喜,信愚言,连服三十余剂,磊块皆消。惟最初所结之病根,大如核桃之巨者尚在。又加生水蛭(不宜炙)一钱,服数剂全愈。

  • 一妇人,年二十余。 瘕结于上脘,其大如橘,按之甚硬,时时上攻作疼,妨碍饮食。医者皆以为不可消。后愚诊视,治以此汤,连服四十余剂,消无芥蒂。

  • 一媪,年六旬。气弱而且郁,心腹满闷,不能饮食,一日所进谷食,不过两许,如此已月余矣。愚诊视之,其脉甚微细,犹喜至数调匀,知其可治。遂用此汤,将三棱、莪术各减一钱,连服数剂,即能进饮食。又服数剂,病遂全愈。

  • 奉天孙姓妇,年四十许。自幼时有 瘕结于下脘,历二十余年。 瘕之积,竟至满腹,常常作疼,心中怔忡,不能饮食,求为延医。因思此证,久而且剧,非轻剂所能疗。幸脉有根柢,犹可调治。遂投以理冲汤,加水蛭三钱。恐开破之力太过,参、 又各加一钱,又加天冬三钱,以解参、 之热。数剂后,遂能进食。服至四十余剂,下瘀积若干, 瘕消有强半。因有事还籍,药遂停止。阅一载,腹中之积,又将复旧,复来院求为延医。仍照前方加减,俾其补破凉热之间,与病体适宜。仍服四十余剂,积下数块。又继服三十余剂,瘀积大下。其中或片或块且有膜甚浓,若胞形。此时身体觉弱,而腹中甚松畅。恐瘀犹未净,又调以补正活血之药,以善其后。

  • 王××妻,来院求为治 瘕。自言瘀积十九年矣,满腹皆系硬块。亦治以理冲汤,为其平素气虚,将方中参、 加重,三棱、莪术减半。服数剂,饮食增加,将三棱、莪术渐增至原定分量。又服数剂,气力较壮,又加水蛭二钱、樗鸡(俗名红娘)十枚。又服二十余剂,届行经之期,随经下紫黑血块若干,病愈其半。又继服三十剂,届经期,瘀血遂大下,满腹积块皆消。又俾服生新化瘀之药,以善其后。

  • 一少年,因治吐血,服药失宜, 癖结于少腹(在女子为 瘕在男子为 癖)大如锦瓜。按之甚坚硬,其上相连有如瓜蔓一条,斜冲心口,饮食减少,形体羸弱。其脉微细稍数。治以此汤,服十余剂癖全消。

  • 附录∶

  • 广西柳州宾××来函∶

  • 一妇人,十七岁,自二七出嫁,未见行经。先因腹、胁作疼求为延医,投以活络效灵丹立愈。继欲调其月事,投以理冲汤三剂,月经亦通,三日未止。犹恐瘀血未化,改用王清任少腹逐瘀汤,亦三剂,其人从此月事调顺,身体强壮矣。

  • 3.理冲丸

  • 治同前证。

  • 水蛭(一两,不用炙) 生黄 (一两半) 生三棱(五钱) 生莪术(五钱) 当归(六钱) 知母(六钱)生桃仁(六钱,带皮尖)

  • 上药七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开水送服二钱,早晚各一次。

  • 仲景抵当汤、大黄 虫丸、百劳丸,皆用水蛭,而后世畏其性猛,鲜有用者,是未知水蛭之性也。《神农本草经》曰∶水蛭气味咸平无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 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徐灵胎注云∶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生气全消而难治。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又转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消既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观《神农本草经》之文与徐氏之注,则水蛭功用之妙,为何如哉!特是徐氏所谓迟缓善入者,人多不解其理。盖水蛭行于水中,原甚迟缓。

  • 其在生血之中,犹水中也,故生血不伤也。着人肌肉,即紧贴善入。其遇坚积之处,犹肌肉也,故坚积易消也。

  • 方中桃仁不去皮尖者,以其皮赤能入血分,尖乃生发之机,又善通气分。杨玉衡《寒温条辨》曾有斯说。

  • 愚疑其有毒,未敢遽信。遂将带皮生桃仁,嚼服一钱,心中安然,以后始敢连皮尖用之。至于不炒用,而生用者,凡果中之仁,皆含生发之气,原可借之以流通既败之血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注曰∶桃得三月春和之气以生,而花鲜明似血,故凡血瘀血枯之疾,不能调和畅达者,此能入于其中而和之散之。然其生血之功少,而去瘀之功多者,盖桃核本非血类,实不能有所补益。若 瘕皆已败之血,非生气不能流通,桃之生气在于仁,而味苦又能开泄,故能逐旧而不伤新也。夫既借其生气以流通气血,不宜炒用可知也。若入丸剂,蒸熟用之亦可。

  • 【附方】秘传治女子干病方,用红HT 螺(榆树内红虫大如蚕)二个,樗树(此树如椿而味臭俗名臭椿)荚二个,人指甲全的,壮年男子发三根。用树荚夹HT 螺、指甲以发缠之,将发面馒头如大橘者一个,开一孔,去中瓤俾可容药。纳药其中,仍将外皮原开下者杜孔上,木炭火煨存性为细末,用黄酒半斤炖开,兑童便半茶盅送服。忌腥冷、惊恐、恼怒。此方用过数次皆验,瘀血开时必吐衄又兼下血,不必惊恐,移时自愈。以治经水一次未来者尤效。

  • 4.安冲汤

  • 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

  • 白术(六钱,炒) 生黄 (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 大生地(六钱)生杭芍(三钱) 海螵蛸(四钱,捣细) 茜草(三钱) 川续断(四钱)

  • 友人刘××其长子妇,经水行时,多而且久,淋漓八九日始断。数日又复如故。医治月余,初稍见轻,继又不愈。延愚诊视,观所服方,即此安冲汤,去茜草、螵蛸。遂仍将二药加入,一剂即愈。又服一剂,永不反复。

  • 刘××疑而问曰∶茜草、螵蛸,治此证如此效验,前医何为去之?答曰∶彼但知茜草、螵蛸能通经血,而未见《内经》用此二药雀卵为丸,鲍鱼汤送下,治伤肝之病,时时前后血也。故于经血过多之证,即不敢用。不知二药大能固涩下焦,为治崩之主药也。

  • 一妇人,年三十余。夫妻反目,恼怒之余,经行不止,且又甚多。医者用十灰散加减,连服四剂不效。后愚诊视,其右脉弱而且濡。询其饮食多寡,言分毫不敢多食,多即泄泻。遂投以此汤,去黄 ,将白术改用一两。一剂血止,而泻亦愈。又服一剂,以善其后。

  • 一妇人,年二十余。小产后数日,恶露已尽,至七八日,忽又下血。延医服药,二十余日不止。诊其脉,洪滑有力,心中热而且渴。疑其夹杂外感,询之身不觉热,又疑其血热妄行,遂将方中生地改用一两,又加知母一两,服后血不止,而热渴亦如故。因思此证,实兼外感无疑。遂改用白虎加人参汤以山药代粳米。方中石膏重用生者三两。煎汤两盅,分两次温饮下。外感之火遂消,血亦见止。仍与安冲汤,一剂遂全愈。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 附录∶

  • 直隶青县张××来函∶

  • 王氏妇,年十九岁,因殇子过痛,肝气不畅,经水行时多而且久,或不时漏下。前服逍遥、归脾等药,皆无效。诊其脉,左关尺及右尺皆浮弦,一息五至强。口干不思食,腰疼无力,乃血亏而有热也。遵将女科方安冲汤去 、术,加麦冬、霍石斛、香附米,俾服之。二剂血止,六剂后食量增加,口干腰疼皆愈。继将汤剂制作丸药,徐徐服之,月事亦从此调矣。

  • 直隶盐山孙××来函∶

  • 一九二四年七月,友人张××之母,因筹办娶儿媳事劳心过度,小便下血不止,其血之来沥沥有声,请为诊视,举止不定,气息微弱,右脉弦细,左脉弦硬。为开安冲汤,服后稍愈。翌日晨起,忽然昏迷,其家人甚恐,又请诊视。其脉尚和平,知其昏迷系黄 升补之力稍过,遂仍用原方,加赭石八钱,一剂而愈。

  • 家族婶有下血证,医治十余年,时愈时发,终未除根。一九二六年六月,病又作,请为诊视。治以《傅青主女科》治老妇血崩方,遵师训加生地黄一两,一服即愈。七月,病又反复。治以安冲汤方,以其心中觉凉,加干姜二钱,一剂病又愈。

  • 斯年初秋,李姓之女,年十七岁,下血不止,面唇皆白,六脉细数。治以安冲汤,重用山萸肉,三剂而愈。

  • 5.固冲汤

  • 治妇女血崩。

  • 白术(一两,炒) 生黄 (六钱) 龙骨(八钱, 捣细) 牡蛎(八钱, 捣细) 萸肉(八钱,去净核)生杭芍(四钱) 海螵蛸(四钱,捣细) 茜草(三钱) 棕边炭(二钱) 五倍子(五分,轧细药汁送服)

  • 脉象热者加大生地一两;凉者加乌附子二钱;大怒之后,因肝气冲激血崩者,加柴胡二钱。若服两剂不愈,去棕边炭,加真阿胶五钱,另炖同服。服药觉热者宜酌加生地。

  • 从前之方,龙骨、牡蛎皆生用,其理已详于理冲丸下。此方独用 者,因 之,则收涩之力较大,欲借之以收一时之功也。

  • 一妇人,年三十余。陡然下血,两日不止。及愚诊视,已昏愦不语,周身皆凉,其脉微弱而迟。知其气血将脱,而元阳亦脱也。遂急用此汤,去白芍,加野台参八钱、乌附子三钱。一剂血止,周身皆热,精神亦复。

  • 仍将白芍加入,再服一剂,以善其后。

  • 子××曾治一妇人,年四十许。骤得下血证甚剧,半日之间,即气息奄奄,不省人事。其脉右寸关微见,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数,左部脉皆不见。急用生黄 一两,大火煎数沸灌之,六部脉皆出。然微细异常,血仍不止。观其形状,呼气不能外出,又时有欲大便之意,知其为大气下陷也。遂为开固冲汤方,将方中黄 改用一两。早十一点钟,将药服下,至晚三点钟,即愈如平时(后子××在京,又治一血崩证,先用固冲汤不效,加柴胡二钱,一剂即愈,足见柴胡升提之力,可为治崩要药)。

  • 或问∶血崩之证,多有因其人暴怒,肝气郁结,不能上达,而转下冲肾关,致经血随之下注者,故其病俗亦名之曰气冲。兹方中多用涩补之品,独不虑于肝气郁者,有妨碍乎?答曰∶此证虽有因暴怒气冲而得者,然当其血大下之后,血脱而气亦随之下脱,则肝气之郁者,转可因之而开。且病急则治其标,此证诚至危急之病也。若其证初得,且不甚剧,又实系肝气下冲者,亦可用升肝理气之药为主,而以收补下元之药辅之也。

  • 【附方】《傅青主女科》,有治老妇血崩方,试之甚效。其方用生黄 一两,当归一两(酒洗),桑叶十四片,三七末三钱(药汁送下)水煎服,二剂血止,四剂不再发。若觉热者,用此方宜加生地两许。

  • 又∶诸城友人王××,传一治血崩秘方。用青莱菔生捣取汁,加白糖数匙,微火炖温,陆续饮至三大盅,必愈。

  • 又∶西药中有麦角,原霉麦上所生之小角,其性最善收摄血管,能治一切失血之证,而对于下血者用之尤效。角之最大者,长近寸许,以一枚和乳糖(无乳糖可代以白蔗糖)研细,可作两次服。愚常用之与止血之药并服,恒有捷效。

  • 附∶治女子血崩有两种草药

  • 一种为宿根之草,一根恒生数茎,高不盈尺,叶似地肤,微宽,浓则加倍,其色绿而微带苍色,孟夏开小白花,结实如杜梨,色如其叶,老而微黄,多生于宅畔路旁板硬之地,俗呼为HT 牛蛋,又名臭科子,然实未有臭味。初不知其可入药也。戊辰孟夏,愚有事回籍。有南关王氏妇,患血崩,服药不效。有人教用此草连根实锉碎,煮汤饮之,其病顿愈。后愚回津言及此方,门生李××谓∶“此方余素知之,若加黑豆一小握,用水、酒各半煎汤,则更效矣。”一种为当年种生之草,棵高尺余,叶圆而有尖,色深绿,季夏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实大如五味,状若小茄,嫩则绿,熟则红,老则紫黑,中含甜浆可食,俗名野茄子,有山之处呼为山茄子。奉省医者多采此草阴干备用,若遇血崩时,将其梗叶实共切碎煎汤服之立愈。在津曾与友人张××言及此草,张××谓,此即《本草纲目》之龙葵,一名天茄子,一名老鸦睛草者是也。而愚查《本草纲目》龙葵,言治吐血不止,未尝言治血崩。然治吐血之药,恒兼能治下血,若三七、茜草诸药是明征也。以遍地皆有之草,而能治如此重病,洵堪珍哉。

  • 附录∶

  • 直隶青县张××来函∶

  • 族姊适徐姓,年三十余。有妊流产,已旬日矣。忽然下血甚多,头晕腹胀,脉小无力。知为冲脉滑脱之征证,予以固冲汤,加柴胡钱半,归身二钱。服药三剂即止。俾继服坤顺至宝丹以善其后。

  • 直隶盐山李××来函∶

  • 天津赵××妻,年四十余岁,行经过期不止,诸治不效,延弟诊视。见两部之脉皆微细无力,为开固冲汤原方予之,服数剂即全收功。因思如此年岁,血分又如此受伤,谅从此断生育矣。不意年余又产一子,安然无恙。

  • 盖因固冲汤止血兼有补血之功也。

  • 又∶天津张××妻,年二十四岁,因小产后血不止者绵延月余,屡经医治无效。诊其脉象,微细而数,为开固冲汤方,因其脉数,加生地一两。服药后,病虽见轻,而不见大功。反复思索,莫得其故。细询其药价过贱,忽忆人言此地药局所鬻黄 ,有真有假,今此方无显著之功效,或其黄 过劣也。改用口黄 ,连服两剂全愈。

  • 由斯知药物必须地道真正方效也。

  • 6.温冲汤

  • 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

  • 生山药(八钱) 当归身(四钱) 乌附子(二钱) 肉桂(二钱,去粗皮后入) 补骨脂(三钱,炒捣)小茴香(二钱,炒) 核桃仁(二钱) 紫石英(八钱, 研) 真鹿角胶(二钱,另炖,同服,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三钱)

  • 人之血海,其名曰冲。在血室之两旁,与血室相通。上隶于胃阳明经,下连于肾少阴经。有任脉以为之担任,督脉为之督摄,带脉为之约束。阳维、阴维、阳跷、阴跷,为之拥护,共为奇经八脉。此八脉与血室,男女皆有。在男子则冲与血室为化精之所,在女子则冲与血室实为受胎之处。《内经》上古通天论所谓“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者是也。是以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郁者理之,虚者补之,风袭者祛之,湿胜者渗之,气化不固者固摄之,阴阳偏胜者调剂之。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而愚临证实验以来,凡其人素无他病,而竟不育者,大抵因相火虚衰,以致冲不温暖者居多。因为制温冲汤一方。其人若平素畏坐凉处,畏食凉物,经脉调和,而艰于生育者,即与以此汤服之。或十剂或数十剂,遂能生育者多矣。

  • 一妇人,自二十出嫁,至三十未育子女。其夫商治于愚。因细询其性质禀赋,言生平最畏寒凉,热时亦不敢食瓜果。至经脉则大致调和,偶或后期两三日。知其下焦虚寒,因思《神农本草经》谓紫石英“气味甘温,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遂为拟此汤,方中重用紫石英六钱,取其性温质重,能引诸药直达于冲中,而温暖之。服药三十余剂,而畏凉之病除。后数月遂孕,连生子女。益信《神农本草经》所谓治十年无子者,诚不误也。

  • 7.清带汤

  • 治妇女赤白带下。

  • 生山药(一两)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海螵蛸(四钱,去净甲捣) 茜草(三钱)

  • 单赤带,加白芍、苦参各二钱;单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三钱。

  • 带下为冲任之证。而名谓带者,盖以奇经带脉,原主合同束诸脉,冲任有滑脱之疾,责在带脉不能约束,故名为带也。然其病非仅滑脱也,若滞下然,滑脱之中,实兼有瘀滞。其所瘀滞者,不外气血,而实有因寒因热之不同。此方用龙骨、牡蛎以固脱,用茜草、海螵蛸以化滞,更用生山药以滋真阴固元气。至临证时,遇有因寒者,加温热之药,因热者,加寒凉之药,此方中意也。而愚拟此方,则又别有会心也。尝考《神农本草经》龙骨善开 瘕,牡蛎善消 ,是二药为收涩之品,而兼具开通之力也。乌 鱼骨即海螵蛸,茹芦即茜草,是二药为开通之品,而实具收涩之力也。四药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兼能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

  • 一妇人,年二十余,患白带甚剧,医治年余不愈。后愚诊视,脉甚微弱。自言下焦凉甚,遂用此方,加干姜六钱,鹿角霜三钱,连服十剂全愈。

  • 又∶一媪年六旬。患赤、白带下,而赤带多于白带,亦医治年余不愈。诊其脉甚洪滑,自言心热头昏,时觉眩晕,已半载未起床矣。遂用此方,加白芍六钱,数剂白带不见,而赤带如故,心热、头眩晕亦如故。又加苦参、龙胆草、白头翁各数钱。连服七八剂,赤带亦愈,而诸疾亦遂全愈。自拟此方以来,用治带下,愈者不可胜数。而独载此两则者,诚以二证病因,寒热悬殊。且年少者用此方,反加大热之药,年老者用此方,反加苦寒之药。欲临证者,当知审证用药,不可拘于年岁之老少也。

  • 按∶白头翁不但治因热之带证甚效也。剖取其鲜根,以治血淋、溺血与大便下血之因热而得者甚效,诚良药也。是以仲景治厥阴热痢有白头翁汤也。

  • 带证,若服此汤未能除根者,可用此汤送服秘真丹一钱。

  • 带下似滞下之说,愚向持此论。后观西法,亦谓大肠病则流白痢,子宫病则流白带,其理相同。法用儿茶、白矾、石榴皮、没石子等水洗之。若此证之剧者,兼用其外治之法亦可。又∶其内治白带法,用没石子一两捣烂,水一斤半,煎至一斤,每温服一两,日三次。或研细作粉,每服五分,日二次亦可。又可单以之熬水洗之,或用注射器注射之。按∶没石子味苦而涩,苦则能开,涩则能敛,一药而具此两长,原与拙拟清带汤之意相合。且其收敛之力最胜,凡下焦滑脱之疾,或大便滑泻、或小便不禁、或男子遗精、或女子崩漏,用之皆效验。今之医者,多忽不知用惜哉。又东人中将汤,治白带亦甚效。玉烛汤下,载有其方,可采用。若以治赤带,方中官桂、丁香,宜斟酌少用,苦参宜多用。

  • 赤白二带,赤者多热,白者多凉。而辨其凉热,又不可尽在赤白也,宜细询其自觉或凉或热,参以脉之或迟或数,有力无力,则凉热可辨矣。治法宜用收涩之品,而以化瘀通滞之药佐之。清带汤,证偏热者,加生杭芍、生地黄;热甚者,加苦参、黄柏,或兼用防腐之药,若金银花、旱三七、鸦胆子仁皆可酌用;证偏凉者,加白术、鹿角胶;凉甚者,加干姜、桂附、小茴香。

  • 近阅《杭州医报》,载有俗传治白带便方,用绿豆芽连头根三斤,洗净,加水两大碗,煎透去渣,加生姜汁三两、黄蔗糖四两,慢火收膏,每晨开水冲服。约十二日服一料。服至两料必愈。按∶此方用之数次,颇有效验。

  • 8.加味麦门冬汤

  • 治妇女倒经。

  • 干寸冬(五钱,带心) 野台参(四钱) 清半夏(三钱) 生山药(四钱,以代粳米) 生杭芍(三钱)丹参(三钱) 甘草(二钱) 生桃仁(二钱,带皮尖捣) 大枣(三枚,捭开)

  • 妇女倒经之证,陈修园《女科要旨》借用《金匮》麦门冬汤,可谓特识。然其方原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今用以治倒经,必略为加减,而后乃与病证吻合也。

  • 或问,《金匮》麦门冬汤所主之病,与妇人倒经之病迥别,何以能借用之而有效验?答曰∶冲为血海,居少腹之两旁。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少阴肾虚,其气化不能闭藏以收摄冲气,则冲气易于上干。阳明胃虚,其气化不能下行以镇安冲气,则冲气亦易于上干。冲中之气既上干,冲中之血自随之上逆,此倒经所由来也。麦门冬汤,于大补中气以生津液药中,用半夏一味,以降胃安冲,且以山药代粳米,以补肾敛冲,于是冲中之气安其故宅,冲中之血,自不上逆,而循其故道矣。特是经脉所以上行者,固多因冲气之上干,实亦下行之路,有所壅塞。观其每至下行之期,而后上行可知也。故又加芍药、丹参、桃仁以开其下行之路,使至期下行,毫无滞碍。是以其方非为治倒经而设,而略为加减,即以治倒经甚效,愈以叹经方之函盖无穷也。

  • 用此方治倒经大抵皆效,而间有不效者,以其兼他证也。曾治一室女,倒经年余不愈,其脉象微弱。投以此汤,服药后甚觉短气。再诊其脉,微弱益甚。自言素有短气之病,今则益加重耳。恍悟其胸中大气,必然下陷,故不任半夏之降也。遂改用拙拟升陷汤,连服十剂。短气愈,而倒经之病亦愈。

  • 一少妇,倒经半载不愈。诊其脉微弱而迟,两寸不起,呼吸自觉短气,知其亦胸中大气下陷。亦投以升陷汤,连服数剂,短气即愈。身体较前强壮,即停药不服。其月经水即顺,逾十月举男矣。

  • 或问,倒经之证,既由于冲气胃气上逆,大气下陷者,其气化升降之机正与之反对,何亦病倒经乎?答曰∶

  • 此理甚微奥,人之大气,原能斡旋全身,为诸气之纲领。故大气常充满于胸中,自能运转胃气使之下降,镇摄冲气使不上冲。大气一陷,纲领不振,诸气之条贯多紊乱,此乃自然之理也。是知冲气胃气之逆,非必由于大气下陷,而大气下陷者,实可致冲胃气逆也。致病之因既不同,用药者岂可胶柱鼓瑟哉。

  • 9.寿胎丸

  • 治滑胎。

  • 菟丝子(四两,炒炖) 桑寄生(二两) 川续断(二两) 真阿胶(二两)

  • 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一分重(干足一分)。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再服。气虚者加人参二两,大气陷者加生黄 三两,食少者加炒白术二两,凉者加炒补骨脂二两,热者加生地二两。

  • 胎在母腹,若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菟丝大能补肾,肾旺自能荫胎也。寄生能养血、强筋骨,大能使胎气强壮,故《神农本草经》载其能安胎。续断亦补肾之药。阿胶系驴皮所熬,最善伏藏血脉,滋阴补肾,故《神农本草经》亦载其能安胎也。至若气虚者,加人参以补气。大气陷者,加黄 以升补大气。饮食减少者,加白术以健补脾胃。凉者,加补骨脂以助肾中之阳(补骨脂善保胎修园曾详论之)。热者,加生地黄以滋肾中之阴。临时斟酌适宜,用之无不效者。

  • 此方乃思患预防之法,非救急之法。若胎气已动,或至下血者,又另有急救之方。曾治一少妇,其初次有妊,五六月而坠。后又有妊,六七月间,忽胎动下血,急投以生黄 、生地黄各二两,白术、山萸肉(去净核)、龙骨( 捣)、牡蛎( 捣)各一两,煎汤一大碗,顿服之,胎气遂安。将药减半,又服一剂。后举一男,强壮无恙。

  • 流产为妇人恒有之病,而方书所载保胎之方,未有用之必效者。诚以保胎所用之药,当注重于胎,以变化胎之性情气质,使之善吸其母之气化以自养,自无流产之虞。若但补助妊妇,使其气血壮旺固摄,以为母强自能荫子,此又非熟筹完全也。是以愚临证考验以来,见有屡次流产者,其人恒身体强壮,分毫无病;而身体软弱者,恐生育多则身体愈弱,欲其流产,而偏不流产。于以知∶或流产,或不流产,不尽关于妊妇身体之强弱,实兼视所受之胎善吸取其母之气化否也。由斯而论,愚于千百味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

  • 寿胎丸,重用菟丝子为主药,而以续断、寄生、阿胶诸药辅之,凡受妊之妇,于两月之后徐服一料,必无流产之弊。此乃于最易流产者屡次用之皆效。至陈修园谓宜用大补大温之剂,使子宫常得暖气,则胎自日长而有成,彼盖因其夫人服白术、黄芩连坠胎五次,后服四物汤加鹿角胶、补骨脂、续断而胎安,遂疑凉药能坠胎,笃信热药能安胎。不知黄芩之所以能坠胎者,非以其凉也。《神农本草经》谓黄芩下血闭,岂有善下血闭之药而能保胎者乎?盖汉、唐以前,名医用药皆谨遵《神农本草经》,所以可为经方,用其方者鲜有流弊。迨至宋、元以还,诸家恒师心自智,其用药或至显背《神农本草经》。是以医如丹溪,犹粗忽如此,竟用黄芩为保胎之药,俾用其方者不惟无益,而反有所损,此所以为近代之名医也。所可异者,修园固笃信《神农本草经》者也,何于用白术、黄芩之坠胎,不知黄芩之能开血闭,而但谓其性凉不利于胎乎?究之胎得其养,全在温度适宜,过凉之药,固不可以保胎,即药过于热,亦非所以保胎也。惟修园生平用药喜热恶凉,是以立论稍有所偏耳。

  • 10.安胃饮

  • 治恶阻。

  • 清半夏(一两,温水淘洗两次毫无矾味然后入煎) 净青黛(三钱) 赤石脂(一两)

  • 用作饭小锅,煎取清汁一大碗,调入蜂蜜二两,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一口,半日服尽。若服后吐仍未止或其大便燥结者,去石脂加生赭石(轧细)一两。若嫌青黛微有药味者,亦可但用半夏、赭石。

  • 或问,《神农本草经》谓赭石能坠胎,此方治恶阻,而有时以赭石易石脂,独不虑其有坠胎之弊乎?答曰∶恶阻之剧者,饮水一口亦吐出,其气化津液不能下达。恒至大便燥结,旬余不通。其甚者,或结于幽门(胃下口)、栏门(大小肠相接处),致上下关格不通,满腹作疼,此有关性命之证也。夫病既危急,非大力之药不能挽回。况赭石之性,原非开破。其镇坠之力,不过能下有形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服之或有妨碍∶

  • 至恶阻之时,不过两三个月,胎体未成,惟是经血凝滞,赭石毫无破血之性,是以服之无妨。且呕吐者,其冲气胃气皆上逆,借赭石镇逆之力,以折其上逆之机,气化乃适得其平,《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 愚治恶阻之证,遇有上脘固结,旬日之间勺饮不能下行,无论水与药,入口须臾即吐出。群医束手诿谓不治。

  • 而愚放胆重用生赭石数两,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吐止、结开、便通,而胎亦无伤(拙拟参赭镇气汤及赭石解下,载有详案可考也)。

  • 11.大顺汤

  • 治产难,不可早服,必胎衣破后,小儿头至产门者,然后服之。

  • 野党参(一两) 当归(一两) 生赭石(二两,轧细)

  • 用卫足花子炒爆一钱作引,或丈菊花瓣一钱作引皆可,无二物作引亦可。

  • 或疑赭石乃金石之药,不可放胆重用。不知赭石性至和平,虽重坠下行,而不伤气血。况有党参一两以补气,当归一两以生血。且以参、归之微温,以济赭石之微凉,温凉调和愈觉稳妥也。矧产难者非气血虚弱,即气血壅滞,不能下行。人参、当归虽能补助气血,而性皆微兼升浮,得赭石之重坠,则力能下行,自能与赭石相助为理,以成催生开交骨之功也。至于当归之滑润,原为利产良药,与赭石同用,其滑润之力亦愈增也。

  • 族侄妇,临盆两日不产。用一切催生药,胎气转觉上逆。为制此汤,一剂即产下。

  • 一妇人,临产交骨不开,困顿三日,势甚危急。亦投以此汤,一剂而产。自拟得此方以来,救人多矣。放胆用之,皆可随手奏效。

  • 附∶卫足花即葵花,其子即冬葵子。缘此花若春日早种,当年即可结子。而用以催生,则季夏种之,经冬至明年结子者尤效,故名曰冬葵子。今药坊所鬻者,皆以丈菊子为冬葵子,殊属差误。盖古之所谓葵,与俗所谓向日葵者原非一种。古所谓葵即卫足花,俗呼为守足花者是也。因此花先生丛叶,自叶中心出茎,茎之下边尽被丛叶卫护,故曰卫足。茎高近一丈,花多红色、与木槿相似,叶大如木芙蓉。此为宿根植物,季夏下种,至次年孟夏始开花,结实大如钱,作扁形,其中子如榆荚,为其经冬依然发生,故其结之子名为冬葵子。须于鲜嫩之时采取,则多含蛋白质,故能有益于人。《圣惠方》谓采其子阴干,是当鲜嫩之时采而阴干之也。若过老则在科上自干,而无事阴干矣。又有一种,二、三月下种,至六月开花,其下无丛生之叶,不能卫足,而其茎、叶、花皆与葵无异,其治疗之功效亦大致相同,即药品中之蜀葵。《本草纲目》谓花之白者治 疟,是卫足葵与蜀葵皆治疟也。

  • 至于俗所谓向日葵者,各种本草皆未载,惟《群芳谱》载之,本名丈菊,一名西番葵,一名迎阳葵,且谓其性能堕胎。然用其堕胎之力以催生,则诚有效验,是以大顺汤用其花瓣作引也。向日葵茎长丈许,干粗如竹,叶大如 ,花大如盘盂,单瓣黄色,其花心成窠如蜂房。迨中心结子成熟,而周遭花瓣不凋枯。其子人恒炒食之,知其无毒,且知其性滑,曾单用以治淋甚效。后与鸦胆子同用(鸦胆子去皮四十粒,用丈菊子一两炒捣,煎汤送下)治花柳毒淋,亦甚效,然不知其能治疟也。近阅《绍兴医药学报》载卢××述葵能医疟一节,则丈菊诚可列于药品矣。

  • 丈菊花英,催生之力实胜于子,曾见有单用丈菊花英催生,服之即效者,惜人多不知耳。至于用卫足子催生,当分老嫩两种。鲜嫩卫足子,须用数两捣烂煮汁服,若用老者,当用两许微火炒裂其甲,煎汤饮之。

  • 12.和血熄风汤

  • 治产后受风发搐。

  • 当归(一两) 生黄 (六钱) 真阿胶(四钱,不炒) 防风(三钱) 荆芥(三钱) 川芎(三钱)生杭芍(二钱) 红花(一钱) 生桃仁(钱半,带皮尖捣)

  • 此方虽治产后受风,而实以补助气血为主。盖补正气,即所以逐邪气,而血活者,风又自去也(血活风自去方书成语)。若产时下血过多或发汗过多,以致发搐者,此方仍不可用,为其犹有发表之药也,当滋阴养血,以荣其筋,熄其内风,其搐自止。若血虚而气亦虚者,又当以补气之药辅之。而补气之药以黄 为最,因黄不但补气,实兼能治大风也(《神农本草经》谓黄 主大风)。

  • 一妇人,产后七八日发搐,服发汗之药数剂不效。询方于愚,因思其屡次发汗不效,似不宜再发其汗,以伤其津液。遂单用阿胶一两,水融化,服之而愈。

  • 一妇人,产后十余日,周身汗出不止,且发搐。治以山萸肉(去净核)、生山药各一两,煎服两剂,汗止而搐亦愈。

  • 东海渔家妇,产后三日,身冷无汗,发搐甚剧。时愚游海滨,其家人造寓求方。其地隔药局甚远,而海滨多产麻黄,可以采取。遂俾取麻黄一握,同鱼鳔胶一具,煎汤一大碗,乘热饮之,得汗而愈。用鱼鳔胶者,亦防其下血过多,因阴虚而发搐,且以其物为渔家所固有也。

  • 一妇人,产后发汗过多,复被三层皆湿透,因致心中怔忡,精神恍惚,时觉身飘飘上至屋顶,此虚极将脱,而神魂飞越也。延愚诊视,见其汗出犹不止,六脉皆虚浮,按之即无。急用生山药、净萸肉各一两,生杭芍四钱,煎服。汗止精神亦定。翌日药力歇,又病而反复。时愚已旋里,病家复持方来询,为添龙骨、牡蛎(皆不用)各八钱,且嘱其服药数剂,其病必愈。孰意药坊中,竟谓方中药性过凉,产后断不宜用,且言此证系产后风,彼有治产后风成方,屡试屡验,怂恿病家用之。病家竟误用其方,汗出不止而脱。夫其证原属过汗所致,而再以治产后风发表之药,何异鸩毒。斯可为发汗不审虚实者之炯戒矣。

  • 《傅青主女科》曰∶产后气血暴虚,百骸少血濡养,忽然口紧牙紧,手足筋脉拘搐,类中风痫痉,虽虚火泛上有痰,皆当以末治之。勿执偏门,而用治风消痰方,以重虚产妇也。当用生化汤,加参、 以益其气。

  • 又曰,产后妇人,恶寒恶心,身体颤动,发热作渴,人以为产后伤寒也,谁知其气血两虚,正不敌邪而然乎?

  • 大抵人之气不虚,则邪断难入。产妇失血过多,其气必大虚,气虚则皮毛无卫,邪原易入。不必户外之风来袭体也,即一举一动,风可乘虚而入。然产后之风,易入亦易出,凡有外感之邪,俱不必祛风。况产后之恶寒者,寒由内生也。发热者,热由内弱也。身颤者,颤由气虚也。治其内寒,外寒自散。治其内弱,外热自解。壮其元气,而身颤自除也。

  • 按∶傅氏之论甚超。特其虽有外感,不必祛风二句,不无可议。夫产后果有外感,原当治以外感之药,惟宜兼用补气生血之药,以辅翼之耳。若其风热已入阳明之府,表里俱热,脉象洪实者,虽生石膏亦可用。故《金匮》有竹皮大丸,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方中原有石膏。

  • 《神农本草经》石膏治产乳,原有明文。特不宜与知母并用,又宜仿白虎加人参汤之意,重用人参,以大补元气,更以玄参代知母,始能托邪外出,则石膏之寒凉,得人参之温补,能逗留胃中,以化燥热,不至直趋下焦,而与产妇有碍也(石膏解下曾详论之)。

  • 【附方】《医林改错》治产后风,有黄 桃红汤,方用生黄 半斤,带皮尖生桃仁三钱捣碎,红花二钱,水煎服。按产后风项背反张者,此方最效。

  • 【附方】俗传治产后风方,当归五钱,麻黄、红花、白术各三钱,大黄、川芎、肉桂、紫菀各二钱,煎服。按此方效验异常,即至牙关紧闭,不能用药者,将齿拗开灌之,亦多愈者。人多畏其有大黄而不敢用,不知西人治产后风,亦多用破血之药。盖以产后有瘀血者多,此证用大黄以破之,所谓血活风自去也。况犹有麻、桂之辛热,归、术之补益以调燮之乎。

  • 13.滋阴清胃汤

  • 治产后温病,阳明府实,表里俱热者。

  • 玄参(两半) 当归(三钱) 生杭芍(四钱) 甘草(钱半) 茅根(二钱)

  • 上药五味,煎汤两盅,分二次温服,一次即愈者,停后服。

  • 产后忌用寒凉,而温热入阳明府后,又必用寒凉方解,因此医者恒多束手。不知石膏、玄参《神农本草经》皆明载治产乳。是以热入阳明之重者,可用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更以玄参代知母。其稍轻者,治以此汤,皆可随手奏效。愚用此两方,救人多矣。临证者当笃信《神农本草经》,不可畏石膏、玄参之寒凉也。况石膏、玄参,《神农本草经》原皆谓其微寒,并非甚寒凉之药也。

  • 14.滋乳汤

  • 治少乳。其乳少由于气血虚或经络瘀者,服之皆有效验。

  • 生黄 (一两) 当归(五钱) 知母(四钱) 玄参(四钱) 穿山甲(二钱,炒捣) 六路通(大者三枚,捣) 王不留行(四钱,炒)

  • 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若用猪前蹄两个煮汤,用以煎药更佳

  • 15.消乳汤

  • 治结乳肿疼或成乳痈新起者,一服即消。若已作脓,服之亦可消肿止疼,俾其速溃。并治一切红肿疮疡。

  • 知母(八钱) 连翘(四钱) 金银花(三钱) 穿山甲(二钱,炒捣) 栝蒌(五钱,切丝) 丹参(四钱)生明乳香(四钱) 生明没药(四钱)

  • 在德州时,有张姓妇,患乳痈,肿疼甚剧。投以此汤,两剂而愈。然犹微有疼时,怂恿其再服一两剂,以消其芥蒂。以为已愈,不以为意。隔旬日,又复肿疼,复求为治疗。愚曰∶此次服药不能尽消,必须出脓少许,因其旧有芥蒂未除,至今已溃脓也。后果服药不甚见效。遂入西医院中治疗,旬日后,其疮外破一口,医者用刀阔之,以期便于敷药。又旬日,内溃益甚,满乳又破七八个口,医者又欲尽阔之使通。病患惧,不敢治。强出院还家,复求治于愚。见其各口中皆脓、乳并流,外边实不能敷药。然内服汤药,助其肌肉速生,自能排脓外出,许以十日可为治愈。遂将内托生肌散,作汤药服之,每日用药一剂,煎服二次,果十日全愈。

  • 【附方】表侄刘××,从愚学医,曾得一治结乳肿疼兼治乳痈方。用生白矾、明雄黄、松萝茶各一钱半,共研细,分作三剂,日服一剂,黄酒送下,再多饮酒数杯更佳。此方用之屡次见效,真奇方也。若无松萝茶,可代以好茶叶。

  • 16.升肝舒郁汤

  • 治妇女阴挺,亦治肝气虚弱,郁结不舒。

  • 生黄 (六钱) 当归(三钱) 知母(三钱) 柴胡(一钱五分) 生明乳香(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 肝主筋,肝脉络阴器,肝又为肾行气。阴挺自阴中挺出,形状类筋之所结。病之原因,为肝气郁而下陷无疑也。故方中黄 与柴胡、芎 并用,补肝即以舒肝,而肝气之陷者可升。当归与乳香、没药并用,养肝即以调肝,而肝气之郁者可化。又恐黄 性热,与肝中所寄之相火不宜,故又加知母之凉润者,以解其热也。

  • 一妇人,年三十余。患此证,用陈氏《女科要旨》,治阴挺方,治之不效。因忆《傅青主女科》有治阴挺之方,其证得之产后。因平时过怒伤肝,产时又努力太过,自产门下坠一片,似筋非筋,似肉非肉,用升补肝气之药,其证可愈。遂师其意,为制此汤服之。数剂即见消,十剂全愈。

  • 一室女,年十五。因胸中大气下陷,二便常觉下坠,而小便尤甚。乃误认为小便不通,努力强便,阴中忽坠下一物,其形如桃,微露其尖,牵引腰际下坠作疼,夜间尤甚,剧时号呼不止。投以理郁升陷汤,将升麻加倍,二剂疼止,十剂后,其物全消。盖理郁升陷汤,原与升肝舒郁汤相似也。

  • 17.资生通脉汤

  • 治室女月闭血枯,饮食减少,灼热咳嗽。

  • 白术(三钱,炒) 生怀山药(一两)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 龙眼肉(六钱) 山萸肉(四钱,去净核)枸杞果(四钱) 玄参(三钱) 生杭芍(三钱) 桃仁(二钱) 红花(钱半) 甘草(二钱)

  • 灼热不退者,加生地黄六钱或至一两。咳嗽者,加川贝母三钱,米壳二钱(嗽止去之)。泄泻者,去玄参,加熟地黄一两,云苓片二钱,或更酌将白术加重。服后泻仍不止者,可于服药之外,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搀入捻碎熟鸡子黄数枚,用作点心,日服两次,泻止后停服。大便干燥者,加当归、阿胶各数钱。小便不利者,加生车前子三钱(装袋),地肤子二钱或将芍药(善治阴虚小便不利)加重。肝气郁者,加生麦芽三钱,川芎、莪术各一钱。汗多者,将萸肉改用六钱,再加生龙骨、生牡蛎各六钱。

  • 《内经》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夫二阳者,阳明胃腑也。胃腑有病,不能消化饮食,推其病之所发,在于心脾。又推其心脾病之所发,在于有不得隐曲(凡不能自如者皆为不得隐曲)。

  • 盖心主神脾主思,人有不得隐曲,其神思郁结,胃腑必减少酸汁(化食赖酸汁,欢喜则酸汁生者多,忧思则酸汁生者少),不能消化饮食,以生血液,所以在女子为不月也。夫女子不月,既由于胃腑有病,不能消化饮食。

  • 治之者,自当调其脾胃,使之多进饮食,以为生血之根本。故方中用白术以健胃之阳,使之 动有力(饮食之消亦仗胃有 动)。山药、龙眼肉,以滋胃之阴,俾其酸汁多生。鸡内金原含有酸汁,且能运化诸补药之力,使之补而不滞。血虚者必多灼热,故用玄参、芍药以退热。又血虚者,其肝肾必虚,故用萸肉、枸杞以补其肝肾。甘草为补脾胃之正药,与方中萸肉并用,更有酸甘化阴之妙。桃仁、红花为破血之要品,方中少用之,非取其破血,欲借之以活血脉通经络也。至方后附载,因证加减诸药,不过粗陈梗概,至于证之更改多端,尤贵临证者,因时制宜耳。

  • 沧州曹姓女,年十六岁,天癸犹未至。饮食减少,身体羸瘦,渐觉灼热。其脉五至,细而无力。治以资生通脉汤,服至五剂,灼热已退,饮食加多。遂将方中玄参、芍药各减一钱,又加当归、怀牛膝各三钱。服至十剂,身体较前胖壮,脉象亦大有起色。又于方中加樗鸡(俗名红娘虫)十枚,服至七八剂,天癸遂至。遂减去樗鸡,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 奉天马氏女,自十四岁,月事已通,至十五岁秋际,因食瓜果过多,泄泻月余方愈,从此月事遂闭。延医延医,至十六岁季夏,病浸增剧,因求为延医。其身形瘦弱异常,气息微喘,干嗽无痰,过午潮热,夜间尤甚,饮食减少,大便泄泻。其脉数近六至,微细无力。俾先用生怀山药细末八钱,水调煮作粥,又将熟鸡子黄四枚,捻碎搀粥中,再煮一两沸,空心时服。服后须臾,又服西药百布圣二瓦,以助其消化。每日如此两次,用作点心,服至四日,其泻已止。又服数日,诸病亦稍见轻。遂投以资生通脉汤,去玄参加生地黄五钱、川贝三钱,连服十余剂,灼热减十分之八,饮食加多,喘嗽亦渐愈。遂将生地黄换作熟地黄,又加怀牛膝五钱,服至十剂,自觉身体爽健,诸病皆无,惟月事犹未见。又于方中加 虫(即土鳖虫,背多横纹者真,背光滑者非是)五枚、樗鸡十枚,服至四剂,月事已通。遂去 虫、樗鸡,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 马姓女十七岁。自十六岁秋际,因患右目生内障,服药不愈,忧思过度,以致月闭。自腊月服药,直至次年孟秋月底不愈,求为延医。其人体质瘦弱,五心烦热,过午两颧色红,灼热益甚,心中满闷,饮食少许,即停滞不下,夜不能寐。脉搏五至,弦细无力。为其饮食停滞,夜不能寐,投以资生通脉汤,加生赭石(研细)四钱,熟枣仁三钱,服至四剂,饮食加多,夜已能寐,灼热稍退,遂去枣仁,减赭石一钱,又加地黄五钱,丹皮三钱,服约十剂,灼热大减。

  • 又去丹皮,将龙眼肉改用八钱,再加怀牛膝五钱。连服十余剂,身体浸壮健。因其月事犹未通下,又加 虫五枚、樗鸡十枚。服至五剂,月事已通。然下者不多,遂去樗鸡、地黄,加当归五钱,俾服数剂,以善其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治阴虚劳热方--十全育真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医方清张锡纯)
张锡纯用药特色浅析
张锡纯妇科用药经验发微
龙骨牡蛎的运用
浅议怀牛膝“下行”之功用
《本草精荟》:破血逐瘀:水蛭的功效与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