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案·(十八)妇女科
  • 1.怀妊受温病

  • 2.受妊呕吐

  • 3.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 4.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 5.产后下血

  • 6.产后手足抽掣

  • 7.产后瘕

  • 8.血闭成瘕

  • 9.产后温病

  • 10.流产后满闷

  • 11.月闭兼温疹靥急

  • 12.处女经闭

  • 13.血崩证

  • 1.怀妊受温病

  • 何姓妇,年三十二岁,受妊五月,于孟秋感受温病。

  • 病因 怀妊畏热,夜眠当窗,未上窗幔,自窗纱透风,感冒成温。

  • 证候 初病时调治失宜,温热传里,阳明府实,延医数人皆言病原当用大凉之药,因怀妊实不敢轻用,继延愚为诊视,见其面红气粗,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诊其脉左右皆洪滑而实,一息五至强。

  • 诊断 据此证状脉象观之,不但阳明胃府之热甚实,即肝胆之热亦甚盛。想其未病之前必曾怒动肝火,若不急清其热,势将迫血妄行,危险即在目前。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以白虎汤解其热,加参以保其胎,遂为疏方俾急服之。

  •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 野党参(四钱)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五钱) 甘草(三钱)

  •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

  • 方解 按此方虽非白虎加人参汤原方,而实以生地黄代知母,以生山药代粳米,而外加芍药也。盖知母、地黄同能滋阴退热,而知母性滑,地黄则饶有补肾之力,粳米与山药皆有浓汁能和胃,而粳米汁浓而不粘,山药之汁浓而且粘,大有固肾之力。如此通变原方,自于胎妊大有益也。外加芍药者,欲借之以清肝胆之热也。

  •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翌日午前大便通下一次,热已退十之七八,脉象已非洪实,仍然有力,心中仍觉发热,拟再用凉润滋阴之品清之。

  • 处方 玄参(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天花粉(五钱) 生杭芍(五钱)鲜茅根(四钱) 甘草(二钱)

  •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 效果 将药煎服两剂,病遂霍然全愈。

  • 帮助 凡外感有热之证,皆右部之脉盛于左部之脉,至阳明府实之证,尤必显然于右部见之。

  • 因胃府之脉原候于右关也。今此证为阳明府实,其右部之脉洪滑而实宜矣。而左部之脉亦现此象,是以知其未病之先肝中先有郁热,继为外感之热所激,则勃然发动而亦现洪滑而实之脉象也。

  • 2.受妊呕吐

  • 天津王氏妇,年二十六岁,受妊后,呕吐不止。

  • 病因 素有肝气病,偶有拂意,激动肝气,恒作呕吐。至受妊后,则呕吐连连不止。

  • 证候 受妊至四十日时,每日必吐,然犹可受饮食,后则吐浸加重,迨至两月以后勺水不存。

  • 及愚诊视时,不能食者已数日矣。困顿已极,不能起床。诊其脉虽甚虚弱,仍现滑象,至数未改,惟左关微浮,稍似有力。

  • 诊断 恶阻呕吐,原妊妇之常,兹因左关独浮而有力,知系肝气胆火上冲,是以呕吐特甚。有谓恶阻呕吐虽甚剧无碍者,此未有阅历之言。愚自行道以来,耳闻目睹,因此证偾事者已有多人,甚勿忽视。此宜急治以镇肝降胃之品,不可因其受妊而不敢放胆用药也。

  • 处方 生赭石(两半轧细) 党参(三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八钱)生杭芍(六钱) 大甘枸杞(五钱) 净萸肉(四钱) 青黛(三钱) 清半夏(六钱)

  • 药共九味,先将半夏用温水淘三次,将矾味淘净,用煮菜小锅煮取清汤一盅,调以面粉煮作茶汤,和以白糖令其适口,服下其吐可止。再将余药八味煎汤一大盅,分三次温服。

  • 复诊 将药连服两剂,呕吐即止。精神气力稍振,可以起坐,其脉左关之浮已去,六部皆近和平。惟仍有恶心之时,懒于饮食,拟再治以开胃、理肝、滋阴、清热之剂。

  •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五钱) 冬瓜仁(四钱捣碎) 北沙参(四钱)碎竹茹(三钱) 净青黛(二钱) 甘草(二钱)

  •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 效果 将药连服三剂,病遂全愈,体渐撤消,能起床矣。

  • 上一页:1.怀妊受温病

  • 下一页:3.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 3.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 天津董姓妇,年三十四岁,怀妊,感受温病兼有痰作喘。

  • 病因 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发热。时当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

  • 证候 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苔白浓欲黄。左右寸脉皆洪实异常,两尺则按之不实,其数八至。大便干燥,小便赤涩。

  • 诊断 此证前因医者欲治其喘,屡次用麻黄发之。致其元气将脱,又兼外感之热已入阳明。其实热与外感之气相并上冲,是以其脉上盛下虚,喘逆若斯迫促,脉七至即为绝脉,今竟八至恐难挽回。欲辞不治而病家再三恳求,遂勉为拟方。以清其热,止其喘,挽救其气化之将脱。

  • 处方 净萸肉(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生龙骨(一两捣碎) 生牡蛎(一两捣碎)

  • 将四味煎汤,送服生石膏细末三钱,迟五点钟若热犹不退。

  • 煎渣再服,仍送服生石膏细末三钱。

  • 复诊 服药头煎次煎后,喘愈强半,遂能卧眠,迨至黎明胎忽滑下,且系死胎。再诊其脉较前更数,一息九至,然不若从前之滑实,而尺脉则按之即无。其喘似又稍剧,其心中烦躁依旧,且觉怔忡,不能支持。此乃肝肾阴分大亏,不能维系阳分而气化欲涣散也。当峻补肝肾之阴兼清外感未尽之余热。

  • 处方 生怀山药(六两) 玄参(两半) 熟鸡子黄(六个捻碎) 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

  • 先将山药煎十余沸,再入玄参、鸡子黄煎汤一大碗,分多次徐徐温饮下。每饮一次,送服洋参末少许,饮完再煎渣取汤接续饮之,洋参末亦分多次送服,勿令余剩。

  • 三诊 翌日又为诊视,其脉已减去三至为六至,尺脉按之有根,知其病已回生。问其心中已不怔忡,惟其心中犹觉发热,此非外感之热,乃真阴未复之热也。当纯用大滋真阴之品以复其阴。

  • 处方 玄参(三两) 生怀山药(两半) 当归(四钱) 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

  • 将前三味共煎汤一大碗,分多次温饮下。每饮一次送服洋参末少许。

  • 四诊 前方服一剂,心中已不觉热,惟腹中作疼,问其恶露所下甚少,当系瘀血作疼。治以化瘀血之品,其疼当自愈。

  •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当归(五钱) 怀牛膝(五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桃仁(二钱) 红花(钱半) 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

  • 将前六味共煎汤一大盅,送服洋参末一半,至煎渣服时再送服余一半。

  • 效果 前方日服一剂,服两日病遂全愈。

  • 或问 他方用石膏皆与诸药同煎,此证何以独将石膏为末送服?答曰∶石膏原为石质重坠之品,此证之喘息迫促,呼吸惟在喉间,分毫不能下达,几有将脱之势。石膏为末服之,欲借其重坠之力以引气下达也。且石膏末服,其退热之力一钱可抵半两,此乃屡经自服以试验之。而确能知其如斯,此证一日服石膏末至六钱,大热始退。若用生石膏三两,同诸药煎汤,病家将不敢服,此为救人计,不得不委曲以行其术也。

  • 或问 产后忌用寒凉,第三方用于流产之后,方中玄参重用三两,独不虑其过于苦寒乎?答曰∶玄参细嚼之其味甘而微苦,原甘凉滋阴之品,实非苦寒之药。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善治产乳余疾,故产后忌用凉药而玄参则毫无所忌也。且后世本草谓大便滑泻者忌之,因误认其为苦寒也。而此证服过三两玄参之后,大便仍然干燥,则玄参之性可知矣。

  • 或问 此证之胎已逾八月,即系流产,其胎应活,何以产下竟为死胎?答曰∶胎在腹中,原有脐呼吸,实借母之呼吸以为呼吸,是以凡受妊者其吸入之气,可由任脉以达于胎儿脐中。此证因吸入之气分毫不能下达,则胎失所荫,所以不能资生也。为其不能资生,所以下降,此非因服药而下降也。

  • 上一页:2.受妊呕吐

  • 4.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 病因 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热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

  • 证候 表里俱壮热无汗,心中热极,思饮冰水,其家人不敢予。舌苔干而黄,频饮水不濡润,腹中常觉疼坠,下痢赤多白少,间杂以鲜血,一昼夜十余次。其脉左部弦长,右部洪滑,皆重诊有力,一息五至。

  • 诊断 其脉左部弦长有力者,肝胆之火炽盛也。惟其肝胆之火炽盛下迫,是以不但下痢赤白,且又兼下鲜血,腹疼下坠。为其右部洪滑有力,知温热已入阳明之府,是以舌苔干黄,心为热迫,思饮冰水。所犹喜者脉象虽热,不至甚数,且又流利无滞,胎气可保无恙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以解温病之热,而更重用芍药以代方中知母,则肝热能清而痢亦可愈矣。

  •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 大潞参(五钱) 生杭芍(一两) 粳米(五钱) 甘草(三钱)

  •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表里之热已退强半,痢愈十之七八,腹中疼坠亦大轻减,舌苔由黄变白,已有津液,脉象仍然有力而较前则和缓矣。遂即原方为之加减俾再服之。

  • 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 大潞参(三钱) 生怀山药(八钱) 生杭芍(六钱)白头翁(四钱) 秦皮(三钱) 甘草(二钱)

  •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 方解 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与白头翁汤相并为一方也。为方中有芍药、山药,是以白虎加人参汤中可省去知母、粳米;为白虎加人参汤中之石膏,可抵黄连、黄柏,是以白头翁汤中止用白头翁、秦皮,合用之则一半治温,一半治痢,安排周匝,步伍整齐,当可奏效。

  • 效果 将药如法服两剂,病遂全愈。

  • 或问 《伤寒论》用白虎汤之方定例,汗吐下后加人参,渴者加人参。此案之证非当汗吐下后,亦未言渴,何以案中两次用白虎皆加人参乎?答曰∶此案证兼下痢,下痢亦下之类也。

  • 其舌苔干黄毫无津液,舌干无液亦渴之类也。且其温病之热,不但入胃,更随下痢陷至下焦永无出路。惟人参与石膏并用,实能升举其下陷之温热而清解消散之,不至久留下焦以耗真阴。况此证温病与下痢相助为虐,实有累于胎气,几至于莫能支,加人参于白虎汤中,亦所以保其胎气使无意外之虞也。

  • 5.产后下血

  • 天津李氏妇,年近四旬,得产后下血证。

  • 病因 身形素弱,临盆时又劳碌过甚,遂得斯证。

  • 证候 产后未见恶露,纯下鲜血。屡次延医服药血终不止。及愚诊视,已二十八日矣。其精神衰惫,身体羸弱,周身时或发灼,自觉心中怔忡莫支。其下血剧时腰际疼甚,呼吸常觉短气,其脉左部弦细,右部沉虚,一分钟八十二至。

  • 诊断 即此脉证细参,当系血下陷气亦下陷。从前所服之药,但知治血,不知治气,是以屡次服药无效。此当培补其气血,而以收敛固涩之药佐之。

  • 处方 生箭 (一两) 当归身(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净萸肉(八钱)生龙骨(八钱捣碎) 桑叶(十四片) 广三七(三钱细末)

  • 药共七味,将前六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 方解 此乃傅青主治老妇血崩之方。愚又为之加生地黄、萸肉、龙骨也。其方不但善治老妇血崩,即用以治少年者亦效。初但用其原方,后因治一壮年妇人患血崩甚剧,投以原方不效,且服药后心中觉热,遂即原方为加生地黄一两则效。从此,愚再用其方时,必加生地黄一两,以济黄 之热,皆可随手奏效。今此方中又加萸肉、龙骨者,因其下血既久,下焦之气化不能固摄,加萸肉、龙骨所以固摄下焦之气化也。

  • 复诊 服药两剂,下血与短气皆愈强半,诸病亦皆见愈,脉象亦有起色。而起坐片时自觉筋骨酸软,此仍宜治以培补气血,固摄下焦气化,兼壮筋骨之剂。

  • 处方 生箭 (一两) 龙眼肉(八钱) 生怀地黄(八钱) 净萸肉(八钱)胡桃肉(五钱) 北沙参(五钱) 升麻(一钱) 鹿角胶(三钱)

  • 药共八味,将前七味煎汤一大盅,鹿角胶另炖化兑服。方中加升麻者,欲以助黄 升补气分使之上达,兼以升提血分使不下陷也。

  • 三诊 将药连服三剂,呼吸已不短气,而血分则犹见少许,然非鲜血而为从前未下之恶露,此吉兆也。若此恶露不下,后必为恙。且又必须下净方妥,此当兼用化瘀之药以催之速下。

  • 处方 生箭 (一两) 龙眼肉(八钱) 生怀地黄(八钱) 生怀山药(六钱)胡桃肉(五钱) 当归(四钱) 北沙参(三钱) 鹿角胶(四钱)

  • 广三七(三钱细末)

  • 药共九味,先将前七味煎汤一大盅,鹿角胶另炖化兑汤药中,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将所余之鹿角胶炖化兑汤药中,送服所余之三七末。

  • 方解 按此方欲用以化瘀血,而不用桃仁、红花诸药者,恐有妨于从前之下血也。且此方中原有善化瘀血之品,鹿角胶、三七是也。盖鹿角之性原善化瘀生新,熬之成胶其性仍在。前此之恶露自下,实多赖鹿角胶之力,今又助之以三七,亦化瘀血不伤新血之品。连服数剂,自不难将恶露尽化也。

  • 效果 将药连服五剂,恶露下尽,病遂全愈。

  • 6.产后手足抽掣

  • 天津于氏妇,年过三旬,于产后得四肢抽掣病。

  • 病因 产时所下恶露甚少,至两日又分毫恶露不见,迟半日遂发抽掣。

  • 证候 心中发热,有时觉气血上涌,即昏然身驱后挺,四肢抽掣。其腹中有时作疼,令人揉之则少瘥,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涩,一息四至强。

  • 诊断 此乃肝气胆火,挟败血上冲以瘀塞经络,而其气火相并上冲不已,兼能妨碍神经,是以昏然后挺而四肢作抽掣也。当降其败血,使之还为恶露泻出,其病自愈。

  • 处方 怀牛膝(一两) 生杭芍(六钱) 丹参(五钱) 玄参(五钱)苏木(三钱) 桃仁(三钱去皮) 红花(二钱) 土鳖虫(五大个捣) 红娘虫(即樗鸡,六大个捣)

  • 共煎汤一盅,温服。

  • 效果 此药煎服两剂,败血尽下,病若失。

  • 7.产后瘕

  • 邑城西韩氏妇,年三十六岁,得产后 瘕证。

  • 病因 生产时恶露所下甚少,未尝介意,迟至半年遂成 瘕。

  • 证候 初因恶露下少,弥月之后渐觉少腹胀满。因系农家,时当麦秋忙甚,未暇延医服药。又迟月余则胀而且疼,始服便方数次皆无效。后则疼处按之觉硬,始延医服药,延医月余,其疼似减轻而硬处转见增大,月信自产后未见。诊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涩,一息近五至。

  • 诊断 按生理正则,产后两月,月信当见;有孩吃乳,至四月亦当见矣。今则已半载月信未见,因其产后未下之恶露,结 瘕于冲任之间,后生之血遂不能下为月信,而尽附益于其上,俾其日有增长,是以积久而其硬处益大也。是当以消 瘕之药消之,又当与补益之药并用,使之消 瘕而不至有伤气化。

  • 处方 生箭 (五钱) 天花粉(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三棱(三钱)莪术(三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 知母(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桃仁(二钱去皮)

  •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 复诊 将药连服六剂,腹已不疼,其硬处未消,按之觉软,且从前食量减少,至斯已复其旧。

  • 其脉亦较前舒畅,遂即原方为之加减俾再服之。

  • 处方 生箭 (五钱) 天花粉(五钱) 生怀山药(四钱) 三棱(三钱)莪术(三钱) 怀牛膝(三钱) 野党参(三钱) 知母(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生水蛭(二钱捣碎)

  •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 效果 将药连服十五六剂(随时略有加减),忽下紫黑血块若干,病遂全愈。

  • 帮助 妇女 瘕治愈者甚少,非其病之果难治也。《金匮》下瘀血汤,原可为治妇女 瘕之主方。

  • 特其药性猛烈,原非长服之方。于 瘕初结未坚硬者,服此药两三次或可将病消除。若至累月累年,瘕结如铁石,必须久服,方能奏效者,下瘀血汤原不能用。乃医者亦知下瘀血汤不可治坚结之 瘕,遂改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诸平和之品;见其 瘕处作疼,或更加香附、延胡、青皮、木香诸理气之品,如此等药用之以治坚结之 瘕,可决其虽服至百剂,亦不能奏效。然仗之奏效则不足,伤人气化则有余。若视为平和而连次服之,十余剂外人身之气化即暗耗矣。此所以治 瘕者十中难愈二三也。若拙拟之方其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 瘕专药。即鸡内金人皆用以消食,而以消瘕亦甚有力。更佐以参、 、术诸补益之品,则消 瘕诸药不虑其因猛烈而伤人。且又用花粉、知母以调剂补药之热,牛膝引药下行以直达病所,是以其方可久服无弊。而坚结之 瘕即可徐徐消除也。至于水蛭必生用者,理冲丸后论之最详。且其性并不猛烈过甚,治此证者,宜放胆用之以挽救人命。

  • 8.血闭成瘕

  • 邻庄刘氏妇,年二十五岁,经血不行,结成 瘕。

  • 病因 处境不顺,心多抑郁,以致月信渐闭,结成 瘕。

  • 证候 瘕初结时,大如核桃,屡治不消,渐至经闭后则 瘕浸长。三年之后大如复盂,按之甚硬。渐至饮食减少,寒热往来,咳嗽吐痰,身体羸弱,亦以为无可医治待时而已。后忽闻愚善治此证,求为诊视。其脉左右皆弦细无力,一息近六至。

  • 诊断 此乃由经闭而积成 瘕,由 瘕而浸成虚劳之证也。此宜先注意治其虚劳,而以消 瘕之品辅之。

  •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生怀地黄(五钱) 玄参(四钱)沙参(四钱) 生箭 (三钱) 天冬(三钱) 三棱(钱半)莪术(钱半)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 方解 方中用三棱、莪术,非但以之消 瘕也。诚以此证廉于饮食,方中鸡内金固能消食,而三棱、莪术与黄 并用,更有开胃健脾之功。脾胃健壮,不但善消饮食,兼能运化药力使病速愈也。

  • 复诊 将药连服六剂,寒热已愈,饮食加多,咳嗽吐痰亦大轻减。 瘕虽未见消,然从前时或作疼今则不复疼矣。其脉亦较前颇有起色。拟再治以半补虚劳半消 瘕之方。

  •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生怀地黄(八钱) 生箭 (四钱)沙参(四钱) 生杭芍(四钱) 天冬(四钱) 三棱(二钱)莪术(二钱) 桃仁(二钱去皮)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 共煎一大盅,温服。

  • 三诊 将药连服六剂,咳嗽吐痰皆愈。身形已渐强壮,脉象又较前有力,至数复常。至此虚劳已愈,无庸再治。其 瘕虽未见消,而较前颇软。拟再专用药消之。

  • 处方 生箭 (六钱) 天花粉(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三棱(三钱)莪术(三钱) 怀牛膝(三钱) 潞党参(三钱) 知母(三钱)桃仁(二钱去皮)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生水蛭(二钱捣碎)

  •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 效果 将药连服十二剂,其瘀血忽然降下若干,紫黑成块,杂以脂膜, 瘕全消。为其病积太久,恐未除根,俾日用山楂片两许,煮汤冲红蔗糖,当茶饮之以善其后。

  • 9.产后温病

  • 天津李氏妇,年二十七岁,于中秋节后得温病。

  • 病因 产后六日,更衣入厕,受风。

  • 证候 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两日热益盛,心中烦躁作渴。急延愚为诊视,见其满面火色,且微喘,诊其脉象洪实,右部尤甚,一分钟九十三至。舌苔满布白而微黄,大便自病后未行。

  • 诊断 此乃产后阴虚生内热,略为外感拘束而即成温病也。其心中烦躁而渴者,因产后肾阴虚损,不能上达舌本,且不能与心火相济也。其微喘者,因肾虚不能纳气也。其舌苔白而微黄者,热已入阳明之府也。其脉洪实兼数者,此阳明府热已实,又有阴虚之象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参汤更少为变通之,方于产后无碍。

  •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 野台参(四钱) 玄参(一两) 生怀山药(八钱) 甘草(三钱)

  •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 方解 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也。伤寒书中用白虎汤之定例,汗吐下后加人参,以其虚也;渴者加人参,以其津液不上潮也,至产后则虚之尤虚,且又作渴,其宜加人参明矣。至以玄参代知母者,因玄参《神农本草经》原谓其治产乳余疾也。以生山药代粳米者,因山药之甘温既能代粳米和胃,而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质,更能补益产后者之肾虚也。如此变通,其方虽在产后用之,可毫无妨碍,况石膏《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且明载其主产乳乎。

  • 复诊 服药一剂,热退强半,渴喘皆愈。脉象已近和平,大便犹未通下。宜大滋真阴以退其余热,而复少加补气之药佐之。诚以气旺则血易生,即真阴易复也。

  • 处方 玄参(二钱) 野党参(五钱)

  •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饮下。

  • 效果 将药煎服两剂,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 10.流产后满闷

  • 天津张姓妇年二十六岁,流产之后胃脘满闷,不能进食。

  • 病因 孕已四月,自觉胃口满闷,倩人以手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脐,遂至流产。

  • 证候 流产之后,忽觉气血上涌充塞胃口,三日之间分毫不能进食。动则作喘,头目眩晕,心中怔忡,脉象微弱,两尺无根。

  • 诊断 此证因流产后下焦暴虚,肾气不能固摄冲气,遂因之上冲。夫冲脉原上隶阳明胃府,其气上冲胃气即不能下降(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是以胃中胀满,不能进食。治此等证者,若用开破之药开之,胀满去而其人或至于虚脱。宜投以峻补之剂,更用重镇之药辅之以引之下行,则上之郁开而下焦之虚亦即受此补剂之培养矣。

  • 处方 大潞参(四钱)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怀山药(一两) 熟怀地黄(一两)玄参(八钱) 净萸肉(八钱) 紫苏子(三钱炒捣) 生麦芽(三钱)

  •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 方解 按方中用生麦芽,非取其化食消胀也。诚以人之肝气宜升,胃气宜降,凡用重剂降胃,必须少用升肝之药佐之,以防其肝气不舒。麦芽生用原善舒肝,况其性能补益胃中酸汁,兼为化食消胀之妙品乎。

  • 效果 将药煎服一剂,胃中豁然顿开,能进饮食,又连服两剂,喘与怔忡皆愈

  • 11.月闭兼温疹靥急

  • 天津杨氏女,年十五岁,先患月闭,继又染温疹靥急。

  • 病因 自十四岁月信已通,后因肝气不舒,致月信半载不至,继又感发温疹,初见点即靥。

  • 证候 初因月信久闭,已发热瘦弱,懒于饮食,恒倦卧终日不起。继受温疹,寒热往来,其寒时觉体热减轻,至热时,较从前之热增加数倍,又加以疹初见点即靥,其毒热内攻。心中烦躁怔忡,剧时精神昏愦,恒作谵语,舌苔白而中心已黄,毫无津液。大便数日未行,其脉觉寒时似近闭塞,觉热时又似洪大而重按不实,一息五至强。

  • 诊断 此证因阴分亏损将成痨瘵,又兼外感内侵,病连少阳,是以寒热往来,又加以疹毒之热,不能外透而内攻,是以烦躁怔忡,神昏谵语,此乃内伤外感两剧之证也。宜用大剂滋其真阴清其毒热,更佐以托疹透表之品当能奏效。

  • 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 野台参(三钱) 玄参(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 知母(四钱) 连翘(三钱) 蝉蜕(二钱)茵陈(二钱) 僵蚕(钱半) 鲜芦根(四钱)

  •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嘱其服一剂热不退时,可即原方再服,若服至大便通下且微溏时,即宜停药勿服。

  • 复诊 将药煎服两剂,大热始退,不复寒热往来,疹未表出而心已不烦躁怔忡。知其毒由内消,当不变生他故。大便通下一次亦未见溏,再诊其脉已近和平,惟至数仍数,和其外感已愈十之八九,而真阴犹未复也。拟再滋补其真阴,培养其血脉,俾其真阴充足,血脉调和,月信自然通顺而不愆期矣。

  •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玄参(五钱) 地骨皮(五钱)龙眼肉(五钱) 北沙参(五钱) 生杭芍(三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甘草(二钱)

  •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 三诊 将药连服四剂,饮食增加,精神较前振作,自觉诸病皆无,惟腹中间有疼时,此月信欲通而未能即通也。再诊其脉已和平四至矣。知方中凉药宜减,再少加活血化瘀之品。

  •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龙眼肉(六钱)当归(五钱)玄参(三钱) 地骨皮(三钱) 生杭芍(三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土鳖虫(五个大者捣) 甘草(钱半) 生姜(三片)

  •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 效果 此药连服十剂,腹已不疼,身形已渐胖壮,惟月信仍未至,俾停药静候。旬日后月信遂见,因将原方略为加减,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 或问 方书治温疹之方,未见有用参者。开首之方原以治温疹为急务,即有内伤亦当从缓治之,而方中用野台参者其义何居?答曰∶《伤寒论》用白虎汤之例,汗吐下后加人参,以其虚也;渴者加人参,以其气虚不能助津液上潮也。令此证当久病内亏之余,不但其血分虚损,其气分亦必虚损。若但知用白虎汤以清其热,不知加参以助之,而热转不清,且更有病转加剧之时(观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后附载医案可知)。此证之用人参,实欲其热之速退也。且此证疹靥之急,亦气分不足之故。用参助石膏以清外感之热,即借其力以托疹毒外出,更可借之以补从前之虚劳。是此方中之用参,诚为内伤外感兼顾之要药也。

  • 或问 凡病见寒热往来者,多系病兼少阳,是以治之者恒用柴胡以和解之。今方中未用柴胡,而寒热往来亦愈何也?答曰∶柴胡虽能和解少阳,而其升提之力甚大。此证根本已虚,实不任柴胡之升提。方中茵陈其性凉而能散,最能宣通少阳之郁热,可为柴胡之代用品。实为少阳病兼虚者无尚之妙药也。况又有芦根亦少阳药,更可与之相助为理乎?此所以不用柴胡亦能愈其寒热往来也。

  • 12.处女经闭

  • 天津陈氏女,年十七岁,经通忽又半载不至。

  • 病因 项侧生有瘰 ,服药疗治,过于咸寒,致伤脾胃,饮食减少,遂至经闭。

  • 证候 午前微觉寒凉,日加申时,又复潮热,然不甚剧。黎明时或微出汗,咳嗽有痰,夜间略甚,然仍无妨于安眠。饮食消化不良,较寻常减半。心中恒觉发热思食凉物,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其脉左部弦而微硬,右部脉亦近弦,而重诊无力,一息搏逾五至。

  • 诊断 此因饮食减少,生血不足以至经闭也。其午前觉凉者,其气分亦有不足,不能乘阳气上升之时而宣布也。至其晚间之觉热,则显为血虚之象。至于心中发热,是因阴虚生内热也。其热上升伤肺易生咳嗽,胃中消化不良易生痰涎,此咳嗽又多痰也。其大便燥结者,因脾胃伤损失传送之力,而血虚阴亏又不能润其肠也。左脉弦而兼硬者,心血虚损不能润肝滋肾也。

  • 右脉弦而无力者,肺之津液胃之酸汁皆亏,又兼肺胃之气分皆不足也。拟治以资生通脉汤,复即原方略为加减,俾与证相宜。

  • 处方 白术(三钱炒) 生怀山药(八钱) 大甘枸杞(六钱) 龙眼肉(五钱)生怀地黄(五钱) 玄参(四钱) 生杭芍(四钱) 生赭石(四钱轧细)当归(四钱) 桃仁(二钱) 红花(钱半) 甘草(二钱)

  •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 复诊 将药连服二十余剂(随时略有加减),饮食增多,身形健壮,诸病皆愈。惟月信犹未通,宜再注意通其月信。

  • 处方 生水蛭(一两轧为细末) 生怀山药(半斤轧为细末)

  • 每用山药末七钱,凉水调和煮作茶汤,加红蔗糖融化,令其适口,以之送服水蛭末六分,一日再服,当点心用之,久则月信必通。

  • 效果 按方服过旬日,月信果通下,从此经血调和无病。

  • 方解 按水蛭《神农本草经》原无炙用之文,而后世本草谓若不炙即用之,得水即活,殊为荒唐之言。尝试用此药,先用炙者无效,后改用生者,见效甚速。其性并不猛烈,惟稍有刺激性。屡服恐于胃不宜,用山药煮粥送服,此即《金匮》硝石矾石散送以大麦粥之义也。且山药饶有补益之力,又为寻常服食之品,以其粥送水蛭,既可防其开破伤正,且又善于调和胃腑也

  • 13.血崩证

  • 天津徐姓妇,年十八岁,得血崩证。

  • 病因 家庭不和,激动肝火,因致下血不止。

  • 证候 初时下血甚多,屡经医治,月余血虽见少,而终不能止。

  • 脉象濡弱,而搏近五至。呼吸短气,自觉当呼气外出之时,稍须努力,不能顺呼吸之自然。过午潮热,然不甚剧。

  • 诊断 此胸中大气下陷,其阴分兼亏损也。为其大气下陷,所以呼气努力,下血不止,为其阴分亏损,所以过午潮热。宜补其大气,滋其真阴,而兼用升举固涩之品方能治愈。

  • 处方 生箭 (一两) 白术(五钱炒) 大生地(一两) 龙骨(一两 捣)牡蛎(一两 捣) 天花粉(六钱) 苦参(四钱) 黄柏(四钱)柴胡(三钱) 海螵蛸(三钱去甲) 茜草(二钱)

  • 西药麦角中者一个,搀乳糖五分,共研细,将中药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服,麦角末亦分两次送服。

  • 效果 煎服一剂,其血顿止,分毫皆无,短气与潮热皆愈。再为开调补气血之剂,俾服数剂以善其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一》
(十五)温病门 1.温病兼大气下陷2.温病兼气虚气郁3.温病兼吐泻腿抽4.温病少阴证 5.温病结胸 6.温病 7.风温8.风温兼伏气化热 9.温病兼痧疹10.温病兼劳力过度
名医张锡纯|治疗不理想,你是坚持还是换方?
有关肠胃病验案
1.3治阴虚劳热方--醴泉饮(《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医方清张锡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